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置莊

趙琇爽快地答應了曹蘿的邀請,不多時,曹太夫人與曹太太便知道了。曹太夫人素來是不喜歡孫女兒摻和文官家千金這些詩呀詞的聚會,可是兒媳婦非常支持,她也就睜隻眼閉隻眼罷了,沒想到孫女會把趙琇給帶上了。

晚飯後衆人坐在暖閣裡吃茶說話,曹太夫人便對張氏提起這件事:“她們小孩子家家的,不過鬧着玩兒罷了,誰家姑娘把這詩呀詞的當正經營生?會彈琴畫畫下棋也沒什麼稀奇的,吃不得喝不得,也就是那些文官家裡的女孩兒會拿這些當一回事。因蘿姐兒跟她娘一樣愛這個,我想着她平日在家也沒甚消遣,她兄弟更是不着家,只當她去玩兒了,就讓她去她外祖家上這個學。萬萬沒想到,她竟然會煩到你頭上。”

曹蘿聽得臉色都白了,憂心忡忡地看向張氏。趙琇見了微微一笑,安撫地拍了拍她的手背。

張氏對曹太夫人笑道:“這有什麼?不過是順口指點幾句的事。不怕你笑話,我年輕的時候也愛這個,姑娘家在閨中能有什麼消遣?學這個不但能打發時間,也可以陶冶情操。若詩書學得好了,將來教養兒女,就不必勞煩別人。若是書畫學得好了,描個花樣子也能比旁人別緻些。”

張氏瞭解曹太夫人的性情喜好,故意這麼一說,曹太夫人聽了,果然就把平日的不耐都去了幾分,臉上還帶了笑意:“你說得有理。冉哥兒小時候。他娘給他開蒙,就沒借助別人的力,全是她自己教的。教得極好。冉哥兒雖然自小淘氣,但說到孝順長輩,禮數週全,那是沒說的。”她以前真的很不喜歡書香人家的那種作派,但如今張氏勸了,她又覺得孫女去學那些詩書才藝,也不是全無用處:“除了這詩書畫畫。還有彈琴下棋,若是都學得好了,將來蘿姐兒嫁個讀書識字的女婿。小兩口也能舉案齊眉呢。”

張氏笑而不語,當着兩個小女孩的面,這話就有些不妥當了,因此她不接話。不過曹太夫人素來言語爽利。說的也是大實話。她也無意阻攔。

曹蘿聽了,臉上飛紅一片,低着頭絞着帕子不吭聲,心裡害羞不已。趙琇則是仍舊笑嘻嘻的,並不把曹太夫人的話放在心上。曹太太心裡先是怨了婆母一句,回頭看到趙琇這模樣,心裡又不由得稱奇,不知她是小孩子家沒聽懂。還是真的臉皮夠厚,聽到這種話。都不會象其他小姑娘似的害羞。

趙琇是真沒把曹太夫人那話放在心上,反而覺得有了她的話,曹蘿將來要學才藝也有了理由,便拿手肘碰了碰曹蘿,壓低聲音說:“姐姐聽見了?太夫人說了,學詩書才藝也是有用的呢,有了她這句話,你以後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曹蘿的臉又紅了,羞惱地輕輕推了她一把。趙琇笑着,決定暫且放過這臉皮奇薄的小姑娘:“好了,先前問姐姐的事,姐姐可想好了?先學哪一樣?”

曹蘿忙把神情一正:“想過了,妹妹如今正練字畫,那我也跟着練字畫好了。”橫豎詩詞琴棋兩道,她也不怎麼精通。

曹太太聽了關心,忙問:“你們在說什麼呢?”

曹蘿便把先前張氏與趙琇關於她功課的看法告訴了母親,曹太太聽得眉頭直皺:“若你多用功些,也不會象如今這般。你本來就學得比人家晚,平日又少練,再一樣一樣地學起來,得學到什麼時候去?真等到你說親嫁人,就沒這功夫了。況且你本是去你外祖家附了學的,若只單學一樣,那其他的功課怎麼辦?”

