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表彰大會

第1014章 表彰大會

第二天一早,哨聲吹響,軍隊開始收拾帳篷、吃早飯,很快集結完畢,雖然不如當初訓練的青州兵,但從部隊集結的速度來看,還算可以,和此時西歐各國的軍隊野戰料也沒什麼問題。

軍隊環繞的地方是最安全的。

這種安全的地方,劉鈺臨行之前,最後一次見幾個死囚。

這幾個死囚,就是“粗糧換細糧案的要犯”。

總得有個背鍋的、得有提供這批粗糧的,做戲也要做全套。

雖然漏洞百出,簡直就是傻子演戲給傻子看。

但重要的不是細節無暇,重要的是面上過得去。

不然的話,不好看。

傻子看、傻子演,哪怕不是傻子的這時候也得裝傻子。但就算傻子,這故事也得有頭有尾。

此時劉鈺身邊的心腹人拿着幾張收據,展示出來後,又將收據上那些街坊鄰里的畫押等,展示給那些死囚看。

“我這人做事,是講信譽的。這事你們擔着,你們的老婆孩子得了銀錢就不說了。也不必怕老婆改嫁、孩子改姓。孩子我給你做保,送他們去軍隊,謀個一官半職。”

“你們還有幾個是當海盜的,既是幹這一行的,也就沒有怕死的。但願賭服輸,被抓了,咱們之間也不廢話。”

“總之,你們信得過我,就把老婆孩子在哪說出來,汝妻子我養之,勿慮。若不信,多了也不說,砍頭和槍斃,總比絞死要強對吧?”

“你們也常見那些被絞死的海盜,死前多疼啊。對吧。”

“你們也知道,絞死有兩種死法。”

“一種呢,是頓一下,直接把脊骨頓折了,那死的倒簡單。”

“可海上那種絞死,你們是知道的,不是猛然頓一下頓折脊椎骨的,純慢慢憋死的。”

“死之前,尿褲襠,大小失禁,大長舌頭伸出來,多難看?”

“再好漢,到時候也是鼻涕眼淚嘩嘩的,人可管不住自己吊死之前流鼻涕眼淚,哪怕你是武松那樣的硬漢,也扛不住人體的自然反應,對吧。你們也見多了,門兒清,海軍變態極多。”

海軍變態也確實不少,劉鈺非常理解,整天蹲在那種狹小的船艙裡,十個有六個都有輕微的精神病,各種變態雲集。絞死海盜這種事,海軍那邊也是玩的很花花。

有幾個被抓的海盜聞言道:“國公的信譽,在海上混的,誰不知道?只是,我們的老婆孩子,都自安排好了,這就不勞煩國公了。反正之前搶的,也夠他們用的了。”

“贓物都化了霜,都是銀子,哪個是乾淨的,哪個是髒的?這銀子,天朝花的、蘇祿花的、荷蘭花的、西班牙也花的。我們也有傳教士幫忙,呂宋、墨西哥那邊也有產業,國公的心意,我們領了。”

“國公說得對,願賭服輸嘛。之前國公就給我們這羣人寫過公開信,我們不服,這不是賭輸了嗎?那就死唄。”

說到這,劉鈺嗤的一下笑了出來,問道:“哎,之前我叫人給你們寫信,說形勢變了,叫你們認清形勢,你們咋就不信呢?”

一個海盜也苦笑道:“信是收到了。當時不懂,現在懂也晚了。國公信上說,在南洋尚荷蘭人勢大的時候,我們還有可能被招安。但現在,南洋局勢一變,朝廷一點都不想要海盜了,因爲現在朝廷需要的是自由貿易。”

“而且即便一開始朝廷也一點都不想要海盜。因爲和那些西洋人不同,他們彼此國家貿易是競爭,我們這邊則是買賣關係。所以,海盜必死,天朝不要私掠船,因爲沒有人在內海搞私掠船的。”

“只是,就算知道了這等形勢,那也沒用啊。這不是當海盜來錢快嗎。誰知道朝廷海軍這些年實在不是從前了。”

“我他媽也看了,就該早點轉行。”

這海盜頭子倒也健談,反正都是要死的人,也不怕什麼。

劉鈺奇道:“轉行?做買賣?”

