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收贖

這個問題很快就有了答案。

沒兩天,皇帝就正式下旨了,凡是大理寺與刑部查明參與了謀逆的人,不管是什麼身份,全數處死,而且不用等到秋後問斬,一但定罪,就直接拉到午門行刑。

其中宗室皇親中參與謀逆之人,全數賜毒酒,家眷子女廢爲庶人,宗譜除名。若是公主、郡主或其餘宗室女的婆家涉案,就連這位貴女的身份也一併廢去。若是貴女本身並未參與,倒可以斟酌,只要她與夫婿和離,放棄子女,那可以保留身份迴歸皇室宗族,但有生之年,都要在皇家庵堂裡青燈古佛了。

而勳貴功臣之後,有丹書鐵券者,只能留一個人一條命,由死刑改爲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家族中其他參與謀逆之人不可免罪,丹書鐵券收回,革爵,廢除女眷誥命,追回祖上所有追封,家產抄沒,十代子孫不可科舉。

涉案的文武官員就更不必提了,本人處死,家眷誥命取消,子弟中有功名者,全部革去功名,家產抄沒,閤家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子孫十代不可科舉。

懲處措施都十分嚴厲,但朝野都沒有異議,一是因爲造反謀逆本就是不可赦的大罪,能避免血流成河,罪不及九族,已經是當今皇帝仁善厚道了,況且皇帝也沒打算讓罪臣妻女沒入教坊,只讓她們流放,就更顯得寬仁;二是皇帝沒有在旨意中加以限制,所以依照本朝律令。流放的人裡,年六十以上的老人,還有年十二以下的幼童。身有殘忌者,長年有疾不良於行者,還有罪行不重的體弱婦人,都可以用金銀財貨贖罪,免去流放之刑。這麼一來,還是有很多人可以免受流放遷徙之苦的。

趙玦的情況,正好符合旨意中涉案文武官員這一條。他本人是逃不掉死罪了,哪怕他乖乖招供,又間接促成案子得以提前查清。但他在太子面前,已經落實了逆臣的身份,誰都救不了他。不過看在他早早供出謀逆真相,讓江蘇巡撫能在朝廷派的人到達之前。就擒下一干企圖謀害太子的主犯。皇帝又另行降旨,給了他一個恩典——允許他兩個已經超過十二歲的兒子免去流放之刑。然而其他的處罰措施,依然是有效的。

趙玦嫡長子趙澤、庶出的次子趙演都逃過大難,但趙演去年才通過了縣試和府試,有童生身份,此時也自然要取消了,而且從今往後,連他本人在內。包括後世十代子孫都不能再參加科舉,直接絕了他的功名路。再加上家產被抄沒。連富家翁的日子也不用想了,以後要如何謀生,還是未知之數。趙玦之母牛氏與良妾錢氏、庶幼子趙氻以及三個女兒,都可以適用收贖之法,但問題是,家產都已經被抄沒了,他們哪裡有錢去爲自己贖罪呢?謀逆之罪,那收贖的銀子可不是小數目。

牛氏孃家在這一次大案中也受到了牽連,他們雖然沒有明着參與謀逆,但有很多證據表明,他們曾經跟穎王府、朱家等人交往密切,甚至在穎王示意下,幫助朱麗嬪取得宮中昔日牛太妃留下來的人手,間接使得朱麗嬪更快、更容易地掌握了後宮大權,牛家多名出嫁女的婆家都在這位姻親的幫助下,在朝廷上傾向了朱麗嬪和六皇子一脈,有意無意地支持六皇子立儲。不過因爲牛家實力不大,影響力有限,所以不曾犯下什麼要緊的罪行,這一次,他家只得了革職抄家和全家流放這個懲罰,已經算是非常走運了。

牛家多名出嫁女,其中不走運的,婆家也壞了事,她們自然是要跟着倒黴的,而那些走運的,婆家沒有參與謀逆,未受此番風波影響,也有兩種不同的下場:婆家比較仁慈一點的,仍舊承認她的身份,只是將她禁足在家中,取消管家之權,蓋個小佛堂供其清修;但如果是婆家比較刻薄些的,立刻就把人休回家中,有些甚至連嫁妝都沒給她帶走。牛家元氣大傷,自顧不暇,就算有哪位被休的出嫁女帶回來一點嫁妝,也是先緊着收贖骨肉至親,至於趙牛氏?暫時還顧不上。

