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探望

趙琇並不知道自己信裡的幾句話,讓蔣雯看了以後會引起什麼反應。這種事畢竟要看蔣家的意思,所以她提了建議,就放下不管了。她現在比較關心高楨那一邊的情勢。

既然從蔣雯那裡得到的消息,告訴她皇后確實看高楨不大順眼,那麼她自然就要關心一下高楨的處境了。

廣平王是曾經做過儲君的皇帝胞兄,沒有犯過錯,在位時也廣受好評,論才華論能力都比胞弟更出色,出身也不遜,完全是因爲運氣不好才丟了皇位的,因此有不少朝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對他心生警惕,擔心他會對皇帝有所不滿,做出什麼事來威脅到皇帝,時不時就有御史拿着芝麻綠豆大的小事爲理由,參他一本,給他添麻煩。

不過這種情況近來已經很少了。自從皇帝登基,廣平王就一門心思做宅男,他除了皇宮與自家王府,幾乎哪裡都不去,也很少見外臣,來往得比較多的就是建南侯府這類有私交的人家,或者是宗室皇親。但宗室皇親是人家親人,誰能攔着廣平王跟親戚正常往來呢?建南侯府又沒有重臣,一家子老弱婦孺,誰也不會認爲廣平王跟他家來往,背後會有什麼陰謀。廣平王雖然偶爾會給皇帝做參謀,但這種事皇帝不聲張,他又不跟外界交流,一般的朝臣自然不清楚。廣平王如此低調識趣,皇帝也表現得很友愛兄長,朝臣們便都沒心思盯着前者了,把注意力放在更值得關注的事情上。

正因爲廣平王府的處境開始轉好,趙琇纔沒有預料到皇后這邊會出差錯。儘管她對皇帝還是挺信任的。覺得皇帝不會傷害廣平王父子,太后也很關心長子長孫,可要是皇后真的要爲難高楨以及他的父親,那高楨還真是麻煩了。那是皇后,是皇帝元配妻子。生有兩位皇子一位公主,只要不出差錯,那她將來也會穩穩當當地成爲太后,是這個國家最有權勢地位的女性。而高楨,如今只不過是一個近支宗室子弟罷了。即使他是太后的嫡親孫子,皇帝的嫡親侄子。他也僅僅是一名宗室子弟。

就算太后能護着兒子孫子,又能護幾年呢?她又不是隻有一個兒子,一個孫子。

就算皇帝關心兄長和侄兒,又能敵得過妻子長年累月的枕邊風嗎?他用不着下狠心做什麼傷害兄長和侄兒的事,只需要對他們略冷淡些就行了。這足以改變高楨的整個未來。

就算皇后目前還不能對廣平王父子做什麼。但她有兒子,她的兒子幾乎已經確定會成爲這個國家的皇儲。如果她一直在兒子耳邊說高楨他們的壞話,那等到下一任皇帝上位時,等待着廣平王與高楨的又會是什麼?

趙琇越想越就覺得心驚。她無法再安心端坐了。宮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她迫切地想從當事人高楨那裡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爲此她特地跑去慫恿祖母張氏,勸張氏再去廣平王府探望一次,理由也早就想好了:“王妃週年祭,因爲先帝週年祭也是在同一天,王爺和世子只能進宮去參加先帝的大祭。王府這邊雖有王總管主持,但冷冷清清的也怪可憐的。王爺與世子心裡一定不好受。如今他們已經出宮回府了,咱們不正該去慰問一聲嗎?世子的傷想必也快好了。正好順便探望一下。”

張氏被她說動了心:“說得也是。那日我從宮裡回來,到家後換了衣裳就帶着你們兄妹去王府,那場面就別提多冷清了,還不如一年前呢。外頭還有傳言,說皇后娘娘不喜廣平王妃,妯娌週年大祭也沒點表示。甚至不曾派人去王府上個香,前些時候還跟人說。要幫王爺續絃。王爺與世子聽了這話,只怕心裡也不好受吧?”

這個傳言對趙琇來說還是新聞。她忙問:“真的嗎?祖母是從哪裡聽說的?”

