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止步(上)

第986章 止步(上)

松江府的投機商準備拼縫兒賺朝廷銀子的時候,京城裡的皇帝則在考慮該怎麼賺銀子。

這段時間改革的朝議,讓皇帝焦頭爛額。

此時看着劉鈺關於鹽政改革的第六封奏疏,怎麼也靜不下心來,一時間竟不知道該給劉鈺批覆什麼。

最開始,劉鈺對鹽政改革並不關注。這一點皇帝心裡是清楚的,心裡或許支持,但並沒有主動提過,最多也就屬於是朝堂中沉默的少數,這些沉默的少數內心其實都反對現在的鹽政,支持改革,但對怎麼改與朝堂上改革派的主流意見相左。

皇帝早就想過,改革變法非是那麼簡單,只需一紙命令就能推行下去只能算妄想。

可也確實對改革的困難估計不足。

不只是改革推行的問題,還有改革帶來的細節變動、配套的政策、幾乎要重新劃分的湖南、湖北、河南、江西的鹽業區範圍。

還有省份的定位改變、朝廷稅收的重點賦稅區的變動、重新覈定各個鹽稅區的運鹽緝私路線……

每天都要面對巨量的奏摺,京官的、地方的、軍隊的、內務衙門的。

不改不知道,一改才知道要動的問題居然有這麼多。

當然,大部分都是些細節問題,六政府存在的意義也就體現出來的。

如今皇帝真正愁的,是不知道該怎麼回覆劉鈺的第六封奏疏。

樞密院成立之後,參謀有戰略參謀、戰術參謀,劉鈺的奏疏在皇帝看來還是戰略參謀的路子,細節問題談的不多,主要是說朝廷變法的大略。

之前的連續五封關於鹽政改革的奏疏,皇帝對劉鈺的批覆都是讚許:或曰卿有大略、或曰茅塞頓開。

包括川鹽入兩湖、蘇北改農區等等,都沒什麼問題。

但第六封,就讓皇帝有些摸不準是該支持還是該反對了。

粗略上看,劉鈺的第六封奏疏,還是關於發展工商業的。

裡面提出了一個借鑑,說英國玻璃製造業和羊毛紡織業的發展,帶動了採煤業,而採煤業的發展才使得有了大順引進的海軍船塢的笨重蒸汽機云云。

大體意思就是要圍繞着四川的煮鹽業,帶動起來四川的工商業,尤其是採煤等重工業。

這個思路沒什麼問題。

煤,但凡在北京城當皇帝的,都知道其重要性。

不管是蒙元、大明,還是大順,當皇帝要是不知道煤有多重要,那這皇帝也就快當到頭了。

崇禎十五年時候,祖大壽的養子給後金獻圍京城策的時候,就說過,只要斷了運河糧和西山煤,很快京城就會崩潰。

而對大順的皇帝而言,最直觀的就是前幾年對門頭溝等地的煤礦加緊了管控,京城立刻爆發了燃料慌,冬天煤最貴的時候,達到了一斤米換一斤煤的地步。

加緊管控的原因,並不是那些玄學的所謂龍脈之類。

加大管控,導致前些年京城出現煤慌的原因,恰恰又是今天皇帝看劉鈺的第六封奏疏不知道該怎麼批覆的原因。

簡單來說,八個字。

一抓就完。

一放就亂。

而劉鈺,對待工商業的思路,恰恰是放。

不但要放。

而且要徹底的放。

矯枉過正地放。

但,皇帝對“放”,心有餘悸。

前朝成化二十三年,禮部右侍郎出於對京城周邊樹木是防備遊牧騎兵最佳的天然拒馬的因素考慮,建議京城棄炭用煤。

鼓勵開礦。

不到七年時間,弘治七年,就有人上疏,訴說放開礦業的恐怖。

