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異變

趙玦本打算在二房門前哭訴一把,裝裝可憐,贏點輿論同情的,無奈敵不過二房趙琇的利口,圍觀羣衆又不配合,他只得甩下狠話,就帶着隨從們揚長而去。他剛剛纔知道兒子原來不住在宗房,現在還是先找兒子教訓一頓是正經。

門前衆人散去,但議論聲不絕,想必今兒這一出,很快就會傳遍全縣,成爲人們口中的八卦素材了。趙家剛剛纔因行善得了好名聲,不想馬上就受了趙玦這無賴的連累,即便自身行得正,坐得正,好名聲也定要打折扣的。趙璟擔心地看着趙瑋與趙琇兄妹,欲言又止,末了卻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只能勸他們:“他是個混人,別在意他說的話。太子再怎麼樣,也不可能會爲了他這樣的卑劣小人,怪罪叔祖母和你們兄妹的。”

趙瑋倒是很淡定:“沒事,我們不擔心,璟大哥且回去吧,跟煜大伯父商量商量日後怎麼辦。煜大伯父把趙澤給趕出來了,趙玦定不會善罷甘休的。況且他若想重回宗族,少不得還要再來騷擾宗房與衆族人。”

趙璟想想也是,連忙辭了趙瑋兄妹,匆匆回家去了。趙瑋帶着妹妹回到家中,讓門房把門關上,臉色就沉了下來:“太子殿下怎會看重趙玦?這不可能!”太子殿下的親兄長廣平王爲了維護趙家二房,與趙玦早就結了仇,況且趙玦又不是什麼出色的人才,京城那麼多人可派,爲何偏要派趙玦來?

趙琇也覺得是這樣,但她更關心別的事:“太子不是要明年開春才南下嗎?用得着這麼早就派人來打點?”

趙瑋眉頭一皺,也覺得有問題,便與妹妹一道去尋祖母張氏,將方纔發生的事一一說給她聽。

張氏聽完後,先瞪了趙琇一眼:“你說去幫你哥哥罵人,就真的罵了?還在大門口當着這許多人去罵,也不怕別人笑話!即便你有理。叫人聽了,也未免嫌你太過厲害要強了。你是大家出身的女孩兒,何必跟那種人吵鬧,沒得失了身份?!”

趙琇有點想笑,覺得張氏這話雖然是在怪她,卻比她先前罵趙玦還要更恨些,似乎趙玦連跟她吵鬧的身份資格都沒有了。她便乖乖認了錯:“孫女知錯了,方纔聽那人嘴裡說得那樣難聽,忍不住就插了嘴,若由得他在門前繼續演戲。還不知要叫圍觀的人看多少好戲呢。”

張氏嘆了口氣:“幸好早早開了宗族大會。把他們一房都給逐出去了。否則他這樣當衆唱唸做打一番,我們趙家在奉賢還有什麼臉面?他們真以爲這裡是鄉下,街坊鄰里就見識少容易糊弄了?”

她又對趙瑋道:“太子殿下南下,本應是明年春天的事。即便要派人提前來打點,也該是心腹之人,至不濟,也得是朝廷命官,奉了皇命到此。怎麼看,也不象是會輪到趙玦頭上的,裡頭說不定有內情。你們也不必擔憂,廣平王知道趙玦底細,不會重用他。太子殿下自然也不會瞧他順眼。興許是他品階太低了,太子殿下只知道管事的人是誰,對底下的小卒子就不甚留意了。趙玦又是提前過來打點的,說不定是想趁我們不知內情,要借太子殿下的勢耀武揚威來了。”

張氏這話雖然只是猜測。但從事後來看,還真有幾分靠譜。從那一日開始,趙玦就不停地出現在趙氏宗族聚居的街道上,今日去宗房,明日去三房,後日……幾乎把二房以外的每一房都拜訪過了,當然,只限嫡支家主。他上門的原因只有一條,那就是廢除兩年前將他這一房逐出宗族的決議,讓他家恢復二房嫡長一脈的身份,爲此對族人是威逼利誘,雙管齊下。

若他找的是那些旁支末系的族人,興許還真有人會動心,但各房嫡支皆體面富足,便有些傲氣,本來就跟他與牛氏因爲歸還族產一事鬧得很不愉快,雙方几乎撕破臉皮,現在說一句既往不咎,就以爲他們真的願意低頭了?若是趙玦有爵位在身,大家興許還會屈服,可一個靠關係上位的六品武官,誰把他放在眼裡?這幾年各房都有子弟讀書科舉,舉人都有兩位了,秀才好幾年,前途大好,日後不愁沒官做,又都與二房關係融洽,誰耐煩跟個端着架子自以爲是的趙玦打交道?

威逼?趙玦的威在哪裡?雖然他口口聲聲說自己受到太子看重,好歹也讓大家瞧見了太子的態度再說。

利誘?外六房不用說,做生意抱緊了二房的大腿,一年少說也能賺上幾千兩,其他幾房沾光的也不少,許多人現在還欠着二房的銀子呢,免息的!趙玦真有心要利誘,也得能拿出可以蓋過二房好處的利來。光嘴上說說,出手卻小氣,誰家還缺那點銀子不成?

