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羣起攻之

張氏與趙瑋離京的日子愣是往後推遲了兩日,他們自有這麼做的理由,但對家中下人,尤其是盧大壽夫妻倆,說辭則是天熱乾旱,運河水位下降,回南帶的行李多,原來僱的船不夠使,要再多僱一艘,因此費了些時間。

張氏特許盧大壽隨行回奉賢,不但是因爲他之前曾經再三苦求,也因爲在他看宅子期間,發生了丟失貴重物品的事,主人家覺得他還太年輕,欠調教,打算帶他回南邊,讓他父母好好教他些規矩。盧大壽早就盼着要同行的,雖然這個理由讓他有些不忿,但爲了達到目的,什麼都顧不上了。

他老婆卻拼死不願意跟着走,還指着他的鼻子罵:“當日我就說過,嫁你是圖你主人家在京城裡有頭有臉,你雖是個下人,但嫁給你也能吃香喝辣,等你家哥兒做了侯爺,你就是大管事了,比鄉下土財主還要體面得多。可如今你家主人爵位沒撈到,帶着大筆傢俬要回老家去,還要帶上你,分明就是不打算回京了,你這輩子只能在鄉下小地方做個地主家的長隨,我還圖你什麼?和離!若不想和離,就去跟你主子說,你不跟着回南邊,自贖身去,就憑咱們積攢的那些私房,拿出來做點小生意,也能過得不錯。”

盧大壽氣惱地道:“你在這時候胡鬧什麼?我怎麼可能自贖身出去跟你做小生意?我一家子都是做下人的,贖了身。我爹孃弟妹怎麼辦?!”

他老婆一瞪眼:“我管他們怎麼辦?他們能丟下你一個人在京這麼多年,你還理他們做什麼?老的老,小的小。便是贖身出去了,也是白吃飯的,你別指望我會養活他們!”

盧大壽生氣極了,他只要做好一件事,今後就能到外地過上好日子了,連他父母弟妹都能沾光,這婆娘卻在這時候拖他後腿。偏他又不敢實話實說,莫非真是有緣無份?她死活不肯離京,那就算他把事情做成了。帶着一家大小離開,她也是不肯跟着走的,更不會孝順他父母,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呢?他當日真不該看到她有幾分顏色。就豬油蒙了心。非要娶她進門。

想想自家祖上也是做官的人家,若不是爺爺犯了糊塗,在清兵入京的時候降了敵,等清兵被先帝打退後,和其他同樣降了清的官員一併被貶成了官奴,他如今也是官宦人家的大少爺,不比瑋哥兒差多少。他就該娶個好人家裡教養出色的姑娘爲妻的,這等粗俗女子。真真是丟了他的臉面!

盧大壽當場就給他老婆寫了休書,不是和離。休書上面的理由就是不孝不悌,調唆丈夫拋棄公婆自立門戶,這個理由足夠了,而且愣是誰都挑不出錯來,老婆的孃家人也不好意思上門鬧。

他老婆簡直驚呆了,她以爲這一回丈夫還是會聽她的,沒想到她說得太過,反而引起了反彈。和離是一回事,因爲不孝被休又是另一回事了,將來叫她還怎麼另嫁?

她哭鬧着不願意拿着休書回家,還跑到張氏面前告狀,說盧大壽在外面勾三搭四被她發現了,惱羞成怒要休了她。張氏愛理不理,還嚴厲地命令她住嘴,並讓孫子趙瑋迴避。她見狀就知道自己說話造次了,立刻改了口,說盧大壽假託東西被打破了,偷了主人家的東西出去賣,給自己積攢私房,連他當東西是在哪家當鋪當的、宅子裡哪個下人是他的幫手都說得明明白白,並且主動招供自家梳妝匣子裡就藏着當日的當票子。

盧大壽追過來聽到她的話,腿都軟了,看着張氏和趙瑋的臉色,他只有跪在地上冒冷汗的份。張氏看到他這模樣,心裡又是恨又是氣,更多的是恨鐵不成鋼,她命人去盧大壽夫妻的屋子裡搜索,把當票搜了出來,這一對,果然前兒清點東西時,冊子上那些因爲被“打碎”了而缺少的杯碟碗盤幾乎全都在這裡。因爲都是上好的瓷器,雖然是日用品,也被當了五六十兩銀子,算得上是筆不小的款子了。

看來盧大壽雖然沒學到父母管事的本事,卻深諳下人偷盜主人物件的決竅,他不偷那些顯眼好出手的金銀器,反而盯上了日用杯碗,積少成多,也非常可觀,主人家一查,只要說摔壞了,碎片已丟掉,誰又能查到真相?

張氏深深地看了盧大壽一眼:“那炕屏也是這樣當掉的?”

