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

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

英國產業革命、工業革命的基礎,是在產業革命之前已經發生的農業革命。

但大順是沒必要學這一套的。

或者說即便要學也要搞清楚這到底意味着什麼,而不要去刻舟求劍。

因爲兩者的情況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英國人非常自豪地說,圈地之後,再加上農業革命,英國的小麥每英畝產量,從原來的每英畝2.15夸特,提升到了3.25夸特。

這個數據意味着什麼?

一英畝,等於6畝地。

一夸特,在諾曼征服後作爲小麥重量單位,是512磅,大約是450斤。

換成更容易理解的數據,圈地和農業革命之前,畝產是150斤;圈地和農業革命之後,提升到了200斤。但到200斤的統計這一步,已經是1800年了。

這個數據,對大順而言,毫無意義。

因爲純粹技術意義上的農業革命,在西漢,已經完成了。

畝產150斤,而且還是單季種植、還要休耕,這很高嗎?

透過現象看本質,對大順而言,大順特色的“工業革命前置的農業革命”,是搞到一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而不是去搞什麼畝產革命。

因爲就現在這個沒化肥的時代,大順的畝產已經到頂了,不可能再高了。

重要的,是找出一個地方,一百畝地的糧食,種植者全家只能吃30畝,剩下的70畝作爲商品,進入市場流通。

對上,使得朝廷在白銀涌入後的不知所措中,不會倒退回實物稅,而是確信錢可以買到糧食。

明末一些大儒認爲明初制度好、認爲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和白銀貨幣毀了大明的思潮,其實就是面對實物稅改貨幣稅、商品經濟發展、白銀巨量流入後的不知所措,人在不知所措的時候會自發反動追溯,大順終於克服了這個不知所措。

對下,使得工商業發達地區,可以種植經濟作物、從事工商業發展,從“魚米之鄉”、“漕米之半”的商品糧基地地位解放出來。

“產糧大省”,在資本主義發展中,從來不是個好詞。比如後世的河南、東三省、蘇北。

但又是資本主義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人均三畝地,是出不來商品糧的。因爲農民首先要保證自己吃飽,然後纔會賣糧。吃飽了地瓜,還想吃個白麪饃饃呢。

人均三十畝、甚至一百畝的地方,才能做商品糧基地。因爲一個種一百畝土地的人,和一個種十畝地的人,吃的飯量是一樣的。

大順特色的“工業革命前置的農業革命”,就是下南洋、拓關東。

對英國來說,農業革命和圈地運動,帶來了四個好處。

廉價的勞動力。

爲工業發展提供資金。

爲城鎮提供糧食。

拓展工業品市場。

其中,前兩項最爲重要;後兩項基本算是湊數的。

第三項可以靠東歐的再度農奴化,第四項本土的那點市場實則根本養不活英國的工業。

然而對大順而言,這四大好處中的前兩項,卵用沒有。

大順一點都不缺廉價勞動力。這一點毋庸置疑。

被後世吹的神乎其神的英國紡織業,1750年,棉紡織業海關出口量,不是關稅量而是出口總額,是4.6萬英鎊,摺合15萬兩白銀。英國直到1780年,議會還專門出臺了特殊法令,全面禁止印度棉布進口4年時間,不只是加關稅,而是全面的行政令禁止——這就是自由貿易。

中國和英國,在18世紀,最大的差距,在於英國可以徵收GNP的13.5%的稅;而大順在劉鈺改革之前,不說14%國民生產總值的稅,能不能收到手裡1.4%,都是個問題。

大順再怎麼差,也不至於棉紡織品出口量,只有15萬兩白銀。

更不可能在這個時間點,對印度棉布搞行政禁止。丟不起這人。

大順的新興階層,其實也根本不缺工業發展所需的資金。尤其是劉鈺毀滅了揚州,迫使資本南遷之後,更不缺。

相反,對英國意義不是很大的第三項、第四項,也就是爲城鎮提供糧食、拓展工業品市場,這纔是大順工業革命前的農業首要問題。

下南洋、資本去關東圈地,劉鈺之前二十餘年的一系列築基,也都是在解決這個問題。

南洋的稻米種植園、關東的大豆農場,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至少,東北地區脆弱的男耕女織經濟,和嚴寒無比的不能種植棉花的氣候,爲蘇南的輕工業品,提供了一個國內市場。

幸運的是,東北冬天冷,但夏天真的熱,雨熱同期。

冬天冷,意味着棉花需求量大;夏天熱,意味着可以種糧食換棉花。

而南洋的稻米種植園、運河被廢、漕米轉移,使得蘇南脫離了成爲“農業大省”的命運。

至少在朝廷層面,不需要擔心“改稻爲桑”的糧食不足問題了。

“感謝”荷蘭人,在南洋折騰了近200年,初步瓦解了南洋的村社經濟,使得印度棉布在南洋打開了市場——苦恨年年壓金線,爲他人作嫁衣裳,大順下南洋,直接繼承了南洋的印度棉布市場,江蘇布取而代之。

