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口風

“海傍大壩?”皇帝有些驚訝地看向太后,十分意外母親會忽然提起這件事。…,

太后點了點頭:“今日你哥哥帶着楨兒進宮過節了,楨兒先來看我,無意中跟我說起。江南的海傍大壩當年不是被炸掉了一段麼?後來事情又多又忙亂,爲了平叛,一時間也顧不上那頭。聽說去年夏天漲潮時,川沙堡一帶的百姓受了不少苦。你登基後,就命人去重修大壩了,沿岸幾處原本修得不大好的地方,也都修補過一回,如今都到了要完工的時候。你哥哥偶然聽人提起,就想起過去的事兒了。當年這大壩頭一回修建的時候,不就是你哥哥過去驗收的麼?當時他還帶了媳婦孩子,路上又把建南侯府的祖孫給救下來了。前年若不是他眼睛不好,他原本也想再去驗收一回的,怎麼說也是他倡議的事兒,你跟楨兒兩個替他走了一趟,沒想到就中了逆黨的算計……”

皇帝自然記得這些事,他只是比較關心廣平王對這件事是什麼態度:“皇兄想要往南邊走一走麼?因此讓楨兒來跟母后說?”

“這倒不是。”太后答道,“你哥哥也就是多唸叨了幾回罷了,一直說可惜他眼睛看不見了,不能有始有終。楨兒聽他提起,便多留了個心,私下來求我,想要遂了他父親的心願,也是讓他父親出門散散心的意思。我想你哥哥眼睛雖然不好,心裡卻還是明白的。驗收這種事。有底下人去負責就好了,完了回來向他稟報一聲,哪個實心辦事。哪個偷奸耍滑,你哥哥一聽就知道了。若你還不放心,就給他派個能幹些的副手。以你哥哥的身份地位,再有幾個能幹的人幫他,還有誰能糊弄得了他呢?你哥哥自從眼睛壞了,就一直悶在京城,除了進宮。幾乎足不出戶,也太可憐了。他雖沒說什麼,但我做母親的看到他這樣。心裡着實難受。楨兒既然有此請求,你便答應了又如何?”

皇帝略一沉吟:“如此說來,這事兒並非皇兄所請,而是楨兒自己的意思了?”

太后有些不解:“自然是楨兒見他父親唸叨。纔會悄悄兒來求我的。你皇兄嘴上不說。但心裡必定也是願意的。前年你跟楨兒南下遇險的時候,他就提過,若不是他雙目不便,那一次本該是他去纔對,那麼你也不會遇到那樣大的兇險了。”

這件事皇帝並不知道,不過以廣平王的脾氣,在他與高楨叔侄倆遭受逆黨算計下落不明的時候,確實很有可能會說出這種話來。皇帝臉上露出了笑容:“這原是件小事。兒子也正在煩惱要派何人去南邊呢。這個人身份不能太低,否則先前兩回去驗收的人分別是皇兄與兒子。第三回卻是個尋常勳貴或是官員,豈不是要叫人小看了?況且海傍大壩對嘉定也是至關重要的,派去的人身份不夠,也顯得怠慢了祖宗。兒子原是想從宗室裡選一位長輩,但如果皇兄願意去,那自然再好不過。皇兄雙目不便,可威望尚在,又對大壩事宜十分熟悉,可以說是最合適的人選了。至於具體要辦的事,交給底下人去做就好,兒子必定會給皇兄挑兩個能幹的幫手。只不過……”

太后原本聽得很高興,最後見皇帝語氣轉折,便有些吃驚:“不過什麼?你若是擔心你哥哥體弱抗不住長途跋涉,倒是可以放心。這回你讓你哥哥坐大船去,大船寬敞又穩當,他又不能象從前那樣自個兒亂走,再累也是有限的。在江南過冬,怎麼也比在京城暖和多了,對你哥哥的病也有好處。再派個太醫跟着,那就萬無一失了。再說,還有楨兒在呢。”

皇帝忽然笑了起來:“楨兒呀?這小子真是個鬼靈精!”平日太后是最擔心廣平王身體的了,可高楨居然能提前說服她同意廣平王出行,還讓她如此積極地勸說自己點頭,還真是費盡了心思。

太后聽得有些糊塗:“又怎麼了?”

皇帝笑着對她說:“母后也被他瞞住了吧?昨日兒子召見了建南侯趙瑋,獎勵他做到了當初答應的事,考上了舉人。他謝恩後向兒子告假,說打算回老家祭祖。兒子答應了,還提了一句,說朝廷馬上就要派人去上海驗收重修的海傍大壩,讓他到時候跟着一塊兒去,幫欽差打打下手,也好增長見識。沒想到今日楨兒入宮,就跟母后提他也要去了。我看他一定是事先聽了建南侯的話,才特地來求母后的吧?皇兄如今在王府裡過得舒適悠閒,只怕未必有閒心出遠門呢。”

太后越聽越糊塗了:“怎麼會呢?我知道他與建南侯自幼交好,可也沒到形影不離的份上吧?況且他一向最孝順他父親的,又怎會爲了一己私心,便不顧他父親的身體呢?”

