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新店

大行皇帝梓宮移入皇陵,太后、新皇、皇后、皇子等一干人等自然是要親身恭送的,文武百官、宗室皇親、勳貴世爵,也要隨行。趙瑋是建南侯,張氏也是建南郡公夫人,身上有朝廷誥命,皆要參加送靈儀式。趙家早就提前幾天開始準備了。

此番出行要穿戴什麼衣裳冠服,坐什麼車,騎什麼馬,帶什麼人去侍候,攜什麼行李,一路上都在什麼地方落腳打尖,等等等等,都要事先做好功課。趙家二房人口少,若是主人都出了門,家裡就沒個能壓住場的了。雖然有盧媽在,但盧媽目前還是下人,有些事沒辦法代替主人出面,張氏祖孫商議一番,就定了留趙琇在家看家。

張氏與趙瑋這一去,至少也要五六天才能迴轉,趙琇獨自在家,家務都熟,又有盧媽與汪福來等人幫襯着,並不麻煩,閒時便練練字,習習拳,做做衣裳,實在無聊了,還可以把家裡的賬簿拿出來,私下盤一盤。

家裡幾個新鋪子都已經開起來了。

一個茶葉鋪子,主打江南出產的茶葉,當然也有趙家自家茶園出產的輝白茶,走的是精品路線。目前生意不溫不火的,但名聲已經打出去了。這種生意,本來賺的就不是暴利,講究的是細水長流。趙啓軒親自坐鎮,貨源沒有問題,又有建南侯府作靠山,鋪子經營得還算順利。

一個綢布店,賣的也是江南出產的各色衣料,綾羅綢緞一應俱全,當然也少不了趙家松江織場出的細棉布。這家店的生意,雖然也是趙啓軒看着,但日常經營則是另選了一個掌櫃,乃是蘇州人士,幾十年的老資歷了。剛開業那幾日,因爲各種優惠促銷活動比較吸引人眼球。新店在短時間內就已經打響了招牌。如今雖然已經過了促銷期,但生意額依然很高,掌櫃的已經連日打發人回南邊運一批新料子過來了,免得賣到月底就斷了貨。趙琇算算這個鋪子近兩月報上來的收支。估計明年春天就差不多能把開店花出去的前期成本給賺回來了。

洋貨鋪子是內務府派人打理,六房派了一個嫡支的堂兄在南匯港口支應,平日店鋪的經營,趙家二房是不過問的,有麻煩纔會出手,此外就是等着年下分紅。

因爲趙家原本是跟柱國將軍府合作做洋貨生意的,可如今有了內務府介入,柱國將軍府佔的股份就縮減成了一股。趙瑋考慮到兩家的交情,爲了彌補柱國將軍府的損失,便示意六房。與柱國將軍府合開了一家船行,專作漕運買賣。柱國將軍府有漕運衙門的人脈,六房每月都要運幾船貨物北上,或是從北邊運一些土產到南邊去賣,來回都要用船。自家有了船行,就省了好大一筆開支,還可以做別人的生意。柱國將軍府發現這門買賣的利潤也高,而且除了要借用他家名頭打點運河沿線各地衙門外,幾乎不用他家費什麼心思,具體的經營都由趙家六房包了,他家幾乎是坐等分紅。於是兩廂歡喜。趙家與曹家的交情也更好了。

這漕運的生意,趙家二房不怎麼沾手,但運送貨物時也會借用,自然是開的內部優惠價。嚴格來說,新建南侯府其實名下鋪子並不多,主要的產業都是田莊一類的。隨着秋收來臨。各處莊子上也都有喜訊傳來。汪福來已經打點好行李,只等張氏與趙瑋迴歸,他就要去莊子上查賬收糧了。趙琇算了算自家今年的大概收入,發現不必動用老本,也能把侯府舊宅給修起來了。心裡就鬆了一大口氣。

家中銀錢不緊張,她祖孫三人在京城過年都能舒服些。眼下也是金秋時節了,冬衣該做起,取暖用的炭也該採買了,要用錢的地方還有很多呢。

張氏如今越發不愛理會家中的庶務了,平日都是交給趙琇打理,再派盧媽從旁協助。若遇上什麼難以決斷之事,又或是重大節慶禮儀,她再出馬。哪怕是趙琇管家出了什麼小差錯,她僅僅是指出來,卻由得孫女自行想法子補救。趙琇如今是稍微馬虎一點都不敢。

把賬盤了一遍,趙琇輕輕吁了口氣,正要將賬簿疊好,又發現底下還有一本薄薄的小賬,拿起來一看,原來是交給趙澤打理的那家新開的文房鋪子的專用賬冊。

趙啓軒在京城搜尋了一圈,終於定下在內城西邊都城隍廟一帶買了間小小的鋪子。那裡是繁華商業區,每逢初一、十五和二十五都有集市,長達三裡的大街上十分熱鬧興盛,店鋪的價錢自然也不便宜。他選定的店面位於街道中部偏西,並不臨街,而是要往裡頭夾巷走上十來步,算是鬧中取靜,不過作爲買賣文房用品與書籍的小店,這地址已經很不錯了。店面連後頭的院子在內,趙啓軒足足花了三百兩纔買下。契約第一時間送去衙門上檔,然後交到趙瑋手中。趙瑋又轉交給妹妹趙琇保管。

