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圖書館

當趙湘正盯着那包可疑的毒藥發愣的時候,趙琇端着裝有紙筆的托盤,來到了外書房找哥哥趙瑋。

趙瑋疑惑地看着她將托盤中的紙在自己面前的書桌上展開,還將筆醮好墨汁,遞到自己手中:“妹妹這是做什麼?要我寫什麼字麼?”

趙琇笑道:“沒錯,哥哥寫幾個字吧,類似於向人勸學,鼓勵人努力向上的字眼,最好簡短一點,要讓人一眼看上去,就印象深刻。”

趙瑋更糊塗了:“寫這個做什麼?”

“不是說要開圖書館嗎?”趙琇回答道,“我覺得,等免費圖書館吸引到學子前來,總要在館中留下一些訓誡的話,讓所有人都能看見,也是勸學上進的意思。這樣露臉的機會,爲什麼要讓給別人?哥哥的字寫得也不錯,不如你就上了吧?”

趙瑋這才明白她打的是什麼主意。關於圖書館的構思,妹妹早跟他提過了。其中有許多處聞所未聞的新奇設置,令他感到十分驚喜。他也大致能猜到,妹妹所說的這種訓誡語,是留在什麼位置的。可他何德何能,可得此殊榮?

他連忙將筆放了下來:“這樣不合適。圖書館是讓人學習學問的地方,理當請德高望重的士林大家出手題詞,至少也得是翰林、國子監祭酒或是大學士們。”

趙琇不以爲然:“如今朝中文官都看不起我們勳貴,我們說要開設這樣一個地方,請他們中的一員來題詞,哥哥確定他們不會端起架子推三推四?最後就算我們求得他答應了。他也多半會說,是給我們面子,是爲了天下萬千學子。我們受了氣還要被人奪去功勞,這種氣我可不願意受。既然是我們家開的圖書館,名聲就該歸我們所有。反正我不擔心會沒人上門。肥水自然還是別流外人田的好。”

趙瑋聽她講得直白,不由得啞然失笑。想了想,妹妹的假設還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他近日在外交際時,曾經向過幾位文臣提過自家想開圖書館的想法,得到的雖然有讚譽。但顯然都是些場面話,沒幾個人是真心把他的想法放在心上的,甚至還有年紀很大的老翰林說,他們家雖是行伍出身,但有心向文。也是好事,只是書館什麼的,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爲好,生怕他家學問不足,弄了些不三不四的書本來,給學子們看了,會誤人子弟。

不過,老翰林雖然對趙家沒什麼信心。但也承認圖書館是個好主意,竟然跟幾位背景相近、年齡相仿、交情頗深的友人商量着,是不是把自家藏書捐一些出來。也建一間圖書館?畢竟這是功在千秋的大善舉,是能流芳百世的。不過幾位老大人商量來商量去,捨得拿出來的書都不多,珍貴的典籍更是連子侄都不肯輕易出借,生怕不相干的外人會污了好書。即使真的拿出來建了圖書館,也必定不能隨意讓人入內翻看的。而且要優先供給本家子侄閱讀,還要捐書的家族各自派出人手。輪流或是共同看守書館,免得書館有失。但一想到維護這樣的書館需要花費多少本錢。此議就不了了之了……

趙瑋對這些老前輩們的反應感到十分失望,卻並未氣餒,反而更堅定了決心,一定要把圖書館建起來,並且名揚天下。這不但是爲了建南侯府的名聲,也是爲了趙家的後代子孫。他不希望自己的後代因爲頂着勳貴之後的名頭,即使飽讀詩書,也要被人質疑才學。

趙瑋想到這裡,便對趙琇道:“我年紀還輕,將我的筆墨留在圖書館中,未必能令人信服。不如用父親的筆跡吧?這圖書館本就是爲紀念父親所建,用他生前的筆跡,也是理所應當。”

趙琇想了想:“這樣也好,就是父親生前的筆墨中,也不知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字眼。要不我們先想好用什麼字,再從父親的筆墨中挑選合適的字眼,交給工匠製成匾額?”

