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白手起家

第738章 白手起家

劉鈺心想,知識改變命運,真是啥時候不過時。

這瓦爾克尼爾和那些被俘的艦長還不一樣,被俘的艦長放在許多年前大順海軍初建的時候,那肯定都是要聘爲座上賓的。

但現在就算了吧。

瓦爾克尼爾就不同了,當了這麼多年巴達維亞總督,從波斯到印度再到日本長崎商館的許多事,他都知道清楚。

雖說打死了這四百荷蘭人之後,後續整個東南亞的戰鬥完全就是簡單模式了,慢慢把堡壘拔掉就是,也未必需要接受什麼投降。

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不是戰爭的目的,最終要實現大順對東南亞的統治,還是需要一個對東南亞的情況知之甚深的人。

這時候也不怕什麼詐降之類的話本小說裡纔要提防的東西,對瓦爾克尼爾的選擇,劉鈺稱讚了三個字。

“聰明人。”

瓦爾克尼爾心想,自己的聰明可不只是投降獲得大順的保護這麼簡單,而是自己的家學淵源,讓自己敏銳地嗅到了投機的商機。

發財在哪都是發財,賺的錢都是金子銀子,全世界通用。這麼好的機會,若是錯過了,要後悔萬年。

當年南海泡沫的時候,聽說牛頓那樣的傑出人物還賠了三四萬兩銀子。可眼前這個機遇,就是傻子來了,只要抓住這個風口,也能賺到錢。

“侯爵大人誇獎我是聰明人,是說可以答應我的條件嗎?”

瓦爾克尼爾也不急於詢問大順關於東南亞香料的貿易模式問題,從剛纔的對話裡他已經聽出來劉鈺在貿易政策上的激進想法,此時還是先解決這件事再說吧。

“當然,我完全可以答應你的條件。但有一點需要說清楚。”

“馬六甲,不在這個體面投降的範疇之內。我也不需要你以總督的身份讓馬六甲的駐軍投降。”

“我希望,在馬六甲舉辦一場表演戰,邀請南洋各國的土邦、蘇丹們觀看。當然,也需要邀請一些和你一樣的荷蘭人觀看,他們看過之後,可以返回阿姆斯特丹,讓你們的奧蘭治親王做出正確的、不衝動的、不愚蠢的決定。”

這一點,是瓦爾克尼爾沒想到的。

但聽了之後,以他多年總督的經驗,還是立刻明白了這裡面的政治考量。

荷蘭人在東南亞統治的穩固,靠的是百餘年來戰無不勝。荷蘭人打了一百五十年的威望,可以爲大順省卻很多的麻煩。

既然東南亞各邦都已經習慣了荷蘭人的統治方式和存在程度,如今易手,真有那麼點“爲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覺。

大順要的,不是荷蘭人修好的那些城堡。

大順要的,是這一百五十年間,東南亞各國對一個強勢的殖民者存在的習慣,以及扭曲的半殖民地的心理狀態。

這纔是大順真正想要的“嫁衣”。

荷蘭人修的那些破城堡,意義真不算大。

這幾年,東南亞的上層已經別荷蘭人馴化完成了,上層反抗的事越發的少。

這種心態,大約便是一百五十年前,覺得身邊忽然出現了一羣外人,下意識地要趕走他們。

而現在,則是覺得身邊出現一個殖民者宗主國,那不是和太陽從東邊升起一樣,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真要是沒有荷蘭人這一百五十年的忙碌,大順這邊要馴化,還真得花些時間。

劉鈺一心想要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遺產。

公司這些遺產裡,最不值錢的就是那些有形的資產,如堡壘、貨棧、商館等。

而真正值錢的,是那些無形的遺產。

如市場、渠道、消息、以及荷蘭法體系對東南亞村社制度的摧毀、半殖民地化的衝擊等等。

應該說,眼前這個當過多年巴達維亞總督的瓦爾克尼爾,也算是遺產之一了。

瓦爾克尼爾很快就明白了劉鈺不準馬六甲投降的意義,心想也是,如今都這般模樣了,巴達維亞肯定是守不住了。

剩下地方的堡壘要塞,都不如馬六甲重要,看來馬六甲的駐軍只能承擔這種倒黴了。

既然劉鈺希望邀請東南亞各個小邦國的人來觀戰,這件事他倒是可以提供極大的幫助。

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邦國的國內政治、貴族內鬥這些事,荷蘭人遠比大順這邊要清楚。而且荷蘭人一直熱衷於干涉東南亞各國的內政,這些東西,他作爲上任總督,都是爛熟於心的。

