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京中風雲

這一場風雨直到第二天早上纔過去。這時趙琇他們所坐的大船停靠在廖角咀,總算躲過了下半場暴風雨,除了船艙裡進了些水,甲板上一片狼藉外,倒也沒有太大的損傷。就連艙底裝的貨物,也沒受到海水浸泡,算是一件幸事了。

格溫妮絲擦了把汗,暗暗慶幸了一把,就命人趕緊在岸上補充了食水,等到外頭天氣好起來了,又再次揚帆出海。趙琇是早有言在先的,他們這一趟北上,必須要快。

接下來的行程倒是非常順利,他們一路上雖然不是順風,卻也沒遇上逆風的時候,一直行駛到山東一帶,都沒再遇到過暴風雨,只有過兩場小雨,都是個把時辰就過去了,連靠岸躲避都不用。他們就加快了行程,每五六日才靠岸一次,補充食水,其餘時間都全速前進。他們的船本就慣於遠洋航行,是威爾斯船隊裡最好的一條船,新下水還不到三年,用的是英吉利最新的造船技術,還有兩名熟悉航路的領航人指引,裝的貨物也不多,因此速度比往日都要快些。不過二十來天,就已經過了登州府,進入了渤海。

渤海是內海,到了這裡,已經可以鬆口氣了。格溫妮絲問過兩位領航人的意思後,跟船長商議了一下,決定要走直線往天津港去,不再到別的港口停靠,補充食水了。

趙琇從中跑了兩天腿,幫着傳達雙方的意願,爲他們做通譯,時不時還要到太子這裡報個信,讓他知道事情都怎麼樣了,頗勞累了一番。但眼看着這一趟海上行程終於要完結了,太子也即將回到京城,她心裡暗暗鬆了口氣,臉上也帶出了喜氣來。

高楨一直默默陪伴在她身邊,充當護衛之職。見她大冬天的,外頭海風颯颯,她竟然能跑出一頭熱汗,着實辛苦。關心的話他又不好意思說出來,便給她倒了杯茶。

趙琇燦爛地笑着道了謝,接過茶一口氣喝了下去,只覺得喉嚨舒服了許多。她笑眯眯地對太子和高楨說:“我私下悄悄問過那領航的人了,他們說,以如今的天氣情況,最多隻要兩天的時間,咱們就能到天津港了。這比我們原本預料的要快多了,可見天公作美,老天爺也盼着太子早日回到京城去呢。”

這話其實是在討好太子。太子固然心裡有數,但聽着還是很高興的。當初趙家人提議走海路,他心裡也曾七上八下的,一來海上風浪大,說不定更危險;二來走海路。未必就比走運河快了,幾千裡下來,等閒也要花上一個月時間呢;三來進京最快的方法,其實是騎快馬走陸路,頂多半個月功夫就到了,就是路上辛苦一些,也有可能會遇到洪文成的爪牙來攔路。

但他當時考慮再三。還是接受了趙家的安排,就這麼坐了洋人的船出海,還中途折道南京再出長江口,繞了好長一段路,至今都快一個月過去了。有這麼長的時間,京中局勢只怕已大變。他還不知道父皇是否安好,其他兄弟又如何。但轉念一想,他這一路可說是再平安順遂不過了,頂多就是遇上了一回暴風雨,有誰來攔過他?傷過他?他甚至可以悠哉遊哉地安坐在船艙中。仔細考慮了一番回到京城後要做的事,連各方各面的勢力與他們可能會在這一場動亂裡採取的立場,他都想了個分明,如今就算即時入京,他也心有成算,半點驚慌失措都沒有。若是騎快馬入京,他一路上要受苦不說,還得時刻提防敵人的耳目,哪裡有這樣的安逸?這麼一想,就算船艙裡的日子憋悶些,他也覺得不是那麼難受了。

太子微笑着對趙琇道:“承琇姐兒吉言,既然是老天爺的意思,孤也要爭氣,方纔不負天公美意呢。”

趙瑋提議:“到了天津港,船上的人會象尋常外洋客商一般行事,自做他們的生意去,我先上岸到知府衙門裡探探消息。若是蔣大人一切如常,我便以趙家名義,先上門拜訪,然後將殿下的下落告知。殿下可有什麼信物?屆時我好取信蔣大人。”

太子想了想,拿過紙筆親自寫了一封信,交給趙瑋:“孤在信中寫了一件只有母妃、孤與舅舅三人才知道的事,他一看信,便知你真假,到時候他自然知道該怎麼辦。”

趙瑋鄭重接過信:“殿下放心,我一定會把這件差事辦好!”