趙玦只覺得這些族人軟硬不吃,都快要吃死了。從前他祖父趙郡公還在時,這些族人見了他都只有巴結的份,他都不耐煩應酬,他們還要湊上前來奉承,真真煩死人,如今見他家沒了爵位,就變了嘴臉,勢利得無恥之極!如今他用得着他們,才願意放下身段與他們說話,等他將來得了勢,看他怎麼教訓這羣勢利小人!

他上門去找了奉賢知縣陶澄,擺明了自己的身份,要陶澄去爲難那些不知好歹的趙氏族人,還暗示只要陶澄配合得好,他一定會在貴人面前爲陶澄多說好話。這“貴人”二字,他說得含糊,沒有明說是哪一位貴人,但不知內情的人聽了,就會覺得他指的是新封的太子。

陶澄本就是書生脾氣,又一向是受到重點培養的閣臣苗子,怎麼可能被趙玦三兩句話,就說動了?他反而很不客氣地說,自己纔是奉賢縣的主官,文武有別,趙玦即便是奉皇命前來辦事,也不該干涉地方事務。至於升官之事,陶澄說:“本官對自己的能力與政績有信心,就不必趙大人操心了。”說完就端茶送客。

趙玦走出縣衙時,臉都是黑的。在外頭馬車上等候的趙澤見了,害怕地縮了縮脖子,才大着膽子說:“父親。兒子早就勸過您了,陶大人不會買賬的,您……”

“住口!”趙玦狠狠瞪了兒子一眼,“我做什麼事,還用得着你來教麼?!”

趙澤噤若寒蟬,只覺得背上、臀上才捱打不久的地方都在隱隱作痛。

趙玦沉着臉想了想,便下令:“你回住的地方待着去,我要上知府衙門一趟!”轉身就上馬走了,還走了一行隨從。趙澤看着父親遠去的背影,張張口。臉耷拉下來。

他的丫頭跳下馬車。小心將他扶回車裡。問:“哥兒,租的房子眼看着就快到期了,您又要請大夫治藥,大爺沒留下銀子。我們該怎麼辦呢?”

趙澤嘆道:“沒法子了,只好悄悄兒去尋柳姨娘,請她先借一點。等父親辦完正事,自然就會把我們帶上的。”

發生在縣衙裡的這段小插曲,陶太太很快就告訴了張氏,還對她道:“今日瞧那位趙大人的去向,似乎是往府裡去了,也不知是不是還有後手。我們老爺不放心,讓我來送個信。老夫人千萬提防着些。他敢上衙門來支使我們老爺,想必是有點底氣的,卻不知是仗了哪一位的勢。”

張氏見陶太太眉間隱約有些憂色,便知道她擔心的是什麼,笑了笑:“你不必擔心。我雖然也不知道他仗的是誰家的勢,但總歸不可能是太子殿下就是了。他不知是走了什麼門路,得了這個差使,但上頭必然還有上官,否則以他的資歷才幹,哪裡能擔得起這樣的重任呢?”

陶太太對朝廷裡的事只是一知半解,卻知道趙家二房有郡公爵位,想必與京中也有聯繫,聽到張氏這麼說,心也定了些,遂笑道:“老夫人說得是。我們老爺只聽說,這次太子殿下南下,負責隨行護衛之責的是一位洪將軍,品階與資歷都與那位趙大人不可同日而語,想必這趙大人只是辦事的人之一。只要我們老爺不出差錯,便是得罪了他,也是無礙的。太子殿下仁和賢明,自然能分辨誰是誰非。”

“洪將軍?”張氏想了想,“我怎麼不記得朝中有哪一位將軍姓洪?難道是軍中後起之秀?”

陶太太訝然:“是一位洪文成將軍,聽說還是老郡公舊部,想要到老郡公墓前祭拜,才搶了這趟差事下來,老夫人竟不認得?”

“洪文成?原來是他……”張氏心中一動,記得這洪文成向來與趙炯、趙玦父子那邊更親近些,那年她將趙炯弒弟之事通知亡夫舊部,事後偶爾也跟那些人有書信往來,其中就有仍在遼東駐守的舊部告訴她,趙玦在錦州,時常受洪文成照應,甚至他短時間內連升好幾級,也跟洪文成脫不了干係,相比之下,洪文成對奉賢這邊就非常冷淡了,每年過年,連個請安帖子都沒有。張氏雖然不知道這洪文成是否跟穎王府有關係,但也知道他定是偏着趙炯一脈的,算來也是仇人。

這樣的人居然成爲太子這次南下上海的護衛統領……

張氏的臉陰沉下來,陶太太不知她在想什麼,有些茫然。一直老實坐在邊上不說話的趙琇便問她:“陶太太,太子不是明年春天才來嗎?他是來視察重修後的海傍大壩的吧?可現在因爲大雨和救災,大壩修整工作耽誤了一個多月才重新開始,還遠遠未完工呢,怎麼太子就說要來了呢?”

