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

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

純粹爲自己考慮,也未必一定損害國家的利益。這兩者從不是非此即彼的相對關係。

蓬帕杜女侯爵要爲自己考慮,也考慮過現在停戰對法國的影響,在她看來,現在停戰是比全部梭哈賭上一把要好的。

趁着膝枕的機會,女侯爵很輕柔地說起來了白天討論過的戰略。

輕柔細語說了一陣後,路易十五也吐露了自己的心聲:終究還是擔心這一戰毫無戰果,導致大臣和啓蒙圈的那些人,說他無能,或者對他失望。

雖然說起來,法國打的也不算差。最起碼戰場都是在國外,不是在比利時打,就是在捷克打,要麼就是在德國,法國本土並沒有被戰火波及。

也雖然說來,現在退出戰爭,至少可以要回來印度和北美,

但終究,奧屬尼德蘭低地地區,是多少法國人夢寐以求的土地,是法國人心中的完美版圖。

都說莫以成敗論英雄。後世許久以後,人們談及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都對法國讓出了奧屬尼德蘭頗有微詞,覺得路易十五犯了錯。但其實這個錯,不是沒佔奧屬尼德蘭,而是後續的七年戰爭打輸了。因爲如果現在佔了奧屬尼德蘭,七年戰爭鬼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魔幻結盟組合,法蘭西可能輸的更慘。

但如果七年戰爭打贏了呢?普魯士被肢解、英國殖民地獨立、財政崩潰、或者天主教勢力奪取蘇格蘭呢?是不是就可以說,當初路易十五讓出奧屬尼德蘭促成了法奧矛盾緩解,是高瞻遠慮呢?

是以中國有句話,叫蓋棺定論。人沒死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只有死了,纔會沒有可能。

放在國家和王朝上,也是一樣。

人之生死,若如操、莽,於周公、武侯。國與王朝,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若如漢有白登之圍、和親之辱,然後沒等着漢武的反擊就被篡亡了呢?

若如宋有燭影斧聲,結果高粱河一戰收復燕雲十六州呢?

蓬帕杜女侯爵雖然沒有用這樣的十足中國史味道的例子,卻延續了齊國公白日裡講的那個道理:

漢有白登之辱、唐有渭水之盟。只要將來能打贏,一時的恥辱算不得什麼。

如果要是孤擲一注,將全部的賭本都壓上,要先考慮勝敗的機率,也要考慮是否能承擔失敗的後果。

現在法國的財政已經接近極限,荷蘭的崩潰使得整個歐洲的金融秩序都呈現出了劇烈的動盪。

俄國出兵,也意味着法國的國債更不好借了。在俄國出兵之前、赫爾曼元帥取得大勝、普魯士還未退出戰爭的時候借國債;與俄國出兵、普魯士退盟時候借國債,肯定是不一樣的。

蓬帕杜女侯爵說出自己的傾向後,又道:“陛下,法蘭西不應該獨自面對整個歐洲的敵人。”

“這場戰爭,進行到現在,已經不只是歐洲的事務。您應該考慮到,中國人收復了東南亞,他們與荷蘭現在還處在戰爭狀態。”

“而那位中國的公爵大人,根本沒有提及中國與荷蘭的和平條約,將是一種什麼樣的形式。”

“我想,中國人一定有他們自己的外交考慮。然而,只要能夠削弱我們的敵人,那麼榮耀終究是屬於您的。”

“您,纔是這場戰爭最後和談時候的一方代表。如中國人所說的,您是盟主。”

“一方同盟取得的優勢,榮耀是可以歸於盟主的。”

“中國人沒有資格主持對奧地利、英國、俄國的談判。他們只有資格主持對荷蘭的談判。而荷蘭,卻是奧地利、英、俄同盟的一部分。”

“或許,陛下應該詢問一下,中國人是怎麼考慮這場戰爭的收尾的?”

這話,倒是提醒了路易十五。

卻是,至今爲止,齊國公所說的種種,都沒有談中國希望在這場戰爭中得到什麼。

這場戰爭因奧地利王位繼承問題而起,中國沒有一兵一卒在神聖羅馬帝國出現,爲數不多的戰爭觀察團和一些“志願”的幫助法國的軍官團,並不能左右戰爭。

但要說中國沒有參與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這又不對。

戰爭結束的和談中,中國方面要不要參加?

以什麼身份參加?

如果參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

是東南亞的統治得到歐洲的承認?

還是更多?

如果只是在東南亞的統治得到歐洲的承認,路易十五認爲,以之前接觸的劉鈺和此時接觸的齊國公看來,恐怕中國那邊根本不是很在意在東南亞的統治是否被承認。

亞洲的領土問題,比歐洲要簡單粗暴。

如果想要更多?

那麼,中國人想要在這場戰爭結束後得到什麼?

普魯士已經退出了戰爭。

西班牙有自己的戰爭訴求,但也需要看法國盟主的態度。

大順呢?

當然,領土變更上的事,中國是沒資格摻和歐洲和談的。可領土之外呢?

