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懷疑對象

第524章 懷疑對象

開槍的都是好手,喂火藥最少的,也都是皇帝親軍級別的。即便手裡的火槍沒有膛線,這麼短的距離,還是瞬間掃倒了十個荷蘭人。

跟在牛二旁邊的黃班,就看到牛二等人十分熟練到像是吃飯拿筷子一樣,抽出通條,嘴咬火藥包的動作一看就是不知道咬了幾百上千次練出來的。

被伏擊的荷蘭人驚恐不已,好在軍官沒死,下意識地聚在了軍官的身邊,胡亂地朝着樹林裡還擊。

荷蘭軍官怎麼也沒想到,在距離巴達維亞這麼近的地方,竟會遭到那些膽小的華人的襲擊。

高喊着讓士兵不要開槍,看不到敵人胡亂開槍,裝填又要將近一分鐘,這不是等死嗎?

然而這些殖民地的士兵可沒有這麼強的紀律,胡亂攢射之後,慌亂地在路邊裝填。

緊接着,樹林裡再度響起了槍聲。

一羣人端着插有刺刀的火槍就衝了出來,荷蘭軍官摸出腰間的短槍就想還擊,但對面顯然也有好手,砰的一槍先發制人,打在了他的手臂上。

黃班目睹了這一切,也見識到這些人擡手就有的手段,這些人肯定不是海盜,海盜可沒有這樣的手段,心下更是疑惑。

很快,巴厘島的土兵扔了武器投降,後面傳來一陣敲盆的咚咚聲,一羣手裡拿着殺豬刀、長矛、竹槍的華人也一併衝了出來。

荷蘭人根本沒想到會在這種地方遇襲,也沒想到對方不斷有燧發槍,而且打得還這麼準。

就像是在城裡遊行一樣的行軍方式,遇襲之後又沒管住手胡亂開槍,在第二輪射擊之後就已經崩潰了。

被真正打死的、當場死亡的倒也不多。可那些受了重傷的,這年月,再加上巴達維亞的炎熱氣候,多半也就等於死了。

舉手投降後,一些華人擡着竹槓,屠戶出身的華人拿出捆豬的手段,直接將被俘的荷蘭人捆的結結實實。

剩下那些巴厘島的土兵卻沒有捆紮,牛二走過去,找了個會當地語言的人,衝着巴厘島的土兵道:“你們走吧,我們這次專打荷蘭人。荷蘭人也欺壓你們,當年蘇拉巴迪何等氣概?你們就願意給荷蘭人當替死鬼?”

巴釐土兵一個個連連點頭,心裡卻道,我們原本活得也不好,給荷蘭人當兵,每個月還有軍餉,難不成還回去王公做事累死累活?哪一個不是被王公們賣到這裡的奴隸?當兵,總比當奴隸強。

牛二也根本沒指望這些人怎麼樣,只是爲了離間一下荷蘭人內部的力量,至少讓荷蘭人對土兵產生不信任。

他從懷裡取出一封信交到一個土兵手裡,說道:“你回去後,將這個給總督。走吧!”

收攏了一下戰場,將武器收繳之後,叫那些土兵離開,將死去的荷蘭人的衣服拔掉,用繩子掛在了樹上。

目送那些土兵離開後,叫人把捆豬一樣捆着的荷蘭俘虜擡走,又將黃班、連懷觀等人叫來道:“荷蘭人必要再來,這裡無險可守。咱們卻也不直接撤走,而是鼓動衆人趁夜,在城外舉火,做出威脅巴城的態勢。”

“夜深之下,荷蘭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敢貿然出城。後半夜就讓散漫的弟兄們先往南邊撤。”

“荷蘭人必以爲咱們是虛張聲勢,但也知道咱們有槍能打,擔心成燎原之勢,必要派人追擊。但又恐城中有變……也不會傾巢而出。估計也就百餘人,若能再伏擊一次,荷蘭人暫時便無力出戰了。”

“屆時,我等打出‘均田免丁稅’、‘不納貢賦’的口號,荷蘭人必然大驚,擔心燎原之勢,定會從東爪哇調兵。”

“東爪哇空虛之際,到時候是南下火山,還是東進三寶壟,就大有迴旋餘地。幾位以爲如何?”

