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小團體

第123章 小團體

“公子以爲,這一次出使歐羅巴,效果如何?”

家裡,康不怠見劉鈺回來後心情不是很好,以爲出了什麼問題,便問了一句。

劉鈺還在想着陳震的事,聽康不怠這麼一問,心裡其實也沒什麼底兒。

“難說啊。前朝萬曆十年,日本國也派出了訪歐的少年團。距今也有百五十年了吧?之後獨眼龍伊達政宗也造過蓋倫船,橫穿太平洋,步繞墨西哥,去了西班牙。和那些少年團的路對了頭,也算是環球航行了,就差了南美一段。卻有何用?”

萬曆十年,是個對亞洲極爲重要的年份。

那一年,利瑪竇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日本派出了亞洲第一個訪歐使團,格里高利改儒略曆自此之後公曆確定,天主教得以用曆法撕開文化的絕對防禦。

轉眼百五十年過去,伊達政宗的那艘蓋倫成了最後的絕唱,日本訪歐少年團歸來之後面對的是閉關鎖國。

劉鈺擔憂的事不少,只是擔憂也無用。

到底這一次出使會變成什麼樣,也要等三五年後才能知道了。

康不怠知道劉鈺的不少打算,作爲劉盛認定的任俠氣可信之人,劉鈺也和他商量過不少的事。

聽到劉鈺說起日本的事,康不怠便道:“日本國閉關鎖國,按公子所言是擔憂天主教。前朝崇禎年間,不是有教衆起事嗎?如今我朝派人去往羅剎、法蘭西,即便禁教,也有交流,這倒不必過於擔憂。”

劉鈺心說你不懂,我倒是不擔心禁教斷了交流之類的事,而是擔憂那些人看到了許多不想看到的事。

真要走出去看看,好的壞的都能看在眼裡,關鍵是用什麼眼光去看。

沒有一種辦法,可以只要啓蒙和萌芽的好,卻可以避免萌芽和啓蒙的壞。

正憂心時,有小廝過來道:“三爺,外面有人說是您的故人,也沒有帖子。只說姓杜,是北疆熟人。提了一些東西,就在門外等着呢。您看……”

“姓杜?”

劉鈺一樂,笑道:“得,米子明的大舅哥來了。我去迎迎他。”

康不怠聽到這個姓,也笑道:“這就是公子所言的‘官迷少年’?”

“哈哈哈哈,沒錯了。小夥子人還不錯。仲賢且安坐,我去去就來。”

跟着小廝繞到了小門,從國公府的角門出去。

門外,杜鋒正在那站着,可能是被國公府的大門和門迎嚇住了,當日攻城拔寨鉛彈亂飛也不曾有半分懼怕,如今面對巨大的石獅子和硃紅色的大門,卻有些畏畏縮縮。

旁邊跟着一匹馬,倒有幾分達達尼昂初來巴黎的架勢,本來挺雄壯的一匹馬,如今也是被京城的車水馬龍嚇的有些萎靡,鞍子上掛着火槍和馬刀,戰場上的好東西,到了京城就頗窮酸氣。

杜鋒身旁放着兩個裝東西的口袋,鼓鼓囊囊的。

“哎呦,杜鋒!”

杜鋒見了劉鈺,趕忙行禮道:“劉大人。”

瞥了一眼杜鋒身旁的兩個口袋,劉鈺笑道:“怎麼,覺得我們翼國公府是缺吃缺穿吶?”

“大人說笑了。只是要來,父親說大人不要是一回事,自己不帶些禮物又是另一回事了。大人家裡這扇門,便值我家全部的地了。這也不值什麼錢,幾斤幹蘑菇、木耳,兩張貂皮子,還有幾根從朝鮮人那買的人蔘。也不知道第一次來該帶什麼,望大人勿要見笑。”

身後的小廝趕忙把那兩個口袋提着進了劉鈺的小院,又來了個小廝幫着把馬牽走喂好。

劉鈺卻不走角門,而是帶着杜鋒徑直走向了自己的小院。

臨進門的時候,杜鋒還回頭看了看那高大的石獅子和雄闊的硃紅色大門,對着熠熠生輝的鎏金獸首門環嘖嘖讚歎。

劉鈺的小院沒有女眷也沒有丫鬟,就是一些小廝跟着。

叫人泡了茶,又把康不怠引薦了一下,分了賓主坐下。

將近一年不見,多少有些生疏,劉鈺首先顯擺了一下道:“哎,杜啊,你可能不知道。我如今身上又多了個文勳贊治少尹。又入了上舍,論起來我這大腿已經快要夠粗了。當初跟着我,跟對了吧?”

