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盛況

會不好的人還能有誰?自然是宗房的煜大老爺了。

他原是趙氏一族之長,無奈先有老郡公這位大人物壓在頭上,讓他族長的威望打了折扣。等老郡公去世,二房又有個小長房繼續壓着他,企圖利用他來打壓小二房的張氏母子。他貪圖名利做了人家的幫兇,變着法兒地讓張氏祖孫不痛快,等到小長房落敗,自然也要受牽連。

本來趙玦一家尚在時,即使名義上已被逐出宗族,但趙煜仍舊對他們很有信心,覺得他們終有一日會捲土重來。即使他的權柄暫時被嫡長子趙璟所奪,也遲早會回到他手中。可惜好夢不長久,趙玦參與謀逆,身家性命不保,家眷勉強逃得生天,也凋零四散,難以東山再起了。二房張氏、趙瑋、趙琇祖孫三人反而立下了擁立之功。趙瑋重得建南侯之名,繼承祖父爵位,成爲趙氏一族的頂樑柱。他一個糟老頭子,何德何能,敢跟堂堂建南侯較勁?從前老郡公在世時,他不能,如今趙瑋少年襲爵,他同樣不能。

到了這一步,就算趙煜臉皮夠厚,可以把過去的事情當作沒發生過,仍舊湊上去討好二房一家,尋機重拾族中大權,族人們也不可能讓他如願了。趙璟都快四十歲的人了,辦事穩重,人品也正直,對族務早已處理嫺熟,跟族人們的關係也很好,完全可以擔當起一族之長的責任。趙煜一個老頭子,今年都六十五高壽了,留在家裡休養就好,實在不必出來現眼。

趙璟如今經驗豐富,在族裡也站穩了腳跟。家庭和睦,兒女也出色,長子趙源今年剛得了秀才功名,女兒清姐也說定了理想的親事。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又有二房祖孫以及衆多族人的支持,他不必再戰戰兢兢,如今更連父親都不必顧慮了。因爲趙煜已經不敢在正事上再給他添什麼堵。頂多就是拿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作幾回。好在兒孫們面前表現一下身爲父親的威勢罷了。趙璟夫妻都孝順知理,非常體貼地給了老父一個表現的空間,但在族務上頭。從不給他插手的機會。

如今的煜大老爺,只能在自家後院裡頤養天年,順便寵一寵愛妾,逗一逗小兒子罷了。對於一般人來說。這自然是悠閒自在的小日子。不過對於曾經熱衷名利的趙煜而言,肯定是不怎麼好的。

不過他不好。趙琇聽了,心情卻相當好。當年若不是趙煜幫着小長房說話,祖母張氏與父親趙焯也不會上當,被騙回家鄉。以至於半路上遭了暗算。事後那趙煜還裝作沒事人一般,繼續幫着小長房爲難他們祖孫,她心裡早就膈應極了。若不是礙着堂兄趙璟一家。她真恨不得直接跟他撕破臉。如今他既然變得老實了,她大人有大量。只當給堂兄面子,也懶得與他計較,但若他膽敢再鬧什麼妖蛾子,她可不會客氣。如今她也有底氣、有把握說這句話了。

就連張氏也說:“你煜大伯年紀也大了,繼續叫他料理族中事務,萬一把他累壞了可不好。他如今兒孫都長成了,又都孝順懂事,他在家好好享幾日福,勝過旁的許多。”說完就不再提趙煜什麼事了,只問起趙璟一雙兒女的婚事。

趙璟長子趙源是考中秀才後才說的親事,由奉賢縣令陶澄做媒,說了他一個侄女兒。陶氏出身寶應書香名門,父親如今是六品通判,兄長亦有秀才功名。陶氏本人才貌雙全,知書達禮,是位十分出色的女子。趙源單論本身的家世,是萬萬高攀不上這等官家千金的,但他既是趙氏宗房宗子,又與建南侯一家關係密切,定這麼一門親事,倒也不算門不當戶不對。陶家那邊對這門親事頗爲滿意,今年夏天趙源在外遊學,還曾經到過陶氏之父的轄地去拜見過岳父岳母,對方對他很是欣賞。兩家人已是約定了,明年就辦婚禮。

趙源日後就是趙氏宗族之長,他的妻子乃是宗婦,絕不是尋常女孩兒能擔任的。陶氏無論出身、人品、教養都令人無可挑剔,趙氏族中早就暗暗稱許了,都盼着趙源早日把妻子娶過門呢。張氏聽了王雙福的介紹,對陶氏也十分滿意。只有一樣不足:趙源明年娶妻,也不知吉日定在何時,她回京前恐怕是來不及喝一杯喜酒了。

