第487章 開眼

第487章 開眼

劉鈺當然不會知道日本古學派的儒生要搞大新聞,但也猜到了經此一戰後,儒生們必然會有先睜眼看世界的。

這幾乎是捱打之後立刻就會有的反應。儒生數量極多,總會有幾個先反應過來的。

就像是那本很出名的反水滸的《蕩寇志》,前面章節還是傳統的“官”、“賊”之爭,俗之又俗。但寫到後面,作者去了趟廣東,風格立刻就變成了“黑火藥魔幻朋克”。

梁山水泊佛郎機炮隊和朝廷對轟,各列大炮、梁山嘍囉列線陣對射。

善使石子、射藝無雙的沒羽箭張清,被不會射藝的敵人用燧發槍打死,時代變了,石子確實沒有子彈快。

梁山新晉軍師白瓦爾罕是個傳教士,獻後驅全地形奔雷戰車、內含重力勢能自動裝填機、四十發連射,且備大水壺兩個以作水冷散熱器。

朝廷軍師劉慧娘,笑曰欲破戰車,只需簡單的幾何學。以勾股算術、大型象限儀爲器,計算拋物線彈道,天降反戰車神雷,全滅梁山裝甲突擊集羣。

隨後以經緯之術、天文之法,運“亞爾幾默特(阿基米德)神火雷罰劫術”,用凹面鏡神火引梁山火藥庫殉爆。

轟天雷凌振,以工兵爆破法挖掘坑道,自攜炸藥若干,捨身炸開鄆城城牆,爲後續部隊打開進攻通道。

八百里水泊梁山水面艦艇強勢,跳反的白瓦爾罕遺計打造“沉螺舟”潛艇支隊,偷襲梁山水軍基地……

梁山之敗,非天命也,實敗於西洋勢力的跳反。

估計作者也沒想到許多許多年後,天兄天父們和滿清閻羅妖的戰爭、長州征伐、倒幕運動,還真就是按照這個劇本演的,洋人站誰那邊誰就贏。

這裡的洋人,只是科學技術的一個符號,而且不只是技術還有科學,劉慧娘可不是隻會技術,而是會勾股算、經緯法、拋物線計算等等。

既然只是科學技術的一個抽象符號,這個抽象的符號,在此時的日本,大順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接手,成爲這個抽象的符號。

終究,《蕩寇志》裡,作者還要給白瓦爾罕安排一個“我是大宋澳門人”的神奇歸化天朝人的人設。

而在此時的日本,連這個人設都省了。

日本儒生的驚醒,是完全可以預料到的。

古人是方法論和思維方式有問題,總是推不出正確的原因,也缺乏邏輯思維的嚴禁,但不代表他們笨,只是沒接受過類似的方法論和義務教育的邏輯思維訓練而已。

這種心態,正是一個加深對日本控制的契機和切入點。

而這個契機和切入點的對象,就是日本的儒生。

之前飯局裡談到儒學的時候,劉鈺覺得自己像是個局外人,反倒是大順那些科舉出身的官員,和對面的儒生倒是一個圈子裡的。

歷史上,太宰春臺編造“僞書”的水平,不止有僞造先秦古籍《產語》一事,更是能把十三經之一的《孝經》僞書編進滿清的《四庫全書》收錄裡、以致引發了《孝經》真假的討論和考證。這水平,劉鈺真的是拍馬也趕不上,確實是有科舉殿試三甲的水準。

如果沒有大順的干涉、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日本的儒生可謂是日本的不穩定因素,也是日本變革成功的關鍵。

因爲在中原適合維穩的儒教,在日本則是最適合舉旗造反的學說。無他,幕府名不正言不順爾。

若無大順的干涉,儒教造反很可能借助諸藩的勢力,以小滅大,清除舊有的統治階層,變革就可能成功。

但於現在,劉鈺在儘可能把“變革”的主動權往幕府手裡引,因爲他很清楚,舊有的統治階層不清除,變法就不可能成功,幕府怎麼閃轉騰挪都沒用。而幕府不會自己革自己的命。

於是,原本可能會成爲日本改革搞成不徹底革命明治維新關鍵的儒生,就成了此時一個可以完美利用的加深對日本控制的儒生。

還是一樣的人,只是外部環境變了,立刻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

可以預見,這些古學派的儒生影響力,會越來越大。

因爲太宰春臺那一套“米貴物賤”的理論,也確實和阿部正福的“人口減少”理論歸於同源。現實情況也確實在幾年之內能明顯改善日本武士、農民的生活水平,達成提高米價、降低物價的效果。畢竟買辦鴆毒的藥效發作需要一段時間的緩衝期。

所以剩下的問題,就是怎麼讓日本的儒生心慕中華,培養更多的帶路黨?事大派?

尊周攘夷之論,不過是形而上的東西,沒有根基是不穩固的。

這一次伐日之戰給日本儒生帶來的衝擊,必不亞於《蕩寇志》的作者去了一趟廣東的所見所聞,日本實學派儒生對實學的渴望,是個極好的切入點,但從哪裡切?