而且葡萄牙人比荷蘭人來得早,荷蘭人最早,也是拉攏當地土著來擊垮葡萄牙人的。

只不過,就和錫蘭的那句“扔了生薑、來了辣椒”俗語一樣,荷蘭人並不是“解放者”,而是取代了葡萄牙人的地位。

如今荷蘭成爲了新的“生薑”,而大順要做新的“辣椒”,區別就是這不是崇禎十三年的荷蘭和葡萄牙的力量對比,荷蘭還需要拉動當地土著酋長、邦國蘇丹來打葡萄牙人,甚至於還有一大堆的奧斯曼土耳其的僱傭軍。

大順不需要當地土著的幫助來攻打荷蘭人的要塞,但卻真的很需要他們來觀戰。

在說清楚了馬六甲攻城戰的政治意義後,劉鈺便道:“既然你願意用你的知識來換取財富,我認爲這是非常公平合理的。這樣吧,你這幾天就寫一份南洋地區各國的簡況,我提前支付給你四萬荷蘭盾,相當於你做巴達維亞總督兩年的‘合法額外收入’。”

“如果寫得好,價格還可以提升。我是非常喜歡用知識換錢的行爲的。知識就是金錢。”

“當然了,個人的命運,也是要考慮歷史進程的。同樣是你們阿姆斯特丹海軍學校的優秀畢業生,維塔斯·白令因爲早被俘了幾年,如今在天朝混的風生水起;而你們的艦隊副司令範·布拉姆,也是阿姆斯特丹海軍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可是晚被俘了幾年,如今無論如何都混不到白令那麼高的地位了。”

“你應該牢記這個故事,早點發揮出的價值。如果那只是希望大順保護你不被荷蘭制裁,這倒簡單;但如果你還想發財、或者混出一些地位,那麼這就不簡單了。”

既然瓦爾克尼爾主動選擇了投降,劉鈺多少也能摸清楚瓦爾克尼爾的想法。

雖然在他看來,投降很正常,公司員工談不上什麼愛國熱忱,可以殉情、殉國,但殉公司的實在少;而作爲公司絕對高管的瓦爾克尼爾,則因爲公司破產,公司的利益和他自己也就沒多大關係了。

瓦爾克尼爾忙道:“侯爵大人,我當然明白這一切。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結束這次談話了?我會盡快將東南亞各國的概括寫出來,作爲您的約稿。”

他也沒提自己的“私有財產”問題,覺得劉鈺應該不會在意自己那點動產,這時候提倒顯得不好看。

自己的動產也不是太多,大部分來東方的人心態,都是在東方賺錢,在西方花。

他作爲總督,可不只是公司規定的“每年兩萬盾的合法的額外收入”這麼點,有些事的口子是不能開的,一旦開了,兩萬額度就能搞成十萬。

而且拍賣自己的私人尿壺,有華人包稅商非願意出一萬盾買這個尿壺,覺得真好,那怎麼能算是行賄或者額外收入呢?當然算是私有物品拍賣,總督又沒拿槍逼着你買,絕對你情我願的事,說不定就有人願意聞尿壺的味兒呢。

他這些年賺來的這些錢,大部分都換成了在荷蘭的股票和證券。

在阿姆斯特丹這種金融中心,大量的資金當然是流入股票和證券市場,而不是挖個地窖把這些金幣銀幣都存在地窖裡面。

只是,現在看來阿姆斯特丹肯定是要爆發一場大股災的,他的很多證券和股票,可能一文不值了。

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瓦爾克尼爾覺得自己有點像是此時在歐洲盛行的“白手起家”故事裡的主角,靠着敏銳的嗅覺,靠着頭腦裡的知識,獲取地位和第一桶金,然後成就一段傳奇。