此事不僅關係到太子的安危,與他能否坐穩儲位,日後登基爲帝,更關係到趙家二房上下的生死,趙瑋十分謹慎小心。船剛到達天津港,在碼頭上停靠下來,格溫妮絲派了一名領航人帶着船長去向碼頭上執勤的官員遞交船引,登記造冊,趙瑋便換了身顏色低調的體面綢衣,帶着明章上了岸。他向碼頭上的人自稱是借坐商船北上游歷的官宦子弟,借了族裡一位堂兄的名字,再加幾塊碎銀子打賞,沒有引起任何人的疑心,順順利利就離開了碼頭,直入天津城,找上了天津知府衙門。

天津知府蔣大人,是蔣淑妃嫡親兄弟,兩人一母同胞,蔣大人是幼弟,自小就與長姐關係極好。他出身大族,自幼熟讀詩書,是正經科舉出仕,入仕不到十年,已經做到了正四品知府,還是在天津這樣離京城極近的富庶之地,可說是順風順水了。先後兩任太子更迭,人選都是蔣淑妃所出,對於蔣大人這位親孃舅來說完全沒有半點影響。只要他在任上不出大岔子,再過上十年八年,他積累夠了資歷,回京就能入六部做堂官,再熬上些年份,入閣拜相也不在話下。對於蔣家這樣的書香大族而言,外孫子做了太子、皇帝,固然風光,但最風光的,還是蔣家嫡系子弟以正途位極人臣,那纔是真真正正的光宗耀祖呢。

只是最近蔣大人頗有些麻煩,太子出事的消息早就傳到天津了,雖說傳聞裡太子還未死,只是受了重傷,但先前那位太子就是因爲受傷才失了儲位的。如今這一位也不知傷勢如何。倘若連這一位也因傷重而失去儲位,蔣淑妃可再沒有第三個兒子做太子了。更讓蔣大人擔心的是,家裡年前纔來了信,提到京中局勢不妙。讓他安心留在任上過年,即使衙門封衙落筆,也千萬別回京裡去。他心裡有些不祥的預感,憂心家裡會不會出事?

就在蔣大人心亂如麻,疑心是不是有人藉機對蔣家和淑妃不利的時候,趙瑋來訪了。蔣大人本來無心在這時候見客,但看到遞進後宅的帖子上寫着趙郡公之孫的落款,他想起趙郡公從前曾力保今上的儲位,而外甥廣平王又與他家兒孫交好,便抱着無可無不可的想法。讓人請了趙瑋進來看茶,想着隨便寒暄幾句,應付了禮數就行,萬萬沒想到,趙瑋竟然給他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驚喜。

蔣大人好不容易纔保持冷靜。沒有大笑出聲,他抓住趙瑋的手問:“殿下一切安好?這些天他都到什麼地方去了?既然無事,怎的不早些給京裡報個平安?”

趙瑋道:“此事說來話長,殿下是被人暗算了,身邊隨行之人不可靠,連行宮總管都被人收買了。當時殿下身邊只有廣平王世子在,也不知地方官員哪個可靠。因此不敢輕易露面。我們家是偶然遇上殿下的,見殿下有難處,便悄悄兒讓殿下與世子躲在相熟的商船上,沿海路北上入津,也是避人耳目的意思。所幸這一路都十分順利,如今殿下還在船上。想要儘快回京裡去,卻不打算驚動了旁人。大人可有法子?”

蔣大人想了想:“如今已是正月裡,年禮早已送進京去,沒法拿這個做藉口,爲殿下掩人耳目。不過我長子素來得母親寵愛。我就說今年不能回家過年,擔心父母掛念,命長子回京代我盡孝好了,還可以明說讓孩子過了元宵再回來。這是合情合理的,一個孩子獨自上路,身邊多派些隨從更是無可厚非,卻要委屈殿下了。”

趙瑋聽了,覺得這法子還算不錯,便起身道:“如此甚好,還望大人早作準備,再者,殿下那裡還想知道京中情勢如何,這一個月裡都發生了什麼事,大人不如微服去見一見殿下?”

蔣大人本就想要見一見太子,自然不會拒絕,他換了身樸素的衣袍,打扮成中年書生模樣,只帶上兩個家生的親信僕從,與趙瑋從府衙後門出來,在街上繞了一圈,就出了城,直奔碼頭。不過他沒有直接找上威爾斯家的船,而是去了碼頭附近,讓親信去尋那些外地客商們習慣租住的宅子,賃了一處小院,前前後後,裡裡外外檢查過沒問題了,又讓人把守住門戶,才讓趙瑋回去帶了太子叔侄過來相見。

舅甥相見,自然免不了要抱頭痛哭一場。待哭完了,太子拉着蔣大人坐下,才問:“京中到底如何了?父皇可還安好?母妃可還安好?”