曹蘿聽得母親反對,膽氣就消了一半,嚅嚅地說:“趙老夫人說我貪多嚼不爛,專注學好了一樣,倒比樣樣都學不好強。她還讓我去趙家,與琇姐兒一起習字練畫。趙家有許多名家字畫,趙老夫人也是行家,我正好可以多學些東西,若有什麼地方在學裡沒聽明白,也可以問趙老夫人。”

曹太太還是覺得這樣太麻煩人家了:“趙老夫人哪裡有空來教你?況且你跟着學裡的先生學得好好的,忽然跑去煩趙老夫人做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爲何不問先生去?我送你去外祖家,也是給了束脩的,先生原該好生教導你。你自己臉皮薄,不敢開口,先生又怎會知道呢?外祖家裡又不是外人,你在那兒都要思前想後的,不敢與人說話結交,到了外頭又如何?”她就不明白女兒是怎麼了?明明在外祖家應該比外人家裡更自在纔是。

曹蘿低頭聽訓,不敢再說什麼。趙琇雖覺得曹太太的話有道理,但又覺得她太過想當然了,她是方家女,在方家女學跟着女先生學詩書才藝時,自然沒有問題。可曹蘿又不姓方,還是叫方家看不起的出身,去了方家附學,人家女先生能把她放在眼裡?

曹蘿功課不好,張氏建議她一樣一樣地學,別什麼都混在一起學,把學習時間和精力分散了,反而樣樣都學不好,這是非常合理的建議,也是爲曹蘿着想。可曹太太居然認爲這樣用時太長,要女兒繼續象先前那樣所有東西都一起學。雖然她是慈母心腸,可也未免太不爲女兒着想了。

張氏聽見,也有這種想法,但她爲人厚道,自然不會當面說出來,只是微笑着對曹太夫人道:“不過是件小事,也是叫孩子們在一處作伴的意思,哪裡就累着我了?老姐姐,我們兩家有通家之好,本不是外人,你也別與我客氣。我是見蘿姐兒性子斯文穩重,心裡喜歡,就想多見見她。她想知道什麼,但凡是我會的,也樂意指點她幾句。其實孩子們學習這些才藝,不必樣樣都要精通。每一樣學個意思,有一兩樣擅長的,也就夠了。官宦人家的姑娘們。能知書達禮,懂得正經學問,就已經極難得了。除非真的天資過人,有望成才的,否則大家都不過是拿這些當個消遣罷了。”

曹太夫人也笑道:“這話很是。別說咱們年輕那會兒,就算是從現在往上數,十年前京城裡能稱得上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女。也不過是四五個,一個巴掌就能數得過來,但也沒人取笑別家的女兒就有什麼不好了。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過是玩兒罷了。”

曹太太心裡並不十分贊成這話,不過曹太夫人與張氏都是長輩,她便敬着些,並不出言反駁。

她不說話。曹太夫人便與張氏約好了。每三日讓曹蘿去趙家一回,與趙琇一起學習才藝,有不懂的地方,張氏會指點她。等到明年趙家有了新的先生,就讓曹蘿辭了方家的館,改到建南侯府上學去。當然,這個時間最多不能超過兩年。等明年一過,曹蘿就要及笈。是該說人家的年紀了,自然不可能再到處亂跑。

曹蘿聽了。心喜之餘,又再次害羞地低頭絞起了帕子,半天都不肯吭聲。趙琇知道她是不好意思,心裡暗歎一聲古人就是扭捏,暗地裡還有些發愁。這位朋友如此靦腆,以後可怎麼相處呢?