戰爭,大部分時候因領土而起。

但隨着時代的發展,已經有許多非領土的因素了。比如,貿易、奴隸優先權、關稅……

這些,也可能引發戰爭。

蓬帕杜女侯爵的話,提醒了路易十五。

雖然大順對荷宣戰的理由,是天子的威嚴受損。

但歐洲的普遍認知,是此次中荷戰爭的起因,是中國要求荷蘭自由貿易,而荷蘭拒絕。

如果大順只是爲了解決與荷蘭的爭端,是沒有必要派出這麼高規格的使節團來歐洲的。

如果只是爲了東南亞問題,其實外交部,或者大順的一些三四品、五六品的官員就能解決。

但這一次大順的使節團,直接是公爵領隊,此公爵還是名正言順的大順外交大臣。

這恐怕,就不只是爲了區區東南亞那麼簡單了。

如果不只是爲了東南亞,而是另有目的,那麼,中國人給出的建議,就需要認真考慮:中國人的建議聽起來很好,但必然還是爲了他們自己的利益而考慮的。

大順這邊的人說的再多、再好聽、再重申中法傳統友誼、再談論中法是東西方君主專制的希望,都不應該掩蓋他們的現實的利益目的。

“是的,明天我應該詢問一下他,中國人真正的目的、出於他們自己利益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出於他們自己利益的真正目的,對法國並沒有害處。那麼,他們給出的建議,是值得嘗試的。”

…………

第二日早餐之後,再如昨日,路易十五與齊國公再度會面。

當提及到荷蘭問題的時候,齊國公用他那口音頗有些重的拉丁語,說了一句諺語。

“蛤蜊苦米糠酸,儂爲妻奴斯。”

這句彷彿“三塊肉餵你媽吃”英語一般的拉丁語,讓路易十五略楞了片刻,隨後仰頭大笑。

這是一句很特殊的拉丁諺語。

可大雅之正。

可國風之俗。

若以雅正,直譯即可:

高盧雞可以是朋友,但絕不能是鄰居。

若以國風之俗,這句話就有些市井味惡俗味兒。

和後世的西班牙大流感一樣,此時美洲傳過來的楊梅大瘡,在拉丁語裡有個別名:法國病。

所以這句話若以國風之俗,也可以理解爲:朋友妻、不可欺;鄰居妻,那就說不定了。故而,朋友可以有法國病,但鄰居最好別有。

不過國風之俗笑歸笑,這個場合,終究還是討論國家大事的場合。

這句話,也只能選其大雅之正的翻譯。

笑過之後,路易十五不由地點了點頭。

的確。

法國與荷蘭,是可以做朋友的。

這又繞回了奧屬尼德蘭問題。

但是,荷蘭與法國當朋友的前提,是法國不能是荷蘭的鄰居。換言之,法國不能佔據奧屬尼德蘭。

齊國公說完這個諺語,又道:“中法之間的情誼是深厚的。以歐羅巴各國而論,對天朝地理、水文所知最多者,便是法蘭西國。運河、邊疆、城鎮之圖,皆有法蘭西國傳教士出力繪製。”

“無論如何,天朝與荷蘭的問題,是繞不開法蘭西的支持的。”

“作爲盟友,天朝在俄國政變、瑞俄戰爭、摧毀荷蘭東印度公司等問題上,都完美地履行了盟友的義務。”

“而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天朝希望在處理荷蘭的問題上,能夠用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

“既然天朝得到利益,也能夠法蘭西國得到足夠的利益。但是,除了利益之外,還應該有國與國之間的盟友情分的考慮。”

“這一次,我希望國王殿下站在一個國王的角度,而不是一個單純的追求利益的商人的角度,來達成戰後的談判。”

齊國公並不知道,他這時候說的這句話,正是歷史上路易十五對放棄奧屬尼德蘭爲自己找的藉口:我國王也、非商賈也。我用國王的視角來處理奧屬尼德蘭的歸屬,而你們卻用商人一般單純利益的視角去判斷我的決策。

路易十五聽到這,心想中國人果然對荷蘭另有目的。現在似乎可以理解爲什麼他們如此在意奧屬尼德蘭問題了。

不過,如果荷蘭真的與法國成爲朋友,未必是盟友,只要是朋友,這對法國當然也是有利的。

至少,這也算是一個戰爭的成果了。

可以給貴族和民衆一個交代,而且純粹的戰略意義考慮,似乎也並不比拿下奧屬尼德蘭要小。

(本章完)

第682章 打印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435章 分歧(一)第1166章 備戰(五)第922章 歸來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930章 覺醒(二)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245章 垂釣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847章 雙贏(下)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499章 洗頭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236章 中介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1394章 優勢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545章 難題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206章 狠話第1335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587章 不平等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1162章 備戰(一)第1128章 志向第1394章 優勢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250章 欺瞞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343章 絕戶計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152章 入倭第1050章 坐莊(中)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194章 卸力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246章 探險隊第95章 任俠士第395章 樞密院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1167章 備戰(六)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395章 樞密院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046章 破綻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781章 談定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
第682章 打印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435章 分歧(一)第1166章 備戰(五)第922章 歸來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930章 覺醒(二)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245章 垂釣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847章 雙贏(下)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499章 洗頭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236章 中介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1394章 優勢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545章 難題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206章 狠話第1335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587章 不平等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1162章 備戰(一)第1128章 志向第1394章 優勢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250章 欺瞞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343章 絕戶計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152章 入倭第1050章 坐莊(中)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194章 卸力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246章 探險隊第95章 任俠士第395章 樞密院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1167章 備戰(六)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395章 樞密院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046章 破綻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781章 談定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