趙瑋沉吟片刻,便轉身到了右手邊的書架上,從一個書匣中取出了幾本線裝冊子,放在書桌上。趙琇伸手望過去,最上面一本封面寫的是《史記》二字,看筆跡,正是趙焯的手筆。

趙瑋道:“父親從前喜歡抄書,只要是抄過一遍的書,他就再能將裡頭的內容背下來。在祖父去世前,父親剛好抄完了《史記》的幾卷,這是其中的《秦始皇本紀》。”他近日正好讀史,讀的就是亡父生前親手所寫的抄本。應該慶幸的是,因爲這些抄本比較沉重,而內容又是趙焯記住了的,已經沒有了用處,所以當年他乘船南下時,沒有隨身攜帶,而是將它們連同其他暫時用不着的書本一起,裝箱運到了鼓樓小宅存放,這才能完整無缺地保留到今天。

趙瑋翻開抄本的其中一頁,這上頭還有他先前夾好的書籤。他用手指着其中一豎行,讓趙琇看:“妹妹覺得這一句怎麼樣?”

趙琇一看,卻是“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重士,約從離衡,並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衆。”講的是戰國四君子。趙琇想了想:“這幾個詞不錯,明知、忠信、寬厚、愛人、尊賢。父親的表字可不正是‘明知’嗎?”

“沒錯。”趙瑋微微笑了。趙焯表字明知。焯,意爲明白透徹。這個表字,是趙焯昔日的授業恩師所取的,那是一位老翰林,已經去世多年了,但也是位頗有名望的學者,學問也很好。趙焯的這個表字就起得頗佳,今日兄妹倆看到《史記》中的句子,又發現這兩個字極有來歷。

趙琇馬上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不如我們的圖書館,就取名叫明知圖書館吧?”

趙瑋怔了怔,細細一想:“這樣也好,以父親的表字爲名,那就任誰都知道,這書館是爲誰而建的了。”

趙琇又有一個提議:“我們還可以把建圖書館的來由,包括父親和母親當年慘死的真相,以及我們爲親人長輩正言的初衷寫成文章,刻在碑上,立於圖書館中。只要圖書館在一日,天下人都能看見碑上的文字,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無論哪個人妄想爲小長房翻案,都不可能了。我們也正好跟他們劃清界線。這麼一來,我們就用不着一個一個地把當年的真相跟人分說明白,豈不是省了一把力氣?”

趙瑋合掌笑道:“妙極!就這麼辦!”他甚至提出,可以在館中設一處小小的靈堂,放置父母靈位。那麼前來借閱書本的學子,若是有心,就可以爲他們的父母上個香,祭拜一番。父親生前是位舉人,母親也是書香世家之女,當得起這些讀書人的香火。

有了計劃,兄妹倆又商議了一番具體章程。在選址的問題上,趙瑋有一個建議:“等我們春天搬回侯府,這處小宅就荒廢了,豈不可惜?不如就把這裡改建成圖書館吧?此處地方還算寬敞,鬧中取靜,可以算是個不錯的地點。”

趙琇倒是有些捨不得,但想一想,反正搬回侯府後,也沒什麼機會再回來住了,索性就拿它做了圖書館也沒什麼不好。父親母親生前沒能按計劃住進這座小宅,死後多年倒能長長久久地在這裡落戶了。

趙琇還覺得,既然圖書館是免費的,就算另開一處附屬的茶館,掙些小錢維持圖書館的日常運作,也是未必足夠的,而且有可能會被冠上斂財的污名。她既然有心要爲自家掙名聲,已經搞出了這麼大的計劃,自然不會在乎這點小錢。她提議從自家田產中劃出一小部分,專爲了供養這處圖書館,並且這部分田產從此就不再受趙家子孫節制了。因此,管理田產的人,管理圖書館的人,都要仔細挑選,確保品行上佳,不會出什麼問題。而趙家的子孫後代中,若是有人不肖,保不住家業,那至少不會把這座圖書館胡亂賣掉換錢。若真到了家業不繼的那一日,他們藉着趙家子孫的身份,託身館中,做個小小的圖書館管理人員,想必也不至於餓死,還能讀點書,長點學問。

趙瑋聽得目瞪口呆:“妹妹想得真長遠……”