趙玦還有一位元配妻子蔣氏,依然被關在大理寺牢獄中,因爲孃家蔣家人的照應,一直沒被判死刑。可是這一回,蔣家自身也難保了,他家捲入謀逆的程度並不是很深,但也是有嫌疑的。洪文成昔日在遼東時,曾因涉嫌貪腐而被免職,案子後來不了了之,其中就有蔣家人的手筆。不過蔣家在刑部、大理寺一系有很深的人脈,又沒有證據證明他們有罪,便勉強保住了身家性命,只是被找了個藉口革職了,一家人黯然準備歸鄉。據說老太太受不了打擊,一病不起,而蔣氏的兄嫂們對這個連累孃家人的妹妹早有不滿,都不想再照看她了。蔣氏在獄中的待遇急劇下降,又因爲牢房緊張,她很快就搬去與十多個女犯同住,伙食也差了下來。她本身就有病在身,又聽得婆家、孃家都遭了難,兒子也不知怎樣了,憂心之下,病情加重。

偏在這時,傳來消息,刑部主官竟然在這忙碌的時刻想起了她的案子,下令調她的案宗來查閱,得知她的案情明朗,卻不知何故一直不曾判決,便下令有司,趕緊將案子結了,該判的判了,正好趕上秋後行刑。這位主官調入刑部不過四年,擔任主官更是不到兩年時間,蔣氏的案子他雖未曾經手,但肯定聽說過,從前不說話,如今卻忽然提起,誰都知道他這是要落井下石了。橫豎蔣氏也是罪有應得,刑部司官們不曾多言,連忙領命,卻因爲近日忙亂,要將此案稍稍押後。那主官也知道眼下是以審理謀逆案爲首要,也不反對。卻暗暗打發人給趙家二房送去了消息。

而趙玦家女眷那邊,對這個消息並不太關注,蔣氏對她們來說。早就是個死人了,只有她親生的女兒趙湘憂心母親會被如何判刑,暗暗掉了一回眼淚。對於其他趙玦的家人來說,趕緊找到人出收贖的銀子纔是最要緊的。

牛家、蔣家都幫不上忙,小錢姨娘的孃家在南邊,鞭長莫及,蓮姨娘的孃家壓根兒就沒那銀子。況且也遠在遼東。眼看着時間已經是三月中,皇帝再三催促,午門每日都有人被砍頭。她們這些犯官家眷也該踏上流放的道路了,再籌不到銀子收贖,難不成真要受那三千里跋涉之苦?

蓮姨娘再次哭着求上了二房。

趙瑋和趙琇兄妹倆並未將她擋在門外,對昔日小長房中不曾傷害過他們的人。並沒有太多惡感。

蓮姨娘最擔心的。其實是她親生的小女兒,年僅六歲的趙湄。至於牛氏這位一向對她沒什麼好臉色的婆婆,還有小錢姨娘這位沒少折磨她的良妾,以及後者所生的那些跟着生母遭賤她們母女的庶子庶女們,她真是一點好感都沒有。她來求趙瑋趙琇兄妹,只是想要求一筆銀子,好讓她把女兒贖出來而已。

趙琇聽得有些驚訝,問得更清楚一點:“你是說。你只求一份可以贖出趙湄的銀子,就只贖她一個嗎?”

蓮姨娘含着眼淚鄭重點頭:“是。我不敢多要,只要一份銀子就可以了,若是能再多幾兩路費,二爺與姑娘便是我的大恩人!”

趙瑋聽出了她的口風:“你打算把女兒贖出來後,帶她離開京城?”

蓮姨娘哽咽道:“不然還能如何?她才六歲,留下來就要一輩子頂着反賊之女的名頭,今後還怎麼過日子?我只想把她贖出來,再帶她回孃家去,雖說我孃家不富裕,但還養得起我們母女。等她長大了,在遼東尋個不知她根底的殷實人家嫁了,豈不比繼續留在趙家苦熬來得強?”