牛二心道,朝廷只要管,那也就是這幾個月之內的事,肯定很快就有消息。

若朝廷不管,卻把我等扔到這裡了,朝中那羣鳥人又起了什麼幺蛾子,那就只能靠自己的。

到時候,南下火山是死路,也可以和他們一起東進,大不了自立爲王便是。

鷹娑伯既關注南洋之事,即便朝中反對,他也必私下裡支援,南下火山不靠海,鷹娑伯即便有心支援也無力,真要是朝廷變了主意棄了我們,那也正好調動一下荷蘭人的兵力,在東邊打開局面,等着鷹娑伯派人支援些槍炮。

荷蘭人不得人心,牛二心道我在靖海宮也學過殖民統治之法,這荷蘭的手段即便在殖民統治裡也算是暴政了。

既有人心,只要給些槍,給我一年時間練兵,不求與青州軍相較,但差一些亦足夠了。憑某在靖海宮裡學的本事,這等百里之地造反稱王,亦非難事。

他還沒察覺到靖海宮官學裡潛移默化教的一些本事,拿來造反稱王極爲合適。只是在靖海宮學的太久,那些東西又都隱藏在正常的術器之下,習以爲常的思維方式已經塑造出來,只是覺得適合而已。

這是最壞的打算。自己這些人蹲在這裡好幾年,真要是朝廷變卦了,棄了他們,他們只能自己想辦法做點大事了。

黃班等人只是草莽豪傑,打仗的本事需要慢慢學,此時哪裡知道“調動”、“聲東擊西”之類的手段。

略聽了一下牛二的辦法,登時驚爲天人,讚道:“牛二兄弟這辦法好。我等欲往東,卻先假裝往南。欲去三寶壟,卻假裝志在巴達維亞。這巴達維亞不可失,荷蘭人又不得不派人守城,便無多餘的兵力來圍剿我等,只能從東爪哇調兵。”

“馬上就要颱風天了,一旦將兵調來,再往回調可就不容易了。屆時我們一路向東,拿下井裡汶、三寶壟,聯絡當地的酋長,聯而反荷,大事可成。”

牛二隻是笑笑,心想最好不要這樣,我還有家室在天朝,若能回去自是要回去的。可就算回去,也不能窩窩囊囊地溜回去,到時候鷹娑伯定是要罵我幾句窩囊廢的,得幹出幾件大事不可。

這時候先穩住了黃班等人,儘量先拖延時間,最好是朝廷趕緊出面。

既然對面幾波勢力都同意這個想法,便開始召集那些在糖廠、甘蔗園勞作的華人,以及一起勞作做奴工的爪哇人。

大肆傳播均田免人頭稅、免除貢賦、反對荷蘭強制定價和壟斷貿易等口號。

按照靖海宮官學交的那些東西,做事得先有綱領,知道要爭取什麼。當然,教的時候,是拿着大順的開國史教的,名義上是爲了“彰顯本朝得國之正、太祖皇帝順天應人均田免糧、太宗皇帝審時度勢知天下之大危在東虜而呼保天下、本朝之得天下,上應漢高斬白蛇、下承明祖起臨濠,正之正也……”

任誰也挑不出毛病。

但這時候,以史爲鑑的這些東西,浸淫了十餘年之後,情勢一到,自是手到擒來,用起來無比順暢。

…………

巴達維亞城中,逃回去的土兵將信交到了總督手裡,又將他們遇襲的情況重複了一遍。

只是,重複的時候,難免失真。

“那些華人的武器很好,都是上好的燧發槍,都佩戴刺刀。他們的槍手很多,至少有數百人。而且他們開槍很準,一次齊射就讓隊伍崩潰了。”

“好幾千的華人舉着各式武器從遠處衝了出來,將我們團團圍住。其中領頭的一個,身材高大,手裡不但有步槍,腰間還有短銃……”

