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

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

第二天早晨五點三刻。

冬季總是瀰漫在孟加拉的薄霧還未完全散去,大順軍左翼縱隊的偵騎已經和那些穆思林輕騎短暫地交火了。

大順的偵騎一般都是七人一個小隊,他們的制式裝備,是一支海軍款的短管燧發槍、一支燧發短槍,一支長矛、以及一支騎兵刀。

這些偵騎一般都是良家子組成,因爲這需要一定的自小培養的馬術。

和那些正規的農民出身、拉上戰馬訓練兩三年的正規列陣騎兵不同,偵騎需要很好的馬術。

當偵騎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搶到很多戰利品。

一般來說,對面的偵騎身上的東西不少。尤其是穆思林騎兵。

比如此時大順的這支偵騎小隊發現的對面的孟加拉輕騎。

一支塔瓦彎刀,可以賣一筆錢;一件可能破損的羊毛和綢布編織的緊身“奇希利卡多”布甲,也能賣一筆錢;身上的金銀首飾、會鑲嵌一些銀裝飾的蒙古款式的腳尖勾起可以勾住馬鐙的靴子……或者身上搶到的女人紗巾,等等,都可以賣錢。

這支偵騎小隊在南洋服役許久,對於這些穆斯林小地主或者小貴族身上的裝飾,非常瞭解。所以他們比較樂於砍人,運氣好有時候再拽個耳環、摸個戒指什麼的,只要沒死,吃喝嫖賭一年的錢就出來了。

偵騎小隊的隊長看着對面淡淡薄霧裡冒頭的六個騎兵,將嘴裡嚼着的煙吐出來,露出來了亮閃閃的兩顆金牙。那是他在南洋的戰利品,從死人嘴裡拔下來的。

檢查了一下身上的火槍,一起打過幾仗的夥伴也不需要什麼口頭的命令,搖晃了一下腦袋吹了聲口哨,便默契地心有靈犀。

他的鞋跟敲了一下馬鐙,小隊開始朝着對面慢跑過去。

對面的孟加拉輕騎也發現了他們,並沒有跑,而是也朝他們對衝了過來。

兩邊還有兩百餘步的時候,他猛然提快了馬速,吆喝一聲,肩膀一抖,將掛在背後的海軍款短管槍向後折了一下,活動了一下肩膀,將長矛夾在了腋下,但是夾的並不緊,也沒有按照那些在他看來那些奇葩的操典規定的手肘要低於長矛卡在腰部、前臂要傾斜成什麼樣的標準動作。

對面的孟加拉騎兵手裡也是夾着長矛。

此時偵騎小隊隊長的眼中,已經沒有了別人,只有對面的這個孟加拉騎兵。

馬匹開始加速,在兩人相距約莫五六十步的時候,原本夾在腋下的長矛,被他舉了起來。

左手鬆開了繮繩,只要雙腿控制馬匹,變成了標準的雙手持槍姿勢。

對面的孟加拉騎兵顯然有些慌張,但他終究沒有做出雙手持槍的姿勢,而是硬着頭皮,將長矛斜着指向了大順這個偵騎小隊長的面部。

雙馬交錯的瞬間,小隊長舉矛一撥,隨後手臂一收一刺,在瞬間刺中了對面的臉。

身體下意識地向側面以傾,避開了對面被他隔開後偏離了方向的長矛。

已經在身後的敵人落馬,他收起了長矛,控着繮繩,準備繞圈子重新衝擊,聽到了不遠處傳來的槍聲。

他也順勢把長矛丟在地上,從側面的捆紮袋那拔出了手槍。

在拔出手槍的時候,他的心情挺不是滋味的。倒不是說因爲殺人,他嘴上的金牙都是從死人嘴裡拔的,殺人這種事對他而言已經毫無內心波瀾了。

只是握着手裡的短槍,感嘆着自己這批人的時代過去了。

他們或許是大順最後一批職業武士,或者叫良家子小地主職業兵了。

除卻那種重甲單手持槍衝陣的,實際上此時大部分的騎兵單手持槍的原因,很簡單:因爲馬術不合格,馬上武藝這種東西,已經沒幾個人練了。

他生在那種典型的“列侯”良家子家庭,大順的列侯不是爵,類似於老戰士、老五營。自小騎馬,騎了十多年,可以隨意地雙手持槍、鬆開繮繩、只靠雙腿和腰腹控制馬匹。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大順組建的一些騎兵營,沒幾個能雙手持矛的,甚至很多可能都是流民或者農民裡招募的。