故意顯擺了一下,杜鋒漸漸放下了侷促,又彷彿回到了當初戰場上的氣氛,知道劉鈺這麼說就是在告訴他不要拘束。

“大人自有功勞。如今我也考入了武德宮,再過些日子就要正式入學了。”

“好啊,得償所願。武德宮有住宿的地方,日後沒事了就來我這裡坐坐。只要走小門就好,我家裡麻煩,事也多。我哥是嫡長,家裡的事我不好摻和。再說你纔剛入武德宮,說實在的,就算見了我父親,其實也幫不上什麼忙。咱就不麻煩了。”

杜鋒心中一暖,知道劉鈺說的都是實在話。

這一路從瀋陽考完試到京城,長這麼大之前只去過吉林船廠,第一次到了京城,當真是被鎮住了。

等問清楚了翼國公府何處,見到了翼國公的大門,石獅子的威壓之下,既有渺小卑微的等級尊卑的畏縮,也有一種將來自己家也能混上硃紅大門鎏金獸環的狂想。

在這種威壓之下,劉鈺還是如當日的樣子,說的也還是當初的實在話,這讓杜鋒心中大暖。

喝了幾口茶,劉鈺又叫小廝取來煙盤子,請了支呂宋那邊從澳門過來的雪茄,幹菸葉子卷的,杜鋒也是第一次見到。

劉鈺差小廝去把饅頭叫過來。

度過了多日不見的尷尬後,便問道:“怎麼樣,好考嗎?”

杜鋒把雪茄一放,羞羞一笑。

“挺簡單的。大人聽我說過的,當年翻譯了幾何原本後幾卷的那位,因爲壞了事,被髮配到了翰朵裡衛城了。也幸於此,我學的還好。我又不是老五營良家子出身,虧得父親砍人砍出來的勳位,總算有資格報考。遼東以北都是在瀋陽考,其實人也不多,取了幾個,我是頭名。”

劉鈺大致上知道武德宮的考試流程,老五營的良家子基本盤內,走的是均田制和易田制,作爲良家子不是前朝的衛所農奴,而是低階軍事小貴族,是有代言人的,也是皇帝最能信任的一羣兵,也算是大順的羽林衛基本盤。

若非老五營的良家子,就得父輩有勳位,要麼就是出大筆的錢買個考試名額。

這個是皇帝直轄的力量,管的還是很嚴的,科舉那邊的人插不進來手。

杜鋒算是運氣好的,不說是因禍得福吧,但若不是因爲有人壞了事被流放到那,估計這輩子也沒戲考入武德宮。

“小杜,當日我說的事,你可放在心裡了?”

“嗯,大人的話我記着呢。日後肯定是要多學一些航海的學問。對了,如今舒大人何處?”

“驕勞布圖啊?他在黑龍江那鎮守呢。升了個宣武將軍,掛印了。如今有了個宣撫使的職,主要管那裡的邊貿、毛皮貿易等事,順帶巡查邊境、收收貂貢,築貿易城。這事你不知道?”

“呃,我去瀋陽考完試也不曾回家。父親託人給我捎來了些土特產,這個還真不曾聽說。這麼說,倒是高升了?”

劉鈺點點頭,笑道:“高升算不上。管的地方,方圓幾千裡,倒是大。可惜沒幾個人。折衝府的府兵他管不到太多。湊合吧。不過弄好了,也是個好地方。如今羅剎和咱們貿易,開埠兩處。茶葉生絲大黃什麼的,肯定是走蒙古,不會捨近求遠的。但是毛皮之類的,還是要去精奇里江那貿易的,我給他打了招呼,他收貂,不準羅剎人私下貿易,估計一年也能弄不少錢。過一陣子我看看能不能弄一條從海參崴到黑龍江江口的海運航線,弄些布匹、鐵器之類的,直接和當地的部落換皮子,賺個差價。”

聽起來似乎不算高升,畢竟是苦寒之地。

但杜鋒還明白升和授的區別,這舒圖當日不過是個五品的官,跟着劉鈺短短兩年時間抖到了四品。

固然有之後圍攻石勒喀河城堡的緣故,但若不跟着劉鈺,也無這等機會。

如今掛了印不說,還管着一處看似苦寒實則大有油水的地方,這就更證明了當日的選擇正確。

跟着走,有肉吃。

不多時,饅頭也過來了。見禮之前,劉鈺先說了一下饅頭複姓取字的事,杜鋒也知道這其中的含義,只叫子明兄。

ωωω▪ тt kān▪ C○

“正好,小杜來了。我也輕鬆了許多。過幾日我找個懂拉丁文的教習,小杜跟着子明學學拉丁文,然後也教教子明幾何學問。你倆多親近親近,我也輕鬆輕鬆。”

“武德宮外我家有小院,家裡也沒有再去武德宮唸書的了,你們就在那住着就行。沒事的時候便來我這裡,京都居,大不易,我這吃頓肉還是沒問題的。”

說完,又指了指康不怠道:“仲賢先生有才華,日後有經史方面不懂的事,便可問他。”

幾人的小團體漸漸熟悉,一起吃了頓飯。劉鈺也空出大半天的時間,陪着杜鋒在京城裡逛了逛。

回到家裡,又把杜鋒背來的一些不怎麼值錢的土特產送到了後院。

母親聽劉鈺說過北疆一事,對這個小夥子記憶深刻,也知道劉鈺當初戲耍過人家騙他謀大事的趣聞。又聽劉鈺說當初把他嚇得淌眼淚、眼淚吧嗒吧嗒的在寒風裡塗了獾油的臉上結了冰,也笑過幾次。

