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

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

這個答案,並不是完全符合權哲身的設想。但想着若去鬆蘇,也正好有機會說不定跟着孟鬆麓見一見興國公,倒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

單就現在眼見的一切,不可謂民不富庶。

只不過聽起來,好像過程過於痛苦,代價也很大。

按程廷祚的意思,似乎是說,只要找到一條不需要流血、鎮壓、苦痛、強制移民、遷徙、流放、處決、被迫退租入工廠做閒民的路,達到現在這個效果,就是成功。

他不反對現在的結果,只是認爲過程過於粗暴,不夠柔和。

鬆蘇一飛沖天、揚州九天落地的巨大反差,或許是有辦法既讓鬆蘇一飛沖天、又不讓揚州九天落地的。

總體上,既是要融入已經木已成舟的鬆蘇資本的體系,那肯定是要發展工商業的。

只是,程廷祚等人雖講實學,但受制於舞臺高度,距離決策圈終究太遠。

有些事,他並不清楚上層的一些分歧。

比如朝鮮國開埠,按說朝鮮國要發展工商業,也是一條路。

可事實上,大順朝廷這邊又多次給朝鮮國那邊施壓,並不支持朝鮮國開放礦禁、採掘銅礦金礦。

這事兒,追其根源,源於緬甸和大順交界區的茂隆銀廠問題。

茂隆銀廠的情況,就是伴隨着大順需要鑄錢,導致雲南出現了大量的礦工。

大量的礦工尋找新礦,不斷往邊境延伸。

往邊境延伸,使得茂隆銀廠地區的漢人數量急劇增加,因爲挖礦冶煉組織這些,只靠當地土司是不行的,漢人礦工在當地確實掌握着先進的生產力。

這些問題,大順看在眼裡,明白對於苦寒地區、邊遠地區,開放礦禁會極大地促進移民。

放到朝鮮國,易位處之,大順這邊也就不免有所警惕。

本來,越境採參之類的事就不少,隨後又有逃亡過江聚集村落之類的事。

而朝鮮國的金銀銅礦,基本都在北邊邊境山區。

真要是放開礦禁,人呼啦啦地涌過去,邊境地區更看不住了。

朝鮮國自己有金銀銅礦,雖不多,但確實值得開採。就在北部的邊境山區。

大順這邊看到了茂隆銀廠的情況,眼睜睜看着伴隨着開礦業的發展,數萬礦工、十萬農民在周圍扎堆,於一羣土司中形成了一股勢力,爲大順日後南下緬甸地區創造了優良的基礎。

朝鮮國若是開礦,只怕也會復刻類似的道路。本身邊境地區就是苦寒之地,大順的資本不肯去,因爲沒有運輸線,種了東西運不出,只肯在遼河流域到處圈地。

朝鮮國的逃亡百姓越發的多,最終在邊境這邊聚集成村鎮,以後都是麻煩。

現在是否郡縣化還是以後要解決的問題,大略上還沒定下來,大順這邊也不是沒和朝鮮國扯皮過。

大意就是朝鮮國可以放開礦禁,但允許大順商賈投資、亦允許大順礦工前去挖金。

那顯然,朝鮮國不可能同意。大順這邊施壓也不能太過嚴苛,面子還是要留幾分的。

索性,那就讓朝鮮國繼續保持礦禁,免得呼啦啦地往邊境地區涌去一堆的人。

這實際上就把朝鮮國發展的路堵死了,這不是後世可以靠高積累快速狂追工業化的時代。

這是個因爲一個省的手工棉布,都能導致亞洲歐洲極大強國可能互相開戰的時代,市場就這麼點。

按照亞當斯密學派的看法,各國分工,總有自己擅長的、別人不擅長的,最終達成一個平衡。

但他的這一套理論,原本歷史上尚且需要在“荷蘭的航運業被英國奪走後能幹什麼”,和“中國的貿易品對歐洲擁有碾壓的價格和質量優勢該怎麼辦”這兩件事上,瘋狂打補丁。

況於此時的情況已大不一樣。

朝鮮國的幾大優勢產業,如人蔘什麼的,又不是東北地區種不了,只是因爲劉鈺爲了“惠”法,壓着沒讓發展。

搶紡織業,更搶不過。