【誘掠良家子女,或收留迷失幼童,驅之入窯,日常負煤出入,斷其歸路,如墮眢井。有逃出者,必追獲殺之】

就黑煤窯,非常好理解。

而大順幾乎把大明成化年、弘治年關於京城煤炭的問題重走了一遍。

缺燃料,這地方冬天沒燃料非得凍死不可。

鼓勵開礦。

放開管控。

然後……

【開礦者皆遣人於數百里外誆僱貧民入洞攻煤,許以重金。夜則誆入宿食之地,壘石爲高牆,加以棘刺,人不能越】

【日食兩餐,別無所予。有倔強或欲逃者,以巨梃斃之,擲廢坑內,屍骨累積七丈有餘】

簡單來說,就是出了點事,前幾年破獲了一場案子,影響太大,因爲挖出來了一個“千人坑”。

幾百或是騙、或是乞丐、或是這樣那樣的人,被騙去挖煤,累的半死之後,直接扔廢坑裡了。

有命大的逃出來,舉報了,朝廷這邊的人去的時候,嚇懵了。

畢竟幹這一行的官員,許多年都沒打過仗了,哪裡見過這樣的陣勢?坑裡堆得滿滿的屍骨,調集了京城的仵作整理了出來,擺了約莫三畝地的骨殖。

啥叫萌芽?啥叫原始積累?從弘治七年那件事算起,這都叫血腥積累。

但這種萌芽、這種原始積累,是大順實在容不下的,太駭人了。

一時間輿論紛紛,官員擼了一堆,接着就出臺了政策,加大了管控力度。

封建王朝老三樣:保甲、官督、印名冊。

然後也緊接着就出現了“煤一斤輒合米一斤”的情況,雖上報的官員習慣性地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但肯定不便宜。

皇帝很清楚原因是什麼,加大監管,負責的官員看到了之前那個千人坑案前任的處境,就該明白,增不增開礦那是小事、再出這樣的人命案子那是大事。

前者最多混日子,升不上去;後者直接掉腦袋,以平民怨,總得有個人出來平息百姓的怒火。

從前朝成化二十三年開始,京城的採煤業就經歷了這樣的來回循環。

放——原始積累的血腥立刻教科書般上演——抓——煤炭漲價,京城百萬人口撐不住冬天消費——放——演——抓——貴——放。

就正常人的思維來看,在京城旁邊的門頭溝,隔三差五就出這麼大的事。

那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真要是放開了,得什麼樣?

面對着劉鈺的第六封奏疏,皇帝沒有像前幾次一樣,都是讚許的批覆。

而是在讀完了劉鈺的全部邏輯之後,在下面,用硃筆批覆了第一個問題。

“愛卿言,交由商賈競爭,促進川地工商。”

“朕有一問,若交由商賈競爭,誰的成本低,誰便賺得多、賣的好。”

“成本低,則京城千人坑案必要頻發,此一慮也。”

“其二,甲每日三餐,給予工錢足夠;乙勾結不法,抓捕鄉民,誘騙進井,壓低成本。”

“時日一久,恐乙富而甲貧。”

“天下皆如此,豈非鼓勵行惡?”

“資本逐利,必要使盡手段作惡。善則亡、惡則興,此非正道。”

“愛卿言紡織、玻璃等事,朕皆以爲善。”

“然而,礦之一物,乃是天下最黑暗之處。殺人、圈禁,本就在幽閉之地,非比紡織玻璃等皆在人口密集處。”

“如前些年西山故事,若其在紡織工場,如此虐待,則可逃矣。而至礦中,無處可逃。”

“遼東挖金、西山挖煤、甘肅水銀……此等事頻發。”

“資本若興,必惡勝於善,不可不察。”