歐洲故事的主角,一般是出海、發財、種植園、孤島殖民、投機這等套路,最後就是投資、買股票、買債券,躍升爲上層階級,此時最爲流行。

而東方流行的故事,就和西歐此時流行的故事不太一樣。比如《三言二拍》裡,就有一個經典的“白手起家”,從小生產者躍升爲資本家的標準路線。

說這蘇州府一個叫施復的人,他家有織布機,一家人靠織布維持生計。

某天意外撿到了六兩銀子,便開始幻想:有了這銀子,再添上一張織布機,僱一個人。一月出得多少綢,有許多利息。這項銀子,譬如沒得,再不要動他。積累數年,又可多買更多的織布機,然後僱傭更多的人,然後再買更更多的織布機,再僱更更多的人。十年便可鉅富……

這個故事用“撿錢”,來巧妙地解決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和第一桶金”的問題,這應該算是標準的萌芽時代的思維方式,也算是尋常百姓所理解的“白手起家”。

和駱駝祥子所幻想的弄到自己的車,幹上幾年開自己的車行;和鋼鐵同志他爹幻想的,好好修鞋,積攢了本金,幹自己的鞋廠……本質是都是一模一樣的。

但現實是,大順應該不會再給這樣的機會了,蒸汽機已經出現了,大型織布廠、大型車行、大型鞋廠,不會給他們躍遷爲資產者的機會,而是會讓他們破產赤貧化,階層從小資產者下降爲無產者。

就如同此時的瓦爾克尼爾,即便戰敗、即便投降,但他所理解的“白手起家”,就和百姓理解的完全不同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被俘的巴達維亞總督依舊隨隨便便弄個幾萬盾的本錢,若是大順這邊也招商募股,便死盯着東南亞香料貿易,將幾萬盾的本錢全投進去,成爲原始股東。這是他理解的“白手起家”。

什麼賺錢、什麼在歐洲市場賣得好,整個東南亞,應該沒人比他更瞭解了。他當然會做非常正確的“投資選擇”。

拋卻這個“白手起家”的區別,在大順下南洋之後,恐怕“階級躍遷”的故事,應該也會逐漸靠攏西歐的先發殖民國家。

從施復的“好好幹,一張織機變兩張,兩張變四張,最終幹成大紡織廠”;大概逐漸會變成“有錢就投資,投資種植園、投資工廠、買股票、買債券、最終成爲大商人”。

這當然是劉鈺所希望看到的,民間故事和小說,是現實的一種映射。劉鈺希望下南洋之後,故事不再侷限於“靠勤勞的勞動完成原始積累”這一個套路。

也正是帶着這種想法,所以之前和瓦爾克尼爾的交流中,不經意間就流露出了一些“激進”的貿易政策,也使得瓦爾克尼爾堅定了投降的想法,認爲自己可以在東方“白手起家”。

從被俘的“紅毛鬼總督”,變成“尊敬的大商人、大慈善家、目光敏銳的投資者瓦爾克尼爾先生”。

шшш ▲тTk án ▲¢ 〇

關鍵是,大順這邊,會不會採取阿姆斯特丹那樣寬容的商業環境呢?

(本章完)

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954章 釣魚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39章 心思不純第395章 樞密院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80章 開個小洞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76章 恍然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34章 買賣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969章 舊怨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23章 小團體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264章 金刀計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641章 前科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703章 海戰(一)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224章 開戰(三)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358章 實封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470章 試錯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323章 假公正第542章 惡毒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238章 敲定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358章 實封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162章 備戰(一)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343章 絕戶計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1162章 備戰(一)第423章 勸說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525章 不敢殺第140章 錯路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707章 海戰(五)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
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954章 釣魚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39章 心思不純第395章 樞密院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80章 開個小洞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76章 恍然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34章 買賣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969章 舊怨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23章 小團體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264章 金刀計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641章 前科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703章 海戰(一)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224章 開戰(三)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358章 實封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470章 試錯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323章 假公正第542章 惡毒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238章 敲定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358章 實封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162章 備戰(一)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343章 絕戶計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1162章 備戰(一)第423章 勸說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525章 不敢殺第140章 錯路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707章 海戰(五)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