蔣大人嘆了口氣,道:“殿下在上海遇險受傷的消息傳來,大約是在十來天前,上海知府與嘉定行宮總管都說殿下傷重,京中無人知道真相,都信以爲真,皇上痛哭一番,指派了太醫前去爲殿下醫治,淑妃娘娘……一聞訊便暈了過去,醒來後雖然無事,卻也是傷心絕倫。幸而殿下平安無事,等回到京中後,皇上與娘娘必然會驚喜不已。”

至於京城裡的局勢,蔣大人帶來的消息並不太妙。因爲太子遇險“傷重”,消息傳到京城時,已經拖延了好幾日,送信的人還有意無意地將消息傳開,據他們說,太子的傷只怕是不能好了,只是捱日子罷了,自然也就沒法再做儲君了,接下來哪位皇子能爲新儲,還要再議呢,在過年之前,朝上一直在吵個沒完,大正月裡也沒法消停。

現存在世的幾位皇子裡,年紀最長的是二皇子延陵王,乃常德嬪所出,素來平庸,本就不堪大用。但這重立儲君的消息剛傳出不到兩日,延陵王就被人揭發有反心,還叫人從他京郊的別院裡搜出了龍袍來。皇帝大怒,要問罪長子,下令將他拘入宗人府,延陵王哭着辯解自己已有兩年沒去過別院,根本就不知道那裡幾時會出現龍袍這種東西,可惜皇帝並不相信,似乎認定了他要造反,他被嚇壞了,當晚就在宗人府裡投繯自盡。

接下來的三皇子廣平王,本就是因目盲才失了儲位的,自然不能再立。

行四的是現任太子,同樣不能再爲儲君。

五皇子晉陽王是王賢妃所出,生母雖然出身大家,但失寵已久,又早早死了。不過晉陽王自小聰明能幹,若不是性情乖張了點,原也是太子的熱門人選之一。可不知怎的,前些時候他在宮中又有失儀之舉,被皇帝大罵了一頓,還說出要將他出繼的話。倘若他被出繼宗室,就再也不是皇子了,更別提要做儲君。

那接下來能夠有望登儲的還有誰?就只剩下了年幼的六皇子,一人而已。

ps:

(後臺抽了,一直貼不上,我都快沒脾氣了……)

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313章 許諾第564章 做媒第555章 婚期第149章 元宵節第563章 杏榜第27章 細思恐極第409章 聽戲第470章 詭異第79章 抽絲剝繭第534章 新年第577章 馬王爺第469章 守歲第23章 一場鬧劇第29章 調派第184章 蠢話第613章 勸弟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395章 偶遇第110章 新太子第607章 眼睛第49章 碧蓮第127章 準備第521章 忌憚第50章 新年第454章 離開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436章 阻攔第374章 遭遇第499章 白玉蘭第319章 金鐲第439章 默契第87章 質問第623章 入夏第33章 秘密任務第216章 戰果第92章 實行第47章 不安第610章 發難第305章 脫身第622章 圈套第142章 善後第628章 送妝第418章 口風第279章 救人第577章 馬王爺第492章 新友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68章 現場視察第348章 賢名第221章 中秋夜第611章 泄露第332章 剝繭第50章 新年第415章 花糕第335章 氣惱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461章 盛況第530章 擴散第134章 海上時光(上)第128章 將至第264章 表白第24章 顯靈第604章 茶話第529章 影響第585章 女官第371章 報仇第438章 還價第307章 籌備第332章 剝繭第602章 勸女第34章 廣平王來了第562章 離去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84章 蠢話第314章 籌備第400章 夜第41章 惹衆怒第45章 破綻處處第51章 告一段落第583章 告狀第433章 失落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576章 開導第525章 不合羣第325章 把柄第530章 擴散第547章 對質第44章 出乎意料第13章 救人自救第83章 再次提議第146章 平定第451章 送信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502章 災難第355章 警告
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313章 許諾第564章 做媒第555章 婚期第149章 元宵節第563章 杏榜第27章 細思恐極第409章 聽戲第470章 詭異第79章 抽絲剝繭第534章 新年第577章 馬王爺第469章 守歲第23章 一場鬧劇第29章 調派第184章 蠢話第613章 勸弟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395章 偶遇第110章 新太子第607章 眼睛第49章 碧蓮第127章 準備第521章 忌憚第50章 新年第454章 離開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436章 阻攔第374章 遭遇第499章 白玉蘭第319章 金鐲第439章 默契第87章 質問第623章 入夏第33章 秘密任務第216章 戰果第92章 實行第47章 不安第610章 發難第305章 脫身第622章 圈套第142章 善後第628章 送妝第418章 口風第279章 救人第577章 馬王爺第492章 新友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68章 現場視察第348章 賢名第221章 中秋夜第611章 泄露第332章 剝繭第50章 新年第415章 花糕第335章 氣惱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461章 盛況第530章 擴散第134章 海上時光(上)第128章 將至第264章 表白第24章 顯靈第604章 茶話第529章 影響第585章 女官第371章 報仇第438章 還價第307章 籌備第332章 剝繭第602章 勸女第34章 廣平王來了第562章 離去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84章 蠢話第314章 籌備第400章 夜第41章 惹衆怒第45章 破綻處處第51章 告一段落第583章 告狀第433章 失落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576章 開導第525章 不合羣第325章 把柄第530章 擴散第547章 對質第44章 出乎意料第13章 救人自救第83章 再次提議第146章 平定第451章 送信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502章 災難第355章 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