趙源的婚事已經令人歡喜,趙清姐的婚事就更讓張氏高興了。她許配的不是別家,正是張氏親兄弟的孫兒。張大舅公在外地任推官,有一個孫兒已經考中了秀才,生得清俊過人,敏而好學。清姐兒是張氏喜歡的小輩,嫁給她喜歡的另一個小輩,實在是再稱心如意不過的親事了。清姐出嫁,日子已經定了,同樣在明年,等她哥哥趙源娶了妻子,不出幾個月,就要輪到她出嫁了。如今她母親沈氏正爲她準備嫁妝呢。

張氏滿面笑容地與趙琇商量:“等咱們到了家,也給清姐兒添上一份嫁妝纔是。她也算是咱們看着長大的了,又是她們這一輩裡頭一個出嫁的女孩兒,怎麼也不能委屈了她。”

趙琇抿嘴笑着點頭。

張氏離開奉賢一年多了,趙琇更是離開了兩年,老家雖然時不時有書信到京,但說的大都是族中要緊事務,或是家中產業的近況,對於這些家長裡短的瑣碎小事,多半是一筆帶過,甚至提都不會提。她們到如今纔有機會問清詳情,都聽得津津有味。時間就這樣很快過去了。她們不緊不慢地坐了四五日船,方纔到達了奉賢縣城外的渡口。

趙氏一族傾族來迎。

張氏也好,趙琇也好,她們誰都沒有過如此風光的時候。別說是趙氏宗族了,奉賢縣城簡直是萬人空巷,彷彿全縣的人都跑來迎接她們了。當然,對於縣城的人來說,她們身份尊貴。自然不會有人膽敢行事唐突的。只是他們臉上那燦爛的笑容,叫人看了就忍不住發毛。張氏有些被嚇着了,好容易才上岸登車,然後就緊緊抓住孫女兒的手,不讓她離開身邊了。

她們的馬車用一種極緩慢的速度向城中老宅進發,路上三步就能碰到一個熟人,五步就會遇上一個前來請安問好的陌生人。其中各種親友問候自不必提。等到她們祖孫終於邁進老宅大門時。午飯時間都過去整整半個時辰了。祖孫倆飢腸轆轆,幸好王雙福先走一步,命人準備好了飯食。她們對坐着用那頓遲來的午飯時。望着彼此的狼狽模樣,都忍不住覺得好笑。

用過飯,趙琇便催張氏抓緊時間午睡片刻。她算是看明白了,以奉賢老鄉們的熱情程度。下午必定會有人上門拜訪的。至於來的是族人、親友還是旁的什麼人,就難說了。張氏素來有午睡的習慣。別耽擱了休息纔好。

趙琇的卦算得再準不過了。她正指揮着家人整理行李,張氏睡下不到兩刻鐘,族中幾房的嬸孃、嫂子們就迫不及待上門請安來了。幸好這來的都是自家人,趙琇也不跟她們客氣。直說張氏在休息,自個兒陪她們說話。這些嬸孃、嫂子們也沒人說什麼,反而高高興興地陪趙琇聊天。還跟她說了許多族裡的瑣事。等張氏結束午睡,清洗過後出來見人。趙琇已經連“外九房的小侄兒特地託人買了兩瓶好酒孝敬祖父,結果被人騙了,買了假貨,一氣之下報了官,不到一日衙門就拿住了犯人”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都知道了。

送走了這一撥客人,下一撥也到了。這回來的則是奉賢一地士紳人家的女眷,其中也有親友。張氏客客氣氣地與人寒暄了一番,把人送走了,客人還沒出大門,又有新客人到了。這回來的卻是奉賢本地的父母官——陶縣令的妻女。

陶縣令之妻卞氏是個溫和婦人,其女陶灼華與趙琇亦是交情不錯的閨中朋友。分別兩年,陶灼華長高了許多,眉眼也長開了,比往日更顯清麗,舉手投足、說話行事,都比從前大方了不少,顯然經過父母兩年的調理,已經跟初來時的拘謹大不相同了。

趙琇這兩年見過京中世家閨秀,已經習慣了她們說話那種彎彎繞繞的方式,如今乍一見回陶灼華這樣的天真少女,頓時覺得輕鬆許多。再回想過去,還真有一種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覺。

陶灼華的天真,並不是不知世事的天真,只是少女心思直率純淨,有一句說一句,不需要旁人仔細思考,她話語中是否飽含深意罷了。更妙的是,陶灼華也是熟讀詩書,也精通典故,言之有物,談吐不俗。趙琇與她交談,並不覺得粗俗無趣,反而興致勃勃,心情大好。這讓趙琇對久別多時的朋友又多了幾分好感。