店面很小,趙琇去看過,估量着也就是十來平方的樣子,跟趙家小宅裡的門房屋子差不多大,擺上幾個貨架,再加一個不大的櫃檯,就已經滿滿當當的了。櫃檯後方有門直通後院,後院中有個小小的天井,天井以南是院牆,緊挨着隔壁香料鋪子的後屋,東、西、北三個方向共有四間房,每間都不大,一間靠近前頭店面的用來做倉房,一間做廚房,只能煮煮茶水,做些簡單的飯菜,剩下兩間收拾一下,大的那間可以給趙澤做房間,小的那間勉強能擠下一張牀,正好給他的老僕使。店面交割的第二日,趙澤得了信,便帶着老張頭住過來了。地方狹小,環境也不如張善家衚衕那邊的宅子舒服,但他住着,卻覺得比在家裡要輕鬆許多。

六房的掌櫃們考察過京城的市場後,最終決定不開糧行了,改做南北雜貨生意,每月從江南老家運兩船貨物到京城,各種衣料脂粉、醬菜土產甚至是文房用品都有,其中文房用品裡中高檔的產品留下自家鋪子銷售,中低檔的就賣給趙澤的文房鋪子。並不費事。趙澤也沒挑剔,只是到底是要爲二房經營鋪子,所以也認認真真地挑選了貨物,認認真真地佈置了店面。尋個良辰吉日準備開張。

他這鋪子開張得也不容易。牛氏行事,還真被趙琇趙瑋還有趙啓軒三人猜中了。一聽說二房給了趙澤一百兩銀子做本錢,她就立刻讓孫子將錢交給她保管,然後無論趙澤說什麼,都不肯再拿出來。她原本計劃的是讓趙澤賒賬將貨物買下,等賣出去了,再補上貨款,甚至是不補了,繼續欠下去,橫豎都是姓趙的。自家人何必講究這麼多?店面裝修就讓趙澤自己帶了兄弟僕人去做,叫個丫頭去打掃打掃,夥計也不必僱了,趙澤自己有手有腳的,老僕中也可以派一個人去幫忙。尋個好日子,買一掛爆竹在門口燒了,就算是開張了。就連這爆竹,也可以挑最便宜的,幾個大錢就解決了。趙澤自個兒有,就算沒有,難道趙啓軒不會幫襯一下?不必她掏腰包。算盤打得無比響,完全就沒打算往外掏一分錢。

幸好趙啓軒有言在先,不得賒賬。若是不給銀子,就沒有貨物,這店自然也就開不起來了。店開不起來,談何工錢?更別說之後賺得的利潤。還有年下的分紅。牛氏聽趙澤一說,心就疼了。她雖然對這麼一家小鋪子非常不滿意,卻也知道,往年還在建南侯府幫着管家的時候,負責採買的管事都能沾不少油水。哪怕是僅負責採買紙墨筆硯的。一年下來,少說也有二三百兩。如今這鋪子雖小,卻是位於內城繁華地段,賣的還是緊俏的江南文房,生意一定好。難道她要爲了一點小錢,就捨棄日後的厚利麼?最終她還是不甘不願地拿出了五十兩銀子。

五十兩銀子買來的貨物,連那個小店面都還沒未填滿。但趙澤沒有多說什麼,帶着老張頭兩人把鋪面規整好,買了一掛爆竹燒了,正式開張做買賣。他雖然嘴笨,卻是個有墨水的,常來都城隍廟一帶逛書市的讀書人上門看貨,他樣樣產品都能說出個所以然來,還提供自己親身使用的經驗給顧客參考,顧客就信服他,並不因爲他年紀小就看輕了,因此生意還不錯。時間長了,也漸漸做出些口碑來。也有人知道他的底細,好奇來圍觀,自然也少不了閒言碎語,但他漲紅着臉皮忍了下來,始終溫文有禮地招呼着客人,旁人倒先不好意思了。一個月下來,生意額竟然還不錯。趙啓軒派去指點他的老夥計只在店裡駐守了半個月,也就放手了。

牛氏見趙澤生意好,倒是沒有先前那麼摳門了,第二個月就多給了他幾十兩銀子去進貨。不過她總是把這鋪子當成是自家的,趙澤平日住在店裡,隔上五六天,沒有集市時才能抽空回一趟家,她就總是抓着他追問經營店鋪的細節,得知他賣的產品價格,立時惱了:“怎麼賣得這般便宜?怪不得你生意好呢,原來是叫別人佔了便宜,不過是虛火罷了!”然後就一樣一樣貨物地列下來,說了她心目中的價格,要他去改。