不想這海盜卻是個讀過書的,搖頭道:“國公此言差矣。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其實從收到國公的信那一刻開始,我們就該明白,形勢一變,就不該繼續當海盜了。”

“就該帶着弟兄們直接上岸,效《水滸後傳》的故事,撈個國王噹噹。然後再朝貢朝廷臣服朝廷。”

“當海盜,已經不可能被招安了。若能在南洋當個小國之主,卻還有被招安的可能。悔不該當初沒想明白,要不然如今我可不是階下囚,該是座上賓纔是。前些日子朝廷改元,我若早想通了,就該去京城湊那萬國來朝了,說不得還要得朝廷賞賜呢。”

“你看那婆羅洲那羣人,如今不也一個個被招安了嗎?他們之前也是同行,只是後來去那邊挖金子上岸了。這年月,海賊是不行了,就得上岸當山賊,搶地盤海外稱王纔有出路,混得好直接封諸侯了呢。”

劉鈺拍手讚道:“對啊,所以說你們就是不懂大勢啊。”

那海盜又嘆了口氣道:“不過,當海盜,勝在快活。國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做起事來,卻束手束腳。”

“要收拾鄉紳,還要這等辦、那等辦,還要我們編瞎話。若是我們……當然我們也無這等爲民的心思,我是說假若我們有這心思的話,直接砍了了事,何必如此費勁兒?”

“國公且放心,該怎麼說,我們這都聽明白了。”

“砍頭不過碗大個疤。”

“你要說什麼爲了百姓萬民,那是扯淡。說實在的,要真有這心思,我們就不去當海盜,而是直接上山聚義扯出替天行道的杏黃旗了。”

“但一想,我們一死,這蘇北成百上千的士紳爲我們殉葬,這待遇,堪比王侯了,倒也痛快。”

劉鈺也是哈哈一笑,說道:“也有些道理。行,你們還有什麼要求,說一說吧。我能辦的,都給你們辦了。除了免死啊,你們必須死。”

這幾個死囚互相看了看,都搖頭道:“再就沒什麼要辦的了。”

“那就好。”

說罷,劉鈺叫心腹人倒了酒,和這些死囚們碰了一下道:“那咱們就此別過。這斷頭酒現在便喝了吧。”

幾人互相碰了碰碗,劉鈺衝着這幾個死囚犯點點頭,便出了去。

外面的軍官已經集結好了軍隊,終於等到開拔的命令,便朝着南邊行進。

一日後。

惟新元年四月二十八,黃道吉日。

新挖好的淮河入海段的入海口附近,一個頗大的會場已經佈置起來。

開掘的泥土堆砌成高高的河堤,現在上游還沒有放水,只有溼潤潤的黃土。

參與這一次修淮河承包組織的鄉紳、生員等,都聚集在這裡,等待着朝廷的表彰。

場面話他們是懂的,也知道這一次修淮河對社稷的意義。

最起碼,安徽那邊的水災,能比之前輕不少。洪澤湖不再需要那麼高,憋在上游的水位就沒那麼高,安徽各地也就不會因爲一場雨就來一場水災。

除此之外,他們最關心的,還是朝廷準備什麼時候開二期工程。

沿着這條新的淮河,弄出一個灌溉工程來。

自從唐宋以後,朝廷就很少修這種大規模的灌溉水利工程了。

耳熟能詳的都江堰、鄭國渠、六輔渠、白渠、鑑湖等,都是很久前的事了。

大順廢用了大運河,現在搞得這些工程,自然要麼是爲了救災、要麼是爲了灌溉。

如今新河修好,以此爲基礎修出一個新的灌溉區,那對這些鄉紳來說可就賺大了。

聽說朝廷明年還要批一筆錢,覺得范公堤修的時候,黃河還沒改道。現在黃河改道了這麼久,衝出去了一二百里了,這范公堤就有點靠後了,要繼續往靠海的地方修堤。

一旦新的海堤修好,之前那些無人問津的荒灘地,可就都值得開墾了。

到時候,那還不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待要是明年修海堤、修灌溉渠的時候,還是如這一次修淮河一般,由他們分段承包負責,便又能發上一筆。

一個個懷揣着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等待着劉鈺登上主位給他們做表彰的時候,漸漸有人感覺情況有點不太對。

這會場選的地方,叫人有些壓抑。

是在一個窪地裡,四周都是堆砌起來的泥土。

這就很不合此時的風水,這種樂呵呵的事,講究的就是個天人合一,哪有在這種窪地的?

