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後宮詭異

“朱麗嬪?”張氏更加糊塗了,“我家與她從來不曾有什麼來往,怎會得罪她?老姐姐爲何這樣問?”

“你別管我爲什麼這樣問,一會兒我自然會告訴你。”柱國將軍府老夫人盯緊了張氏,“你且仔細回想,當年你家裡到底有沒有得罪過她?或是跟她家裡打過什麼交道?”

張氏回想了半日,還是想不起來:“往年新年大朝的時候,誥命入宮朝拜,我與她見過幾面,但並未交談,也沒招惹過她。老姐姐,你心裡是清楚的,她不過是一個嬪,上頭除了皇后,還有淑妃、敬妃和寧妃壓着呢,嬪裡頭還有常德嬪這個資歷比她老的,同樣也生了皇子。新年大朝,她從來就不是最顯眼的一個。不過是年輕,模樣兒也好,皇上對她寵愛些,可從來也沒失了分寸。她這樣的人,我們進宮遇見了,依禮敬着就是了,既犯不着巴結,也用不着和她過不去,又怎會跟她結仇呢?”

張氏這話本來佔理,但柱國將軍府老夫人卻彷彿認了死理一般:“這沒道理,若你家裡沒得罪她,她爲何專與你家過不去?”

張氏頓時嚴肅起來:“老姐姐這話是什麼意思?她不過一介宮妃,如何能與我家過不去?”

柱國將軍府老夫人想了想,還是照實說了:“這消息是宮裡傳出來的,誰傳的你就別問了。你心裡清楚,咱們這樣的人家,私下裡都會暗中結交宮裡頭有頭臉的管事。不是存了什麼壞心,不過是想着有事多個耳目,皇上是高興還是生氣。咱們心裡有數而已。”

張氏點點頭,這種事是有的,從前元配秦氏太夫人在時,就跟先帝元后身邊幾個近侍打得火熱,後來元后去世了,兩邊還有來往,甚至秦氏太夫人過世。這份交情還惠及了她這個新進門的填房。但皇帝繼位後,宮裡主事的人換了一撥,從前的人手就漸漸荒廢了。她還幫着安置過幾個出宮養老的老宦官和老宮人呢,也認識了他們收的徒弟。不過五年前她離開了京城,這些人脈也就廢棄了。她也不知道那些人現在還在不在宮裡。

柱國將軍府老夫人接着道:“我認識的那人,是在御前侍候的。他說。當年你們趙家的事情真相大白之後,廣平王就曾向皇上進言,把建南侯的爵位賜給你家瑋哥兒,讓他繼承趙郡公的家業,也算是對趙家小長房奪走你一個好兒子、好兒媳的補償了。皇上當時十分贊成,第二天卻又改了口,那天晚上就是到朱麗嬪宮裡歇息的。也不知朱麗嬪當時是怎麼說的,皇上對廣平王道。你家瑋哥兒年紀太小了,身子又不好。怕他小小年紀就襲了侯爵,承受不住這個福份,反而折了壽,還是等他大幾歲再說。廣平王也不好說什麼,於是這襲爵的旨意就一直沒下來。”

張氏大吃一驚,她雖然早就知道皇帝出爾反爾之事,但只是以爲他擔心自家孫子養不大而已,沒想到這裡頭還有朱麗嬪的事。

柱國將軍府老夫人又繼續道:“這件事一拖幾年,到了今年你家瑋哥兒都十二歲了,身康體健的,聽說也是文武雙全,依理也算可以襲爵了。只是這幾年你們祖孫都不在京中,皇上身子不好,記性差了,一時記不起來,也是有的。可太子傷重,你帶着孫子趕到京城看望,又讓孫子到處去拜訪親友故舊,京城裡差不多的人家,誰不知道你們回來了?就有人到皇上面前再提起你家瑋哥兒襲爵的事了。這回又是朱麗嬪勸的皇上,說聽聞你家瑋哥兒有意科舉,功課也十分好,若是讓他現在就襲爵,豈不是誤了他的功名路?不如等到他日後得了功名,再賜爵位,就更加喜上加喜了。皇上又聽了她的話,纔會遲遲未有襲爵的旨意下來。”

如果說五年前朱麗嬪插言趙瑋襲爵之事,還有可能是巧合,現在她再度進言,明擺着就是故意的,攔着不讓趙瑋襲建南侯爵位。自從廣平王許諾了讓趙瑋襲爵,張氏對孫子是否取得科舉功名就沒有了執念,不然依他如今的學問水平,早就該去考童生試了。她進京後,也從來沒跟人提過孫子有意科舉,反而人盡皆知趙瑋是個文武雙全的好少年。朱麗嬪還說爲了趙瑋的功名路,不讓他現在就襲爵,簡直就是睜眼說瞎話。

張氏心下憤怒:“後宮不得干政,這可是皇上登基時的金口玉言,朱麗嬪怎敢如此?!”憤怒了她又着惱:“皇上怎會聽她的話?再寵愛也沒有這個道理!”

