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

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

腳踏鐵輪飛梭織布機,不能算作大型的工廠制機器,是標準的手工業,而且是家庭手工業配置。

但生產這種手工業機器本身,就是工業革命的一部分。

蒸汽機可以催動更大的鼓風機、更大的鼓風機提供了更高的冶煉溫度、更高的冶煉溫度提高了鋼鐵產量、更多的鋼鐵產量可以用作生產這種手工業機器。

但不管是鋼鐵產業、還是這種鐵輪飛梭織布機,其利潤的根源,終究還是那些在方便了東北寒冷去移民、在南洋徹底擊潰了印度棉布的布匹。

事實上,按照原本歷史的技術水平來看,這種也就是1800技術水平的家庭手工業的織布機,如果在全國普及。

那麼,至少原本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候的技術水平,機器布依舊沒有任何獲勝的可能——不是外國的機器布,而是哪怕本國生產的、完全沒有關稅的本土機器布。

一個國家的工業化,要與時代、與自己的特殊情況相配套。而不是全面照抄原本歷史上的先發國家,因爲無法複製那些先發國家的人口、人均土地、農村經濟。

在東北全面佔領了市場的南通二尺八大布的背後,折射出的、背後隱藏的一切,就是大順的工業革命已經開啓。

原本的亞洲棉,是無法紡出足夠強度的棉紗的,也就根本無法織出來二尺八寬幅的布。

蘇北的棉種改良,解決了這個問題。

原本的本土紡紗機,也是無法紡出了可以支撐二尺八寬幅布匹的土紗的。

蘇北棉花種植配合松江府的紡紗進步,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紡車改良的前提,又是蘇北的長絨棉。

原本的冶鐵數量,也是根本無法支撐幾千上萬臺腳踏織布機的鐵輪需求的。

之前由蒸汽機發展起來的新興冶鐵業,解決了這個問題。

依託小農經濟本就脆弱的東北地區,以及依託遼河水運和冰運所輻射的幾千萬畝地廣人稀的土地,由布匹作爲最終紐帶,帶動了棉紡、冶鐵、機械行業的有利可圖的發展。

最重要的,是壟斷資本集團的出現,壟斷了大順的長絨棉。

不管是南洋的、蘇北的長絨棉,都是被壟斷的。

寬幅布所需的長絨棉棉紗,自然也是被壟斷的。

同時,普通家庭無法承擔腳踏織布機的成本,以及長絨棉棉紗的壟斷導致的百姓無法單獨購買,也使得在蘇南、蘇中地區理所當然地普及了包買制。

如何最低程度地減輕工業化對小農的衝擊?

那就是鐵輪機包買制下鄉,依託東北南洋日本市場,實現江蘇全省的農村織布機升級換代。

這樣,矛盾就轉化了。

如果能夠完成整個江蘇省的農村織布機升級,那麼,應該說,大順的蒸汽機織布行業,以現在的技術進步速度,也至少五十年內,沒有生存空間。

但是,矛盾卻由直接上機器產業的“對小農經濟的衝擊、小農經濟的反撲”,換爲了“棉布生產的發展,與棉花棉紗數量不足”的矛盾。

由原本的,整個黃淮區、蘇北區小農破產,發動起義反抗新時代發展的可能。

變爲了。

要麼繼續對外擴張;要麼對外擴張到頂之後,新興資本集團綁架了整個江蘇省的人口,要求吃掉國內市場,瓦解國內其餘地區的小農經濟。

每讓一臺鐵輪機下鄉,就意味着,新興資本集團又綁架了一戶百姓。

並且,這一戶百姓將支持資本改造全國的進程,也就是他們的鐵輪機和寬幅布,毀滅原本小農經濟的一尺布的過程。

當然,當江蘇省的家庭手工業者們按照資本的意志去改造全國的時候,一旦獲勝,也意味着他們自己的滅亡。

他們毀滅了自己階級意義上的同盟軍,那麼將來資本消滅他們的時候,自然也就沒人站出來和他們一起作戰了。

而背後調控他們,該什麼時候支持對外擴張、該什麼時候覺得翅膀硬了要把全國吃掉的力量,是藏在他們背後的壟斷了棉紗和長絨棉產業的資本集團。

或者說,是一條看得見的手,在控制寬幅棉布的產量和去向,決定衝擊的方向。

劉鈺說,現在去海外是好的。於是,在對歐走私、對南洋的印度棉布替代、以及英國被大順的走私逼着出臺了更嚴苛的棉布禁令的背景下,釀造出了惟新三年的印度蘇拉特棉紡織蕭條,並且這場蕭條一直延續到今年。

看上去,好像鐵輪織布機走入家庭,是穩固了小農經濟。

實際上,恰恰相反。

外表看起來和小農經濟很像,男耕女織,但實際上江蘇省的小農經濟已經被劉鈺悄悄瓦解了。

每個用鐵輪紡織棉布的家庭,實際上都是資本的僱工,只是工作場所在家裡而不是在工廠而已。

整個流程,看似自由,實則都是嚴密的管控下。

南洋的棉花、蘇北的棉花,在南通或者松江府,進行軋花、去籽、搓條等流程。

然後進入紡紗作坊,紡織成可以織寬幅布的長絨棉紗。

每個包買商,需要提前預定棉紗,再把這些棉紗分包給在家庭中織布的織工。

織工織布完成,拿到自己的工資——布他們無權自己處置,只能交給包買商,然後再自己花錢買布。

包買商拿到布後,印花繳稅。

逃稅是很難的,因爲上游的棉紗被控制,能織多少布收稅部門是心裡有數的。原本的棉花和土紗,是無法紡出來這種寬幅布的。

布要賣到哪裡去,看似自由,實則也並不自由。

被斬斷的運河、鹽改之後在關鍵地方設置的檢查站、以及海運和陸運的成本差異,都限制了這些布匹的流通方向。

那些被捲入了鐵輪織布機包買制的家庭,其生產的邏輯,也不再是自己用、多餘的拿去交換。

其生產邏輯,變爲了出賣勞動力賺取報酬,再用出賣的勞動力換取的報酬,購買生活用品。

只不過,這個瓦解過程,僅就江蘇省的自耕農而言,是微創的、無痛的。

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身份,由小農,變爲了包買制下的特殊僱工。

ωωω.тt kΛn.¢O

那這些痛,被誰承受了呢?