張氏嘆了口氣:“就是那日先帝大祭,我進宮時聽別家老夫人和夫人們私下說的。是真是假我也不知,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想來王妃孃家親眷曾經參與過謀逆,害得皇上差一點就陷在江南了,皇后娘娘與皇子、公主們在宮裡受了不少苦。如今事過境遷,皇后娘娘想起來,心裡難免會有幾分遷怒。只是她怨恨廣平王妃是人之常情,但王妃怎麼也是王爺的元配妻子,是世子的親生母親,哪怕是看在王爺和世子的份上,也該給王妃一個體面。鍾家如今都敗落了,王妃也已經逝世,人死燈滅,又何必不依不饒呢?”

趙琇心中深有同感,連一向消息不靈通的祖母,都察覺到皇后的不妥之處了,可見皇后真的做得很明顯。趙琇比張氏還知道得更清楚些,曉得皇后如今已經不把廣平王父子的面子當一回事了,更何況是廣平王妃?

她再度勸說張氏去王府看望廣平王與高楨,表達一下慰問。張氏同意了:“先前事多,王爺與世子又進了宮,咱們去了也見不着人。如今諸事已畢,王爺和世子都回來了,我們確實應該過去看望一下。”祖孫倆商量了第二天就去,但趙琇有些小私心,就說服了張氏,不帶趙瑋去,理由當然是後者備考要緊。

祖孫倆提前一天遞了拜帖,確定廣平王父子都在家,便在次日上午坐着馬車去了王府。王總管親自出來迎接他們,面上滿是喜色,似乎對於她們祖孫的到來非常高興。

如今已經很少有人來王府做客了。當中固然有廣平王宅在家裡很少與外界來往的原因,但近日一些小道消息的流傳,也減少了宗室皇親上門的次數。再者,因爲廣平王喪妻已滿一年,王府沒有女眷主持中饋,有風聲說太后、皇帝與皇后都有意爲他擇取繼妃人選,所以有些人家開始上門試探推銷。廣平王不堪其煩。世子高楨也很不喜歡,所以關門閉客。象建南侯府這樣,完全不必提防的客人,自然會受到王府上下的歡迎。

張氏聞言不由得嘆息,又問起上回王妃週年大祭時。他們祖孫離開後,是否還有很多人來上香,王總管就連連搖頭。

三日的週年祭,真正上門來祭拜的人,只怕每天都只有十來個。人走茶涼,不外如是。而在這些人裡頭。多一半是看在廣平王的面上去的,又有七八個是世子這一年裡新認識的朋友,比如方家少爺、尚家公子等等,出於朋友情面纔來。真正爲鐘王妃而去的人,實在寥寥無幾。去年來弔唁過王妃的許多女眷。比如王大奶奶之流,就沒再出現過了。後來世子參加完宮中大祭,爭取到最後一個時辰的時間,出宮回府參加母親的祭禮,稍帶上了太后賜的東西,才勉強挽回了王妃的兩分體面。但那個時候,祭禮已經快要結束了。廣平王府甚至不能拖長祭禮的時間,因爲廣平王妃的週年祭。不可能比先帝的週年儀式耗時更長。

看到去世的主母落得如此冷清的結局,王總管提起都心酸。

張氏心裡也難受,不過到了廣平王與高楨面前。她就不再提起這種事了,還面露微笑,親切地問候王爺的身體與世子的傷勢,順便聊了一下炎熱的天氣。

趙琇好幾回偷偷打量高楨的臉色,見他氣色不錯,看起來傷勢好象沒什麼問題了。暗暗鬆了口氣。高楨擡頭瞥見,衝她微微一笑。她頓時紅了臉。連忙低下頭去,專心聽廣平王與自家祖母的對話。

廣平王似乎心情不錯。亡妻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以及外頭的流言蜚語,對他而言好象什麼都不是。他還提到皇帝新賜了幾位技藝出衆的琴師給他,讓他閒暇時可以聽曲解悶,十分體貼。

張氏與趙琇的臉上都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古怪的表情。皇家的孝期比一般民衆要守的短得多,通常是以月代年,甚至有以日代年的。但當今皇帝不止一次提過,他要依照古禮,爲亡父守足三年孝,爲此不惜推辭了羣臣勸他納妃的美意,還得了外界的好評,說他是孝子,有古之君子遺風。同樣是先帝親子,還是一母所生,如果皇帝真的爲先帝守足三年孝,廣平王卻在週年期滿後開始聽琴取樂,那外界的人會如何評價後者呢?皇帝會不明白這一點嗎?他爲什麼要明晃晃地給廣平王賜琴師?