陶太太忙道:“太子確實提前了行程,日子雖還未定,但聽說最遲臘月就要過來了。這次來,倒不是爲了視察大壩重修之事的,而是爲了上海知府前些時候遞上去的一個奏本,說是當年海傍大壩的工程有問題,上海連年多雨成災,大壩不但不能攔截海水,還出現了多處裂縫,以致雨水一下,海水便倒灌農田,又以今年災情最重,民不聊生,百姓賣兒賣女,易子而食,餓死者衆。當年大壩是廣平王查驗後說沒問題的,知府大人這一本上去,朝廷免不了要追究廣平王失職之罪。太子殿下爲兄請命,才決定提前南下,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還廣平王殿下一個清白。”

張氏又驚又怒:“什麼?竟有此事?!”

趙琇心下也十分着惱:“這叫什麼話?!誰易子而食了?誰餓死了?我們本地人怎麼沒聽說過?八九年前修的大壩了,今年都明說了需要修補的,怎麼壩上有裂縫又成了廣平王失職之罪?還有,海水倒灌的情況很嚴重嗎?明明是排水不利,才造成雨澇成災的。我們奉賢排水做得好,洪水很快就退了,又有富戶施粥舍米,跟兩年前比起來,災情並不算嚴重。知府大人這個奏本,未免太過危言聳聽了吧?!”

陶太太也嘆了口氣:“我們老爺也是這麼說,其他知縣私下也有議論,可知府大人先斬後奏,一意孤行,我們事後才得知,也沒法攔了。只能等太子殿下來了,再將實情上稟。”

趙琇皺着眉頭,想到上海知府跟朱麗嬪、六皇子的關係,難不成他們這是另有所圖?

第427章 請罪第217章 新店第499章 白玉蘭第502章 災難第611章 泄露第276章 禮物第113章 新朋友第499章 白玉蘭第221章 中秋夜第254章 棲鳳齋第106章 親戚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109章 兩年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579章 多心第338章 握手第318章 反覆第610章 發難第627章 賀禮第391章 建議第530章 擴散第178章 王大奶奶第72章 疑點第283章 偶遇第580章 不忿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493章 進展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175章 自薦第571章 相看第270章 返回第499章 白玉蘭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477章 見禮第217章 新店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128章 將至第199章 對峙第522章 回家第467章 提議第241章 小丫頭第575章 說笑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205章 雪花酪第384章 藏梳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526章 反駁第553章 盤算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9章 說客上門第502章 災難第407章 秋闈第352章 暗影第539章 議定第97章 打臉第307章 籌備第203章 聽聞第51章 告一段落第62章 買地賣地第481章 疑惑第74章 意外來客第460章 暫別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583章 告狀第493章 進展第235章 舊僕們第78章 白玉炕屏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357章 厚聘第63章 宗族義務第404章 議立第314章 籌備第424章 冷茶第525章 不合羣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460章 暫別第59章 意外收穫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517章 困惑第362章 憂慮第364章 緊追第149章 元宵節第395章 偶遇第269章 賞雪第338章 握手第302章 告密第606章 喊冤第507章 同行第110章 新太子第329章 舊物第548章 關門第493章 進展第570章 苦心第489章 煩惱第558章 勸孫第256章 借書第231章 秋景第314章 籌備
第427章 請罪第217章 新店第499章 白玉蘭第502章 災難第611章 泄露第276章 禮物第113章 新朋友第499章 白玉蘭第221章 中秋夜第254章 棲鳳齋第106章 親戚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109章 兩年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579章 多心第338章 握手第318章 反覆第610章 發難第627章 賀禮第391章 建議第530章 擴散第178章 王大奶奶第72章 疑點第283章 偶遇第580章 不忿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493章 進展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175章 自薦第571章 相看第270章 返回第499章 白玉蘭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477章 見禮第217章 新店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128章 將至第199章 對峙第522章 回家第467章 提議第241章 小丫頭第575章 說笑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205章 雪花酪第384章 藏梳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526章 反駁第553章 盤算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9章 說客上門第502章 災難第407章 秋闈第352章 暗影第539章 議定第97章 打臉第307章 籌備第203章 聽聞第51章 告一段落第62章 買地賣地第481章 疑惑第74章 意外來客第460章 暫別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583章 告狀第493章 進展第235章 舊僕們第78章 白玉炕屏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357章 厚聘第63章 宗族義務第404章 議立第314章 籌備第424章 冷茶第525章 不合羣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460章 暫別第59章 意外收穫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517章 困惑第362章 憂慮第364章 緊追第149章 元宵節第395章 偶遇第269章 賞雪第338章 握手第302章 告密第606章 喊冤第507章 同行第110章 新太子第329章 舊物第548章 關門第493章 進展第570章 苦心第489章 煩惱第558章 勸孫第256章 借書第231章 秋景第314章 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