在曹家莊子上的生活很是愜意,不過曹家只是到莊上小住,順便應個重陽節的景,登山禮佛罷了,過了十二,仍舊要回京城家裡去。趙琇祖孫三人在莊上住了幾日,眼看着第二天就要回去,心裡就生出了幾分不捨來。

張氏在自己的房間裡對孫兒孫女感嘆:“咱們家從前在西山也有個園子,夏天就要去那兒消暑。那時園子裡還種了瓜菜呢,就象如今這後院栽種的那些似的。你們祖父就喜歡到瓜棚裡親手摘了瓜果來吃。不過那時咱們家的園子地方不如曹家莊子大,也沒那麼大的地兒跑馬。你們祖父手癢了,就會叫上幾家勳貴與舊部,騎馬去後山打獵。我那時還總是怨他,山上就是廟,他怎麼能在菩薩的眼皮子底下殺生呢?他被我念得多了,只得把活的野物放了生,死了的也都賞給了山下的農戶,回頭陪我吃素菜去。”說着她自個兒都忍不住笑了,“如今回想起來,我那時也太多事兒了。”

趙瑋倒是愛聽這些:“這是祖父敬重祖母,纔會聽祖母的勸說呢。可惜咱們家那園子叫牛氏與趙玦糟蹋了,又落到旁人手裡,不好拿回來。孫兒一定會想法子的。”那園子如今的主人也是做官的,世代顯赫,在朝中有些實權,卻跟趙家沒什麼往來。不過那家名聲還算好,若是正經與他家商議了,用銀兩贖回園子,並不是不可能的。

張氏卻只是嘆氣:“罷了,我也聽說過,園子轉了幾手,又改建過,就算回來,也不是從前的模樣了,何苦費那銀子?”

趙琇道:“祖母若是不想看到園子變了模樣,那咱們就不贖它。但城裡夏天熱,咱們還是該在西山這邊也置個莊子纔好。等明年重陽,我們就可以到自己家的莊子上小住了,還能請了曹太夫人一家子來做客。”

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張氏笑道:“卻不知哪裡尋好莊子去。大小倒在其次,最要緊的是景緻得好。我們家也有幾處莊子,可惜都不在西山這邊,離得最近那一處,也不過是看到個山影兒罷了。那個是種花兒的。”

趙家的莊子並不都是種糧食的,還有種花兒的,種瓜菜水果的,養雞鴨豬羊的,除了供給主家一年四季的用度,莊子上還把出產的東西賣了出去,收入很不錯。不過也因爲幾個莊子都各有營生,都不是休閒的好去處,所以之前張氏祖孫就從沒想過要到任何一個莊子上避暑。如今再添一個避暑用的莊子,也算是補上了空缺。

趙瑋聽得祖母與妹妹都有此意,便起身說:“我去尋冉哥兒問問,看附近有沒有莊子出售。若是能就近買一個,日後兩家來往也便宜。”

趙瑋這一去問,還真問到了一處要找買家的莊子,就在曹家莊子往北不到五里遠的地方。莊子佔地不過百畝,田地勉強也算得良田,帶着一處半舊的三進院子,就位於田地西面地界上。前任主人是個愛風雅的鄉紳,還在院子旁邊修了個一畝大小的荷塘,有兩個亭子,可惜如今都荒廢了。鄉紳原有秀才功名在身,身家也還算豐富,只可惜沒得個好兒孫,他去世後,兒女守不住家業,沒幾年就敗得七七八八,如今爲了還賭債,連這最後一點家業也要變賣了。因錢要得急,他家寧可壓低些價錢,若是趙瑋立時交付,原本作價八百兩的莊子,六百五十兩他就願意賣了。

趙瑋自然不會有便宜也不佔,雖然手頭銀子不夠,但回城取也不過是多費幾個時辰。沒想到曹冉爲人大方,立刻就讓賬房先支了一筆銀子來墊上。趙瑋感激,仍舊打發了人回城,拿了銀子還他。曹冉哈哈一笑,就收下了。

