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小病

張氏在回家的路上連打了好幾個噴嚏,趙琇就有不好的預感。回到家,她立刻把祖母往被窩裡塞,又添上好幾個暖爐、手爐,生怕她真個凍着了。趙瑋還不放心,連聲叫人把炭盆端過來,放在牀前。

張氏被熱得冒汗:“哪裡就冷到這個地步了?我不過是吹了風,略有些着涼罷了,喝一碗薑湯,出了汗,也就好了。”

趙琇正色道:“大病都是從小病來的,祖母的身體又不是十分康健,絕對不能輕忽。”又跟趙瑋商量:“是不是請個大夫回來看一看?”

趙瑋點頭:“請個大夫看看也好。如今太醫院的人大都是新招進去的,各人擅長什麼,咱們也不清楚。先前廣平王府用的那位老大夫,醫術倒是信得過。我知道他如今在哪裡開醫館,我親自過去請他來。”

張氏連忙道:“不用了,我眼下已經好了許多,還是先喝碗薑湯,好好睡一覺。若是明兒早起還沒有好轉,再請大夫來也不遲。”

趙琇遲疑地看向趙瑋,關鍵是她不清楚張氏到底不舒服到什麼程度了,如果真的只是睡一覺就能好的,似乎確實不必請大夫。是藥三分毒,能自然而然好起來,那當然最好不過。

但趙瑋很堅持:“那位老大夫極高明,若他說祖母的病情不必吃藥也能好的,那當然最好不過,若是一定得吃藥,今兒就抓藥來吃了,也勝似明兒起來才發現病情加重。日後要治癒就更費時間了。”

趙瑋下了決定,趙琇自然是支持的,張氏就只能眼睜睜看着孫子衣裳都沒換就出了門。她嘆了口氣:“你們兩個孩子就是喜歡大驚小怪。我每年冬天都過得好好的。即使打幾個噴嚏也沒什麼大礙,何必費事請大夫呢?”

趙琇不贊成地說:“祖母也不想想,你往年冬天是在哪裡過呢?江南自然比京城暖和得多。別拿您回江南之前,住在京城時的情形相比,那時候您纔多大年紀?身子正好呢。”

張氏聽得也有些不好意思了:“果然是年紀大了,身體也弱了許多。從前你祖父還在時,我真的沒這麼文弱。風吹吹就倒了。這些年我一直待在江南,都習慣了那邊的氣候,回到京城就覺得有些不慣。不但冬天冷得多,還乾乾的,容易嗓子疼。”

趙琇聞言,就讓人去請盧媽來。等盧媽到了。她把張氏的情形說了說。問:“祖母這樣的情形,該怎麼辦纔好呢?即使吃了藥,病好了,這嗓子乾的情形也是免不了的。我也會如此,不過是靠着多喝水撐過去罷了。”

盧媽忙道:“那就多喝水,我再吩咐廚房準備些蜂蜜水給老夫人、小侯爺和姑娘潤嗓子。平日在屋裡燒炭盆,只要夠暖和就行了,別燒太多。太熱了不但身上穿不住厚衣裳,人身上也會幹得難受。若是出了汗。又或是熬不住熱把冬衣脫了,萬一不慎吹着了外頭的冷風,也是要生病的。”

趙琇聽了,想起張氏方纔說暖爐多了太熱,便問過她的意思,撤掉了三個,只留她手裡一個手爐,牀前的炭盆,卻叫丫頭另灌了兩個湯婆子來,塞進張氏被窩裡,一樣暖和,卻不用擔心會有煙火氣。

趙瑋很快就用馬車把老大夫給請過來了,他給張氏診了脈,確實是風寒,因發現得早,又及時驅寒,眼下已經沒有大礙了。他開了張方子,隨張氏愛吃不吃,另外又囑咐了一番話,就走了,答應明日會再來複診。

趙琇拿着藥方子看了幾遍,笑道:“這方子上頭都是溫和的藥材,熬出來的藥也不會太苦,祖母還是每日一劑吃了吧,就當作是喝茶。”說着將方子交給趙瑋,趙瑋自去打發人拿着藥方,到相熟的大藥鋪裡抓藥。

張氏低低地咳了兩聲,無可無不可地說:“那就吃兩劑試試吧。廣平王妃生前信重的大夫,醫術想必不凡。我若是能早些好起來,你們兄妹也能少爲我操些心。”

趙琇笑着替她掖了掖被角:“祖母睡吧,睡醒了,藥就熬好了。”

張氏卻沒有睡意,反而問她:“今兒你在詩會上寫的詩是什麼樣的?寫出來給我瞧瞧。”