而從山海關到黑龍江的廣闊土地,不存在男耕女織、小農經濟的條件。爲大順提供了一個幾百萬平方公里的、擁有海運和冬季高速公路的廣闊的輕工業品市場——在軸承、滾珠技術出現之前,滑動摩擦力的馬拉爬犁的運力,高於車輪。

當這一切都解決之後,伴隨着惟新五年劉鈺在江蘇的改革全面完成,大順的工業革命也就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伴隨着蘇北圈地種棉、改良土地的需求,所引發的連鎖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就是工業革命。

在南通,每年大約會新增8000臺鐵輪飛梭織布機,流入到蘇南周邊的鄉村。同時還有5000臺,進入城市的手工業工場。

在東北,從營口到黃龍府,每年大約新增幾十家的大型榨油廠、釀酒作坊、蒸汽機帶動石磨的麪粉廠、馬匹養殖、亞麻梳麻、柞蠶繅絲、木焦油作坊,以及沿河的商業服務業發展。

在京畿、天津發展起來的冶鐵業,每年要爲這些榨油、蒸汽機、鐵輪織布機、馬拉脫粒機等,提供更多的鋼鐵;造船廠要爲不斷髮展的運力,提供更多的帆船。

在蘇南,要爲這些棉花生產更多的腳踏紡車、軋棉機、梳棉機;要有更多的碼頭工人搬運貨物;要建立更多的油脂產業的蠟燭廠、肥皂廠;要爲逐漸發展的城市和富裕人口,提供更多的玻璃窗;要爲這些玻璃窗,開採更多的芒硝,或者建立更大的硫酸工業爲原始制鹼法提供原材料。

在徐州,要爲海州的曬鹽場、蘇南的輕工業,提供更多的煤,以及購置更多的蒸汽機用於煤礦排水。

在松江府,要爲這些逐步發展的產業,配置資本,富集資金,投機炒作,並且不斷投資到基礎建設中,比如徐州到海州的運煤運河、馬拉鐵軌路建設。

在南洋,要爲需求極大的造船業,提供船索黃麻、帆布材料、檜木柚木;要爲蘇南日益進行的改稻爲桑、改田種棉、生活水平進步、以及京城所需漕米,提供更多的稻米種植園,甘蔗種植園。

在朝鮮和日本,要爲大順發達地區逐步提升的識字率,提供更爲廉價勞動力所生產的紙張,土佐和平壤的造紙業是爲數不多還能和大順競爭的產業。

應該說,他們在造紙業上,卷贏了大順。代價是他們試圖建立的甘蔗種植、棉花種植、伊萬里燒瓷器等產業、絲綢製造等,被大順全滅在了起步階段。

事實上,任何幻想着在18世紀的中國,直接搞紡織機械化,尤其是織布機械化的設想,都會遭到現實的毒打,會被世界上最堅強的小農經濟男耕女織教做人。

從而深刻理解什麼叫“張之洞創建的湖北製造局的機械紡織,只能以低於成本價的價格賣棉布,幾近破產”。

什麼叫“只有在大災之後、赤地千里、土地荒蕪的狀態下,纔有可能改良棉種成功,推廣長絨棉”。

以及什麼叫“溫情脈脈和和稀泥傳統導致的淮南墾荒最終滑向了傳統租佃制,使得佃農不願意種植長絨棉,因爲地租強迫制下只有秸稈全都屬於他們,於是他們三天做一頓飯,將秸稈運到上海去賣——本土棉產棉不行、纖維長度不夠,但秸稈夠多;長絨棉不能密植摻雜副作物,而副作爲不納入地租範疇”,以至於改良到1933年,長絨棉在江蘇的種植面積全面下滑;上海家庭有37.7%使用棉花秸稈做飯取暖,之所以這麼“低”,是因爲普遍貧窮,住房面積太小,秸稈太佔地方堆不開,不得不買體積更小的煤。

任何幻想着着在18世紀的中國,搞珍妮紡紗機,甚至幻想這玩意兒就是工業革命的設想,也都會遭到現實的毒打。

深刻理解號稱英國棉紡織業開端的曼徹斯特法案能獲得通過的原因,是“曼徹斯特、蘭開夏的棉布,不是真正的棉布,只是傳統的毛麻紡織品的一種變種,因爲必須使用麻紗和羊絨作爲經線以獲得足夠的強度,它不是棉布,所以可以繞開棉布禁止令”。

