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悔恨

張氏聽完孫子孫女的敘述後,沉默了很久,方纔艱難地道:“你們這又是何必?如此大張旗鼓地查問,定然會引起外人注意,倒叫你們祖父死了也不得安寧了。”

趙琇不同意地說:“不是我們要打擾祖父死後的安寧,而是祖父到底爲何而死,我們總要查個清楚才行。糊里糊塗的,難道就對得起祖父了?祖母,您到底知道些什麼?您是早就對祖父的死起疑心了嗎?爲什麼從來不跟我們說?就算您覺得我年紀還小,沒必要知道這種事,哥哥已經不小了,又是未來的家主,您爲何連他也不說?”

趙瑋肅然看着張氏:“祖母,您就告訴我們吧!”

張氏看着孫子孫女的神情,幽幽嘆了口氣,終究還是鬆了口。

其實她也不是真的知道些什麼。當初老郡公忽然暴斃,她悲痛欲絕。趙炯指責她沒有照顧好老郡公,沒有留意到他近日身體不適,甚至在他忽發疾病去世時,還在外頭飲宴作樂。她當時的心思完全跟着他的話走了,滿心都是愧疚,受了很大的打擊,因此就暈了過去。等到清醒過來,發現趙炯夫妻將自己母子排除在了喪禮操持人之外,又是傷心又是氣憤,也曾向人埋怨過他們沒讓她見老郡公最後一面——那匆匆一瞥,她根本啥都沒看清楚,甚至沒發現秋葉所看見的青紫。趙炯說了這話後,她正要認真去看,趙炯就開始不停地責備她了,老錢姨奶奶又撲上來與她推攮,接着又是趙焯爲護母與兄長爭執,牛氏狠手處置下人,她替下人說情又被罵,等等。混亂中,老郡公面上的白帕已經被人重新蒙了上去。

等她暈倒再醒來,老郡公的遺體已經被運送到前院靈堂上擺放了。趙炯夫妻禁止他們母子前去弔唁哭喪,對外只說她因爲傷心過度而病倒。她當時只顧着生氣和難過,並沒有想太多。畢竟有劉太醫出面,說老郡公是因爲天氣炎熱,引發舊疾,纔會急病去世的。而那天早上,老郡公確實抱怨過天氣太熱,熱得快讓人暈倒了——雖然,這句話極有可能只是他老人家一句隨口的吐嘈。

直到扶靈回鄉,路上遇險,九死一生,終於抵達奉賢老家後,張氏才從投誠的大總管汪四平處,聽到了一些奇怪的消息。

原來趙炯夫妻在侯府產業裡做手腳,中飽私囊,前後貪了二十多萬兩銀子去。更可疑的是,他們似乎把這些銀子用在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老郡公有所察覺,還命人去調查過,又讓汪四平查賬。汪四平向牛氏要賬簿時,可能打草驚蛇,引起了他們的警惕。他們就急急找老郡公探口風去了。那一天,正好是老郡公去世的日子。聯繫到他死後,趙炯與牛氏的異狀,張氏就推測出了一個可能。

不是趙炯與牛氏對老郡公做了什麼,而是他們的所作所爲可能讓老郡公急怒攻心,這纔會忽然去世的。大約是擔心被人知道後,他們會被冠上不孝忤逆的罪名,因此處處阻撓張氏與趙焯接近屍首,以免被他們發現端倪,又將可能聽到老郡公斥罵聲的下人攆去莊上,阻止他們泄露口風。

老郡公死後,趙炯與牛氏向汪四平討要了賬簿,然後將他踢回老家去。但汪四平給他們的是重新謄寫過的賬簿,原始舊賬還在手裡。他後來藉着回京送年禮的機會,悄悄將藏在隱秘處的賬簿找了出來,送到了張氏手中。張氏翻查後,發現趙炯夫妻確實在賬上做了手腳,然後將錢用在了別處。那時候,她已經聽說了趙玦投靠穎王的消息,加上穎王一直以來的傳聞,怎會猜不出,那二十多萬兩銀子到底是去了哪裡?