趙琇無奈,只得依言寫了,拿給她瞧:“我覺得今天這個題目,我格外有靈感,因此沒費多少功夫就寫出來了,倒比好幾位姑娘都要快些。點評的時候,她們起初忘了還有一個我,後來方五姑娘提醒了她們,方大姑娘纔拿了我的詩去點評,說我的詩比她的好,讓我做探花。我心想,探花原本是她的,她的詩才原比我強些,應該兩人平齊纔對,就說咱倆一起做探花好了。後話還未說完,方家的人就來報信了,此事也就沒有了下文。”

張氏看了趙琇的詩,微微點頭:“這還罷了,確實寫得不錯,在你今年作的詩作裡頭,也算得上是上乘之作了。你說你跟方大姑娘共作探花?你還記得其他人的詩作麼?都說來與我瞧瞧。”

趙琇面露難色:“我哪裡記得住那麼多?祖母您就好好睡了吧,若您着實想知道,我打發人去問曹姐姐要詩稿好了。整整九份詩稿呢,我哪能都背下來?”

張氏嗔道:“換了我就能背上,不過是九首詩,算得了什麼?”話雖如此,她也沒有強求孫女背誦那些詩,聽話地睡了一覺。等家人買了藥回來,盧媽親自帶着人熬藥,趙瑋待在祖母房中一邊看書,一邊照應,趙琇騰出手來料理了幾件家務,同時派人去柱國將軍府問曹蘿要詩稿,又叫廚房把晚飯給準備好了,晚上祖孫三人就在張氏屋裡用飯。

張氏睡了幾個時辰,出了一身汗。用熱水浸泡過的手巾擦了身,換了乾淨衣裳,再換了一牀被褥。給湯婆子換熱水等等,整個人都精神了許多,臉色也瞧着紅潤了。她先吃了一碗粥,歇了兩刻鐘後又喝了藥,開始問趙琇要詩稿來看。

祖孫三人圍坐在暖閣裡,逐一品評那九首詩。張氏的水平又比大多數小姑娘們強些,對她們用到的典故。還有詩中用辭有偏差的地方,都說得非常明白,還點出了趙琇那首詩裡幾個可以換成其他更好字眼的詞。趙琇聽她說完。只覺得自己又學到了許多。

趙瑋品評的角度又有些不一樣。他是熟讀四書五經的人,又一心考科舉,詩詞之類的,平日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需要時也會作幾首。九個人的詩裡。他最欣賞的是方慧珠的詩,圖它足夠四平八穩,不容易出差錯,無論引經據典、遣辭用句,都十分標準,如果不是事先知道那是閨閣中的文筆,拿出去說是應試舉子的詩作,也是有人信的。

張氏卻道:“若換了是應試的舉子。這一首詩自然足夠平穩,可方大姑娘又不是。女孩兒家學詩。竟學成了這個套路,有再多的靈氣也要消磨沒了,可哀可嘆。”卻開口把孫子給趕出屋子去了。她真是病得昏了頭,跟孫女品評這些閨秀們的詩作,怎的把孫子也留下來了?他本不該看到這些詩的。

趙瑋無奈地給妹妹遞了個眼色,笑着起身告退了。趙琇抿嘴笑着,繼續跟張氏討論詩句,又提到方慧珠品評方仁珠的詩作時,提到她“琉璃”寫得特別好的,後來方二姑娘也跟着附和,卻說同樣用了這兩個字的趙琇是拾人牙慧,反被受她誇獎的方仁珠給搶白了。

張氏便笑道:“用‘琉璃’二字形容月亮,也不是什麼新奇作法。唐朝的陳陶就有‘琉璃宮殿無斧聲’之句,沈青箱也寫過‘夜月琉璃水,春風卵色天’。不過方五姑娘這首詩確實寫得好,當得起她姐姐一誇。至於方二姑娘的話,你也不必放在心上。你曹伯母的孃家原是方家旁系,家中並沒有高官顯赫。方家二姑娘與四姑娘就是她親侄女,你瞧着她們似乎跟其他方家姑娘是平起平坐的樣子,事實上她們家境大不如嫡支,尤其是嫡支的長房,因此平日就多有巴結奉承之舉,說的話自然難免偏頗。就比如咱們族裡,就數咱們二房最是顯赫,除了三房是讀書科舉的人家外,其他幾房的人跟咱們說話,也都是端着小心的。若他們幾房的女孩兒與你一同出門作客,想必也跟方二姑娘差不多作派。你只需習慣就是。”

