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苦心

陶太太攜女上門拜訪的消息傳來時,趙琇正在宮嬤嬤與左嬤嬤跟前聽課。

今日是宮嬤嬤講起宗室中輔國將軍這一級別子弟的婚禮章程,各式禮服、佩飾、婚車、僕從又是什麼規格等等,十分繁瑣。近日宮嬤嬤一直在講不同爵位、出身的宗室男女的婚禮規格,橫向對比,更容易讓人弄清楚其中差異。等婚禮講完了,後頭還有喪禮、冠禮、冊立禮等等,有的是規矩要背誦呢。宮嬤嬤沒法將所有實物拿給趙琇看,就用精美的圖冊來示意,務必要趙琇記清楚所有的細節,最好是她走在大街上,離着對面另一位宗室成員八丈遠,也能憑着對方身上的禮服,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估量出對方的身份。

左嬤嬤今日就是做補充授課的。她給趙琇講的是本朝所有宗室輔國將軍的名字、家世以及婚配、子女情況,順便也提了一下,所有可能會被冊封爲這一爵位的宗室子弟的名字,以及各家各戶裡辦婚禮時發生過的八卦傳聞趣事典故等等。這裡頭的故事就長了,有三天功夫都未必能說完。所以宮嬤嬤要先講,講完了正題,再說閒事。

所以當趙琇的丫頭來報告客人上門的消息時,她們纔剛剛講到禮服的部分。趙琇聽說陶灼華來了,心下恨不得立刻就去見人,只是經過了幾個月的淑女教程,暫且還按捺得住,依舊維持着八風不動的端莊儀態,優雅而緩慢地轉向宮嬤嬤與左嬤嬤,露出一個得體的微笑:“這位陶太太乃是我們老家奉賢縣父母官的夫人,從前在老家時,便與我祖母交好。兩家時常往來,乃是一位親近的長輩。今日她攜女上門造訪,於情於理,我都應該出面見見,不知嬤嬤們可否容我請一個時辰的假?我去去就來。”

宮嬤嬤與左嬤嬤對視一眼,後者笑眯眯地不說話,前者則淡淡笑着回答:“既是府上的親友。這也是應有之義。等我說完這一段。姑娘就只管去見吧,一個時辰後,我們再繼續授課。”

趙琇請一個時辰假。其實只是虛指,沒想到宮嬤嬤就真的只給了一個時辰的時間,還是要先講完禮服這一段內容之後。趙琇無奈,卻不好再說什麼。只能繼續老實聽課了。

輔國將軍夫妻的婚禮禮服倒也不算繁瑣,但要弄清楚婚服、平日大禮服與吉服之間的差別。還是挺費事的,更別說禮服的範疇還把冠與鞋都算在了裡頭。而既然說到禮服,就不能不把佩飾也一併給講了。等宮嬤嬤講完所有內容,都快過半個時辰了。但她給的時間。卻是把這半個時辰也算在裡頭的。

趙琇氣結,忽然一笑,淡淡地道:“宮嬤嬤記錯了。你方纔說的是一個時辰的時間,怎的如今又只剩下半個時辰了呢?如此待客。卻是怠慢得緊。建南侯府雖然不如宮中講究禮數,卻也沒有這個規矩。”

宮嬤嬤也淡淡地道:“姑娘記錯了,我方纔說給一個時辰,是從說的時候開始算的,如今卻已經過了一半時間了。至於待客,不過是縣令之妻,有半個時辰也就夠了。”

趙琇用一種優雅而又帶着幾分高傲的眼視瞥了她一眼:“嬤嬤方纔怎的沒把話說清楚?授課的時間就是授課的時間,我既然要了一個時辰的假,那自然是不打折扣的。嬤嬤許諾在先,只怕不好違諾吧?一個時辰之後,我會回來的。”說罷慢慢站起身,優雅地行了一禮,然後慢慢走身離開了。

她知道這聽風堂是四面有窗的,眼下正值盛夏,爲了通風涼快,四面門窗都全開了,周圍花木又不高,從堂中可以環視花園裡的四面景緻。所以趙琇不能走得太快,還要維持着儀態,否則被宮嬤嬤從背後發現,等一個時辰後回來,再加上方纔拌的幾句嘴,她定要說教上半天的。

這兩位教引嬤嬤倒是不會公然體罰她,但有時候,一些懲罰的方式並不是通過明顯的懲罰手段施展開來的。趙琇就算有耐心去聽人說教,也要顧慮宮嬤嬤在祖母張氏面前說嘴,張氏囉嗦起來,纔是真正令她頭疼的事。

宮嬤嬤看着趙琇用無可指責的儀態離開,眉頭卻皺得死緊。時間距離趙琇嫁入廣平王府,已經一日比一日近了,還有那麼多的東西要學呢,這建南侯府的大姑娘怎的就一點都不着急?一個知縣太太,就能讓她丟下功課去見。以她將來廣平王世子妃的身份,別說是知縣太太了,就算是知府太太,也沒有資格讓她禮賢下士。

左嬤嬤知道宮嬤嬤在想什麼,便笑着勸她:“那本是她家故交,又不是一般的知縣太太,自然不能以尋常禮數看待。姐姐何必如此較真?我瞧這趙大姑娘極聰明,學什麼都很快,教她的東西也記得牢,平日待你我也是極客氣的。不過是半個時辰的功夫,姐姐又何必惹她不高興呢?”

