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海參崴

第247章 海參崴

在距離大順皇帝李淦四十歲生日還有兩個月的時候,風向終於改變,北方的海冰又一次到了融化的季節。

兩艘改裝後的探險船,兩艘運送“長工”和“契約長工”的運人船,一艘裝滿了布匹鐵器的貨船,一共五艘船結成一個船隊,離開了威海港。

這條路線,船上的許多人已經走了不止一次。熟練地繞過了釜山海峽,趁着風向正好,抵達了探險的第一站,海參崴。

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座不到兩千人的村落,逃亡的朝鮮人和駐守這裡的漢人大約各有一半。

現在,這座村落已經擴展成了小鎮,周邊已經擁有了將近一萬人口。朝鮮的耐旱水稻;俄國的黑麥蕎麥、大順的土豆高粱,愉快地在這裡生根發芽。

船一靠港,幾十個小販蜂擁到海邊。

腦袋上頂着罐子的朝鮮人,用漢語大聲叫賣着他們的貨物;漢人小販則是用扁擔挑着一些貨物,高聲叫喊。

這裡的錢很少,收購站把糧價壓的很低,可是用錢的地方卻多。從威海到這裡的貨船也就罷了,飄揚着藍白旗幟的軍方船,那上面的可都是有錢的、肯花錢的水手。

作爲這裡的第一批移民,張大彪對樣的場面早已熟悉,肩膀上的扁擔兩側,挑着他去年掏蜂窩挖出來的蜂蜜,還有一些跟羅剎人學到的私釀的黑麥啤酒,甚至還有幾個一直放在菜窖裡保存到這個季節的大蘿蔔,這可是水手們最喜歡的東西。

這裡的移民把這種事,稱之爲“趕海”,雖然作爲膠東人很清楚趕海不是這個意思,可這裡的魚蝦一點都不值錢,反倒是這些船員纔是他們趕海的財富源泉。

從那次大災之後就被強制移民到這裡的張大彪,第一次不用爲填飽肚子發愁。

綏芬河入海口處,每年巡遊產卵的大馬哈魚,幾乎是成羣結隊。一人多高的大馬哈魚,已經讓這個當初差點餓死的膠東小夥子吃膩了。

專門培訓的黑麥、土豆的種植和儲藏技術,使得他們沒有經歷五月花號那樣的一個冬天餓死三分之二的慘劇,最擅長種地的族羣在這裡牢牢地站穩了腳跟。

當初“配發”的媳婦,已經懷了第二個孩子。如今開始分份地三五家一起成立了互助組,吃的不缺,可是沒錢用。收購站的糧價低到叫人想哭,棉布之類的卻又貴的要命,他腦子靈光一些,早早盯上了“趕海”的行當,就盼着每年春天一過來這裡的船抵達,水手們有錢也捨得花,他便什麼都賣。

“看看嘍!沒有糠心的大蘿蔔!這季節最好的東西,蘿蔔賽梨誒!”

旁邊一個朝鮮人頂着一個大筐,裡面裝着一些從附近山上採的高粱果,也就是野草莓,還有一些紅樹莓果,也在那用膠遼官話吆喝着。

水手們下了船,問了問蘿蔔和高粱果的價格,轉身去了旁邊的酒館。而穿着呢絨軍裝的軍官生從探險船上下來,隨口問了問價,拋出銅錢把張大彪的旁邊那個老高麗的東西全買了。

摩挲着手裡的錢,張大彪心道今日怪了,往年都只有一艘船,今年怎麼這麼多船?還是那些穿呢子軍裝的軍爺有錢,穿水手衫的海員,寧可去買酒喝。

問了問和他一起趕海的人。

“今年是怎麼了?怎麼這麼多船來?”

一起趕海的搖頭道:“哪裡知道?誰知道要幹什麼?早知道今天來這麼多船,我就該多準備一些了。那些穿呢子軍裝的,可是最捨得花錢的。”

張大彪也是頗爲後悔,心道明天這碼頭上,保準有的是人來賣東西。收購站把糧價壓的太低了,想着家裡糧囤裡囤積的糧食,心道這要是還在仁兆,自己可算是地主了,這地方卻賣不出幾個錢。

捏着手裡剛賣的錢,繞開了碼頭,想着媳婦就要生第二個娃娃了,正好賣了錢,去買一些棉布。

但不能去供銷社去買,那裡賣的貴。跟船來的水手會攜帶一些私貨,可比供銷社賣的便宜一些,說不定還能剩下一點買兩包煙抽。

常常趕海的人,知道黑市在哪,也知道只有貨船到來的這幾天會有黑市,貨也不多,誰先買到就是誰的。

收購站也好,供銷社也罷,都是這裡的新東西,以往世代生活的地方是沒有的。

只是這種改變並沒有讓人感到不適應,而是很快接受了這種改變。

比如可以收到當兵的親人匯款和信件的郵政局,在威海只需要把錢交上,用票據在這邊取錢。張大彪已經收到過一次弟弟的匯款,還有幾個字報平安的信件。

比如現在剛剛建造完成,但還沒有先生的學校。據說將來等在這裡出生的孩子到了六七歲之後,就要強制入學。每年要繳納一定數量的教育款,數量不多。孩子長大後可以去當軍官或者出海,亦或者能夠去威海的靖海宮大學堂。

