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無用功

第883章 無用功

他這麼一提醒,劉鈺恍然,心道果然仲賢和貞儀不在身邊,很多事自己還是想的少了。

又看了看廣東節度使,忍不住問道:“此事若真實說者有心呢?我豈不是非要查到底?你卻要讓人割了他的舌頭,你就不怕我覺得你也是背後的人?”

廣東節度使笑道:“國公,有句話,下官斗膽明講。”

說完,他看了看劉鈺,沒有猶豫,說道:“於國公的角度,心恨國公的人,多了去了。國公至今無事,在於聖眷。”

“是以,下官以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問清楚,不如根本不要問。明槍易躲,暗箭其實也易躲。有陛下聖眷,暗箭根本傷不得國公。”

“到時候真鬧僵起來,朝中也不好看。”

“官場上之前有個笑話,說國公好治不病以爲醫。今天這個事,不是不病,而是有疾在腠理。真要是鬧的大了,都知嶺南商路衣食所繫事,屆時朝廷是管?還是不管?”

“不知道,或者假裝不知道,便可以不管。”

“知道,不給假裝不知道的機會,便不能不管。”

“到時候,豈不是把國公架在火上烤?而且,到時候烤的,又何止是國公?”

“松江府事,通商之事,陛下是支持的。”

“古人云: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下官斗膽,訴說私心,到時候鬧得不好看,下官怕也難免被牽連。”

“下官雖不才,年輕時候卻也多讀激昂邊塞詩篇,朝廷拓土開疆,下官心中也自歡喜;下官也不至迂腐無知,不知道打仗需得用錢。朝廷這幾年稅不加增,打仗的錢何所來?”

“故而這商貿事,下官也是支持的。是以,下官覺得,這件事,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論鴉片走私之罪,不要牽扯更多,淡去就是。”

“屆時表奏陛下,暗裡早做準備,或是探查、或是查辦、或是安撫、或是賑濟。總之,不要出事,就是最好的。”

廣東節度使以非常豐富的大順官場泥潭經驗,耍了個花槍。

有些事,可能危言聳聽,但一旦危言聳聽的話成了現實,那之前覺得這是危言聳聽而不屑一顧的人就算是犯了錯。

嶺南那些失業的大庾嶺商路“漕工”會不會出問題?

這一點,廣東節度使不敢確定。

如果說,沒有鴉片販子的這番話,都好說。

出了事,鎮壓就是,除非是自己貪贓枉法激起的民變,否則朝廷不會因爲有民變就治罪的。

但如果鴉片販子的這番話鬧得人盡皆知,他作爲廣東節度使,就得公開上奏以自保,免得將來真出了事,就要怪自己爲什麼沒有把這些“風言風語”上奏。

可這麼搞,自己就相當於被那些要搞劉鈺的人當槍使了。

關鍵是看皇帝的態度,現在顯然是支持劉鈺的諸多貿易政策的,到時候真要是把問題歸結於朝廷的貿易政策上,這就是打皇帝的臉。

雖然不是他這個廣東節度使打的,但他牽扯進來,將來皇帝看了心裡也必犯膈應。

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私下上奏提一提這事,朝廷直接派人去查辦,看看民情是否嚴重。

若能防患於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也圓了皇帝面子。

因爲這件事是無解的。

真要是出了事,難不成朝廷再把松江府關了,挪回廣州?那大庾嶺商路的這些人的生計解決了,松江府延伸出的商路的人不是還要出問題?

鬧起來之後,最大的結果也就是讓皇帝臉上無光,藉機攻擊一下劉鈺。廣東節度使想的明白,要想辦,皇帝早辦了。既不想辦,這時候拿這個說事看似是在攻訐劉鈺,實則就是在抽皇帝的臉。

到時候就算自己沒有這心思,皇帝也多半懷疑,自己這個廣東節度使是不是故意摻和進來、故意把問題搞的大家都知道沒辦法假裝不知道的?那可就黃泥巴掉褲襠裡,說不清楚了。

本身,查鴉片這個事,皇帝已經足夠安撫廣東節度使了。

查的是澳門,但抓的大量的人都是廣州城的。真要是皇帝生氣了,這不是現成的理由嗎?

你個廣東節度使是幹什麼吃的?在你眼皮子地下走私鴉片、販賣人口,你都看不到?

廣東節度使心道,鬼知道陛下知不知道商路改變引起的問題。這要是根本就知道,不想鬧的不好看,也捨不得花錢解決,我卻來揭皮,這不是不開眼嗎?

至於劉鈺這邊,他勸劉鈺的這些話,按他的理解,就是“君子欺之以方”。

倒不是說欺騙,而是和君子可以講道理,講大義。

雖然朝中很多人反對劉鈺,但就其人品,大部分人內心其實也認可他是個畸形的君子,算是一個求道踐行的人,只不過是“道不同不相爲謀”。

抓着他想要幹正事的心態,就可以用爲了幹正事來說服他。

是以他說服劉鈺的思路,總結起來其實就還是:國公要辦正事,固然要防備小人背後捅刀,但現在捅刀並無意義,所以一切爲了辦正事,剩下的就不要深究了。深究下來,會影響辦正事。

待其說完,劉鈺只是笑了笑,心道這等狗屁倒竈的事,我也真是懶得管。

現如今北邊要修淮河,要廢漕運,要解決那邊的百萬漕工。皇帝估計這時候也真是不想鬧的臉上無光,知道了不管就不好,假裝不知道就可以不管。

自己本就在風口浪尖上,皇帝多半也覺得自己不要主動生事。然而劉鈺心想,我壓根就沒準備生事,這點屁事勾心鬥角,並沒有什麼用。有這心思,不如看幾天星星畫月相圖呢。

自己心煩的,是將來在埋葬王朝的時候,會不會流更多的血。哪有閒心去搞這種陰謀詭計?