指望他們用雙手持槍,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像是最簡單的回馬槍斜下刺這個動作,他玩起來,靠着雙手持槍,簡直不要太簡單。

而朝廷訓練的那一批正規的槍騎兵,壓根不存在雙手回馬刺的能力。

他們倒是也能回馬刺,按照操典訓練,要分爲右側刺、左側刺,每種刺法都有標準的分解動作。

第一步,標準腋下夾槍姿勢。

第二步,腳踩住馬鐙,大腿用力,身子略微戰起。

第三步,槍尖向下,身體繼續站起。

第四步,利用站起來的高度,將長矛的槍尖由下繞圈,手腕翻轉。

第五步,矛身依舊在腋下,脖子右擰,持矛手腕與左耳平齊。

第六步,扎。

第七步,收槍,待收槍完畢後,雙腿卸力重新坐在馬鐙上,繼續保持腋下持槍姿勢……

左側刺,也是差不多七八個分解動作。

那些可能之前壓根沒騎過馬的騎兵,不需要雙手鬆繮的能力,按照這種分解步驟一天一天地訓練,一樣也能達成回馬刺的效果。

問題的關鍵在於便宜,培養一個這樣的騎兵,需要一匹戰馬、三年軍餉伙食,就可以完成編隊作戰,而且效果非常好。

他們未必適合這種小隊對抗的偵查、襲擾、偷襲、放火等行動。

但排隊衝鋒的時候,1000個礙於馬術只能單手持矛的騎兵,和1000像是他這樣的自小訓練的武士地主,其戰鬥力基本持平。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或者說這不是大順這邊的特有問題,而是一種在全世界範圍內普遍的武士階層落寞的問題。

包括這些孟加拉騎兵,曾經莫臥兒時代的精銳專職馬上武士,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的大部分騎兵,都是些莫臥兒巔峰時候的三流騎兵,地方貴族的下屬騎兵的水平。

他爹當年也參與了西北的戰爭,那時候準噶爾人等蒙古人的馬上武藝,也已經不行了。一大堆用火槍的,很多都是騎馬機動下地作戰的火槍手;還剩下的那些,也是迴歸了前朝中後期蒙古人的水準,忘記了長矛的馬上武藝,只會用馬刀和短弓了,一些使矛的也都用短小的類似鉤鐮槍之類的東西了。

甚至於……大順在開國之後,連前朝那種專門遴選弓馬嫺熟之輩的武舉都取消了。

只不過他爹是個老古板,家裡祖上是靠馬上武藝搏的出身,於是一輩輩傳下來。到了他這一輩,依舊接受了嚴格的馬上武藝的教育。

然後,他就不得不想到自己的兒子——壓根不學了。不是不學騎馬,而是壓根不去下苦功去學那些精湛的解放繮繩的馬上武藝了,轉而反問他:爹,你武藝這麼好,怎麼只有軍銜軍勳而無實職呢?連個營長都當不了,我學這些何用?若倒退數百年,或可爲校尉、散騎、部曲,甚至搏個將軍,現在卻不過是個只有勳而無實職的大兵……

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這是個工匠、手工業者等傳統中產,逐漸被工人和機器毀滅和取代的時代。也是他們這樣的殺人“工匠”們逐漸被廉價的、批量的、不會雙手鬆繮的、批量衝鋒的農民訓練的騎兵所取代的時代。