皇帝忙道:“那倒不至於,兒子想,皇兄對此事大概就是無可無不可的,若能去自然最好,正好散散心,不能去也無妨。楨兒想去,皇兄也就答應了。正如母后所說,若是一路坐船,皇兄其實吃不了多少苦。只是兒子覺得,楨兒也算是用心良苦了,若不是建南侯一家子都要回南邊,怕是他還不樂意走這一趟呢,也不知道他心裡打的是什麼主意,可別唐突了人家。”

太后看着皇帝:“我怎麼覺得皇上話裡有話呢?即使楨兒想跟好友多相處,順便讓他父親上外頭散散心,又有什麼不對麼?”

皇帝笑着擺擺手:“沒什麼不對,只是兒子想起,楨兒年紀也不小了,是不是該說親了?外頭的人成天盯着大郎,一心要把自家女兒嫁給大郎做正妃,卻幾乎忘了楨兒纔是兄弟裡頭年紀最長的一個。若他不先娶妻,底下的弟弟妹妹們又怎麼好談婚論嫁?”

太后緩緩坐直了身體。盯着皇帝瞧:“你的意思是……楨兒這是想娶媳婦了?他看中了哪家的姑娘?”

皇帝微笑:“母后這還看不出來麼?他就差沒直接把話說出口了。除了建南侯府,他平日還跟哪家姑娘有往來?”

太后慢慢地瞪大了雙眼:“皇上說的是……”

皇帝笑而不語,卻微微點頭。

太后一時間有些哭笑不得:“楨兒這孩子真是的……”既有這樣的想法。爲何不跟她這個祖母實話實說?還要如此拐彎抹角的……難道就因爲人家姑娘要跟着祖母哥哥回老家祭祖,需得離京數月,他就連這數月時間都待不住,非要追着人家跑不成?

太后她老人家心裡還有些犯酸,睨了皇帝一眼:“這是楨兒告訴你的?怎的他不肯跟我這個老祖母說呢?”祖母怎麼也比叔叔親一些吧?況且先前她還曾爲了高楨父子的事,跟皇帝鬧過彆扭呢。孫子怎麼就不懂得老祖母的心呢?

皇帝見狀連忙賠笑道:“他哪裡肯跟兒子說這些?不過是行事不密,叫兒子看出來罷了。他還害臊呢。說怕嚇着了人家姑娘,求兒子別告訴人去。”

太后聽得好笑:“這孩子真是的……原來他還懂得害臊?”

不過想起建南侯府的千金,太后又有點擔心:“趙家的姐兒。我雖沒見過,但她祖母我是極熟的,記得她年紀還很小吧?有十三歲沒有?”

皇帝想了想:“似乎虛歲十三了,轉年就要十四。”

太后嘆了口氣:“那也是虛歲。要嫁人怕是還得等上三年呢。這點年紀。不過是個還未長成的小丫頭,楨兒怎麼就看上了呢?”想起趙家一雙兒女都曾立過救駕的功勞,她覺得自己大概明白了:“莫非是當年趙家兄妹一路護送你們叔侄北上的時候生出的情誼?如此說來,倒也是難得。”

皇帝笑道:“兒子也覺得甚是難得。當初跟趙家丫頭在一艘船上相處近月,兒子也算是知道些她的性情,許是年紀還小,因此脾氣直率些,遇事倒是難得的穩當。母后興許不知道。當年兒子與楨兒遇險,偶然遇上他們祖孫的船。就是這丫頭當機立斷,建議我們直接坐相熟洋商的海船北上,方纔避開了逆黨的搜捕。兒子聽聞她小小年紀就幫着祖母管家,連族中事務也時時過問,讀書練武,樣樣都不遜於其兄。與京中閨秀相比,她興許少一份嫺靜溫婉,卻是個堅毅的性子,能撐得起家業。”

太后聽得有些驚喜:“哦?如此說來,楨兒若能娶到這樣一個媳婦,將來就不愁沒人打理王府了?”