天災人禍之下,不得不闖關東求活的河北、山東的百姓;頂着超高死亡率下南洋的黃淮與閩粵百姓;日本麻紡織業被棉布衝擊下的普遍破產;印度蘇拉特地區的棉紡織蕭條。

不管是闖關東還是下南洋,過程本身都是痛苦的。

包括大順此時的闖關東,其過程更像是殖民公司買契約奴,去那邊圈地種豆,而不是自發一點點的小農逃亡拓展。

這和歷史上的東北移民發展有很大的區別,原本歷史上的東北移民的一波高峰,是帝國主義侵略之下修鐵路、開礦、工商業貿易所導致的。

而現在,則是依託遼河流域,資本出錢以利潤爲導向的種植業,也可以叫大豆種植園,或者糧食農場爲主。

其實本質還是圍繞着棉花產業來的,蘇北地區的資本要的是廉價的豆餅。

靠根瘤菌、新墾土地的養分根系吸附所產生的,肥效相當於硝酸銨30%的豆餅肥料。

相對於遙遠的南美的硝石礦而言,豆餅做肥料,還是便宜一些。

棉花種植既需要稍微鹽鹼一點的土地,也需要極高的肥力。

豆餅雖然能吃,但需要吃豆餅維持生計的人,肯定也沒錢買,這就是資本的邏輯。

大順別的地方百姓飢餓,和資本一點關係都沒有。而圈地種豆的資本,也並不是因爲大豆此時產量比小麥高、可以提高大順糧食產量、讓人民免於飢餓去種豆的。

只是因爲這玩意兒種起來方便、收起來方便、賣起來方便。

也是爲什麼此時的遼河流域大豆種植面積瘋漲、但水稻種植甚至趕不上更北更遠的烏蘇裡、松花江地區的原因——那地方啥也運不出來,除非朝廷拿出秦時的苛政修一條跨越分水嶺的運河,或者鐵路蒸汽機車技術進步,否則還是種點自己吃的東西吧。

在鐵路修通之前,那裡的土地,是資本所不屑的。

至於此時大順東北的高粱,大部分,只是大豆種植的副產品,因爲需要改茬,預防病菌造成的減產。

一粒黃豆,被資本以盈利爲目的,種植在遼河流域的土地內。

秋天成熟,被農業僱工收割。由於資本大範圍地投資圈地,是以馬拉收割機、脫粒機得以普及。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基本是使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

但相對於歐洲早期農業的種一收五,黃豆因爲特殊的自固氮作用,倒是基本上可以做到種一收八。

一粒黃豆變成八粒,然後被圈地的農業資本家,派人送到周邊發展起來的縣城糧棧。

在縣城糧棧中,換回紙幣,再用紙幣換取布匹、鐵器、茶葉、白糖等等。

而這八粒黃豆,在縣城,被加工成豆油和豆餅。

通過遼河,這八粒黃豆的豆油和豆餅,運送到營口。

裝船,海運到松江府。

豆餅被蘇北的圈地資本家買走,堆砌在蘇北的圈佔墾殖土地中,化爲肥料,滋養棉花。

豆油被蘇南的工業資本買走,加工成蠟燭、甘油、肥皂。

然後棉花通過漢代挑起吳楚七王之亂的吳王劉濞開鑿的那條運河,運輸到南通。

在南通,經過梳棉機去籽、成棉、打包,運輸到松江府。

在松江府的工場,被加工成棉紗,再賣給資本雄厚的包買商。

由這些包買商,發給南通的家庭,由這些家庭裡的婦女,織成二尺八寬幅的布。

這些布,再被回收到松江府,和那些豆油加工出來的蠟燭、甘油、肥皂等,一起裝船,運送到營口。

再從營口北上,來到各個縣城市鎮,賣成紙幣。

然後再買更多的黃豆、豆餅、豆油、亞麻紗、柞蠶絲、高粱酒、木焦油、高粱米、小麥、大米。

完成一個基本的、需要大約兩年週期的循環,從而實現資本的增值、積累和利潤。

應該說,直到此時……大順纔算是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萌芽。

也使得這一切可以稱之爲工業革命,而不是變種的洋務運動。

(本章完)

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1228章 開戰(七)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348章 怕疼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702章 備戰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030章 氛圍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56章 新思維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188章 對策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705章 海戰(三)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95章 過時了第782章 身份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1117章 傳承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414章 找出路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994章 鹹餌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440章 分歧(六)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420章 奇襲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398章 主心骨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950章 夢魘第1166章 備戰(五)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77章 機遇期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1452章 “帝”(四)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012章 圈地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680章 隱喻(上)
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1228章 開戰(七)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348章 怕疼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702章 備戰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030章 氛圍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56章 新思維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188章 對策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705章 海戰(三)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95章 過時了第782章 身份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1117章 傳承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414章 找出路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994章 鹹餌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440章 分歧(六)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420章 奇襲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398章 主心骨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950章 夢魘第1166章 備戰(五)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77章 機遇期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1452章 “帝”(四)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012章 圈地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680章 隱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