盧大壽臉上蒼白地伏倒在地:“老夫人明察,小的當真不知道那炕屏的事,小的若真想當些值錢的大物件,挑哪個花瓶不行呢?”

張氏哪裡會信,只是不打算在這時候發作罷了。

趙瑋斜看着盧大壽,只覺得自己之前居然會認爲對方是個親切的忠僕,真是瞎了眼。他冷笑道:“這真是賊喊抓賊了。查到東西不見的時候,你說都是其他丫頭婆子們打破的,這宅子裡的下人,無論內宅外宅,幾乎每個人都攤上了兩三個杯碗,獨你和你老婆最穩重謹慎,一個也沒打破過,原來其他人都是冤枉的,是你們兩口子監守自盜!”

這話一出,在場的其他丫頭婆子看向盧大壽夫妻的眼神都有些不善。這兩日有風聲,說老夫人打算把他們這些後來纔買來的人全都打發掉,就是因爲有人手腳不乾淨,做事也莽撞,他們還在訥悶是誰闖了禍,連累大家呢,沒想到竟是盧大壽栽贓!趙家小二房這家主人,雖然長年不在京城,害他們借不到主人家的勢,但差事輕省,月錢又不少,真是再舒服不過了,若真的被打發了,叫他們上哪兒找這麼好的差事去?

閒言碎語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宅子,一時間人人義憤填膺。被盧大壽老婆告發的曾經幫過他們夫妻偷運東西的人頓時成了公敵,連他們自己的親人都不肯幫他們說好話,心裡對出賣他們的盧大壽夫妻也是憤恨不已。一羣人都跑到正院去向張氏與趙瑋哭求。說自己是如何冤枉,如何忠心,紛紛將盧大壽夫妻欺上瞞下的勾當都說了出來。

其中有一個婆子的話引起了張氏的注意:“老夫人和大少爺回京之後,有個婆子帶了個小丫頭來求見,說是從前侯府裡侍候的,那婆子的姨甥女就是大小姐的乳母,有一件要緊事。定要告訴老夫人。只因她們沒有拿銀子打點,這盧大壽的老婆就把人擋在門外。後來那小丫頭在外頭找到了盧大壽,哭說她們有小長房的重要消息。要稟報老夫人和大少爺,盧大壽不但沒有讓人進來,還讓他老婆把人趕走,他老婆又命我們拿大掃帚去趕人。甚至報了官府。說她們在門口鬧事,要把她們拉去見官,她們這才逃跑了。也不知她們是不是真的有要緊事要稟報老夫人的,只因這盧大壽夫妻倆貪銀子,她們愣是快兩個月了都沒能見到老夫人的面,可別真的誤了正事纔好。”

張氏盯着那婆子問:“你說的那婆子,可曾提過她姓什麼?”

“好象是姓塗……”那婆子也記不大清楚了,另一個婆子連忙補充:“小的記得。她說過她男人叫塗三陽,她姨甥女叫珍珠嫂。”

趙瑋訝然。忙對張氏道:“祖母,這真是珍珠嫂的親戚長輩麼?”

張氏點了點頭:“珍珠嫂確實有個姨父叫塗三陽,是小長房那邊的人,不過他素來在外院管着車馬,我對他的事並不清楚。他老婆性情並不壞,因沒有女兒,就把珍珠嫂當成是親生的女兒一般,十分關懷,直到郡公爺去世,兩家才斷了來往。”那時候正是小長房跟小二房翻臉的時候,下人們即便彼此連絡有親,也不得不暫時避嫌。這種情況很多,不獨珍珠嫂姨母一家。

張氏心想,珍珠嫂的夫家陳家,連公婆和小姑子春草在內,全都死在沉船裡了,只剩了珍珠嫂的丈夫陳老三,他們只有幾歲大的兒子,還有他一個小妹妹,都是小二房的家僕。五年前事情傳到京城後,這陳老三不但沒有記恨小長房,反而貪圖小長房安排的好差事和新媳婦,拋下父母妻妹大仇,轉投到小長房去了。這些年小長房丟了爵位,雖然還在京城,也不見得風光到哪裡去,卻不知陳老三一家子下場如何。珍珠嫂的姨母姨父,本就是小長房的人,忽然跑來小二房,也不知到底有什麼事。

盧大壽跪在院子裡,見勢不妙,掙扎着道:“老夫人別信這婆子胡說!那塗三陽不是好人,當年炯大老爺南下,在途中害死了二老爺,這塗三陽就是在他船上侍候的,必定也做了他的幫兇!小的知道他家的底細,因此無論他們說什麼,都不肯放他們進門,絕不是因爲他們沒給錢!”