知道非是老五營良家子又沒非勳貴子弟,又是苦山溝溝得折衝府裡出來的,能考入武德宮也必是個人物。雖有運氣,但聰明努力也缺一不可,這樣的人多結交總是沒錯的。

便說人情往來,不可少了禮數,但給銀子又顯得像是來打秋風,反倒有些看人不起的意思。

遂叫丫鬟找了兩匹好緞子,只說讓劉鈺轉交,叫人裁兩件在京城穿的衣裳。並上幾疊紙張、毛筆之類。

又聽劉鈺說起饅頭的心思,母親笑道:“終究是府裡出去的人,既是看不上丫鬟了,眼界高了,那也有情分在裡面。”

琢磨了一下,找了兩件儘可能廉價一些的首飾,都是從來沒用過的過年節時候別人送的,好在樣式並不僭越,叫劉鈺一併捎過去,就說是給他妹妹的。

臨走,母親又把劉鈺叫住,屏退了丫鬟,笑吟吟道:“你倒是有做紅娘的心思,自己的事也該想想了吧?”

劉鈺苦笑,心道上輩子當媽的催,這輩子當媽的也催,果然這東西連時空都擋不住嗎?

見劉鈺苦笑,母親啐道:“你苦笑個什麼?日後你是要分出去的,家裡的事和你無關,必須要娶誰,那是你大哥二哥的事。你只管要你想要的,可你得給我個說法,是高矮胖瘦?是知書達理?還是怎麼樣的?”

“這個……呃……”

這個問題實在難以回答,這年月結婚之前連面都不能見,很可能初見和處夜都是同一天,完全得靠運氣。

反正肯定是要結婚的。他結婚其實也簡單。

被窩裡有個美豔的丫鬟雨燕,這年月又沒有什麼橡膠製品,真要是還沒娶正妻陪房的丫鬟就先懷了,其實也沒啥事。

一則他不襲爵,二則他不聯姻,真要是聯姻的話,肯定要所謂“門當戶對”。

若是婢妾生了個庶長子,女方家裡肯定膈應,不過既不聯姻的話,這個就不必擔心。

關鍵就是現在他這身份不尷不尬的。

若只是混個散騎舍人,這倒好說了。可如今風頭正盛,反倒是不好找。

他身上事兒太多,乾的幾件事實在叫人心驚肉跳。

在這個有株連的年月裡,有資格聯姻的肯定不會想着把女兒嫁給這麼個危險人物。

聽母親這麼問,劉鈺支吾了好半天才道:“母親,但有一樣,我是不要裹腳的。也不要悶葫蘆。反正我又做不得主,母親幫着看看就是。可若是裹腳或者悶葫蘆……日後免不得母親要鬧心。雞犬不寧那是定了。”

母親失笑搖頭道:“不裹腳的,那倒是也不難。勳貴家裡,也少娶些科舉出身的家裡小姐。悶葫蘆,不要說你不喜歡,便是我也不喜歡。除了這兩樣,可沒別的了吧?”

劉鈺嘿嘿一笑,把手一攤,便唸了一句詩。

“未若柳絮因風起。”

母親聞言,忍不住哈哈大笑道:“你這要求可是高啊,千年以降,可與之相較者……或李易安?或上官昭容?”

“當年太祖起兵的時候,健婦營裡雖有勇武善戰者,卻少了謝道韞的才情;能詠絮的女子也多,卻又少了豪氣。文能作詞以傳千古,武能臨危不亂舉刀殺敵……你真要這麼想……”

話說到半截,便似乎懶得往下說了。

劉鈺也是嬉皮笑臉。

“母親您看,這我想要的和現實可以的,總有差距。娶個什麼樣的,又不是我說的算。無可奈何,那還不是就那兩條唄?一不能裹腳,二不能是悶葫蘆。若再好一些,那就算是積德得福了。”

見劉鈺又是沒個正形,母親只笑着讓他去吧。

出了屋,剛纔話趕話嘀咕到這了,想着那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心想,卻說林妹妹“詠絮才”,難不成真正版本里,林妹妹真個兒要訓練家丁、提刀殺人,做了姽嫿將軍?

(本章完)

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59章 四兄弟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781章 談定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337章 見過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452章 有福了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328章 問罪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936章 綁定(下)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047章 大改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8章 罵人揭短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029章 不公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932章 覺醒(四)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32章 佈置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72章 參謀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57章 開戰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393章 泡沫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183章 變陣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846章 雙贏(上)第808章 閹黨(中)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40章 野心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597章 下西洋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705章 海戰(三)第986章 止步(上)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
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59章 四兄弟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781章 談定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337章 見過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452章 有福了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328章 問罪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936章 綁定(下)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047章 大改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8章 罵人揭短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029章 不公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932章 覺醒(四)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32章 佈置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72章 參謀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57章 開戰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393章 泡沫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183章 變陣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846章 雙贏(上)第808章 閹黨(中)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40章 野心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597章 下西洋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705章 海戰(三)第986章 止步(上)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