可光是賬簿又證明不了什麼,反而因爲那賬做得巧妙,銀子都是以公賬的名義走的,不知內情的人乍一看,絕不會發現這是趙炯的個人行爲。若貿然將賬簿交上去,反而有機會讓人反咬一口,說那二十多萬兩是老郡公資助給穎王的,其實是想先帝、穎王兩頭下注。

老郡公是先帝上位的死忠支持者,支持得非常明顯,可以說是直接斷了穎王的皇儲夢,穎王私下都要恨死他了。換了是明白事理的人,絕不會有這種想法。問題是,當時在位的是先帝,他就不是個明白人。在明知老郡公對他有擁立之功的時候,他尚且將老郡公的遺屬丟在老家不管不問。若他真對老郡公的忠心產生了懷疑,天知道會做出什麼事來?

出於對老郡公名譽的保護,張氏便將此事隱瞞下來。反正趙炯已死,再追究他的不孝行爲也沒什麼意義。後來趙玦傾力助穎王謀逆,後來也失敗了。今上查得趙炯曾經資助過穎王銀子,這部分錢也通過賞賜土地田莊的方式返還給了趙家。張氏覺得此事沒必要再提,所以就沒有跟孫子孫女細說。

可是,當看到那張磕破了角的八仙桌,還有正屋地板上的異狀時,張氏開始察覺到,老郡公的死很可能比她想象的更復雜。尤其是趙琇那句開玩笑的“會是血跡嗎”,更是點燃了她心底的懷疑。

如果說……老郡公不是在正院裡死的,而是在西路前院他自己的屋子裡……

這本不是什麼奇特的事,就顯得趙炯與牛氏的舉動特別可疑了。秋葉能想起來的事,她也能想起一半以上——暖轎與鬧鬼的傳聞,她並不清楚,但趙炯一再攔着她去見屍首,確是不折不扣的事實。趙炯與牛氏心裡有鬼嗎?他們所做的一切,難道就僅僅是爲了不讓人發現他們把老郡公氣死了嗎?哪怕只是匆匆一瞥,張氏也能看到,老郡公的遺容並沒有生前曾經暴怒的痕跡。而先帝又曾經帶着皇子們前去弔唁,必然是見過老郡公的。他們都沒發現有問題。那麼趙炯要掩蓋的到底是什麼?

張氏猜想,莫非是老郡公在震怒中,與趙炯發生了衝突,而趙炯則大逆不道地將老父推倒,使得老父撞上了桌角,以至於橫死麼?那麼地面上那層泥灰所掩蓋的,會不會是老郡公流出來的血?

這就是她爲什麼執拗地要求一定要將那層泥灰擦掉的原因。她要知道底下的是什麼東西,哪怕她心裡清楚,無論是血跡還是別的什麼,在隔了十年之後,很可能早已消失殆盡,但她還是想要一個答案。

說完這些後,張氏又紅了眼圈:“若是真的……真的如我所想,我不會原諒趙炯的,即使他死了,我也不能原諒……郡公爺對他那麼好,他可是他的親生父親!”

趙瑋一直沉默地聽着她的話,直到這時候纔開口:“祖母,若是證明了趙炯確實害死了祖父,我們又能做什麼?他已經死了,死前就已經被奪爵,聲名狼藉。他的兒子趙玦也因爲謀逆而被斬首。我們還有什麼可做的呢?是不是追究牛氏的責任?還有他們的幾個孫兒孫女,也都還好好的呢。”

張氏一驚,接着心裡更難受了。

若是她能早一點想到,早一點發現,也許就能早一日爲老郡公報仇。可是現在,這仇還能怎麼報呢?小長房還活着的人,除了趙澤全都離開了京城,就連牛氏,也是她同意送走的。趙澤當年還是個孩子,這事兒又跟他沒什麼關係。她一直憐惜着他,現在即使知道了丈夫死亡的真相,也狠不下心來拿他出氣。

這麼一來,她豈不是什麼都不能做?老郡公對她這麼好,她竟然什麼都不能爲他做!還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放過了害死他的兇手!

張氏瞬間被巨大的悲傷打倒,一時泣不成聲。

趙琇看着張氏哭成那樣,心裡也不好受。她靠過去摟住張氏:“祖母,先別傷心,我們還不知道那塊地底下是什麼東西呢,也許……事情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呢?”

然而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次日,工匠將那塊地上的泥灰層擦掉了,露出了十年前的地面。樣式程那邊的監工向趙瑋覆命時,還用十分疑惑的語氣說:“原來是地面損壞了,看起來是兵器造成的。當日我們鋪那屋子的地面時,也曾經想過這事兒,早跟府上打過招呼,若有破損,只管來傳我們,我們的人會立時過來修補的,不費什麼功夫。爲何府上沒叫我們,反而隨便找了個人糊地面呢?”

