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破綻處處

有些事情,一旦有人起了疑心,破綻就會越來越多。

秋葉身爲張氏的心腹大丫環,雖然不是每一個破綻都能看出來,但是張氏看見的東西,她也看見了,她需要的只是一個聯想的契機。

在她的細述下,趙瑋與趙琇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疑點。

比如她陪同張氏、米氏從曹家返回建南侯府時,趙炯與牛氏已經準備要將老郡公入殮了。當時還是夏天,若說是爲了防止屍首腐敗,也不是說不過去,但匆忙到連張氏這個正室妻子都沒能好好見上老郡公最後一面,這說不過去。更奇怪的是,當時趙炯夫妻已經爲老郡公換上了入殮時的服裝——不是壽衣,而是老郡公過去的戎服,全套裝備上了,包括頭盔在內。老郡公是武將,穿這麼一身衣裳下葬,也無不可。問題是,他當時都六十多歲了,在開國功臣中算是高壽,因此府中早就備好了壽衣,爲何不給他換上精工縫就的壽衣,而是改穿戎服呢?此外,就是那個老問題——這麼急着換衣服做什麼?

秋葉看到老郡公額角上有塊青紫,那是她能看見的地方。那在老郡公的頭盔下面呢?是不是有什麼異狀?張氏撲到丈夫身上痛哭的時候,趙炯爲何要急急忙忙拿些莫須有的理由責備張氏?還特地提到了老郡公額頭上一塊算不得什麼的青紫。誰都沒問那塊青紫是怎麼來的,他反倒主動說了,倒讓人覺得有些欲蓋彌彰的意味。而在張氏回府之前,他還一直攔着不讓趙焯接近屍首,會不會也是在擔心後者會發現什麼?

又比如,趙炯與牛氏聲稱老郡公是在正院的書房裡出的事,爲此將書房內外侍候的人全都攆到了山東莊子上。而這些人。在不久之後又據說是死了。既然書房內外有人侍候,趙炯又爲什麼指責張氏沒有管教好下人,以至於老郡公暈倒時。沒有人發現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再比如,西路前院原本侍候的人,事後也被以疏忽職守、沒有及時發現老郡公身體不適的罪名,全部打了一頓,同樣攆去了外地的莊子。這些人後來也下落不明瞭。因爲趙家的僕人去向複雜,有的被沒入官中後被髮賣。有的在那之前就被攆出了府自尋營生。也有的隨牛氏趙玦走了之後又再被攆或是辭去,也有的是在趙玦壞事後被官賣的,因此許多人都不知下落。趙琇與趙瑋都猜測。也許他們都落得了跟書房那些人一樣的下場。

還有西路前院的鬧鬼傳聞,秋葉是親自經歷過的,知道的倒比底下只知道小道消息的婆子們清楚些。

她說:“那是在老郡公去世後的第三日,先帝、先皇后與當今聖上以及幾位王爺都已經來過了,但還未過頭七,老夫人還住在正院裡,並不曾被趕到偏院去。府中的下人雖然猜想大老爺襲爵後。老夫人就會失勢,但誰都沒想到大老爺會做得這麼絕,只當他還會維持面上情兒,因此待我們這些老夫人院裡的人,倒還算客氣。老夫人傷心,在屋裡躺了幾日。吃藥吃得越發睏乏。到第四日就不肯再吃,方纔清醒了些。也願意進些粥水了。我立時去大廚房要熱粥,就聽見那裡的廚娘跟人說起此事。那裡的廚娘與被攆的婆子是兒女親家,她正好知道詳情。據她說,那婆子心裡掛念家裡纔出生的小孫子,去巡夜的時辰就比平日早些,本想早早巡完就回家的,不料巡到那院子外頭的夾道時,就聽見了裡頭的哭聲,好象是個男人在低聲說話,但聽不清楚。她擔心是鬧賊了。因白日裡大太太才三令五申過,不許人擅進那院子,怕會有人將屋裡的東西偷了去。她怕真有賊把東西偷走了,她這個值夜的要擔干係,便跑去院門處看裡頭是誰在說話。”

趙琇聽得緊張:“她看見了什麼?”

秋葉轉臉看向她:“院子裡沒人,但正屋中卻有燈光,影影綽綽的,好象有個穿白衣服的人伏在地上,不知道在幹什麼。他一邊哭着嘟囔,一邊將紙錢往天上撒,還用什麼東西擦拭着地面。那婆子還以爲是從前侍候過老郡公的什麼人,在那屋裡哭靈,並沒有害怕,反而揚聲叫了一句:‘誰在那裡?少夫人說了不許人進來的,你好大的膽子!’那人嚇得打翻了腳邊的東西。那婆子才發現,那好象是一盆水,接着她就聞到有血腥味,正起疑心,燈光就熄滅了,白影也消失了。”

趙瑋忙問:“這麼說來,那婆子沒覺得是鬧鬼?”那後來鬧鬼的傳聞又是怎麼傳出來的?