種棉花倒是可以,問題是種棉花出口,以現在的糧食單位畝產,朝鮮國先照着去掉三分之二的人口來吧。

實質上,再走下去,就一條路了。

那就是繼續擴大開埠,大順獲得在朝鮮開礦的特權,大順的資本和人口涌入朝鮮北部,發展礦業,挖金子,促進冶鐵煤礦等重工業發展。

這可比去大洋洲或者舊金山之類的地方挖金子,更有吸引力。

但朝鮮國肯定也不傻,這就等於漢四郡歸順了,可不是簡簡單單禮政府幾句話就能解決的。

除非一戰打完了,大順纔有餘力關起門好好玩弄一下藩屬們。

所以,實質上,程廷祚給出的答案,是一場空。

這是個閉環。

想發展,就要關門,關開埠,放開礦禁。

而這,又必然觸怒大順。

大順都城不是在金陵,而是在北京,對東北方向有非常、非常、非常嚴重的明末後遺症,十分敏感。去朝鮮可比去南洋近得多。

想要武力抵抗,讓大順知難而退,前提又得是關開埠、開礦禁、積粟米、造兵工廠。

實際上,在大順趁着奧王繼承戰爭的機會下南洋,奪取馬六甲,禁教拒敵於馬六甲之外的那一刻,東亞問題已經註定了。

無非是形式上的區別。

是郡縣化,還是保留藩屬國地位但打開資本投資特權的區別而已。

至於說現在,程廷祚讓權哲身去鬆蘇尋找答案,其實找不到答案,至少找不到權哲身想要的答案。

星湖學派想找的答案,是怎麼防止土地私有制開始出現、土地兼併、農村開始放高利貸而導致的底層極端困苦的解決方式。

鬆蘇模式能給出的答案,是不要解決問題,把人解決了就好。

鼓勵兼併、鼓勵放貸、放棄實物稅、推廣金屬貨幣,最終形成大地主種棉花種稻米出口大順。朝鮮國要做的,就是在“東學黨起義”爆發的時候,請宗主國出兵。

正宗的南轅北轍。

當然,程廷祚的意思,肯定不是這個意思,也肯定想不到這一步。

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劉鈺之前在鬆蘇地區還真的講過朝鮮國的問題,而且當時講的還很溫柔。

溫柔到,聽起來,當時劉鈺的意思是很寬容溫和的。

認爲應該鼓勵朝鮮國的儒生來留學,學習實學。

比如學習怎麼種大米、怎麼修水利、怎麼種大豆、怎麼種棉花、怎麼造水車等等。

這聽起來還是很符合顏李學派的“實學”主題的,覺得這不是挺好的嗎?

至於這背後的潛臺詞,實質上程廷祚終究還是舊時代的餘黨,還沒有看明白松蘇模式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社會運行的邏輯到底是怎麼樣的。

他這種舊時代的餘黨,仍舊在考慮一個可能。

也就還是劉鈺信上說的三條路。

是不是,某種改良後的儒學新派,可以覆蓋生產力原始的檀香山、也能覆蓋地主佃農小農穩固的河南陝西、還能覆蓋基本剝離了小農經濟捲入世界市場的關東鬆蘇南洋、進而解決鬆蘇地區工場化之後出現的新矛盾、同時還能解決朝鮮琉球日本的困境、順帶還能在信仰宗教問題上抵禦天主回教新教的侵襲?

既不想代表某個階層的利益,而是追求全能、聖道,那就只能繼續考慮、嘗試這種可能。

…………

數日後,上海。

一些人簇擁着劉鈺,在查看剛剛竣工的大順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建築羣。

包括一片圈佔土地後規劃的公園、藏書樓、萬國博物館等一系列建築。

簇擁在劉鈺身邊的人,幾乎都知道,這一次皇帝南巡,劉鈺肯定是要離開江蘇的,不可能再在這裡繼續停留了。

即便皇帝不說,劉鈺也要主動離開。

畢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政策傾斜、以及強制性地關閉廣州福州的貿易口岸等等個因素的作用下,憑藉着前鐵路時代最優秀的水運交通網,江蘇已經真正意義上成爲天下財稅之半了。