陶灼華不知道趙琇心裡的想法,她還對京中閨秀十分好奇呢。聽聞趙琇結交了衆多公侯皇親之女、高官名門千金,心中很是嚮往。她從未見過這樣的閨秀,只覺得她們個個高貴神秘,自己遠不能及。

趙琇笑道:“你這是沒見過她們,所以覺得她們很了不起。其實真的見着人了,你就會知道,其實她們也沒什麼稀奇。當中固然有驚才絕豔的,但也有俗不可耐的,別因爲她們是京城裡的閨秀,你就把人想得太好了。別的不說,你只看我如何?我如今也是京城裡勳貴高門的千金呢,難道我就長了三頭六臂不成?還不一樣是當年與你交好的那個人嗎?”

陶灼華想了想,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

卞氏一邊跟張氏說話,一邊留意女兒這邊的動靜,見狀便對張氏笑道:“這兩年我用心教養孩子,她好不容易纔大方些了,不象先前在寶應老家那樣,縮手縮腳的。可惜府上大姑娘不在老家,我們灼華不曾與她多相處,沒法學了她的大方,因此總差些什麼。我一位姐妹嫁入廣德米家,妹夫現如今在杭州爲官。她有一個女兒,教養得極好,我見了就喜歡,恨不得是我自己生的。平日裡我就常讓灼華跟她寫信,若能學到她那位表姐妹幾分好處,我也能安心了。”

她這話不過是有感而發,但聽在趙琇耳中,卻令她心頭大震:“陶太太,你方纔說什麼來着?你的姐妹嫁進了誰家?”

第147章 回京第36章 奏本第184章 蠢話第229章 相逢第546章 無賴第600章 上任第149章 元宵節第36章 奏本第54章 憂慮第75章 後宮詭異第555章 婚期第188章 賞賜第237章 露餡第452章 退親第209章 產業第542章 爭執第552章 牽制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493章 進展第94章 招供第561章 投誠第202章 御史第311章 偶遇第1章 建南侯府第312章 圖書館第223章 說笑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456章 申斥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585章 女官第507章 同行第591章 新生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305章 脫身第147章 回京第493章 進展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38章 廣平王面聖第310章 擴散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345章 備宴第130章 川沙城下第93章 人倫第27章 細思恐極第540章 計劃第294章 評價第571章 相看第6章 怪事連連第422章 勸姐第166章 “隱疾”第6章 怪事連連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10章 亂家根源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490章 勸說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227章 歸來第196章 信第336章 送書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552章 牽制第268章 衡量第199章 對峙第517章 困惑第550章 喜脈第24章 顯靈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529章 影響第234章 置莊第238章 矇混第575章 說笑第27章 細思恐極第593章 帖子第18章 審問第533章 熱鬧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360章 內情第245章 裝病成真病第326章 招工第401章 反轉第42章 苦肉計第8章 弄巧成拙第270章 返回第424章 冷茶第513章 方家女第596章 淡定第422章 勸姐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611章 泄露第485章 流言第348章 賢名第537章 白目第171章 驚聞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235章 舊僕們第87章 質問第33章 秘密任務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
第147章 回京第36章 奏本第184章 蠢話第229章 相逢第546章 無賴第600章 上任第149章 元宵節第36章 奏本第54章 憂慮第75章 後宮詭異第555章 婚期第188章 賞賜第237章 露餡第452章 退親第209章 產業第542章 爭執第552章 牽制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493章 進展第94章 招供第561章 投誠第202章 御史第311章 偶遇第1章 建南侯府第312章 圖書館第223章 說笑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456章 申斥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585章 女官第507章 同行第591章 新生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305章 脫身第147章 回京第493章 進展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38章 廣平王面聖第310章 擴散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345章 備宴第130章 川沙城下第93章 人倫第27章 細思恐極第540章 計劃第294章 評價第571章 相看第6章 怪事連連第422章 勸姐第166章 “隱疾”第6章 怪事連連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10章 亂家根源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490章 勸說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227章 歸來第196章 信第336章 送書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552章 牽制第268章 衡量第199章 對峙第517章 困惑第550章 喜脈第24章 顯靈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529章 影響第234章 置莊第238章 矇混第575章 說笑第27章 細思恐極第593章 帖子第18章 審問第533章 熱鬧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360章 內情第245章 裝病成真病第326章 招工第401章 反轉第42章 苦肉計第8章 弄巧成拙第270章 返回第424章 冷茶第513章 方家女第596章 淡定第422章 勸姐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611章 泄露第485章 流言第348章 賢名第537章 白目第171章 驚聞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235章 舊僕們第87章 質問第33章 秘密任務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