秋葉便答道:“我也不知道,不過那婆子見白影消失了,又聽聞有腳步聲趕過來,連忙迎了上去,見是大太太,就立刻將之前發生的事稟報給她知道了。沒想到大太太劈頭就罵了她一頓,還說她傳播謠言,居心叵測,叫了人來將她關押到了柴房,不許任何人探望。到了第二日,就直接把人一家子都攆出府去了。廚娘心裡替她親家打抱不平,也是心疼自個兒的閨女,就在那裡唸叨。她原是前頭秦氏老夫人的丫頭,因此並不十分買小長房的賬。聽說她後來也被攆出了府,好象說要回老家開個小飯館。”

趙瑋問她:“既然連那婆子的親家,都知道這些事了。可見消息還是傳了開去。難道竟無人察覺有異麼?再說,這樣的事情,又跟鬧鬼有何關聯?爲何下人裡頭,都說那婆子看見的是鬼?”

秋葉嘆了口氣:“雖然那被攆的婆子覺得冤枉,她的親友也在爲她打抱不平,但並沒有多少人相信她的話。因爲第二日早上,有老家人聽說了傳言後,鬧着要進那院子看是怎麼回事。大太太沒許,只准他們在院門處往裡看。他們沒發現有什麼紙錢,也沒看到血跡,屋裡屋外都是乾乾淨淨的。可那婆子又信誓旦旦,這纔有人說,興許她是撞客了。”

趙琇纔不會相信是真的鬧了鬼。她對趙瑋道:“穿白衣服的人,極有可能是身上戴着孝。哭聲聽着象是男子,說不定就是趙炯?他提着燈籠。半夜三更到祖父生前住的院子裡,打了一盆水去擦地,還有人在院門口聞到血腥味。難道那邊地板上有血嗎?他這邊剛被人發現,牛氏就冒出來了,也許牛氏是在替他望風?那婆子提前巡夜,撞見了他們的事。就被他們隨便尋個罪名關了起來。第二天直接攆出府,然後府中的傳聞就變成鬧鬼了。我覺得,祖父去世的地點。必定是在他自己的院子裡,而且就在正屋。因爲正屋裡留下了一些痕跡,趙炯與牛氏生怕被人發現,才說祖父是在正院書房裡暈倒的。爲了掩蓋這個事實,他們將兩個院子裡侍候的人都封了口。”

趙瑋的神色陰沉得可怕,什麼話也沒說。

秋葉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對了……暖轎!”

趙琇不解:“什麼暖轎?”

“老夫人冬天裡在府中來去用的暖轎。”秋葉說,“那東西比一般的轎子輕巧。四周又有氈簾擋風,只需要四個婆子就能擡起。老夫人身體弱,郡公爺就命人打造了暖轎,讓她冬天坐着來往各院,不至於吹風受涼。”

秋葉之所以會忽然提起暖轎,是因爲她想起。當日隨張氏回到侯府正院後。曾看到暖轎被放置在抄手遊廊的轉角處。但那時是夏天,根本用不着暖轎。如果張氏需要在府裡借用交通工具代表。還有竹製的涼轎。那東西本來應該是收起來了的。不過在秋葉發現這件事之後,伴隨着張氏暈倒後的種種亂局,等她空閒下來時,已經找不到那頂暖轎了。

趙琇聽完後,忽然想到一種可能:“會不會……他們就是借用這頂暖轎,將祖父從西路前院搬到正院去的?暖轎遮擋性強,足以掩人耳目。如果事先將人搬進裡頭,再叫人來擡,只要中途不露馬腳,只怕連擡的人都未必知道自己擡的是什麼。”

趙瑋沉吟道:“那得先找人問過,是否有人擡了暖轎進正院才行。府裡有那麼多人,想要掩人耳目,可不是件容易事。”

趙琇覺得難度應該沒有想象的高:“他們在府中是少主人,西路前院跟正院有側門相通,直線距離也就是幾十米遠。只要事先打點好了,叫下人迴避一段時間,也不是很難。就象我們請了啓軒嫂和侄女到家裡來玩,也會讓男僕迴避,免得衝撞了。如果藉口找得好,根本不會有下人會起疑心。”

“若果真如此,那咱們倒要好好查訪查訪,看當年曾經目睹過此事的僕人,還有多少仍在世上了。”趙瑋沉聲道:“此事關係重大,僅憑猜測,還不能下定論,需得有人證物證才行。西路前院正屋的地面,約摸明後天就能露出真面目,到時候就有個結果了。若果真如我們所想,那我們就得竭盡全力,查訪昔日舊僕的去向,從他們嘴裡將當年的真相一點一點地挖出來!”