瓦爾克尼爾聽完土兵的複述,展開那封信,信上完全是用荷蘭文寫的,寫的很漂亮,顯然寫信的人文化水平不低。

信上的內容,讓瓦爾克尼爾憂心忡忡。

這封信像是一封談判信,或者說是起義者的綱領。

如果信上只是強調華人的問題,那還好,可以分而治之。

但信上的內容,卻是強調荷蘭在整個爪哇的暴政,分析的鞭辟入裡,連瓦爾克尼爾看的都頻頻點頭。

從爲了壟斷貿易、減少丁香數量從而提高價格,導致的班達島數萬人的大屠殺和砍伐丁香樹。

再到荷蘭人對爪哇強制要求納貢、再到徵收人頭稅、總督上下貪腐橫行、公司員工勒索賄賂、強迫種植、壟斷貿易等等。

後面則是起義提出的綱領性文件,包括改革土地制度、廢除人頭稅、廢除巴達維亞的土地制度法、廢除納貢、廢除貿易壟斷和私人貿易限制、改革村社土地制度、反對包稅制等等。

單就綱領而言,似乎可不只是爲華人爭取利益,裡面並沒有大肆傳播民族和血統,可能是考慮到就算說了,城裡的華人也不會和起義者站在一邊,反倒是那些受到壓迫的奴工和村社農奴、奴隸更有動力參與起義。

看過信,再聯繫到土兵的複述,瓦爾克尼爾幾乎第一時間確定了,這羣起義的人背後,有“境外的勢力”參與。

但也幾乎是第一時間排除了大順在背後搞鬼的可能。

對大順而言,如果有心下南洋,不用這麼麻煩,而且也不可能提出這樣的綱領,他知道大順的朝廷,絕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

而且,站在荷蘭的角度,以己度人,大順就算想要下南洋,那麼也一定會延續荷蘭的統治方式:只是讓華人做一等人而已,剩下的納貢、控制貿易、抓奴隸等,都會一脈相承。

人很難想象出自己沒見過、沒做過的事。瓦爾克尼爾也想象不出大順搞殖民的手段,甚至完全不可能理解什麼叫朝貢體系。

以己度人去想,大順喊出這些口號,那豈不是增加自己殖民統治的難度?

瓦爾克尼瓦很難想象,不抓奴隸、不抓奴工、不強迫種植、不屠殺焚燒減少產量,怎麼才能賺錢?

那些起義者居然有優秀的火槍,而且訓練有素……加上這些條件裡還有允許自由貿易這一項,瓦爾克尼爾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那些歐洲的同行,他們纔是最渴望在東南亞自由貿易的……哪怕閉關且頒佈了《航海條例》完全壟斷貿易的英國,在東南亞也絕對是支持自由貿易的,因爲他們還沒壟斷東南亞。

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都有可能,他們都樂於見到荷蘭在東南亞統治的崩潰。反正他們也得不到,只要亂起來就好。亂起來,他們的走私船就可以到處買香料,繞開荷蘭的檢查。

而大順,是最不可能的。要麼根本不管。

要管的話,大順是此時唯一有能力趕走他們的,趕走就要維繫殖民統治,怎麼可能會扶植這樣的綱領?

而且大順對東南亞是否自由貿易,肯定是毫無興趣。

自由貿易還是壟斷特權,關大順屁事?自由貿易也好、壟斷專營也罷,不還是乖乖地來廣東福建松江買茶買絲買布買瓷器買大黃?

倒是英法葡西,極有可能。

一瞬間,瓦爾克尼爾想到了英國人。

英西開戰了!莫非……英國人想要攻佔菲律賓,藉此削弱荷蘭在東南亞的統治,從而在擊敗西班牙佔據菲律賓後爲統治東南亞做準備?所以才借華人的手,搞亂爪哇?

若是這樣,極有可能。

一旦攻佔了菲律賓,在東南亞有了落腳點,肯定希望荷蘭無力統治,從而扶植當地人反荷……英國人一百年前就幹過類似的事,被荷蘭人殺了一批退出了東南亞,這是故技重施?

(本章完)

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1054章 站臺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680章 隱喻(上)第931章 覺醒(三)第939章 自覺(一)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171章 備戰(十)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63章 軍歌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32章 佈置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33章 邊軍第395章 樞密院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685章 試試看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113章 小人哉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991章 煙幕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1451章 “帝”(三)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973章 名與實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4章 衝突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76章 恍然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411章 出奇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545章 難題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1453章 “帝”(五)第215章 海軍部第1000章 扶植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26章 鍍金
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1054章 站臺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680章 隱喻(上)第931章 覺醒(三)第939章 自覺(一)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171章 備戰(十)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63章 軍歌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32章 佈置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33章 邊軍第395章 樞密院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685章 試試看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113章 小人哉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991章 煙幕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1451章 “帝”(三)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973章 名與實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4章 衝突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76章 恍然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411章 出奇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545章 難題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1453章 “帝”(五)第215章 海軍部第1000章 扶植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26章 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