“我並不是無的放矢的。”趙琇道,“我常聽老人說,富不過三代。哥哥與我就是建南侯府的第三代,算是中興,可誰能擔保我們的後代子孫就一定會爭氣?如果有朝一日,真的家業敗落,有祭田可保子孫溫飽,有族學可以教子孫讀書立身,有圖書館,則是給了子孫一處託身之所,一個體面的身份。有可能受益於圖書館的學子會有多少?他們當中若有十之一二是感恩的,咱們家的子孫就能受益不淺了。”

趙瑋怔住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嘆了口氣,鄭重向妹妹行了一禮:“妹妹思慮深遠,實非愚兄所能及。”

趙琇抿嘴笑着躲開了:“哥哥先別光顧着誇我,還是趕緊先把章程擬好吧。這只是我們的初步構思,還要等祖母點頭了,才能實施呢。”

趙瑋一笑,便又與妹妹商量起來。第二日,他們兄妹齊齊拿着擬好的章程去請示張氏,張氏看得熱淚盈眶,什麼異議都沒有,立刻就點了頭。趙瑋當即便着手去辦了。

時間進入了二月,萬物甦醒,冬去春來。在京城中,建南侯即將爲紀念亡父而建立“明知圖書館”的消息也傳開來了。城中清貧學子奔走相告,這書館是免費的,而且只要自備筆墨紙硯,甚至可以將館中的典藏全部抄寫下來,帶回自家收藏。

京城的士林圈子都轟動了。(未完待續)

第385章 小聚第194章 曹家第95章 出族第619章 藉口第326章 招工第579章 多心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435章 人事第49章 碧蓮第242章 烏龍第260章 淤青第511章 信第419章 晉見第555章 婚期第275章 邀請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235章 舊僕們第527章 罰不罰第521章 忌憚第336章 送書第599章 臂膀第257章 生氣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200章 送冰第559章 風波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第188章 賞賜第522章 回家第391章 建議第475章 大案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109章 兩年第483章 獻殷勤第79章 抽絲剝繭第17章 小人讒言第74章 意外來客第475章 大案第588章 黑鍋第134章 海上時光(上)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386章 訴苦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583章 告狀第445章 米家第431章 告狀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606章 喊冤第496章 對策第433章 失落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586章 庶妃第81章 棄僕第285章 嫌疑人第61章 提點第434章 選擇第137章 風雨中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627章 賀禮第538章 宮門第604章 茶話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577章 馬王爺第256章 借書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379章 帝后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539章 議定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87章 質問第405章 要人第96章 衝突第277章 彩箋第446章 包票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581章 賞賜第352章 暗影第586章 庶妃第455章 妥協第487章 小口角第494章 猶豫第71章 太子退位第150章 探病第410章 倒打第598章 選擇第563章 杏榜第354章 秘信第563章 杏榜第394章 威脅第37章 許諾第476章 會面第351章 獨對第184章 蠢話第25章 庸醫第302章 告密
第385章 小聚第194章 曹家第95章 出族第619章 藉口第326章 招工第579章 多心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435章 人事第49章 碧蓮第242章 烏龍第260章 淤青第511章 信第419章 晉見第555章 婚期第275章 邀請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235章 舊僕們第527章 罰不罰第521章 忌憚第336章 送書第599章 臂膀第257章 生氣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200章 送冰第559章 風波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第188章 賞賜第522章 回家第391章 建議第475章 大案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109章 兩年第483章 獻殷勤第79章 抽絲剝繭第17章 小人讒言第74章 意外來客第475章 大案第588章 黑鍋第134章 海上時光(上)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386章 訴苦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583章 告狀第445章 米家第431章 告狀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606章 喊冤第496章 對策第433章 失落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586章 庶妃第81章 棄僕第285章 嫌疑人第61章 提點第434章 選擇第137章 風雨中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627章 賀禮第538章 宮門第604章 茶話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577章 馬王爺第256章 借書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379章 帝后第197章 夏日正午第539章 議定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87章 質問第405章 要人第96章 衝突第277章 彩箋第446章 包票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581章 賞賜第352章 暗影第586章 庶妃第455章 妥協第487章 小口角第494章 猶豫第71章 太子退位第150章 探病第410章 倒打第598章 選擇第563章 杏榜第354章 秘信第563章 杏榜第394章 威脅第37章 許諾第476章 會面第351章 獨對第184章 蠢話第25章 庸醫第302章 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