宮嬤嬤正色道:“你我奉了太后之命前來,自當恪盡職守纔是。即使貴人心有不悅,我也只會做該做的事而已。”

左嬤嬤輕笑:“姐姐太過拘泥了,說到底,那位趙大姑娘眼下只是侯府千金,日後卻是太后的嫡親孫媳婦,是皇家的貴人。我們只是太后身邊當差的人,盡力侍奉了便是,哪裡就真能惹人家不高興了?若把今日之事報給太后知道,太后也不會說趙大姑娘的不是。姐姐可別因爲見趙家人客氣好說話,就真把自個兒當成是姑娘的師長了,張口就挑剔來挑剔去的,一句好話沒有。”

宮嬤嬤肅然:“我哪裡是這等不懂分寸之人?我只是擔心罷了。這位趙大姑娘瞧着禮數周到,可心裡卻傲得很。你也是在宮裡多年的老人了,難不成看不出來,趙大姑娘表面上一舉一動叫人挑不出錯,實則心裡從來都十分不以爲然麼?她是聰明沒錯。也有才學,但宗室命婦,要聰明與才學何用?太后娘娘何嘗不是名門世家出身,進宮幾十年,又何嘗有過半點傲氣?若不把趙大姑娘這股傲氣打下去,讓她真個懂得了天家的規矩,日後定要闖禍的。她的禮儀是你我二人所教。但有差錯。貴人或許無事,你我卻是必得受罰的。此時嚴厲些,日後才能省事。我也是爲了你好。你怎的反說起我來?”

左嬤嬤不以爲然:“她是聰明人,怎會輕易闖禍?真闖了禍,自有廣平王府兜着。你我都是快要出宮的人了,操這個心做什麼?況且我沒覺得趙大姑娘這脾氣有什麼不好的。她本性如此。太后慧眼,難道還能看不出來?若沒有了這聰明與才氣。太后還未必瞧得上她呢。我勸姐姐別多事了,咱們只是來教授宮規禮儀的,不該咱們操心的,你何苦非要得罪人去?”

宮嬤嬤嘆了口氣:“你道我真想得罪人麼?連你我都能看得出來。更何況是上頭的貴人?這時候教她個乖,她日後才能少吃苦頭呢。別當廣平王府體面,她這位世子妃日後就不會受欺負了。宗室裡頭的長輩們。那是太后與皇上都要禮讓三分的。廣平王世子妃的位置有多少人盯着?獨她得了去,再沒別個能與她相爭的。你道那些人日後就不會盯上她?她若學得好了。端莊大方叫人挑不出錯,才能真正得個清靜呢。”

趙琇並不知道兩位嬤嬤在她身後說了這麼一番話,等離了花園,確定嬤嬤們看不見了,她就立刻卸下了原本的端莊架子,歡歡快快地向祖母的院子跑去。陶太太與陶灼華今日過來,就在張氏的院子前堂內吃茶。

她到達的時候,張氏與陶太太、陶灼華母女正聊得興起,屋中歡聲笑語一片。見她進來,張氏還抱怨:“怎的這麼久?勞你陶伯母久等。”趙琇連忙賠了不是,又說是嬤嬤們不肯放人。張氏笑道:“胡說,嬤嬤們素來講理得很,定是你不認真聽課,才被嬤嬤們罰了。”

趙琇“呵呵”兩聲,迅速轉移話題。坐下後,她問了陶家母女上京可順利,以及上海府近況如何。陶太太已經回答過張氏一回,如今便又再回答了一次,張氏還從旁幫忙補充幾句。

得知陶縣令高升上海府通判,趙琇也爲他高興。以他的品行才學,升遷是遲早的事。況且他本是翰林院出身,最多在地方做上三任官,就該調回京城,入職六部了吧?他這樣的官員,本就是以閣臣爲人生奮鬥目標的。

陶太太對此非常謙遜:“可不敢這麼說,我們老爺讀書出仕,乃是爲百姓立命。我們老爺還常說,在京中那幾年,加起來還不如在地方上一年見識得多。真正想要做點實事,還是要在地方上多待幾年。”

這還真象是陶澄會說的話。趙琇心中感嘆了一番。從她私心講,她也盼着陶澄能成爲閣臣呢。

陶太太又說起此行目的,原是爲了照顧妹妹米夫人而來。張氏對此十分重視:“你來了也好,親家老爺在任上不能輕動,留着親家夫人帶女兒在京中過活,肚子裡又還懷了一個。雖說身邊有舅太太在,到底經的事少些。我瞧舅太太那性情,也不象是個有主見的。陶太太來了,我也就放心了。日後彼此都是親戚,你們也別跟我客氣了。若缺了什麼,只管跟我說。令妹是我孫子的嫡親岳母,她肚子裡懷的是我孫子的嫡親小舅子,我們不好生照看着,又有什麼臉去娶那麼好的一個孫媳婦進門?”