秋葉有個提議:“汪總管很有可能知道些什麼。回到南邊後,他就向老夫人投誠了,想來也會願意說出自己知道的事。他那時候是大總管,府裡的事,少有能瞞過他的。若是大老爺大太太果真叫人到西路前院擡過暖轎去正院,他必定知道。”

趙琇對此深有同感,還建議趙瑋可以先找汪福來探探口風。無論如何,現在的汪福來肯定更傾向忠於二房。他當年已經成年了,跟在父親身邊,興許也聽說過些什麼。

趙瑋也有一個想法:“我得去找找那個劉大夫。如果說劉太醫當年曾經幫過趙炯與牛氏,隱瞞祖父的死因,而後暴斃,也是被滅了口的話,那麼牛氏直到去年還繼續給劉太醫之弟銀子,必然是因爲他知道內情。若他手裡能有一點實證,那就比我們在此百般猜測要有用一萬倍,因爲劉太醫是唯一接觸過祖父遺體的外人。”

所有事情都要等到工匠擦去侯府西路前院正房地面上的泥灰之後,才能進行下去。秋葉看着時間不早了,就說:“我去看老夫人和孩子,今晚先回家,明兒你們有了消息,一定記得通知我。”

趙琇應下了,她送秋葉出門,正要陪後者一道去看祖母張氏,忽然停下了腳步,又迴轉屋中,壓低聲音對趙瑋道:“祖母昨兒回來,就滿腹心事,必然是因爲發現了什麼。那屋裡那麼點痕跡,祖母又沒有透視功能,可以看穿地表底下有些什麼東西。她反應這麼大,會不會是因爲事先知道些什麼我們不知道的事?”

趙瑋一驚,沉聲道:“很有可能。過去我們年紀還小,都不頂事,祖母即便知道些什麼,也會一個人扛下。但如今,若真相就象我們所猜測的那樣,那我們絕不能視若無睹。現在是我們爲祖母分憂的時候了。”

他拉起趙琇的手:“妹妹,我們去問祖母吧。”(未完待續)

第377章 驚聞第271章 告誡第188章 賞賜第167章 舊僕第538章 宮門第78章 白玉炕屏第48章 盧媽第537章 白目第385章 小聚第246章 赴會第8章 弄巧成拙第535章 暖閣第81章 棄僕第68章 現場視察第565章 驚歎第281章 討價還價第555章 婚期第63章 宗族義務第196章 信第391章 建議第523章 謝禮第481章 疑惑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372章 失態第572章 做媒第502章 災難第246章 赴會第461章 盛況第331章 抽絲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162章 欺騙第300章 養子第97章 打臉第511章 信第406章 丘家第408章 秋宴第386章 訴苦第514章 野望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453章 小敘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241章 小丫頭第435章 人事第237章 露餡第392章 新聞第169章 衝撞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447章 船宴第419章 晉見第620章 說客第456章 申斥第82章 進言第233章 邀請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306章 宣傳戰第454章 離開第577章 馬王爺第142章 善後第427章 請罪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569章 搶手第277章 彩箋第372章 失態第434章 選擇第33章 秘密任務第594章 結交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194章 曹家第228章 蠢蠢欲動第376章 說法第20章 小插曲第72章 疑點第174章 勸食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110章 新太子第39章 朱氏麗嬪第563章 杏榜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603章 勸母第211章 書與茶第220章 回禮第337章 懂你第410章 倒打第590章 喜訊第467章 提議第164章 找補第128章 將至第153章 求教第509章 欲行第554章 生恨第228章 蠢蠢欲動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270章 返回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332章 剝繭第108章 尋茶記第430章 再召見第140章 厚臉皮
第377章 驚聞第271章 告誡第188章 賞賜第167章 舊僕第538章 宮門第78章 白玉炕屏第48章 盧媽第537章 白目第385章 小聚第246章 赴會第8章 弄巧成拙第535章 暖閣第81章 棄僕第68章 現場視察第565章 驚歎第281章 討價還價第555章 婚期第63章 宗族義務第196章 信第391章 建議第523章 謝禮第481章 疑惑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372章 失態第572章 做媒第502章 災難第246章 赴會第461章 盛況第331章 抽絲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162章 欺騙第300章 養子第97章 打臉第511章 信第406章 丘家第408章 秋宴第386章 訴苦第514章 野望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453章 小敘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241章 小丫頭第435章 人事第237章 露餡第392章 新聞第169章 衝撞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447章 船宴第419章 晉見第620章 說客第456章 申斥第82章 進言第233章 邀請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306章 宣傳戰第454章 離開第577章 馬王爺第142章 善後第427章 請罪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569章 搶手第277章 彩箋第372章 失態第434章 選擇第33章 秘密任務第594章 結交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194章 曹家第228章 蠢蠢欲動第376章 說法第20章 小插曲第72章 疑點第174章 勸食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110章 新太子第39章 朱氏麗嬪第563章 杏榜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603章 勸母第211章 書與茶第220章 回禮第337章 懂你第410章 倒打第590章 喜訊第467章 提議第164章 找補第128章 將至第153章 求教第509章 欲行第554章 生恨第228章 蠢蠢欲動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270章 返回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332章 剝繭第108章 尋茶記第430章 再召見第140章 厚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