比如這裡是沒有賦稅的,至少名義上沒有。每年繳納的糧食,那是份地的贖買錢;比如買棉布那麼貴,那是一種自由,你可以不穿褲子嘛。

種種這樣或者那樣的改變,初看上去有些新鮮,但這種新鮮在數年之後的現在,已經是一種很平常的生活。

唯一要服的徭役,就是打虎。所有在籍的男丁,會在夏天組織一次圍捕,將吃人的猛虎圍殺一遍。現在連這個徭役都沒有了,一些會狩獵的部落民在城鎮周邊住了下來,用虎皮換取糧食和生活用品,這幾年老虎已經成爲了一種傳說。

擠開碼頭上擁擠的人羣,旁邊幾個從牡丹江那邊趕着牛馬過來的府兵們,正在挑選運人船上的人口。

他們也不用錢買,直接用牛馬換。府兵那邊光棍不少,大部分是用牛馬來這邊換媳婦的。挑選剩下的,都是作爲契約長工,價格便宜的很,人命不值錢,和牛馬差不多。

看着這些被買賣到這裡的災民,張大彪嚥了口唾沫。

這裡的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夢想:攢幾年錢,等着錢攢夠了,就從村鎮那裡交錢,買人來開荒,自己做地主。

當地主,仍舊是多數人的夢想。

只不過,收購站把糧價壓的極低,除了收購站,也幾乎沒有別人會在這裡收購糧食。

但多數人都會算這樣的一個算術。

攢錢,買一個人,十年之內開墾的土地和收穫的糧食,肯定比這個人要貴。然後買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就算收購站把糧價壓的那麼低,一樣可以當地主。

一直說,男耕女織,是最好的日子。

可這裡不是。

男耕是沒錯的,女人卻沒什麼可織的。這裡不產棉花,棉花只是買來做棉褲,如果紡紗會賠死。

女人要麼忙於生孩子,閒下來的時候就跟着去地裡面做一些農活。這裡流傳着一個叫許多當年差點餓死的人無限遐想的夢想,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就現在來看,這個夢想已經基本達成了。

這裡的牛馬很便宜,土地更是多到了放眼望去,河谷成片的旱草地,這樣的旱草地若是在膠東還沒有被開墾,會被人看做一個村子都是懶漢。而這裡,沿着河谷而上,還有數不盡的旱草地。

旱草地和溼沼澤不同,那些草根有一人多高的溼草地很肥沃,但是無法開墾,會把牛馬累死,除非靠人用鋤頭刨;而這些旱草地,沒有樹根,也沒有叫人崩潰的蚊子和小咬蟲,只有比綠頭蒼蠅還大的牛虻,那東西會讓牛崩潰,但想要叮到人卻很難。

集體開墾了數年之後,這裡的政策已經發生了改變。當初所有人都是爲了混口吃的,集體開墾,因爲一個人相對於自然的力量太過渺小。

現在,第一批移民到了這裡的人,已經重分了土地。

張大彪每年要繳納兩千斤糧食,持續繳納五年之後,這些地就永遠是他的了。這裡的土地很肥沃,尤其是燒荒之後的新開地,第一年可能地有些冷,產量不高,但從第二年開始,從未被開墾過的土地釋放出了千萬年積攢的草木腐爛後的肥力,似乎每一年都是一個豐收年。

荒地多,缺的就是人。

張大彪想着這樣的夢想,捏了捏手裡的幾個銅子,罵了一聲收購站的糧價,悻悻地離開了買賣人口和牛馬的騾馬市。

繞了幾個圈子,來到了黑市。商船水手們把自己攜帶的私貨擺出來,用張大彪很熟悉的膠遼方言報價。

“棉布,看看這棉布。”

“菸捲,火柴!絕對比供銷社的便宜,就這麼多啊,買了就是賺到。”

“甘蔗糖!”

張大彪看着那一小包甘蔗糖,聽着熟悉的平度地方的口音,知道是老鄉,笑道:“兄弟,你這以後別往這邊帶糖了。這邊開始種甜菜疙瘩了,你不知道?那邊就有個甜菜熬糖的作坊。”