趙琇一想就明白了,笑着說:“祖母,往日您總是打擊我,說我作的詩不好,天賦太差了。我今天去曹家參加詩會,其實心裡是七上八下的,就擔心作不出詩來會出醜。沒想到,到了詩會上,我才發現原來自己也不是那麼差。那幾位傳聞中的才女,也沒比我強多少嘛。方五姑娘和劉大姑娘,頂多再加上一位方大姑娘,這幾位興許強過我,剩下的人卻未必了。方四姑娘在曹姐姐面前趾高氣揚,她的詩居然作得那麼差,也叫我吃驚得很。換了是我才那點本事,是斷不敢在別人面前叫囂的。”

張氏聽得笑了,忍不住瞪孫女一眼:“你跟比你差的人比什麼?自然是跟好的比。方五姑娘不過大你一歲,就寫得這樣的好詩。你明年這個時候能比得上她麼?只要這麼一想,你就不敢自高自滿了。祖母在京城也沒什麼才名,你作詩卻連祖母都比不上,更何況是跟京城裡的才女們相比?你要學的東西還多着呢,千萬不要自滿。”

趙琇低頭老實答應了。

張氏第二天就好了許多,沒兩日就完全痊癒了。不過她也許是真的不太適應京城的冬天,經常打個噴嚏,被炭火薰得小咳幾聲什麼的,過不了十日,又得了一回傷風。眼見着天氣越來越冷,趙琇有些擔心祖母的身體會受不了,便與趙瑋商量着,是不是在京城周邊尋個可以避寒的地方,把祖母送去休養一陣?

趙瑋沉吟片刻:“咱們家有個養花的小莊子,是在小湯山一帶,那裡倒是有溫泉,只是不適合住人。要不……我聽聞廣平王有溫泉莊子,咱們借來住幾日如何?卻不知王爺今年是否打算過去避寒?”(未完待續。。)

第509章 欲行第240章 提醒第109章 兩年第302章 告密第568章 追加第473章 疑惑第285章 嫌疑人第120章 搬離第381章 稀奇第172章 喪鐘第458章 啓發第533章 熱鬧第268章 衡量第497章 遷移第415章 花糕第216章 戰果第587章 誤會第608章 太醫第555章 婚期第493章 進展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347章 婚約第373章 失蹤第612章 波瀾第480章 私房話第429章 說客第213章 圖紙第425章 挖坑第316章 光地第1章 建南侯府第347章 婚約第441章 行船第360章 內情第273章 手足第275章 邀請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559章 風波第154章 棉襖第266章 知不知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251章 小病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329章 舊物第475章 大案第370章 傳聞第523章 謝禮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60章 書主人第9章 說客上門第422章 勸姐第114章 遺孀第338章 握手第423章 喜事第471章 傳言第594章 結交第213章 圖紙第410章 倒打第492章 新友第574章 壯大第513章 方家女第621章 現世報第522章 回家第606章 喊冤第488章 動手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346章 席間第391章 建議第582章 傳遍第354章 秘信第51章 告一段落第234章 置莊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49章 碧蓮第402章 質問第570章 苦心第499章 白玉蘭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16章 備婚第410章 倒打第373章 失蹤第431章 告狀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553章 盤算第581章 賞賜第622章 圈套第419章 晉見第88章 不甘第69章 上跳下竄第557章 大舅哥第33章 秘密任務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334章 悔恨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316章 光地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605章 告誡
第509章 欲行第240章 提醒第109章 兩年第302章 告密第568章 追加第473章 疑惑第285章 嫌疑人第120章 搬離第381章 稀奇第172章 喪鐘第458章 啓發第533章 熱鬧第268章 衡量第497章 遷移第415章 花糕第216章 戰果第587章 誤會第608章 太醫第555章 婚期第493章 進展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347章 婚約第373章 失蹤第612章 波瀾第480章 私房話第429章 說客第213章 圖紙第425章 挖坑第316章 光地第1章 建南侯府第347章 婚約第441章 行船第360章 內情第273章 手足第275章 邀請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559章 風波第154章 棉襖第266章 知不知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251章 小病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329章 舊物第475章 大案第370章 傳聞第523章 謝禮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60章 書主人第9章 說客上門第422章 勸姐第114章 遺孀第338章 握手第423章 喜事第471章 傳言第594章 結交第213章 圖紙第410章 倒打第492章 新友第574章 壯大第513章 方家女第621章 現世報第522章 回家第606章 喊冤第488章 動手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346章 席間第391章 建議第582章 傳遍第354章 秘信第51章 告一段落第234章 置莊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49章 碧蓮第402章 質問第570章 苦心第499章 白玉蘭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16章 備婚第410章 倒打第373章 失蹤第431章 告狀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553章 盤算第581章 賞賜第622章 圈套第419章 晉見第88章 不甘第69章 上跳下竄第557章 大舅哥第33章 秘密任務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334章 悔恨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316章 光地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605章 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