趙瑋自然不會跟他說實話,隨便拿話打發了他,便領着妹妹往侯府去瞧那破損的地板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張氏的病情有加重的傾向,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暫時向她隱瞞這一點,卻悄悄帶上了老烏頭。他雖然久不在老郡公身邊侍候了,但畢竟做過後者很長時間的戰時跟班,如果是兵器造成的損壞,也許他能認出來。

老烏頭不負重望,認出了那塊地上的痕跡。其實那是一片地面上亂七八糟的刀痕,有深有淺,深的幾乎入地三分。另外還有一些長長的鱗狀痕跡,倒是要淺得多。有幾處刀痕邊上都有裂紋,證明當初那刀劈到地面上時,有多麼大的力量。老烏頭認出,那種刀痕應該是老郡公的佩刀造成的。那把刀的形狀很特別,砍到地面上,會造成一種奇異的印跡。而且以前屋裡還是方磚地板時,老郡公曾經不慎用刀砍壞了方磚,當時留下來的痕跡,跟現在的痕跡很象,不過還要再深幾分。至於那鱗狀的長痕,應該是馬鞭造成的。無論是佩刀還是馬鞭,都隨着老郡公下葬了。

老烏頭察覺到有異:“這些是什麼?這些痕跡是幾時有的?刀縫裡的那些……是血跡麼?”

在靠近八仙桌的那一片地面上,大大小小的刀痕裡,都染上了一層深褐色的東西,深入泥灰層中,擦都擦不掉。後來糊上去的那層泥灰,要粗糙許多,因此並沒能填入那些細小的縫隙中,反而將縫裡的東西保留了下來。無論糊這層東西的人是誰,顯然他這個舉動沒有達到他想要的效果。

趙瑋沒有回答老烏頭的話,反而誠懇地問他:“烏爺爺,您覺得呢?您覺得這些會是血跡麼?”

老烏頭沒有回答。他是上過戰場殺過敵兵的人,自然認得出血。他看着那片傷痕累累的地面,臉板得緊緊的,半晌才道:“死得早了啊……死得太便宜了!”

趙琇看得出來他已經猜出了真相,想了想,便故意嘆道:“可不是死得早了嗎?現在人都死了,活下來的那個也只剩下半條命,人還不在京中。如今要再追究,已經晚了呀。烏爺爺,您說……這叫什麼事呢?”

老烏頭黑着臉,心裡滿是鬱悶。趙瑋讓人將他好生送了回去,沒有請他保密,因此,他回去後會跟人說些什麼,誰也不知道。趙瑋已經明白了妹妹的用意了。

他們回到小宅裡,向張氏稟報了結果。

從現場的情況看來,大概是老郡公因爲某事氣急,隨手拎了刀就往兒子兒媳身上砍,但他只是發泄怒火,並沒有殺人的意思,否則不會砍了這麼多刀,刀刀入地,卻不見趙炯身上有傷了。不過趙炯大約不是這麼想的,他很有可能推了老父一把,致使老郡公頭部撞上桌角而死。當時老郡公很可能流了很多血,血滲入地表的刀痕,趙炯與牛氏急於將老郡公屍首移走,僞裝他死於正院,所以匆忙間只封鎖了西路前院,卻沒有來得及清理現場。接着又忙於喪事、向宮中報喪、迎接先帝弔唁……直到三日後,他們纔有時間在半夜潛入院中,打水清洗地面的血跡,又因爲心虛而灑紙錢禱告,卻遇上了巡夜的婆子。次日聞訊而來的老家人,看到的就是打掃過的現場了,所以他們沒有發現異狀。但那是在院門口看的,若是離得近,所有人都會發現地面上的刀痕,自然會察覺有問題。趙炯與牛氏心虛,不敢叫樣式程的工匠來修補,只得另外找了心腹甚至是親自動手,用粗製濫造的泥灰糊了地表,掩蓋了現場的痕跡。

聽完趙瑋與趙琇的所有推理,張氏捂着胸口,只覺得有些喘不過氣來:“畜牲……畜牲!”

趙瑋輕聲道:“孫兒已經命人去尋那個劉大夫了。等找到了他,興許就能有實證了。”

“有了實證又如何?”張氏含淚道,“我們也沒法報仇了……”哽咽了片刻,她又說:“跟你們啓軒哥說一聲,讓他將趙澤送走吧。讓那孩子到外地去過活。我雖知此事與他無干,可是一想到他祖父和母親做的事……我就不想再見到他了!”