硃筆批覆之後,皇帝轉了兩圈,又坐下來戴上眼鏡,把劉鈺的第六封奏疏重新讀了一遍。

這第六封奏疏,既算是前五封奏疏的總結,也算是一個大順戰略轉型重新佈局的規劃。

其中的切入點,就是鹽政改革。

蘇北由鹽區改農區,這個不提。

後續的川鹽入兩湖,則是整個戰略佈局調整的西線重點。

而這個佈局之內,則是很標準的劉鈺的邏輯,皇帝感受不到的被劉鈺隱藏了的邏輯——假裝在幫朝廷,實則爲資本壯大創造條件。

以史爲鑑,要清楚,是先有的煤炭業發展,然後纔有了蒸汽機,最後纔有了蒸汽機的改良。

蒸汽機的出現,就是爲了煤礦抽水的。

英國以紡織業立國,大順爲什麼一定要第一步先搞紡織業工業化呢?珍妮機也好、騾機也罷,在大順就是死路,這條路不能照抄。

那麼,輕工業的發展,促進重工業的進步,而這個輕工業只要滿足兩個條件,大順一樣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普及蒸汽機的使用。

這兩個條件分別是:

一:此行業,需要動力,且已有現成的機械,只需要把動力源從牛馬換成鐵牛馬即可。

二:此行業,需要能源,且非常需要能源,缺乏能源根本無法發展,且此能源需要以燃燒熱量爲主要被需求方式。

條件一,促進蒸汽機發展。

條件二,促進採煤業發展。

而這兩個條件往下推,又能促進冶鐵、鐵路、水泥等重工業的發展。

英國的蒸汽機最開始,很多不是用在煤礦,就是用在玻璃製造業上磨玻璃、碎料的。而玻璃製造業,恰恰符合這兩個條件。

當然,對大順來說,這個行業最好沒有“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的情況。

那麼,顯然,最符合的,就是四川的井鹽。

前兩個至關重要的條件不提,而因爲兩淮鹽區的強勢,又使得井鹽產業現在並無“百萬漕工”。

兩淮的百萬漕工,則被劉鈺的幕後推手,給化解掉了。

即海軍發展,奪取南洋,廢棄運河,放棄保運衝砂而可以整修淮河,如果今年真的能簡單地修好淮河,那麼就直接解決了蘇北的農業條件。

使得蘇北鹽民,可以轉型爲農民。

或者,下南洋,去種植園砍甘蔗。

所以劉鈺的第六封奏疏,讓皇帝猶豫不決的地方,就是這個思路引申出的:放開四川的開礦管制。以兩湖鹽的利潤,養開鹽井的;以鹽井的煤炭需求,養開礦的;以開礦的需求,養冶鐵的。形成一個循環,快速將科學院的那些“不與民爭利”的技術普及。

當然,劉鈺的說辭則是四川作爲藏、西南、苗等地的軸心,一定要有強大的工商基礎,如此大順才能徹底完成從大明就開始的西南改土歸流大業,使得大順擁有更大的基本盤,可以經得起折騰——再不濟,將來若有王自成、孫獻忠,李家可以跑路回老家秦川,效漢高贏秦囊川陝而取天下舊事嘛。拳拳赤子之心、忠君愛李,溢於言表,字字可鑑。

(本章完)

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1055章 小麻煩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706章 海戰(四)第66章 認可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3章 出事了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14章 江湖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414章 找出路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339章 取義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328章 問罪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587章 不平等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439章 分歧(五)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712章 反擊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74章 僭越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339章 取義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478章 看破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35章 府兵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112章 絕纓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939章 自覺(一)第395章 樞密院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204章 投名狀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92章 欽定?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565章 制禮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8章 歸化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
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1055章 小麻煩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706章 海戰(四)第66章 認可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3章 出事了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14章 江湖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414章 找出路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339章 取義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328章 問罪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587章 不平等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439章 分歧(五)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712章 反擊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74章 僭越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339章 取義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478章 看破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35章 府兵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112章 絕纓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939章 自覺(一)第395章 樞密院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204章 投名狀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92章 欽定?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565章 制禮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8章 歸化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