趙瑋有些不知該如何反應,他還從未聽說過這種事,雖然趙玦在他心裡,早就已經不是趙家人了,可趙湄身爲趙玦之女,上有祖母和嫡兄嫡姐,年紀又幼小,怎麼可能離開家中,讓身爲侍妾的生母帶回孃家撫養呢?這太不合規矩了!況且只贖幼女而無視夫主之母以及嫡子嫡女,這蓮姨娘就不怕世人非議?

他想了想,問:“你這樣做,家裡其他人不會反對麼?雖說你婆婆還在獄中,趙澤遠在老家,可趙演已經被放出來了,你沒有見過他?”

蓮姨娘一臉忿恨地道:“自然是見過的!就是因爲他,我才決心要帶着湄姐兒離開!他出獄之後,見家裡被查封了,打聽得我拿了家裡的東西去變賣,換了些銀子在外頭賃了房子住,就來找我,要我拿錢出來,他要去贖他母親和妹妹。我當日是聽了姑娘的勸說,才趕在官兵封宅子之前,拿了私房和幾樣擺設出來,總共只當了二三百兩銀子,也不知夠不夠贖一個人的。若都拿出來給他,他肯定只會贖錢姨娘和二姑娘、三爺,連老太太與大姑娘,他都不管了,更何況是我們湄姐兒?可憐她小小年紀,已經牢裡受了這兩個月多的苦,若是再不能出來,就要死在裡頭了!他們趙家的人都不肯管自家骨肉,也不承認我是趙家人,那我把他們不要的女兒帶走,又有什麼關係?!”

趙瑋與趙琇面面相覷,萬萬想不到此事還有這樣的內情。想來牛氏當初竄唆着丈夫趙炯將繼婆婆張氏一家趕出大宅,又將嫡長孫送往奉賢老家,從此不聞不問,如今被次孫棄之不顧,也算是報應了。趙炯一脈的子孫,果然都是自私自利之徒,壞竹出歹筍,趙澤雖然阻止了父親傷害張氏,但本身也未必強到哪裡去。

趙琇想了想,便對蓮姨娘說:“你且安心回去,準備行囊吧,收贖之事我與哥哥商議一下,有了消息會通知你的。”

蓮姨娘忙再跪下懇求:“姑娘開恩,我們湄姐兒年紀小,收贖只需要很少的錢,真的,很少就可以了。”

趙琇微微一笑:“我沒有拒絕你的意思,只是你想想,你知道要去哪個衙門付銀子嗎?你知道要怎麼做才能把人贖出來嗎?”

蓮姨娘遲疑了,她確實不知道。

趙琇便道:“所以我才讓你先回去,這種事,我們做來比你方便些,也不怕會有人爲難。等我們把人接出來了,自然會送去與你團聚的。”

蓮姨娘大喜,連磕了好幾個頭:“多謝姑娘,多謝姑娘!”又留下自己眼下暫時居處的地址,方纔走了。

趙瑋問趙琇:“妹妹是打算答應她的請求麼?可是……只贖趙湄一個女孩子,似乎不太好吧?若是跟刑部的人說,憐惜她一個小孩子受罪,那還有年紀更小的趙瀝呢?還是把他一塊兒贖出來?橫豎他哥哥無事,就把他交給他哥哥得了。”

趙琇卻道:“哥,你想過了,雖然趙澤阻止了他父親傷害祖母,可他對我們來說,還是仇人之子。他只是跟他父親做對了,可他的母親卻是殺我們父母的仇人。我是不願意跟他友好相處的。”

趙瑋默了一默:“我心裡也是這樣想的,可是……他畢竟救了祖母。”這幾年張氏越發心軟了,平日裡聽說哪家族人親友有難處,都會忍不住去幫對方。而從她的信來看,她對趙澤爲了救自己而受傷一事,是十分震憾的,也對這個孩子生出了幾分憐惜之心,覺得他未必不是個好孩子,只是沒攤上好父母。

趙琇道:“我們不在現場,也不知當時情形是怎樣,也許他救了祖母,但於我而言,更情願將此事當作是我們欠了他一個人情。欠了人情,還他就是,可怎麼還卻是有講究的。哥哥,你可記得昨兒刑部尚書派家人送的那封信?”