以及什麼叫“珍妮機和水力紡紗機的紗線,【也】能作爲經線,但不能織造平紋布”。

【也】這個字,很重要,對英國來說無所謂,但對大順來說這個【也】字甚至是整句話的關鍵。

種種這一切的本國自有國情在此,使得大順的資本主義萌芽和工業革命,斬斷了一切的溫情脈脈,劉鈺下了狠手。

圈地區就是圈地,佃農在圈地區範圍內就是要被消滅,不準租佃。

惡意給淮南圈地區補償的小農貸款,五年破產收地,反抗全部被鎮壓,槍決或者流放帶頭反抗的英雄人物,參與者做契約奴由資本購買送往南洋東北。更不可能和稀泥讓小農墾荒。

對東北就是要全面經濟附庸,提升大豆產量、控制豆餅價格,讓大資本用營養豐富的豆餅肥田——此時全國90%的百姓而言豆餅還是一種美味的營養品——從而確保圈地種棉的利潤,引導資本圈地、改良棉種。

讓資本購買機器、資本下鄉,壟斷集團控制棉紗,搞包買制,實現江蘇農村的手工織布機換代,實現資本對農村紡織業的全面控制和剝削。

徹底毀滅千年繁華的揚州城,製造混亂,迫使資本南遷過江,投入到紡織業、基礎建設運河投資、東北圈地、南洋種植園等。

全面清查土地,提高畝稅稅率,降低糧價,迫使商業資本無法選擇“買地收租”的模式——要麼投資到別的行業,要麼買地種桑種棉搞經營。

暴力鎮壓“穀賤傷農”的儒生請願集會,繼續對南洋米、遼東麥實行壓倉抵稅政策,鼓勵進口,繼續壓低江蘇省糧價,逼迫“蘇常熟、天下足”的地方進行農業轉型。

地主倒是也考慮過,那我不收實物租,我收貨幣租不就得了?

然而,他們的考慮,使得《多收了三五斗》的魔幻故事,提前上演。

【爲什麼要糶出去呢,你這死鬼!我一定要留在家裡,給老婆吃,給兒子吃。我不繳租,寧可跑去吃官司,讓他們關起來!】

【繳租立刻借新債。借了四分錢五分錢的債去繳租……】

【田真個種不得了!】

【退了租逃荒去吧。我看逃荒的倒是滿寫意的。】

【逃荒去,債也賴了,會錢也不用解了,好打算,我們一塊兒去!】

【誰出來當頭腦?他們逃荒的有幾個頭腦,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聽頭腦的話。】

【我看,到上海去做工也不壞。我們村裡的小王,不是麼?在上海什麼廠裡做工,聽說一個月工錢有十五塊。十五塊,照今天的價錢,就是三擔米呢!】

區別在於後面那一段:【你翻什麼隔年舊曆本!上海……好多的廠關了門,小王在那裡做叫花子了,你還不知道?】

【路路斷絕。一時大家沉默了。】

不過,此時,上海的好多廠、南洋的種植園、蘇北的棉花田,並沒有關門。

路路沒有斷絕,大家也不必沉默。

佃戶們,退了租,逃荒去做工吧。

士紳們,把土地經營起來,種經濟作物來繳納無法逃避的土地稅吧,不收漕米,不收實物稅,只收白銀紙幣,不交稅的通通革除功名,欠稅是不行的。

自耕農,讓女人從包買商那裡領取織布機和棉紗,賺取那點勞動報酬吧。

至於結局,倒是類似的:

【“穀賤傷農”的古語成爲都市間報上的時行標題。】

【地主感覺收租棘手,便集會,發通電,大意說:收成特豐,糧食過剩,糧價低落,農民不堪其苦,應請共籌救濟的方案。】

【工業界是不聲不響。米價低落,工人的“米貼”之類可以免除,在他們是有利的。】

【社會科學家在各種雜誌上發表論文,從統計,從學理,提出糧食過剩之說簡直是笑話。】

【這些都是都市裡的事情,在“鄉親”是一點也不知道……他們有的溜之大吉,悄悄地爬上開往上海的四等車……】

大順還沒有四等車,但卻有四通八達的水道。一船又一船的江蘇佃戶,開始學會了時間概念:幾點起牀、幾點上工、幾點吃飯、幾點下工。

以及什麼叫幾點鐘。

還有就是關外東北的口音,漸漸出現了淮音、吳語、揚州話。

比如此時正在黃龍府三江口縣酒肆裡爭論南通二尺八大布,到底有沒有麻線的這羣人。

(本章完)

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930章 覺醒(二)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572章 藍狗子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954章 釣魚第1045章 平衡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13章 小人哉第351章 舊相識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987章 止步(下)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579章 廢物第343章 絕戶計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780章 抓與放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439章 回援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97章 活路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80章 開個小洞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681章 隱喻(下)第935章 綁定(上)第234章 打小抄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229章 開戰(八)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97章 風波起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736章 機遇(上)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441章 瘋了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702章 備戰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
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930章 覺醒(二)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572章 藍狗子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954章 釣魚第1045章 平衡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13章 小人哉第351章 舊相識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987章 止步(下)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579章 廢物第343章 絕戶計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780章 抓與放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439章 回援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97章 活路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80章 開個小洞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681章 隱喻(下)第935章 綁定(上)第234章 打小抄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229章 開戰(八)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97章 風波起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736章 機遇(上)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441章 瘋了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702章 備戰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