張氏誠意拳拳,陶太太也落落大方,鄭重謝過,便答應下來。她想得明白,現在可不是說風骨、說客氣的時候。她也是子嗣艱難的人,深知妹妹這一胎有多麼重要。只要妹妹能順利生產,又順利將女兒嫁出去,一時的面子,外人幾句閒話,又算得了什麼呢?

不過陶太太此行上京,還有另一個目的,此時也同樣關心,那就是陶灼華的婚事了。她想要跟易家相看,張氏卻有些犯難。易家兄弟父親早逝,母親病弱,不好出面交際。若要相看,就只能委託易家嫡支的女眷了。說起來,易學士昔日在翰林院,還曾與陶澄共事過,兩家並非陌生人。但若真的到了那一步,似乎勞師動衆了些。親事能成還罷了,若不能成,陶、易兩家日後相見未免尷尬。

張氏跟陶家母女更熟悉些,略偏着她們,想要讓陶太太先見一見易二郎。若是陶太太相中了女婿,再跟易家嫡支提議親的事也不遲。

可陶太太猶豫了,她又不認識人家易二郎,張氏無來由也不好叫人家上門的,這要如何見?況且她私心裡,也希望女兒可以見一見對方,總要讓孩子自個兒心裡樂意了,纔不會委屈。

陶灼華羞紅了臉,腦袋低垂不語。趙琇含笑道:“祖母,若陶太太只是想尋個藉口見一見易二郎,我倒有個法子,容易得很,灼華也可以見到人,卻不會讓對方知曉。”

陶太太聞言一喜:“姑娘有何法子?快跟我說說吧。”

第584章 側妃第33章 秘密任務第556章 請期第599章 臂膀第438章 還價第52章 匆匆五年第47章 不安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360章 內情第99章 逃奴第300章 養子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556章 請期第425章 挖坑第389章 臉紅第348章 賢名第523章 謝禮第518章 揭露第44章 出乎意料第25章 庸醫第83章 再次提議第505章 感悟第202章 御史第628章 送妝第442章 遊趣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480章 私房話第93章 人倫第403章 利益第429章 說客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335章 氣惱第625章 嘆息第550章 喜脈第598章 選擇第477章 見禮第555章 婚期第498章 信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329章 舊物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413章 流言第404章 議立第7章 移靈第442章 遊趣第609章 扣下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524章 邀請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78章 白玉炕屏第127章 準備第129章 太子入城第50章 新年第201章 葛衣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335章 氣惱第595章 病倒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380章 緣由第497章 遷移第550章 喜脈第436章 阻攔第453章 小敘第389章 臉紅第436章 阻攔第548章 關門第294章 評價第284章 遺案第617章 喜慶第477章 見禮第596章 淡定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415章 花糕第522章 回家第339章 請客第466章 冒火第552章 牽制第221章 中秋夜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133章 改道第237章 露餡第276章 禮物第172章 喪鐘第229章 相逢第252章 避寒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401章 反轉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512章 嘉獎第299章 謀算第504章 慈善第406章 丘家第514章 野望第167章 舊僕第549章 處置第367章 約定第166章 “隱疾”
第584章 側妃第33章 秘密任務第556章 請期第599章 臂膀第438章 還價第52章 匆匆五年第47章 不安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360章 內情第99章 逃奴第300章 養子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556章 請期第425章 挖坑第389章 臉紅第348章 賢名第523章 謝禮第518章 揭露第44章 出乎意料第25章 庸醫第83章 再次提議第505章 感悟第202章 御史第628章 送妝第442章 遊趣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480章 私房話第93章 人倫第403章 利益第429章 說客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335章 氣惱第625章 嘆息第550章 喜脈第598章 選擇第477章 見禮第555章 婚期第498章 信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329章 舊物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413章 流言第404章 議立第7章 移靈第442章 遊趣第609章 扣下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524章 邀請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78章 白玉炕屏第127章 準備第129章 太子入城第50章 新年第201章 葛衣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335章 氣惱第595章 病倒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380章 緣由第497章 遷移第550章 喜脈第436章 阻攔第453章 小敘第389章 臉紅第436章 阻攔第548章 關門第294章 評價第284章 遺案第617章 喜慶第477章 見禮第596章 淡定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415章 花糕第522章 回家第339章 請客第466章 冒火第552章 牽制第221章 中秋夜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133章 改道第237章 露餡第276章 禮物第172章 喪鐘第229章 相逢第252章 避寒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401章 反轉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512章 嘉獎第299章 謀算第504章 慈善第406章 丘家第514章 野望第167章 舊僕第549章 處置第367章 約定第166章 “隱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