趙瑋臉色變了一變:“你是說蔣氏?你擔心趙澤會恃恩求報,要我們爲蔣氏脫罪?那怎麼可能?!”

趙琇嚴肅地說:“就算是不爲她脫罪,而是讓她繼續這樣半死不活地待在牢裡,我們也是不能接受的。甚至她在牢裡死了,我也不願意替她辦後事。我想,爲了堵住趙澤的嘴,讓他沒有立場要求我們做什麼,我們最好先下手爲強。”

趙瑋已經完全被她說服了:“你打算幫他把家裡其他人贖出來?”

趙琇笑了一笑:“想得美,我纔不要看牛氏那張臉!我們幫他把弟弟妹妹贖出來好了,別的事就不管了。等他到了京中,他的庶弟庶妹們自會纏着他,也省得他來給我們添麻煩!”(未完待續。。)

第399章 故事第421章 坦率第393章 私會第395章 偶遇第442章 遊趣第68章 現場視察第134章 海上時光(上)第220章 回禮第625章 嘆息第355章 警告第551章 顧慮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92章 實行第516章 市恩第120章 搬離第429章 說客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325章 把柄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539章 議定第35章 暗涌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476章 會面第31章 回到老宅第278章 消息第80章 羣起攻之第367章 約定第501章 潮第61章 提點第172章 喪鐘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15章 奇言詭行第365章 打趣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350章 地震第562章 離去第355章 警告第451章 送信第32章 京城來信第215章 捷報第456章 申斥第298章 通信第106章 親戚第19章 痛定思痛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437章 討價第221章 中秋夜第270章 返回第360章 內情第330章 細微的差異第51章 告一段落第625章 嘆息第313章 許諾第233章 邀請第334章 悔恨第381章 稀奇第19章 痛定思痛第403章 利益第263章 負荊請罪第159章 收贖第180章 失魂落魄第109章 兩年第357章 厚聘第409章 聽戲第404章 議立第460章 暫別第510章 趙演第483章 獻殷勤第362章 憂慮第40章 做戲第278章 消息第584章 側妃第412章 丟臉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545章 拜帖第547章 對質第383章 木梳第487章 小口角第471章 傳言第19章 痛定思痛第362章 憂慮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473章 疑惑第439章 默契第42章 苦肉計第341章 求助第370章 傳聞第496章 對策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102章 詭狀第375章 包圍第149章 元宵節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184章 蠢話第268章 衡量第469章 守歲第437章 討價第327章 嫌棄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
第399章 故事第421章 坦率第393章 私會第395章 偶遇第442章 遊趣第68章 現場視察第134章 海上時光(上)第220章 回禮第625章 嘆息第355章 警告第551章 顧慮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92章 實行第516章 市恩第120章 搬離第429章 說客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325章 把柄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539章 議定第35章 暗涌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476章 會面第31章 回到老宅第278章 消息第80章 羣起攻之第367章 約定第501章 潮第61章 提點第172章 喪鐘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15章 奇言詭行第365章 打趣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350章 地震第562章 離去第355章 警告第451章 送信第32章 京城來信第215章 捷報第456章 申斥第298章 通信第106章 親戚第19章 痛定思痛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437章 討價第221章 中秋夜第270章 返回第360章 內情第330章 細微的差異第51章 告一段落第625章 嘆息第313章 許諾第233章 邀請第334章 悔恨第381章 稀奇第19章 痛定思痛第403章 利益第263章 負荊請罪第159章 收贖第180章 失魂落魄第109章 兩年第357章 厚聘第409章 聽戲第404章 議立第460章 暫別第510章 趙演第483章 獻殷勤第362章 憂慮第40章 做戲第278章 消息第584章 側妃第412章 丟臉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545章 拜帖第547章 對質第383章 木梳第487章 小口角第471章 傳言第19章 痛定思痛第362章 憂慮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473章 疑惑第439章 默契第42章 苦肉計第341章 求助第370章 傳聞第496章 對策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102章 詭狀第375章 包圍第149章 元宵節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184章 蠢話第268章 衡量第469章 守歲第437章 討價第327章 嫌棄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