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

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

完成了勳衛禮儀培訓後的第一天上值,劉鈺還未交接的時候,便遇到了幾個熟人。

幾名傳教士白晉、雷孝思等人正要入宮。

因着還未當值,這些人都有官身,之前在戴進賢那學西學的時候也常見,劉鈺也趕忙出面行禮,打了聲招呼。

雷孝思這人文化水平也是很高的,把《易經》翻譯過拉丁文,漢名取的也是詩經中《大雅·下武》中“永言孝思,孝思維則”一句。

不管是法王路易十四派他們來當臥底刺探情報也好、亦或是耶穌會想要走上層路線也罷,客觀上這幾個人的確做出過一些貢獻,繪製地圖的事他們出力極大,又帶出來不少學生。

幾人官身都比劉鈺高,劉鈺上前行禮畢,便問道:“幾位大人,此番入宮,所爲何事?”

雷孝思的漢語水平很高,幾乎沒有什麼口音,還禮後道:“奉陛下之敕命,去往內宮,教授諸皇子阿爾熱巴拉之學。”

雖然漢語水平不低,可一遇到翻譯問題的時候,還是讓劉鈺忍不住頭大。

這阿爾熱巴拉,就是Algebra,代數,代數學。詞源源於阿拉伯帝國的數學家,阿爾·花拉子模。他的名字作爲拉丁文“算法”的詞源,他的書也作爲西方代數學的詞源。

徐光啓說過,欲求會通,必先翻譯。

正如劉鈺之前遇到了對羅剎談判的翻譯問題一樣,翻譯是個難度很大的工作。

所求者,信雅達,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把這三條都符合的。

若論翻譯的信雅達,當屬“苦力”一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說:這“苦力”兩個字,本來是一句外國話coolie。

這樣的翻譯當屬頂尖。信、雅、達全佔。

而徐光啓翻譯把Geometry翻譯成幾何,亦是頂尖的翻譯。

然而這些年卻始終少一個徐光啓這樣承前啓後的人物,以至於雷孝思嘴裡還是會冒出“阿爾熱巴拉”這樣的古怪音譯詞彙。

正準備跟他們略說幾句關於翻譯的問題時,裡面的一名傳教士臉色很難看地拉了正說話的雷孝思,陰陽怪氣指桑罵槐地說了幾句伊索寓言裡“農夫與蛇”的故事。

在這諷刺劉鈺的學問是他們傳教士教的,卻沒想到教會了劉鈺,劉鈺立刻就反咬了他們一口。

劉鈺臉也不紅,毫無半分羞愧,嘻嘻一笑,白晉出面打了個圓場。

他雖是耶穌會修士,但首先是個法國人,忠於法國勝於教廷。

本身他來中國就是路易十四派來的高級情報員,有個法蘭西皇家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參與測繪工作後大量的地圖和第一手測繪資料流入了法國。

雖然之前劉鈺在反傳教的問題上捅了這些人一刀,但後來借用法國軍裝的事,還是給白晉留下了一定的迴旋餘地。

在中國久了,這些人對官場的那一套也是門清,知道劉鈺這是要被重用了,白晉對劉鈺還是多了幾分客氣,不想撕破臉。

白晉便道:“劉守常,你如今既爲勳衛,當以漢時侍中郎官自比。廣進賢言而報國,不可奸佞爲倖進。令師進賢雖遠渡羅馬,我等尚在。汝可多來,探討學問。”

劉鈺心想我跟你們能學到個錘子?

可也不好直接說,便垂首聽着,回道:“白大人所言極是。我倒是聽說英圭黎人牛頓,有本《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卻不知諸位大人手裡也有?若有的話,還請借予一觀。”

幾個傳教士都搖搖頭,示意他們聽說過、沒見過,手裡並沒有成本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待這幾個人一走,劉鈺也去點卯,皇帝直接點了他的名,做皇帝的貼身警衛。

做貼身警衛的,有幾個都是公侯家的嫡長子,剩下的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皇帝面前也不好打招呼,便和幾個相熟地交流了一下眼神,算是打了招呼。

站了大半天,一直到下午,皇帝便要去皇子們讀書的地方。這不在內宮後宮中,劉鈺等人需要貼身跟隨。

李淦年紀不大,不過孩子已經有不少了,夭折了小半,還是活下來挺多。

去的時候,那幾個傳教士正在那講代數學,聽的一羣皇子抓耳撓腮。

這代數學難倒不難,關鍵就是這些翻譯,沒有徐光啓這樣的人把幾何原本的銳角、鈍角等詞彙翻譯出來,代數學裡許多都是音譯的詞彙。

哪怕是劉鈺上輩子學過全套,此時也是聽的恨不能把那書本撕了。

待一節課講完,傳教士們各自退走,皇帝又考教了一下皇子們的學問,勉勵了幾句,便衝着劉鈺發起了牢騷。

“自古論曆法,未嘗不善,總未言及地球。自西洋人至中國,方有此說,而合曆根。之前與羅剎一戰,可知黑龍江以北地方,日落後亦不甚暗,個半時日即出,蓋地之圓、黃赤交角可知也。西洋學問,大有可學之處。”

“然西洋學問,有易懂者,有難懂者。朕與諸皇子學習西洋學問,幾何與天文,易懂。唯獨這‘阿爾熱巴拉’之學,最是晦澀。亦不知是這些傳教士的學問不深所至?還是本身難懂?”