顧不得再多一句話,好心勸了一句,擠到了那羣賣棉布的水手那,排出了銀錢,扯了幾尺布,買了兩根紅頭繩,又把剩下的錢換了幾包最便宜的菸捲。

提着布,跑到了郵政局,每年這個時候這裡都會聚集一羣人,每年船來的日子都差不多。

郵政局可不給你送到家,而是自己去問有沒有自己的信。

郵政局的門口已經排了長長的一隊人,

這裡的人存世的親人已經不多,和他們一樣在那場大災中活下來的親人,要麼在當陸上當兵,要麼在船上當兵,而這些當兵的郵信是不用花錢的。

一羣鋸木廠的大漢排在了前免,這些人豪橫的很,一個個膀大腰圓,尋常人也不敢跟他們爭。

這些人一個冬天都蹲在林子裡,砍伐最好的橡木,順水放到這邊。夏天還要把這些一人多粗的大橡木曬乾,作爲造船的原料。

積攢夠了錢,就把錢存過來,換成老婆孩子到這邊的船票。

這邊的糧食很便宜,他們這些不種地的,日子過得很滋潤。想吃米就吃米,想吃麪就吃麪,魚到了季節更是可以吃吐,豬肉也不貴,比之威海那邊的生活強多了。

張大彪等了好久,總算是輪到了他。從懷裡摸出來一塊木牌,上面是他的民籍號碼,報上了名字後問道:“有沒有我的信?”

在裡面的人,就像是供銷社和收購站裡的人一樣,都是一副死馬臉,嘟囔了兩聲,問道:“信念不?”

張大彪點點頭,遞上去了個銅錢,這規矩他懂。

“哥,俺在西域立了功,攮死了小策凌敦多布,那是個蒙古大將軍。陛下賞了俺一些銀子,我給你寄去了十五兩。二彪和四妹都挺好的。哥,你拿錢買個長工,好好種地。”

毫無表情地念完了信,哪怕是上面說授勳的功,也和郵政局裡的人毫無關係,這幾年唸到授勳的信念多了,對皇帝也沒啥敬畏的,天高皇帝遠,遠不如念信賺個幾文錢有用。

把一張紙遞出來,張大彪還是學會了認識數字的,看到上面一個紅印章下寫着一個15,就把自己的木牌沾了一些印泥在上面卡了一下。這邊伸手接過了十五兩銀子,等沉甸甸的銀子到了手,這才清醒過來。

“完事了趕緊走,沒看着後面還排着隊呢嗎?下一個!”

裡面又叫喊了一聲,張大彪也不知道這個什麼小策凌敦多布是個啥,就知道自己的弟弟居然有錢了!

興奮怪叫了幾聲,飛奔回到家,把靠賣糧食積攢的那點錢都拿出來。懷孕的妻子正在那做飯,也不知道他在那翻什麼,只罵道:“吃飯了,還出去嘚瑟啥?”

張大彪頭也不回喊道:“買人!”

他這輩子都沒跑這麼快過,不只是因爲興奮,更是因爲去的晚了,好人肯定都被別人挑走了。

跑到騾馬市,還好這一次運過來的人不少,一部分是要官方屯墾的,都是青壯,明碼標價。

挑選了一個看上去壯實一些的,問了問知道是萊西那邊的人。

買賣人口的將一張契約拿出來,唸了一遍規矩。

“《大順律》廢了賤籍,僱工不得如奴僕。幹七年,七年之後期滿。期滿之後,四畝熟地,四百斤土豆,再加二百斤糧食,到這邊領一套農具。”

“中途逃走,加期兩年。”

“若死,主家上報,仵作驗屍。”

“這些人不是奴隸,只是揹負着必須七年才能還清債務的勞工。”

“兩邊若無異議,把手印和身份牌按了吧。”

契約書往兩人身前一擺,待按了手印,賣人的收了銀子,便問道:“家裡在威海那邊當兵立功了的吧?”

張大彪奇道:“你咋知道的?”

“嘁……本地的哪有這麼快就能攢夠錢的?要麼是狗屎運撿到狗頭金了,要麼就是家裡有人當兵立功了唄。人大部分都是被那羣府兵買去了,他們能拿牛馬換,你們纔在這蹦躂幾年?”

說話的人心道:收購站那糧價,你們要是這麼快攢出來買長工的錢,反倒奇了怪了。除了收購站,你們這糧食也無處可賣。

(本章完)

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1002章 獻禮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165章 備戰(四)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663章 推諉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13章 小人哉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184章 備戰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279章 特色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117章 傳承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1166章 備戰(五)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60章 思維差異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316章 結善緣第390章 清華園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4章 衝突第322章 五月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72章 參謀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548章 配合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252章 特許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863章 妄想第794章 憧憬(下)第44章 三百年後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995章 嫺熟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702章 備戰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419章 絕望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97章 活路第703章 海戰(一)第1079章 爭功(四)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967章 轉正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
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1002章 獻禮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165章 備戰(四)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663章 推諉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13章 小人哉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184章 備戰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279章 特色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117章 傳承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1166章 備戰(五)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60章 思維差異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316章 結善緣第390章 清華園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4章 衝突第322章 五月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72章 參謀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548章 配合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252章 特許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863章 妄想第794章 憧憬(下)第44章 三百年後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995章 嫺熟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702章 備戰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419章 絕望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97章 活路第703章 海戰(一)第1079章 爭功(四)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967章 轉正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