柱國將軍府老夫人冷笑道:“自打皇后前幾年去了,後宮早就不是從前的後宮了。如今朱麗嬪可說是寵冠三宮六院,旁人都被她壓得黯淡無光了,連蔣淑妃還吃了她幾次虧呢。若不是皇上英明,知道蔣淑妃是太子生母,隨意處置了,容易動搖太子地位,還不知蔣淑妃會是什麼下場。她都吃了虧,旁人就更不必說了,你方纔提的敬妃和寧妃,一個病得半死不活的,另一個已經降爲昭儀了。剩下的,常德嬪一把年紀了又不得寵,做人象個烏龜似的叫人無處下嘴,倒是得保平安,可其他幾個嬪就……”她搖了搖頭,“如今在嬪位上的,除了常德嬪,也就是朱麗嬪而已。常德嬪明明份位在朱麗嬪之上,見了她反倒象老鼠見了貓一般。”

張氏聽得目瞪口呆。五年前她還在京城時,皇帝剛登基不久,皇后也還未死,後宮還是相當和諧的。蔣淑妃作爲生有皇子的妃嬪中位份最高者,她的長子直接成爲了太子人選,也沒有其他妃嬪皇子跳出來反對,皇后還對太子很好呢。可如今,皇后死了。蔣淑妃在後宮鬥爭中落敗,靠着兒子才保住了地位,其他妃嬪是敗的敗。倒的倒,居然讓朱麗嬪佔了上風,還囂張到直接干涉勳貴爵位的傳承,這變化也太厲害了些。皇帝怎會如此糊塗?難道朝臣們就不說話?

她問柱國將軍府老夫人:“皇上就由得她這樣?饒她再受寵,也是近三十的人了,兒子都生了,難不成就沒有新人把她壓下去麼?”

柱國將軍府老夫人嘆了口氣:“皇后還在時。倒是選過一回秀,進過一批新人,都比朱麗嬪年輕。比她貌美的也不少,可沒一個能及得上她受寵的。皇后沒了,也不知朱麗嬪是怎麼哄的皇上,皇上當着朝臣的面說。他痛失元配愛妻。已經無心再納新人了,便免了三年一次的選秀。宮中最得寵的還是朱麗嬪。蔣淑妃如今也學乖了,老老實實在自己宮裡吃齋唸佛,在宮務上與朱麗嬪分管,只求不出差錯就好,風頭由得別人出去。橫豎已是一把年紀,孫子過幾年都能娶媳婦了,還跟那些年輕嬪妃爭什麼寵呀?至於後宮裡其他娘娘們。年紀大的都沒了心氣,年輕的那些。也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上不了檯面,連朱麗嬪都不放在心上,一個月三十日,她能佔足皇上二十五天,剩下的日子才讓其他人分去。”

張氏聽得詫異:“難道朝中大臣們就不說話?”

“那朱麗嬪雖然寵冠後宮,但平日裡行事倒還收斂,她向皇上進讒言,都是私下說的,外臣哪裡能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敢說出來,怕皇上治他個窺視宮闈之罪。因此不知道的人,還當朱麗嬪是個賢德女子呢。”柱國將軍府老夫人壓低了聲音,“我聽說,朱家曾打算過,要找人上書皇上,請封朱麗嬪爲皇后,因此她行事才這般收斂,想要讓人誇她賢德。可皇上就沒打算過立新後,故而此事不了了之。”

張氏怔了怔,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老姐姐,你這話提醒我了,我家與朱麗嬪從來不曾有過交集。若說有什麼事可能會得罪了她,那就只有一件。”她擡眼看向對方:“當年皇上納朱麗嬪入宮時,郡公爺曾經私下進過言,朱氏宗女,皇上可納可寵,生兒育女也不成問題,但絕不可立爲皇后,朱氏之子亦不可爲儲!否則將來這江山社稷,到底是姓高還是姓朱?”

柱國將軍府的老夫人聽得呆住了,過了一會兒才驚叫出聲:“趙郡公當真這麼說過?!”