牛氏倒也不是沒根沒據地要改貨物價格,她從前管家時,家中採買文房用品的下人,就是用這個價格來報告她的。不過這當中自然摻了不少水份,否則採買上的人又如何能在一年內攢上二三百兩私房呢?牛氏也不知是真不知還是假糊塗,只讓趙澤照着這個價錢賣東西。

趙澤怎麼可能答應?若鋪子是自家的,也許他還要念叨一聲孝道爲先,聽了牛氏的話,但鋪子是二房的,他不可能由得牛氏亂來。就算江南貨緊俏,在京中也不是獨門生意,那些都是中低檔的文房用品,賣得比中高檔的還要貴,誰會上門?把鋪子名聲給做壞了,大家玩完。他不顧牛氏的咒罵,頂住了壓力,堅持在六房給出的成本價基礎上,薄利多銷,鋪子的名聲很快就打響了。牛氏再不情願,也是無能爲力。趙澤與老張頭都不聽她的,她還能跑到鋪子裡客串夥計不成?

文房鋪子的生意上了軌道,趙澤每月有工錢,交四兩銀子回家,留一兩自用,跟老張頭主僕二人住在店裡也省心。二房這邊就更是輕鬆了。在趙琇的提醒下,趙瑋也好,家中下人也好,都有意無意地把建南侯府把一家小鋪子交給趙澤打理的事傳了出去,小鋪子不值什麼,卻是建南侯府的厚道處,這下就連馮御史,也承認新任建南侯不是個刻薄之人。牛氏再想找愣頭青的御史去參趙瑋,就再也沒人搭理了。張氏與趙瑋都得了仁善的好名聲。

趙琇想着,事情到了這一步,牛氏祖孫幾個也沒了上門糾纏打秋風的藉口,想必能安分下來了吧?

可惜事與願違。張氏與趙瑋出了門不過三四天,還未迴轉,趙演就忽然找上門來了。

第498章 信第558章 勸孫第460章 暫別第358章 背影第400章 夜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279章 救人第400章 夜第137章 風雨中第570章 苦心第74章 意外來客第347章 婚約第561章 投誠第11章 風雨欲來第255章 雀金呢第61章 提點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327章 嫌棄第436章 阻攔第486章 自薦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148章 兄妹團聚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583章 告狀第175章 自薦第376章 說法第479章 手段第455章 妥協第532章 心急第103章 扯皮第200章 送冰第83章 再次提議第284章 遺案第92章 實行第344章 新居第399章 故事第525章 不合羣第128章 將至第583章 告狀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339章 請客第616章 備婚第329章 舊物第408章 秋宴第579章 多心第309章 揭皮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303章 過年第475章 大案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211章 書與茶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175章 自薦第369章 誆騙第533章 熱鬧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428章 相邀第35章 暗涌第35章 暗涌第399章 故事第410章 倒打第558章 勸孫第247章 詩會第534章 新年第490章 勸說第591章 新生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1章 建南侯府第80章 羣起攻之第80章 羣起攻之第498章 信第19章 痛定思痛第467章 提議第153章 求教第532章 心急第170章 暈倒第159章 收贖第444章 表侄第73章 左右搖擺第408章 秋宴第353章 差使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91章 兄妹定計第577章 馬王爺第624章 因果第211章 書與茶第515章 反應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149章 元宵節第606章 喊冤第603章 勸母第83章 再次提議第249章 搶白第382章 怒火第14章 幸運得救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231章 秋景第423章 喜事
第498章 信第558章 勸孫第460章 暫別第358章 背影第400章 夜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279章 救人第400章 夜第137章 風雨中第570章 苦心第74章 意外來客第347章 婚約第561章 投誠第11章 風雨欲來第255章 雀金呢第61章 提點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327章 嫌棄第436章 阻攔第486章 自薦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148章 兄妹團聚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583章 告狀第175章 自薦第376章 說法第479章 手段第455章 妥協第532章 心急第103章 扯皮第200章 送冰第83章 再次提議第284章 遺案第92章 實行第344章 新居第399章 故事第525章 不合羣第128章 將至第583章 告狀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339章 請客第616章 備婚第329章 舊物第408章 秋宴第579章 多心第309章 揭皮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303章 過年第475章 大案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211章 書與茶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175章 自薦第369章 誆騙第533章 熱鬧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428章 相邀第35章 暗涌第35章 暗涌第399章 故事第410章 倒打第558章 勸孫第247章 詩會第534章 新年第490章 勸說第591章 新生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1章 建南侯府第80章 羣起攻之第80章 羣起攻之第498章 信第19章 痛定思痛第467章 提議第153章 求教第532章 心急第170章 暈倒第159章 收贖第444章 表侄第73章 左右搖擺第408章 秋宴第353章 差使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91章 兄妹定計第577章 馬王爺第624章 因果第211章 書與茶第515章 反應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149章 元宵節第606章 喊冤第603章 勸母第83章 再次提議第249章 搶白第382章 怒火第14章 幸運得救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231章 秋景第423章 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