剛纔的衝鋒,他只是感慨於,連這些穆斯林武士的武藝,也都降成了這樣。連刀盾、雙持、或者雙手矛都不會的騎兵,也能來當精銳偵騎了……

不能說叫兔死狐悲,只能說,這是一種很悲哀的時代感嘆。

他想,或許,我們這輩人,是天朝最後一批還會玩騎射連珠、左右開弓、雙手持矛等馬上花活的人了……這世道啊,真的是變得太快。

心裡這樣感慨着,手上去熟練地把只需要一隻手持握的手槍,壓在了自己拉繮繩的左腕上,快速繞到一個準備逃跑的孟加拉騎兵的側面打了一槍,用鉛彈而不是騎射飛羽把他射下馬。

然後很嫺熟地把手槍插了回去,抽出馬刀,彎着身子在那個落馬的孟加拉騎兵的腦袋上來了一下。

六個孟加拉騎兵都被砍死或者射死了,他們也沒留活口,這不是戰略偵查,不用留活口。

點了小隊裡兩個沒負傷的人的名字,叫他們越過前面那片樹林繼續看看,戰利品會按照規矩給他們留一份的。

然後自己跳下馬,和手下們一起翻撿這些孟加拉騎兵的隨身物品,尋找耳環、銀子、寶石或者紗巾之類的東西。

搜刮完戰利品,把對面的馬也收攏了後,這幾個人便點了支菸,準備去前面接應一下。

然而才跑了兩步,就聽到遠處的樹林那邊,傳出來幾聲槍響。隨後之前去前面的兩個騎兵從樹林中出現,一邊縱馬一邊將手裡的旗幟快速搖晃着。

“騎兵!他們的騎兵主力!”

小隊的隊正看出了旗幟的意思,卻沒有立刻跑,而是帶着人集結之後,親自去看了看,這纔開溜。

…………

六點一刻。

大順軍的左翼開始爲展開作戰做準備,不過他們並不着急。

那些府兵線列兵,只是調整了一下縱隊的位置,確保可以方便地組成錯落的方陣。

而那些用膛線槍的散兵,和騎炮以及跟隨的6斤榴彈炮,還有那個爪哇軍鎮的職業募兵們,則依靠他們平日的高強度訓練和南洋一些小國的實戰,進行了一場在二十年前的歐洲戰場看來不可思議的機動。

膛線散兵散開半圓形的圓弧陣,在炮兵的前面,完全不需要列陣整隊,鬆散無比地以圓弧陣掩護後面的炮兵。用一種遠勝列陣線列兵的速度,將18門騎炮和6斤榴彈炮,部署在了可視範圍內孟加拉人可能發動進攻的側面方向。

後面是以縱隊行進的南洋軍鎮的募兵。

孟加拉的騎兵已經開始動了。

膛線散兵得到的命令,是四百步的時候自由射擊。

被散兵掩護的炮兵得到了命令,是近距離發射霰彈。

軍鎮的步兵連隊,則是組成橫隊,持續射擊,把這些孟加拉騎兵逼得轉彎,往側面的縫隙裡繞。

那後面,是按部就班部署了營連位置的抽丁的線列兵,和炮兵陣地。

(本章完)

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940章 自覺(二)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941章 自覺(三)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477章 四凶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252章 特許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56章 埋伏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846章 雙贏(上)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971章 割袍(上)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930章 覺醒(二)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30章 立信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633章 斡旋家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780章 抓與放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993章 直鉤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1045章 平衡第140章 錯路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30章 立信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1023章 割裂(一)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6章 邀請第255章 兩制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1051章 坐莊(下)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1052章 定性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281章 專業行賄
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940章 自覺(二)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941章 自覺(三)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477章 四凶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252章 特許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56章 埋伏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846章 雙贏(上)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971章 割袍(上)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930章 覺醒(二)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30章 立信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633章 斡旋家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780章 抓與放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993章 直鉤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1045章 平衡第140章 錯路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30章 立信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1023章 割裂(一)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6章 邀請第255章 兩制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1051章 坐莊(下)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1052章 定性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281章 專業行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