張氏聞言臉色又是一變。倘若塗三陽真的曾經做過趙炯的幫兇,那就算是珍珠嫂的姨母姨父,也不能原諒。當年趙炯手下的家人,只要是參與過行兇的,都被廣平王命人抓了起來,命人押回京城受審去了,雖不知下場如何,但想也知道不會好到哪裡去,小長房會爲趙炯費心,蔣家會想辦法救蔣氏,可誰能記得這些下人呢?若塗三陽也在其中,有個三長兩短,他老婆因此恨上了小二房,想借求見的機會做些什麼事,也不是不可能的。盧大壽攔人,不能說是錯誤。

盧大壽看着張氏臉上的神色變幻,稍稍鬆了口氣,便暗中瞪了出賣他的婆子一眼。那婆子卻不甘心,從懷裡掏出一個銀鐲子來,對張氏道:“老夫人請看,這就是那塗婆子隨身帶的銀鐲,她因見不到老夫人,又急等着錢使,就把這鐲子賣給了我。她曾經說過,這鐲子是什麼信物,老夫人一見就能認出來,知道她不是壞人的。”

趙瑋好奇地上前拿過了銀鐲子,只覺得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來是在哪裡見過,便轉身送到了祖母面前。

張氏接過鐲子,只看了兩眼,臉色頓時大變。這個鐲子,若她沒有認錯,是她親自賞給珍珠嫂的。

珍珠嫂對這個鐲子素來珍愛,從不離身,當年她落水,這鐲子應該也跟着沉進了水底,又怎會出現在她姨母手中?想到珍珠嫂的屍首一直不見,而她姨父又在趙炯船上侍候……

張氏有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猜想。

她沉默良久,才顫聲吩咐下去:“打發人去找他們,找塗三陽家的人,把塗三陽的老婆帶來見我!”(未完待續。。)

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126章 異變第373章 失蹤第44章 出乎意料第436章 阻攔第326章 招工第387章 通信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201章 葛衣第627章 賀禮第624章 因果第503章 善後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176章 待客第36章 奏本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299章 謀算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284章 遺案第471章 傳言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519章 悔悟第616章 備婚第260章 淤青第596章 淡定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114章 遺孀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27章 細思恐極第338章 握手第546章 無賴第537章 白目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515章 反應第370章 傳聞第350章 地震第20章 小插曲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354章 秘信第571章 相看第479章 手段第17章 小人讒言第503章 善後第587章 誤會第147章 回京第271章 告誡第478章 害臊第4章 流言紛紛第23章 一場鬧劇第295章 賠禮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447章 船宴第613章 勸弟第532章 心急第398章 怨懟第524章 邀請第118章 引介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436章 阻攔第90章 拉攏第371章 報仇第103章 扯皮第522章 回家第325章 把柄第89章 盧家內訌第91章 兄妹定計第589章 質問第544章 漣漪第579章 多心第523章 謝禮第205章 雪花酪第80章 羣起攻之第267章 心虛第625章 嘆息第402章 質問第234章 置莊第171章 驚聞第108章 尋茶記第254章 棲鳳齋第128章 將至第419章 晉見第388章 探望第234章 置莊第275章 邀請第566章 見識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549章 處置第193章 擦肩第347章 婚約第379章 帝后第262章 夜笛第523章 謝禮第585章 女官第556章 請期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464章 搭訕招術
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126章 異變第373章 失蹤第44章 出乎意料第436章 阻攔第326章 招工第387章 通信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201章 葛衣第627章 賀禮第624章 因果第503章 善後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176章 待客第36章 奏本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299章 謀算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284章 遺案第471章 傳言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519章 悔悟第616章 備婚第260章 淤青第596章 淡定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114章 遺孀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27章 細思恐極第338章 握手第546章 無賴第537章 白目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515章 反應第370章 傳聞第350章 地震第20章 小插曲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354章 秘信第571章 相看第479章 手段第17章 小人讒言第503章 善後第587章 誤會第147章 回京第271章 告誡第478章 害臊第4章 流言紛紛第23章 一場鬧劇第295章 賠禮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447章 船宴第613章 勸弟第532章 心急第398章 怨懟第524章 邀請第118章 引介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436章 阻攔第90章 拉攏第371章 報仇第103章 扯皮第522章 回家第325章 把柄第89章 盧家內訌第91章 兄妹定計第589章 質問第544章 漣漪第579章 多心第523章 謝禮第205章 雪花酪第80章 羣起攻之第267章 心虛第625章 嘆息第402章 質問第234章 置莊第171章 驚聞第108章 尋茶記第254章 棲鳳齋第128章 將至第419章 晉見第388章 探望第234章 置莊第275章 邀請第566章 見識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549章 處置第193章 擦肩第347章 婚約第379章 帝后第262章 夜笛第523章 謝禮第585章 女官第556章 請期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464章 搭訕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