哼了一聲,衝着一旁啐了一口,只道:“罷了,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叫人割了他舌頭,不要弄死,到時候還可以在斷頭臺上起個以儆效尤的作用。”

廣東節度使暗鬆了口氣,忙道:“國公以國事爲重,在下佩服。”

劉鈺嘿了一聲,又道:“但他的話,也提醒了我。”

“呃……”

廣東節度使有些愕然,心道就算提醒了你,你能怎麼辦?如今廣東又不是沒有海關,也不是禁止西洋商船來,而是地利所至,松江府一開,西洋船便不來此處了。

除非逆天理而行事,強制關了江蘇、浙江、福建的海關,逼其非要來廣州不可。

但自己只是大順的廣東節度使,又不是唐末藩鎮的廣東節度使,名字一樣,可實際上就是個幹幾年就去別處的流官。

雖也多爲自己考慮,但心裡多少還有那麼點社稷情懷,逆天理而行事,實有損朝廷利益。

利弊權衡,還是不要再折騰爲妙。

劉鈺卻沒有說以行政力量扭曲貿易路線、發展廣州貿易的事,而是說道:“如此一提醒,我倒是也要提醒一下節度使大人。”

“如今朝廷既下了南洋,正是鼓勵下南洋的時候。非比以往。”

“現如今又取消了丁稅,攤入土地,人口流動也與各州府稅收無關了。”

“你既爲廣東節度使,日後還是要多鼓勵移民事。”

廣東節度使想了想,苦笑道:“國公,這話與我說說,也就罷了。”

“於情於理,於大義,我都該說,國公所言極是。爲了存百姓嘛,廣東地貧,下南洋就是讓百姓找條活路。”

“但情、理、義,只說天下幾人記得?便說這取消丁稅事一出,各地人口暴漲,難不成真的就是短時間內生出來的?還不是與稅無關了,這人口就不必隱瞞了。”

“鼓勵移民一事,也是類似。說情、理、義,都該如此。但若無政績考覈,誰人能真上心?”

“費大工夫,又無政績,幾人肯幹?下官便實說了吧,天下官員,又有幾個能爲存百姓的?朝廷真想下南洋大遷民,那就將遷民和政績掛鉤,以作考評。”

“當然了,國公也清楚,一旦將這個事與政績掛鉤,自然又會出一些破家敗門的慘劇。”

“有利有弊,國公自權衡。”

他這麼一說,倒是稍微提醒了一下劉鈺,便問道:“你說這個政績掛鉤,是什麼意思?”

щшш ▲ttκǎ n ▲¢ Ο

廣東節度使道:“下官就隨口一說。譬如南洋廣闊,就畫出一地,爲廣東代管。如若臺灣府歸福建類似。”

“代管之處,便歸廣東政績。以人口、耕地、墾殖等等爲考覈。甚至沿海各縣、各州,亦各自畫出一片地方。”

“如此一來,本身丁稅取消,人多了各地官員便覺得是麻煩了。若能以政績掛鉤,考覈升遷,我看移民便快。”

“只是,壞處就是會出各式問題,比如增稅、攤派、強制遷民等等。”

“關鍵還是沒錢。朝廷其實默許地方攤派,這就容易出事。屆時必然藉機加大攤派不說,也恐會搞出強制遷徙之慘劇。”

“是以我說,有利有弊。說到底,朝廷又不撥錢,遇到好官,合理攤派、士紳捐獻,還行。但好官太少。”

“真要這麼幹,後果國公也知道。”

“故而,與政績考覈掛鉤,會亂當地百姓;不考覈,只說道理,又無什麼用——遷民要錢,助捐攤派,遷民南洋,卻無功績,除非真心爲了百姓的人。但這樣的人怕也不多。”

“因之,國公鼓勵也好、不鼓勵也罷,除非改變政策,否則無用。本身丁稅銀子已經攤入土地了,朝廷下南洋之後也不禁止百姓去南洋求活,我看區別不大。”

說罷,看了一眼劉鈺後笑道:“國公必知道,凡事無錢不行。朝廷給錢,好說。但自明以來,朝廷的政策就是不給錢,足了國稅之後,地方所用不足,便默許地方攤派、加增。這便是癥結所在。”

“只要朝廷不給錢,又不和政績掛鉤……呵呵,哪個官員會閒着沒事,攤派當地,引得民怨沸騰,卻送貧苦百姓下南洋?”

“然而只要和政績掛鉤,下官敢保證,三年之內,必出民變!破家毀庭,攤派無度,藉機斂財,慘不忍賭。”

(本章完)

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565章 制禮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53章 選擇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39章 考察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74章 僭越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81章 監獄船第781章 談定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863章 妄想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346章 埋雷第6章 邀請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163章 備戰(二)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449章 “帝”(一)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226章 開戰(五)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38章 扣個人質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585章 要忍讓第565章 制禮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1439章 分歧(五)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1230章 開戰(九)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92章 欽定?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97章 活路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2章 枯燥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340章 宿命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542章 惡毒第34章 買賣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246章 探險隊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9章 翻譯問題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717章 臀與腦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21章 紙上談兵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
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565章 制禮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53章 選擇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39章 考察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74章 僭越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81章 監獄船第781章 談定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863章 妄想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346章 埋雷第6章 邀請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163章 備戰(二)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449章 “帝”(一)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226章 開戰(五)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38章 扣個人質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585章 要忍讓第565章 制禮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1439章 分歧(五)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1230章 開戰(九)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92章 欽定?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97章 活路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2章 枯燥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340章 宿命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542章 惡毒第34章 買賣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246章 探險隊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9章 翻譯問題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717章 臀與腦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21章 紙上談兵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