“當真這麼說過。”張氏鄭重點頭,她現在已經隱隱猜到了事情的真相,“朱麗嬪是前朝宗室之女,既然生了皇子,又得聖寵,心生妄想也不出奇,前朝宗室後裔定然也是支持的。若皇上當真立她爲繼後,她所生的六皇子便成了嫡出,即使年紀最小,也能順利越過一衆成年兄長,被冊立爲儲。可她若是做不了皇后,這一切就都是泡影。”

柱國將軍府老夫人長吁了一口氣:“我也想明白了,她這是知道了趙郡公的話,覺得自己做不了皇后,六皇子做不了太子,都是趙郡公害的,因此纔會心中記恨……”她用複雜的神色看了張氏一眼:“她既然有意爭儲,如今太子退位,諸皇子相爭,六皇子年幼,最沒有勝算,只怕她還要在宮裡施展手段,把其他幾位皇子都拉下馬來,才能將六皇子送上儲君寶座。”

張氏肅然道:“我得提醒廣平王一聲,不能讓樂安王被人算計了。”

柱國將軍只是武將,從不涉足朝中爭鬥,這奪嫡之事,更是不沾手。老夫人站起身,嘆道:“這些事不是我們能插手的,你既然受了廣平王救命之恩,提醒一聲也就罷了。皇上既然不打算現在就讓瑋哥兒襲爵,你就趕緊帶着孫子回老家去吧,等京裡這場亂子平息了再回來。你不必擔心,皇上這樣寵朱麗嬪,也沒打算升她爲妃,更別說立她爲後了,六皇子絕對做不了儲君!廣平王雖然退位了,但人還在呢,有他坐鎮,京裡亂不起來。”

張氏站起身,感激地握住她的手:“多謝老姐姐提醒了,你的話我都記在心裡,過些天就回去。”

柱國將軍府老夫人拍了拍她的手,沒多囉嗦就告辭了。張氏把人送出了門,回到自己的院子裡,心中還在思索着。

朱麗嬪雖是前朝宗室,但父兄官位低下,所倚仗的不過是皇帝的寵愛,她兒子又小,遠還未到可以入朝參政的年紀,因此她再受寵,也不會有幾個朝臣認爲她成了氣候。別看她在後宮好象很得勢,但在前朝又有誰能做她的援手?前朝沒有大臣支持,皇帝又無意,她再蹦躂,她兒子也做不了太子。她到底是哪裡來的底氣,認爲自己有辦法把兒子送上儲君寶座?

又或者說,是誰給了她這個底氣?(未完待續。。

第252章 避寒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532章 心急第376章 說法第181章 尋親第254章 棲鳳齋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52章 匆匆五年第224章 誅心第168章 算計第208章 挑撥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11章 風雨欲來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476章 會面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486章 自薦第80章 羣起攻之第516章 市恩第259章 父親與兄長第114章 遺孀第5章 分家第298章 通信第196章 信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185章 歸家第344章 新居第184章 蠢話第228章 蠢蠢欲動第498章 信第586章 庶妃第480章 私房話第198章 診治第140章 厚臉皮第348章 賢名第475章 大案第363章 密摺第273章 手足第384章 藏梳第382章 怒火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142章 善後第310章 擴散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162章 欺騙第215章 捷報第8章 弄巧成拙第2章 老姨奶奶第204章 贈衣第371章 報仇第488章 動手第102章 詭狀第50章 新年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560章 妄念第159章 收贖第253章 溫泉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118章 引介第343章 醒悟第381章 稀奇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127章 準備第8章 弄巧成拙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600章 上任第264章 表白第162章 欺騙第590章 喜訊第553章 盤算第451章 送信第140章 厚臉皮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309章 揭皮第144章 心冷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413章 流言第384章 藏梳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562章 離去第419章 晉見第496章 對策第201章 葛衣第496章 對策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585章 女官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84章 傳信第568章 追加第238章 矇混第360章 內情第227章 歸來第62章 買地賣地第300章 養子第575章 說笑第430章 再召見第567章 新進士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58章 趙啓軒其人
第252章 避寒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532章 心急第376章 說法第181章 尋親第254章 棲鳳齋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52章 匆匆五年第224章 誅心第168章 算計第208章 挑撥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11章 風雨欲來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476章 會面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486章 自薦第80章 羣起攻之第516章 市恩第259章 父親與兄長第114章 遺孀第5章 分家第298章 通信第196章 信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185章 歸家第344章 新居第184章 蠢話第228章 蠢蠢欲動第498章 信第586章 庶妃第480章 私房話第198章 診治第140章 厚臉皮第348章 賢名第475章 大案第363章 密摺第273章 手足第384章 藏梳第382章 怒火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142章 善後第310章 擴散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162章 欺騙第215章 捷報第8章 弄巧成拙第2章 老姨奶奶第204章 贈衣第371章 報仇第488章 動手第102章 詭狀第50章 新年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560章 妄念第159章 收贖第253章 溫泉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118章 引介第343章 醒悟第381章 稀奇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127章 準備第8章 弄巧成拙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600章 上任第264章 表白第162章 欺騙第590章 喜訊第553章 盤算第451章 送信第140章 厚臉皮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309章 揭皮第144章 心冷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413章 流言第384章 藏梳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562章 離去第419章 晉見第496章 對策第201章 葛衣第496章 對策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585章 女官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84章 傳信第568章 追加第238章 矇混第360章 內情第227章 歸來第62章 買地賣地第300章 養子第575章 說笑第430章 再召見第567章 新進士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58章 趙啓軒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