劉鈺自己心裡清楚,就大順現在舊學已破、而新學未立的狀況,在經學名教上,對日本這邊的儒生實在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名教不能切入,那就只能從技術入手。

只是,允許學習的技術、鼓勵學習的技術、避免學習的技術、禁止學習的技術,怎麼區分,這就很值得細究。

有些東西可以學、有些東西鼓勵學、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學也不準教的。

臨睡前,怕過些日子事多,把這件事給忘了,便提起筆,在小本本上寫下“雖有經濟見解,但也終究困於時代,還是以農爲本,諸多政策不過是爲解決幕府財政爲出發點、穩定此起彼伏的一揆之亂而已。故而可授稼穡、治水之學,收其心、養其慕”。

想着明日還得早起,寫完這段話就睡下了。

第二日的換約儀式,雖然也就是走個流程。

該談的事,不會放在明面上談;要達成的條件,也不會等到換約時候再論。

但正是因爲要走流程,反而更加熬人。唯獨就是這個時代還沒有相機,省下來坐在接引寺裡換約的時候,全都定格出表情等着早期相機曝光半小時的苦痛……

一直折騰到傍晚,纔算是將流程走完。

換約之後,劉鈺還要在下關等一段時間。

名義上是在出出錢資助日本修築下關海峽以及瀨戶內海的幾座燈塔,實際上是在等日本這邊的朝貢使團。

公家這邊是昭仁和關白、武家這邊是德川吉宗次子和鬆平輝貞以及聖堂大學頭林信充。

加上亂七八糟的隨行人員,足足六百多號人。賣給日本的那兩艘船,肯定容不下這麼多,但日本這邊也買不起更多的商船,劉鈺還要出面協調貿易公司的人,將船租給日本這邊使用。

暫時人還沒到齊,可能要等到五月中旬才能起航。

一方面是幕府對公家的人不放心,肯定要派很多人盯着,以免和大順這邊達成什麼單獨的協議;另一方面雖然朝貢弄點特產硫磺紙張之類的糊弄糊弄就行,但買軍艦和火槍的錢,可得抓緊時間湊出來。

這一折騰,就要浪費許多時間。

等待期間,朝廷那邊的聖旨也到了,告訴劉鈺,如果日本國真的朝貢的話,讓朝貢船隊去松江,不要直接去天津。

一來天津乃京畿咽喉。

二來天津一堆天朝之外的使館,怕日本看了之後“藩屬驚詫”,也確實不太好。

嘴上喊着尊周攘夷的主義,心裡全是出口貿易的生意,“周”天子和夷狄大作買賣,一邊禁教一邊和天主教長女結盟,天子面上無光,端的叫藩屬恥笑。

三來就是應當讓日本知天朝富庶,貢使船隊在松江登陸後,一路沿着運河經濟帶北上。也方便讓天下的百姓知道日本朝貢的事,有助於體現朝廷顏面,要不這仗不就白打了嗎?

而且松江附近在劉鈺說禍起東海之後,修了不少的堡壘、炮臺,也算是展示一下武力。

鑑於是朝貢而非外交,朝廷出了一筆錢,作爲日本朝貢使團的車馬住宿費用。之前朝鮮通信使去日本,日本一次也要花將近一百萬兩,朝廷這邊雖不用出這麼多,但還是拿出了一筆費用,沿途下旨約束官員,不要搞強拉勞役之類的情況,哪怕是演戲呢,也得把官愛百姓、徵發勞役給足錢的戲碼演好。

不過劉鈺就不用陪着他們去松江了,聖旨上說抵達釜山之後,就派艦隊“監督”護送日本的朝貢使團前往松江就好。

但劉鈺也不要直接去天津,而是跟隨艦隊一起回一趟威海,在威海幫着李欗整理一下海軍的家底,回京後完成正式的交接,以及官產和私產的分割種種。

看來朝廷真的是被這一仗驚到了,不希望這個之前看起來不起眼、現在卻成爲戰略力量的海軍,掌握在一個人的手裡。

分權是必然的了。

海軍部要分走行政和財政權;樞密院要分走戰略指揮權和調兵權;海軍也就只剩下按照樞密院的訓練大綱進行訓練、演練的權責了。

等到了釜山之後,更是讓劉鈺確定了朝廷的想法。釜山港內,艦帆如雲、將星閃爍,全都在港口迎接劉鈺。這一次立下大功的,除了李欗之外,剩下的全都和劉鈺關係密切,多半都是師生關係,這要是不拆就見了鬼了。

還未登岸,劉鈺心道也得虧貞儀有先見之明,否則事後還真是麻煩。

李欗親自帶人在港口迎接劉鈺,離着老遠就道:“千秋僭越,一朝稱臣。此功必以鷹娑伯居首方可!”

(本章完)

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055章 小麻煩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663章 推諉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270章 先驅者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5章 落後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974章 照舊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929章 覺醒(一)第929章 覺醒(一)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390章 清華園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270章 先驅者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685章 試試看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170章 備戰(九)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56章 埋伏第411章 出奇第1042章 國運(下)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585章 要忍讓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153章 鎖國第1012章 圈地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345章 畫餅第420章 奇襲第967章 轉正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1050章 坐莊(中)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885章 縣令第1166章 備戰(五)第184章 備戰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028章 割裂(六)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255章 兩制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931章 覺醒(三)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929章 覺醒(一)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781章 談定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
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055章 小麻煩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663章 推諉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270章 先驅者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5章 落後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974章 照舊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929章 覺醒(一)第929章 覺醒(一)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390章 清華園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270章 先驅者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685章 試試看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170章 備戰(九)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56章 埋伏第411章 出奇第1042章 國運(下)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585章 要忍讓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153章 鎖國第1012章 圈地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345章 畫餅第420章 奇襲第967章 轉正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1050章 坐莊(中)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885章 縣令第1166章 備戰(五)第184章 備戰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028章 割裂(六)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255章 兩制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931章 覺醒(三)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929章 覺醒(一)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781章 談定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