趙琇看着兄長出去轉一圈,原本不過是去打聽的,沒想到轉頭就把地契給帶了回來,心中驚訝不已。不過莊子這麼快入手,她也很高興,便纏着祖母張氏,想要到莊子上看看去。

趙瑋笑道:“我方纔已是騎馬過去瞧了一回。那敗家子平日住城裡,把好好的家都拋廢了,房屋建得倒還堅固,只略作修整就可以,但荷塘裡都是死水,臭得厲害,蚊子也多。妹妹過去也是掃興。不如先回家去,等我叫人把地方收拾好了,明年開春天氣暖和,再請祖母與妹妹來賞春景?那裡不如這邊地方大,但景緻更漂亮。祖母和妹妹瞧了一定喜歡的。”

趙琇聽了,便打消了去參觀的主意,改而問起哥哥,那宅子荒廢到了什麼地步,又要怎麼修整了。建南侯府的大宅如今就在修建中,調幾個工匠過去,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容易得很。

祖孫三人商量了半日,直到第二日回城,還沒有商議定該如何修房子。進了德勝門,趙曹兩家便相互告別,分道而行。趙家祖孫直接回了鼓樓西大街的小宅,才進門坐定,還未得空喝一口茶,便聽得管家來報:“從前侯府用過的幾房家人,原都散到京郊諸縣尋營生去了,如今聽聞主家迴歸,前來投奔。小的來請老夫人、小侯爺、大姑娘示下,該如何處置?”(未完待續。。)

第393章 私會第529章 影響第17章 小人讒言第128章 將至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562章 離去第47章 不安第436章 阻攔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71章 太子退位第208章 挑撥第334章 悔恨第222章 驚喜第47章 不安第472章 死纏第251章 小病第158章 追捕第94章 招供第520章 纏身第202章 御史第578章 說和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352章 暗影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393章 私會第462章 省之第251章 小病第253章 溫泉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204章 贈衣第1章 建南侯府第127章 準備第337章 懂你第217章 新店第31章 回到老宅第546章 無賴第484章 潛入第201章 葛衣第572章 做媒第486章 自薦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412章 丟臉第376章 說法第1章 建南侯府第586章 庶妃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537章 白目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348章 賢名第166章 “隱疾”第556章 請期第478章 害臊第51章 告一段落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09章 產業第346章 席間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92章 實行第78章 白玉炕屏第277章 彩箋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209章 產業第526章 反駁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4章 流言紛紛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504章 慈善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92章 實行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480章 私房話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551章 顧慮第615章 兄弟第628章 送妝第572章 做媒第618章 胡姑娘第233章 邀請第525章 不合羣第500章 聚首第253章 溫泉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47章 不安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336章 送書第351章 獨對第42章 苦肉計第63章 宗族義務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613章 勸弟第523章 謝禮第387章 通信第97章 打臉第224章 誅心第146章 平定第475章 大案第73章 左右搖擺第60章 書主人
第393章 私會第529章 影響第17章 小人讒言第128章 將至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562章 離去第47章 不安第436章 阻攔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71章 太子退位第208章 挑撥第334章 悔恨第222章 驚喜第47章 不安第472章 死纏第251章 小病第158章 追捕第94章 招供第520章 纏身第202章 御史第578章 說和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352章 暗影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393章 私會第462章 省之第251章 小病第253章 溫泉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204章 贈衣第1章 建南侯府第127章 準備第337章 懂你第217章 新店第31章 回到老宅第546章 無賴第484章 潛入第201章 葛衣第572章 做媒第486章 自薦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412章 丟臉第376章 說法第1章 建南侯府第586章 庶妃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537章 白目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348章 賢名第166章 “隱疾”第556章 請期第478章 害臊第51章 告一段落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209章 產業第346章 席間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92章 實行第78章 白玉炕屏第277章 彩箋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209章 產業第526章 反駁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4章 流言紛紛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504章 慈善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92章 實行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480章 私房話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551章 顧慮第615章 兄弟第628章 送妝第572章 做媒第618章 胡姑娘第233章 邀請第525章 不合羣第500章 聚首第253章 溫泉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47章 不安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336章 送書第351章 獨對第42章 苦肉計第63章 宗族義務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613章 勸弟第523章 謝禮第387章 通信第97章 打臉第224章 誅心第146章 平定第475章 大案第73章 左右搖擺第60章 書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