張氏看着廣平王,欲言又止。廣平王似乎毫無察覺,還興致勃勃地邀請張氏與趙琇一起去欣賞御用琴師的演奏。王府西路靠後的一處院子,剛剛被收拾出來充作聽琴的專門場所。王爺今兒還是頭一回過去聽效果呢。他如此盛情,張氏自然不好推辭,只得帶上孫女一起過去了。

盛夏時間,太陽光極猛。他們一路走過去,都是走的抄手遊廊,既蔭涼又舒適,就是廊寬稍窄。廣平王走在前頭,扶着身旁近侍的手,就沒什麼位置留給旁人了。張氏稍微落後一步,也扶了個丫頭,同樣沒有位置給第三個人。所以趙琇自然就落在了後頭,高楨自然就與她並行相伴了。趙琇轉頭看了看他,再看了看走在前頭的廣平王和張氏,心裡有些懷疑,但沒有說什麼。

廣平王在前頭有一句沒一句地跟張氏搭着話,高楨在後頭不緊不慢地一邊邁步,一邊和趙琇聊些家常小事。走着走着,趙琇就發現自己和高楨好象落後了,與前方大部隊足足隔了六七米,後面的跟班——其中包括她的丫頭柳綠——也在不知不覺間遠遠落後她與高楨六米以上。這是怎麼一回事?

趙琇正訥悶,高楨就壓低聲音跟她說話了:“趙妹妹好象有心事,發生什麼事了?”

趙琇吃驚地看了他一眼,臉微微一紅,雙眼便朝四處張望,吱吱唔唔地說:“也沒什麼……就是聽說了你們的一些消息,有些擔心……”她咬咬脣,憂心忡忡地問高楨:“聽說皇后娘娘最近好象不大待見你,不要緊吧?”

高楨笑了笑,仍舊是小聲說話:“你從哪裡聽來的?應該不會是外頭的流言吧?我想想——聽說你最近跟蔣家雯姑娘打得火熱,難不成是她說的?”

趙琇扭開頭:“你別管我是從哪裡聽來的,蔣姐姐也不是會把不該說的事情到處亂說的人,你只要回答我就好了。”

“沒什麼大不了的。”高楨輕描淡寫地回答,“你不必放在心上。父王和我心裡都有數。”

“這麼說是真的了?”趙琇不但沒有放下心,反而更緊張了,“到底是怎麼回事?按理說不應該呀?”

高楨笑而不答,反而問起了別的事:“上回的禮物……你可瞧見了?喜歡麼?”

趙琇急得都要跺腳了,見他一副悠哉遊哉的模樣,倒顯得自己着急得很可笑。她心下不由着惱:“禮物?是那套文房四寶嗎?是啊,挺好的,不過我自己也有,所以就叫人收起來了,正打算等朋友過生日時,拿它送禮呢!”

高楨聽了一臉愕然,不由得緊張起來:“我說的可不是文房四寶,你到底有沒有打開來看清楚?”