趙瑋自然答應下來,又勸她寬心。好不容易將人安撫住了,出了屋子,他有些疑惑地看向趙琇:“妹妹方纔怎麼不說話呢?祖母這般傷心,你好歹勸一勸她。”

趙琇有些鬱悶:“趙澤生母害死了我們爹孃,祖母還覺得趙澤無辜,處處對他多加關照。可現在祖母一知道趙澤的祖父祖母可能害死了我們祖父,祖母哪怕明知道趙澤與此事無關,也要將他送走了。在祖母心中,祖父比我們爹孃重要嗎?比所有的人和事都重要?”

趙瑋嘆了口氣:“在祖母看來,再也沒有比祖父更重要的事了。你應該早就明白纔對。”

趙琇其實也知道,只不過真正面對這種強烈的差別待遇時,心裡還是會有埋怨。她深吸一口氣,將所有的怨懟拋諸腦後,打起了精神,轉頭看向兄長:“哥哥,雖然事過境遷,趙炯已經死了,但仇人還有一個活着。我們如果什麼也不做,只會氣壞自己的,不如好好想想,要怎麼出一口氣吧?”R1152

第613章 勸弟第186章 教孫第211章 書與茶第508章 相見第495章 回鄉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253章 溫泉第246章 赴會第445章 米家第34章 廣平王來了第413章 流言第273章 手足第54章 憂慮第531章 匆匆一面第574章 壯大第82章 進言第435章 人事第511章 信第570章 苦心第624章 因果第102章 詭狀第508章 相見第95章 出族第426章 避難第368章 警告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385章 小聚第226章 東昇第395章 偶遇第45章 破綻處處第235章 舊僕們第439章 默契第481章 疑惑第604章 茶話第606章 喊冤第457章 體會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596章 淡定第102章 詭狀第234章 置莊第75章 後宮詭異第334章 悔恨第71章 太子退位第226章 東昇第277章 彩箋第415章 花糕第318章 反覆第550章 喜脈第52章 匆匆五年第367章 約定第394章 威脅第249章 搶白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193章 擦肩第582章 傳遍第72章 疑點第6章 怪事連連第20章 小插曲第284章 遺案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216章 戰果第370章 傳聞第476章 會面第555章 婚期第150章 探病第48章 盧媽第385章 小聚第361章 來訪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22章 當衆揭穿第462章 省之第330章 細微的差異第492章 新友第627章 賀禮第567章 新進士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571章 相看第350章 地震第471章 傳言第501章 潮第148章 兄妹團聚第256章 借書第92章 實行第471章 傳言第171章 驚聞第515章 反應第69章 上跳下竄第185章 歸家第25章 庸醫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305章 脫身第582章 傳遍第593章 帖子第334章 悔恨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127章 準備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470章 詭異第502章 災難
第613章 勸弟第186章 教孫第211章 書與茶第508章 相見第495章 回鄉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253章 溫泉第246章 赴會第445章 米家第34章 廣平王來了第413章 流言第273章 手足第54章 憂慮第531章 匆匆一面第574章 壯大第82章 進言第435章 人事第511章 信第570章 苦心第624章 因果第102章 詭狀第508章 相見第95章 出族第426章 避難第368章 警告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385章 小聚第226章 東昇第395章 偶遇第45章 破綻處處第235章 舊僕們第439章 默契第481章 疑惑第604章 茶話第606章 喊冤第457章 體會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596章 淡定第102章 詭狀第234章 置莊第75章 後宮詭異第334章 悔恨第71章 太子退位第226章 東昇第277章 彩箋第415章 花糕第318章 反覆第550章 喜脈第52章 匆匆五年第367章 約定第394章 威脅第249章 搶白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193章 擦肩第582章 傳遍第72章 疑點第6章 怪事連連第20章 小插曲第284章 遺案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216章 戰果第370章 傳聞第476章 會面第555章 婚期第150章 探病第48章 盧媽第385章 小聚第361章 來訪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22章 當衆揭穿第462章 省之第330章 細微的差異第492章 新友第627章 賀禮第567章 新進士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571章 相看第350章 地震第471章 傳言第501章 潮第148章 兄妹團聚第256章 借書第92章 實行第471章 傳言第171章 驚聞第515章 反應第69章 上跳下竄第185章 歸家第25章 庸醫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305章 脫身第582章 傳遍第593章 帖子第334章 悔恨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127章 準備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470章 詭異第502章 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