每年要爲朝廷國庫或者皇帝內帑,提供數量驚人的白銀。

縱然無險可守,縱然在這裡做事的人都沒有兵權,但也不可能一直在這種地方了。

剛剛竣工後的這片公共建築羣,不久之後,會作爲皇帝接受“萬國來朝”、大閱陸軍的地方。

足夠的空地也是通過圈佔土地解決的。

好在許多年前,就已經強行圈佔了足夠的土地,伴隨着貿易發展城市擴張,當初花了錢圈佔的土地,現在價格水漲船高。

顏李學派的王源提出的房屋稅設想,也在這裡進行了嘗試。

伴隨劉鈺視察的,既有官員,也有省內的豪商。

似乎多少有點“安排後事”的意思。

當初皇帝塞過來的一些人,經過這些年的歷練,也都成長起來了。

至少明白瞭如何管理這幾座快速發展起來的、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城市了。

這一次皇帝南巡,商賈們“主動”踊躍助捐,爲皇帝南巡準備接待費用。

和上次完全不同,上一次是皇帝允許他們去南洋,不用管接駕的事。而這一次,皇帝沒說,商賈們便“主動”出錢。

大部分人內心並無惴惴,覺得一切已經走上了正軌,最艱難的轉型期已經基本熬過去了。

唯獨就是日後這裡的特殊地位,恐怕不是一個節度使能勝任的,節度使的級別已經不夠用了。

如今名義上還是林敏做江蘇節度使,但現在誰都清楚,改革完成後的江蘇,朝廷無論如何不可能交到一個節度使的手裡了。

官場上,自有諸多猜測,這塊大肥肉會落在誰的手裡。

市面上,影響倒是不大,覺得無非是蕭規曹隨那一套,按着這一套來,衆人早已習慣。

即便來個貪腐之輩,這和以前也已不同。衙門手裡當初圈了不少當時不甚值錢的土地,現在地價高昂,縱然貪腐,也不會如過去一樣增加攤派之類。

衆人緩步來到了公園內的小土山上,遠處工業區已經出現了一些聳立的煙囪,冒出黑色的煤煙。

即便當初佈局的時候考慮到了風向問題,依舊還是會嗅到淡淡的煤塊燃燒的煙味。

劉鈺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很是滿足。

這些冒着冒煙的煙囪,很多事催動蒸汽機的。

但因爲大順的特殊性,這些蒸汽機大部分都不是與紡織業相關的。

他念念不忘的機械紡紗機,已經有些眉目。

鬆蘇地區的紗荒,已經漸漸浮現。從過去的四人紡、一人織;提升到瞭如今的十六人紡、一人織。

重新塑造的以出口導向爲主的紡織業基礎,棉紗產業一開始就採取的是工場制,基本控制了長絨棉的紡紗環節。

一旦機械紡車研究成功,轉型會十分的順滑。

很俗的一句話叫時代的車輪開始轉動,現實是真的已經開始轉動了,即將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終結果,將直接決定大順日後的發展。

他雖廟算在握,覺得必勝,可內心終究還是有些忐忑。

衆人見他閉目深呼吸,轉而嘆息一聲,也不知他是捨不得這裡,亦或者是對將來回京的日子有什麼擔憂,是以並不敢說什麼。

這話不好接。

接不好,難免引起皇帝的猜忌,亦或者明明是好好的拍馬屁,結果拍到了痛處,惹了許多不愉快。

過了許久,劉鈺纔像是安排後事一樣,說道:“古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各行各業,都是如此。”

“此時雖已早非鬆蘇草創之時,但很多產業,仍舊前途未卜。智者,當於烈火烹油時候,便想到日後諸多危機。”

“今日你們在此,以爲日後鬆蘇產業的危機,竟在何處?”

這是劉鈺在試探衆人的政治傾向,當然主要是對外的。

現在的情況,以烈火烹油來喻,一點不爲過。

痛苦的轉型期,意味着廉價的勞動力。

短暫的和平期,意味着外部市場的快速擴張。

關東南洋的開發,使得工商業從業者經歷着糧價最低的時代,也就意味着他們可以付出更低的工資。

從當初爆發齊行叫歇要求米貼補助開始算起,已經十年不需要額外支付米貼了。米價只有高到當初商議好的某個值,纔有米貼,這些年確實沒有漲米貼的機會。

政策引導的海外投資,使得大量資本進入流動狀態,開發的南洋關東朝鮮日本等周邊區市場,也使得物價革命的影響降到了最小。

大順這邊的勞動力價格,糧食價格,以白銀計價,依舊壓在了大約三分之一於西歐最高地區的水平。

以至於如天津等地,連麥秸編織的草帽,都能賣出去,而歐洲可是小麥產地。

站在新興階層的角度,無疑真的可以稱之爲烈火烹油的時代了。

至於江南地區逐步瓦解的農村、逐步退佃或者被逼着退佃的佃戶,被糧價真正傷了了半自耕農,他們並無資格評價現在到底是黑暗之世還是烈火烹油。

現在劉鈺問這些新興階層,以及和這些新興階層聯繫日趨緊密的官僚,什麼是遠慮?