而且劉鈺剛來,窪地四周就是佈滿了荷槍的士兵,細細地展開。火槍全都上着刺刀,更叫他們感覺有些不安的,是刺刀全是對着裡面的。

可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了,只能這麼幹等着。

也不知道等到幾點,兩聲號炮響,劉鈺帶人出現了。

登上前面的高臺後,本以爲劉鈺會說幾句喜慶話、表彰話的鄉紳,卻看到了翻臉不認人、用完就甩的情況。

劉鈺往那一站,開口說的第一句話,便叫許多鄉紳膽寒。

“我聽說,在這修河過程中,有人以粗糧調換爲朝廷配給的細糧?還聽說有人用銀錢兌換的方式剋扣百姓的役錢?還有,那鐵鍬之類的工具,我之前明明說了,朝廷出錢,用壞了無需百姓償還,怎麼我還聽說有人連這個錢也剋扣?”

“還有之前擔土的土筐,我都說了,要給錢。這怎麼還全是攤派,且不給錢呢?”

“現在,我給你們個機會。這事兒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要真有這事,你們不妨趕緊自首,還能落個從輕處罰。”

說完,他叫人捧出來一個自鳴鐘,看了看時間道:“現在是九點一刻,我等到十點。過期不候。”

將自鳴鐘往身前一放,劉鈺翹着腿就坐在了椅子上,旁邊的傳令兵提着水壺給他倒了茶水。

站在劉鈺不遠處的阜寧縣縣令,一看劉鈺這架勢,心裡忍不住哎呦一聲。

這阜寧縣縣令倒是沒怎麼參與這裡面的事,因爲這一次劉鈺非要搞鄉紳承包,阜寧縣縣令壓根插不上手。

阜寧縣縣令也不是聾子、瞎子,對一些事心裡也有數。

但此時的基層就是如此,能做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同流合污,就算是難得了。

能幹這種買賣的,身後肯定都有人,反正出事也和自己沒關係,那自己管這個幹啥?

他以爲這是有人背後和興國公打擂臺,亦或者說這裡面的買賣本來就有興國公參與。

不管是興國公參與其中,亦或者說是背後有人和興國公打擂臺,他一個小小的縣令,管的起嗎?

神仙打架,就算拉幫結派在朝內鬥爭,地方上得是府尹起步、京官的五品纔有資格入場。可莫說自己是地方的縣令,就算是京官,這品級也不夠入場券的。

再看看選的這地形,一開始他還覺得劉鈺是胡鬧,哪有這麼喜慶的事選個窪地的?

現在再看,窪地一圈全是士兵,這可都是野戰部隊,不是地方駐軍。

從旗幟看似乎還是東洋那邊的駐軍。

縣令心想,這回可熱鬧了,自己這是要看一場大戲啊。

再看看劉鈺在那慢悠悠喝茶,縣令心裡倒是鬆了口氣,心裡一轉,心想當初國公就沒讓我插手,他帶人接管了。我也幸好沒機會入手,否則我還真說不準自己能不能管住自己。

靠前的幾個鄉紳這時候都在看他,阜寧縣令頓時一慌,心想他媽的別看我啊,看我做什麼?這時候看我,不是害我嗎?

自己現在是一動不敢動。稍微動一動身子,被國公這邊的人看到,還以爲是點頭或者搖頭,在給你們傳什麼消息,那日後麻煩可大了。

猛嚥了一口唾沫,阜寧縣令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把個脖子硬的繃直,一動不敢動。

(本章完)

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936章 綁定(下)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450章 “帝”(二)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163章 備戰(二)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89章 條約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597章 下西洋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674章 歸國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8章 歸化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735章 咱們(下)第680章 隱喻(上)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552章 理想國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21章 紙上談兵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215章 海軍部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617章 許願第245章 垂釣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077章 爭功(二)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935章 綁定(上)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140章 錯路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230章 開戰(九)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
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936章 綁定(下)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450章 “帝”(二)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163章 備戰(二)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89章 條約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597章 下西洋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674章 歸國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8章 歸化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735章 咱們(下)第680章 隱喻(上)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552章 理想國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21章 紙上談兵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215章 海軍部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617章 許願第245章 垂釣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077章 爭功(二)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935章 綁定(上)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140章 錯路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230章 開戰(九)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