“朕爲太子時,白明遠自法蘭西國歸,有西洋名士號萊布尼茨者,獻書曰當立科學院。又貢一精巧之物,以機關操控便可算數,朕時爲太子,觀之,其器頗得《易》之巧。可見許多學問是東西通用的,而如儒學禮教、天主地獄之說,這又是東西有別。”

“如今朕欲興學問,只是連這‘阿爾熱巴拉’尚且不懂,便立科學院又有何用?況且若立科學院,必請通學問者爲博士,然傳教士一心傳教,朕亦恐其藉機傳播。”

“汝等可有什麼見解?”

雖然是當着所有身邊勳衛的人說的牢騷話,但其餘人也就懂個地球、幾何之類的學問,自然明白這是和劉鈺說的。

劉鈺心想這萊布尼茨的計算器還送到這來了?略做思考,恐怕也是皇帝當太子的時候,見識過那些精巧的器械,所以對於西學一直保持着極爲包容的態度。

但皇帝說的這話,也確實是個問題。

之前的交往,主要還是依靠傳教士。傳教士文化水平還行,在科學素養上,肯定不是頂尖的那一批,而且因爲距離過遠,傳播嚴重滯後。

如今朝中這一批傳教士裡,連幾十年前就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都沒看過,而且一個個滿腦子傳教,用他們肯定是不行。

“回陛下。臣以爲,羅剎使團此番前來,便是個契機。”

當下又把自己的“推斷”,實際上卻是即將發生的歷史說了一番。

李淦也是宮廷鬥爭中長大的人,哪裡還聽不明白?況且羅剎國的內鬥,比之二十三史中所載之事,着實差了幾個檔次,甚至於李淦都沒生出半分“此子深知宮廷內鬥之術,不可小覷”的震驚。

連旁邊那個第一次聽到這些事的勳衛都覺得,就這?

“是故,臣以爲,羅剎舊黨得勢,而新黨潛伏。日後又可能有外國人入主,只怕二十年內,羅剎都城必要亂個不停。大有湯武革命、革湯武命、革革湯武命之命意。”

“如此一來,朝政混亂,舊黨得勢,其國所聘之才華橫溢之博士,如臣所聞之歐拉、伯努利等輩,或要另尋他地以安身。”

“羅剎者,西洋人眼中之蠻子也。又信東正,而非天主疑惑新教,這些人仍舊前去,足見羅剎科學院之人,多半都是不怎麼太篤信上帝之言的,也都忙於實學,而非教義。這正是我朝所需的人才。”

李淦略作思索,點頭道:“所言甚是。這些人既然能不爲宗教之辯而去羅剎,所圖者要麼是利、要麼是名、要麼便是一個安穩的環境衣食無憂而專思學問。若真如此,羅剎朝政若亂,倒真是一個可以引入的辦法。你所言的歐拉者,論及幾何算學等學問,與朝中傳教士相比若何?”

“呃……”

劉鈺憋了半天,只能道:“若只論幾何、算數等學問,單憑所聞,或以爲米粒之華而比天空皓月。”

李淦頭一次聽到劉鈺用這樣的溢美之詞形容別人,不由皺眉道:“若如此,恐怕此人未必肯來。”

劉鈺不解,李淦道:“若如朝鮮、琉球、日本、安南各國,欲真學儒學,首先之地定然是天朝國子監。你所說那些西洋人,學問精通,只怕所求者,必是無上大道。西洋幾何算學如今已高於我朝,他們豈肯來這等地方?便如我朝大儒,有欲前往琉球而求儒學的嗎?”

看來李淦心裡還是很清楚的,說的也是大有道理。

國朝的大儒不可能去琉球、朝鮮去學儒;反過來也是一樣。這種人只是金錢利誘,未必肯來,終究還是想要研究學問的。

劉鈺忙道:“可以趁羅剎使團前來,震懾一番。陛下精通學問,羅剎使團內亦有不少科學院的學生,陛下可在交流之餘,親自出些幾何算數的學問,考教一番。必然震驚羅剎學子,回去之後便可傳威名於萬里之外。”

WWW●Tтka n●C〇

李淦眼珠一轉,立刻明白了劉鈺的意思。

顯然,劉鈺的意思是他劉鈺出題,然後皇帝出面考教一下羅剎學子的學問,名聲讓皇帝賺了,拍拍馬屁,順帶把正事辦成。

當着其餘人的面,李淦既是明白了這個意思,心頭想着當日破城所帶來的那種爽快,也是一陣舒爽,問道:“可有幾成把握,震懾其心?”

“十成!”

(本章完)

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047章 大改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1435章 分歧(一)第208章 記憶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247章 海參崴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53章 選擇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793章 憧憬(上)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681章 隱喻(下)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809章 閹黨(下)第936章 綁定(下)第314章 綁定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443章 誘降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245章 垂釣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706章 海戰(四)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1054章 站臺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348章 怕疼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781章 談定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846章 雙贏(上)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239章 教改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572章 藍狗子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00章 槍和槍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080章 爭功(五)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849章 威望(下)第950章 夢魘
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047章 大改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1435章 分歧(一)第208章 記憶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247章 海參崴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53章 選擇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793章 憧憬(上)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681章 隱喻(下)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809章 閹黨(下)第936章 綁定(下)第314章 綁定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443章 誘降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245章 垂釣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706章 海戰(四)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1054章 站臺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348章 怕疼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781章 談定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846章 雙贏(上)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239章 教改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572章 藍狗子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00章 槍和槍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080章 爭功(五)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849章 威望(下)第950章 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