皇帝笑着點頭:“更難得的是楨兒自己看中了,趙家那邊雖然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趙老夫人與建南侯都與楨兒相熟,深知他性情爲人,平素也相處得極好,想必是願意結這門親事的。”

見皇帝說得篤定,太后反而又遲疑起來了:“你很贊成這門親事?只是楨兒自己願意還是不夠的,他纔多大?能知道什麼?想着彼此是青梅竹馬,他就中意人家姑娘了。終身大事不可草率,萬一娶錯了人,可就是一輩子的大事,沒得誤了自己,也是害了人家姑娘。”

太后如今也是怕了,她大兒子廣平王娶個媳婦,夫妻感情挺好的,可岳家不靠譜,差點兒害了她小兒子和大孫子;她小兒子娶個媳婦,未做皇帝前,夫妻感情也挺好的,可一旦做了皇帝,兒媳婦就一天比一天荒唐,竟攪得前朝後宮都不得安寧了!太后如今對孫子們的婚事十分謹慎,就怕會娶錯了媳婦,又生出禍事來。

再者……她瞥了皇帝一眼,也有些不放心。她本來更希望給高楨娶個家世好些的媳婦,最好是孃家有權有勢、人丁興旺的,遇事也能幫高楨一把。趙琇再好,建南侯府人丁單薄,趙瑋一根獨苗,還未入朝呢,未必能幫上高楨什麼忙。若是高楨結了這麼一門親,皇帝當然會放心,可就怕高楨將來遇到難處時,沒人幫得上忙。

這話太后不好跟皇帝說,但心裡卻放不下。經過皇后鬧了一場,她如今對小兒子也多留了個心眼。思來想去,她下了決定:“我要見一見趙家丫頭!”(未完待續。。)

第78章 白玉炕屏第442章 遊趣第188章 賞賜第517章 困惑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539章 議定第615章 兄弟第591章 新生第614章 立儲第559章 風波第584章 側妃第532章 心急第457章 體會第338章 握手第516章 市恩第582章 傳遍第261章 告密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303章 過年第489章 煩惱第516章 市恩第596章 淡定第52章 匆匆五年第31章 回到老宅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19章 痛定思痛第354章 秘信第375章 包圍第9章 說客上門第578章 說和第613章 勸弟第443章 祭拜第572章 做媒第403章 利益第21章 好戲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168章 算計第577章 馬王爺第414章 中舉第266章 知不知第459章 尋親第561章 投誠第142章 善後第277章 彩箋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49章 碧蓮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63章 宗族義務第440章 出發第82章 進言第30章 自告奮勇第108章 尋茶記第239章 誤會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262章 夜笛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381章 稀奇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315章 謝禮第325章 把柄第15章 奇言詭行第349章 丘家第425章 挖坑第110章 新太子第201章 葛衣第390章 正經事第71章 太子退位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7章 移靈第239章 誤會第242章 烏龍第451章 送信第241章 小丫頭第203章 聽聞第186章 教孫第37章 許諾第51章 告一段落第353章 差使第196章 信第602章 勸女第454章 離開第544章 漣漪第467章 提議第364章 緊追第627章 賀禮第126章 異變第386章 訴苦第104章 開源設想第597章 打傢俱第8章 弄巧成拙第619章 藉口第368章 警告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379章 帝后第581章 賞賜第462章 省之第267章 心虛第273章 手足第342章 警告
第78章 白玉炕屏第442章 遊趣第188章 賞賜第517章 困惑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539章 議定第615章 兄弟第591章 新生第614章 立儲第559章 風波第584章 側妃第532章 心急第457章 體會第338章 握手第516章 市恩第582章 傳遍第261章 告密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303章 過年第489章 煩惱第516章 市恩第596章 淡定第52章 匆匆五年第31章 回到老宅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19章 痛定思痛第354章 秘信第375章 包圍第9章 說客上門第578章 說和第613章 勸弟第443章 祭拜第572章 做媒第403章 利益第21章 好戲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168章 算計第577章 馬王爺第414章 中舉第266章 知不知第459章 尋親第561章 投誠第142章 善後第277章 彩箋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49章 碧蓮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63章 宗族義務第440章 出發第82章 進言第30章 自告奮勇第108章 尋茶記第239章 誤會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262章 夜笛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381章 稀奇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315章 謝禮第325章 把柄第15章 奇言詭行第349章 丘家第425章 挖坑第110章 新太子第201章 葛衣第390章 正經事第71章 太子退位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7章 移靈第239章 誤會第242章 烏龍第451章 送信第241章 小丫頭第203章 聽聞第186章 教孫第37章 許諾第51章 告一段落第353章 差使第196章 信第602章 勸女第454章 離開第544章 漣漪第467章 提議第364章 緊追第627章 賀禮第126章 異變第386章 訴苦第104章 開源設想第597章 打傢俱第8章 弄巧成拙第619章 藉口第368章 警告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379章 帝后第581章 賞賜第462章 省之第267章 心虛第273章 手足第342章 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