衆人短暫的思索後,回答倒是基本出奇的一致。

“若有遠慮,當在海外。”

“這些年多讀報紙,知海外諸事,以今歲的情況來看,域外之地,似又有大戰可能?”

“今年法國人的人蔘期貨,尚未到港,已經有人開始擡價。以作囤積。如報紙上說的昔年荷蘭人知南洋大戰而屯茶一般。”

此時鬆蘇、登州、營口、南洋等地的報紙,與其說是報紙,倒不如說是三分之一是報紙、三分之一是海國圖志、三分之一是域外殖民史。

所謂的開啓民智,未必非要喊口號,在相信人不是傻子的前提下,展示出世界的動態即可。

大順的這些新興階層當然不是傻子,甚至很多根本就是投機發財的,早就敏銳地察覺到了域外諸事的風吹草動都會對鬆蘇地區產生影響。

現在來看,影響還不算大,最多也就是一羣人賭英法即將在北美開戰。當初大順在亞琛搞事情,要籤反海盜公約、反私掠船公約等,兩國可都沒簽。

真打起來,那還不是互相劫船?到時候,豈有不漲價之理?

畢竟,理論上,衆人都覺得劉鈺頗爲親法,萬一到時候拉偏架,英國人劫了船來賣人蔘,這邊加關稅或者不讓賣呢。

至於說考慮到大順可能也會抓住窗口期加入戰爭這件事,大部分人倒是沒有考慮。

雖然,其實大順西洋貿易公司的幾個寡頭,對各國的東印度公司都相當不滿,雙方的衝突也時有發生。

但,大順真正摻和到世界大戰中這件事,終究前所未有。

下南洋不算。

下南洋的時候,大順的商賈力量還沒有強到有極大的開戰意願,純粹是皇帝在復刻前朝永樂帝下南洋壟斷香料貿易。

所以,大順終究還是要邁出這一步。

讓一些階層,看到戰爭帶來的巨大好處,深刻體會到戰爭和自己的關係。

這對鬆蘇地區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爲大部分時候,他們無法切身感受到戰爭和他們的關係。

比如西北地區的戰爭,對他們而言,那樣遙遠而又沒有切身利益。

當然就此時來說,如果和羅剎國再度爆發關於爭奪鯨海以北冰洋的戰爭,他們肯定能夠切身感受到,因爲一些人就是搞海龍皮和油脂貿易發財的。

西北地區的戰爭,能發財的,是當年在江南地區競爭失敗的山陝資本集團,可不是他們。

現在,劉鈺提醒了一下他們。

“先儒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如今我觀歐羅巴之戰爭,國家勝敗,損利商賈。既有損利,則有責任。原先這對你們來說,所謂天下興亡、國家勝負,可能於你們都是一些空話。現在就大不同了。”

“有些事,有些戰爭,士紳不支持,我非常能理解。一丁點的好處都沒有,反倒還要多繳國稅,爲何要支持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若是歐羅巴諸國再次開戰,這對你們的貿易極爲有利。你們既然都能看出來,歐羅巴英法之戰恐一觸即發,想來待今年船來,也會有新的消息。”

“你們既能看出來行業興衰在於域外,這也算是開眼看世界了。”

“現在你們不妨說說,你們想要什麼?日後我心裡也好有數。”

劉鈺心裡是有數的,這些人想要什麼,他有自己的判斷。

但他心裡有數沒用,得這些人心裡有數才行。

如果他們回答的不對,這一次“交代後事”,就需要指出來:不,你們不想要這個,你們應該想要那個。

他們不需要考慮小農的利益,不需要考慮僱工的利益,劉鈺只是在問他們自己這個階級的訴求。

(本章完)

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939章 自覺(一)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725章 殺心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142章 曙光第1050章 坐莊(中)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29章 雪盲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449章 “帝”(一)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440章 分歧(六)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846章 雙贏(上)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349章 死國矣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993章 直鉤第419章 絕望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548章 配合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1193章 皇帝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278章 夷丁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345章 畫餅第464章 立碑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633章 斡旋家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986章 止步(上)第27章 臨行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82章 賣第857章 決心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
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939章 自覺(一)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725章 殺心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142章 曙光第1050章 坐莊(中)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29章 雪盲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449章 “帝”(一)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440章 分歧(六)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846章 雙贏(上)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349章 死國矣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993章 直鉤第419章 絕望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548章 配合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1193章 皇帝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278章 夷丁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345章 畫餅第464章 立碑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633章 斡旋家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986章 止步(上)第27章 臨行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82章 賣第857章 決心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