“自然是看了的!”趙琇恨恨地瞥他一眼,覺得他這副着急的樣子實在是太解恨了,決定要多吊他一會兒胃口。

高楨眉頭緊鎖,正要追問得清楚些,冷不妨前頭張氏回首望來:“你們在說什麼呢?可別拌嘴。”

趙琇與高楨齊齊僵了一僵,齊齊露出笑臉,齊齊搖頭:“沒事,我們正說笑呢。”異口同聲地說出了同樣的答案後,兩人臉上又是一僵,互相對視了一眼,訕訕地各自轉開頭去。

張氏只覺得怪異,盯着孫女多看了幾眼。趙琇只得乾笑:“上回來時,世子送了我和哥哥每人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寶,我正向世子道謝呢。”高楨輕咳一聲:“大家從小相熟,不過是一套文房罷了,有什麼好謝的?如此客氣,反倒顯得生份了。”趙琇衝張氏笑着點頭,以示附和高楨之意。

張氏滿腹狐疑地轉回頭來,總覺得孫女今天怪怪的。不過不等她細想,廣平王就先笑着問她:“老夫人出身江南,又在滬地久居,想必對江南絲竹更加了解,不妨爲小王作些介紹?”她的注意力立刻被這個問題吸引過去了。

逃過一劫的趙琇偷偷轉眼去打量高楨,卻正好見到高楨微笑着看向自己,她臉又是一紅,連忙別開頭去,手裡絞緊了帕子。(未完待續)

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580章 不忿第5章 分家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510章 趙演第405章 要人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258章 後續第142章 善後第4章 流言紛紛第331章 抽絲第456章 申斥第436章 阻攔第482章 賞燈第406章 丘家第160章 出獄第626章 離開第264章 表白第205章 雪花酪第356章 堅決第45章 破綻處處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535章 暖閣第441章 行船第96章 衝突第371章 報仇第17章 小人讒言第198章 診治第200章 送冰第341章 求助第602章 勸女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319章 金鐲第90章 拉攏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447章 船宴第594章 結交第361章 來訪第561章 投誠第545章 拜帖第102章 詭狀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534章 新年第90章 拉攏第69章 上跳下竄第30章 自告奮勇第149章 元宵節第497章 遷移第19章 痛定思痛第268章 衡量第429章 說客第39章 朱氏麗嬪第283章 偶遇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357章 厚聘第488章 動手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45章 破綻處處第511章 信第208章 挑撥第12章 大船將頃第285章 嫌疑人第96章 衝突第480章 私房話第394章 威脅第86章 歸來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171章 驚聞第455章 妥協第560章 妄念第539章 議定第425章 挖坑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47章 不安第232章 山居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60章 書主人第453章 小敘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8章 弄巧成拙第628章 送妝第302章 告密第373章 失蹤第60章 書主人第469章 守歲第523章 謝禮第454章 離開第468章 積極第515章 反應第399章 故事第453章 小敘第287章 臘八會(一)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36章 奏本第489章 煩惱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63章 宗族義務
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580章 不忿第5章 分家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510章 趙演第405章 要人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258章 後續第142章 善後第4章 流言紛紛第331章 抽絲第456章 申斥第436章 阻攔第482章 賞燈第406章 丘家第160章 出獄第626章 離開第264章 表白第205章 雪花酪第356章 堅決第45章 破綻處處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535章 暖閣第441章 行船第96章 衝突第371章 報仇第17章 小人讒言第198章 診治第200章 送冰第341章 求助第602章 勸女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319章 金鐲第90章 拉攏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447章 船宴第594章 結交第361章 來訪第561章 投誠第545章 拜帖第102章 詭狀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534章 新年第90章 拉攏第69章 上跳下竄第30章 自告奮勇第149章 元宵節第497章 遷移第19章 痛定思痛第268章 衡量第429章 說客第39章 朱氏麗嬪第283章 偶遇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357章 厚聘第488章 動手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45章 破綻處處第511章 信第208章 挑撥第12章 大船將頃第285章 嫌疑人第96章 衝突第480章 私房話第394章 威脅第86章 歸來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171章 驚聞第455章 妥協第560章 妄念第539章 議定第425章 挖坑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47章 不安第232章 山居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60章 書主人第453章 小敘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8章 弄巧成拙第628章 送妝第302章 告密第373章 失蹤第60章 書主人第469章 守歲第523章 謝禮第454章 離開第468章 積極第515章 反應第399章 故事第453章 小敘第287章 臘八會(一)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36章 奏本第489章 煩惱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63章 宗族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