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請期

張氏在老郡公在世時,是建南侯府的主母,雖然小長房牛氏與蔣氏也曾插手家務,但大部分事務還是要靠張氏來管着的。雖說她管家也說不上十分出色,但也稱得上是中規中矩,並沒有什麼大毛病,最大的紕漏,大概就是沒有發現趙炯夫妻中飽私囊,貪了公中的銀子去資助穎王這件事了。

老郡公橫死,事實上也是由此事引起的。

自從趙琇日漸長大,張氏與趙瑋聽聞廣平王中毒而去了京城之後,趙琇便開始接受家中庶務,年復一年,手中權柄日重。到得最近這幾年,家中中饋就幾乎都是趙琇執掌了。張氏雖說還掛着主母的名頭,但也就是陪着孫女聽聽管事報賬,時不時從旁指點一番。遇上趙琇從來沒辦過的事,沒聽說過的人,她在旁充當一個顧問,把背景情況和相關章程說一說,後面的事就不必她多操心了,趙琇自會料理妥當。

因此張氏這些年,名義上說是參與了管家,其實悠閒得很,頂多就是動動嘴皮子,看看賬冊,出幾個不一定被採用的主意,然後在孫子孫女們需要的時候,出面做個招牌。說到家中具體的庶務,她已久不接觸了。

可如今若要把中饋重新接回去,幫着孫子孫女籌備婚禮,在孫媳婦進門後充當教導之責,這千頭萬緒的,就令她有些抓瞎了。

孫女的婚禮還好,嫁的是宗室親王世子,自有宗人府與禮部操辦一應事務,建南侯府照辦就好,就連嫁妝。那都是有定例的。張氏只需要爲孫女兒添私房就可以了。也許瑣事不少,可有個框架在,宗人府又是辦熟了的,不怕會出什麼差錯。

可孫子成親,卻有些麻煩。張氏本來是想照着當年兒子娶媳婦時的規格來辦的,問題是當年趙焯不過是建南侯之子,如今的趙瑋卻是正經的建南侯。婚禮的規格自然不可能等同。京中也有不少侯門子弟娶親的先例在。打聽一下,做個參考也行。但有侯爵在身的人,年紀都不小了。娶元配正妻都是許多年前的事了。就算可以打聽得他們當時的做法,也早就過了氣。照辦不是不行,就是容易叫人笑話。

張氏只有趙瑋一個孫子,他的婚事。自然需得辦得盡善盡美。家裡又不缺銀子,只要不是過於靡費。張氏很捨得花錢,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花纔好。

原本這些事都是趙琇幫着拿主意,拿了去年一位公府嫡長子娶元配的婚禮,以及另一家侯爺續絃的婚禮。作爲參考,把自家哥哥的婚禮規模定在兩者之間,略作修改。再叫趙瑋出面,找了尚瓊請教。把禮儀給打聽清楚了,確保萬無一失。

張氏原還嫌趙琇這法子太過輕忽。那公府子弟雖是嫡長,又是初婚,卻還未被冊封爲世子,娶妻的婚禮自然比不得公府世子的婚禮隆重。趙瑋既是侯爺,婚禮又怎能比一個尋常公府子弟寒酸呢?那侯爺續絃的婚禮,就更沒有參考價值了,續絃而已,還是第四任填房,能跟侯爺娶元配正妻相比嗎?就連用的物什都是不同的。張氏將孫女的提議打回,趙琇還未想出新主意呢,如今前者就要接手中饋,沒法再讓孫女代勞了,張氏一想,就覺得壓力山大。

幸好她覺得爲難的,也就是這一樁婚禮而已。建南侯府早被趙琇管得井井有條,事事都有規矩可依,男女僕婦也都順服,並沒有什麼大毛病。那些尋常高門大戶裡常見的吃酒賭錢、爭閒鬥氣等事,在建南侯府並不多見。主要是趙琇管得嚴,規矩又早就定死了,誰立功誰受賞,誰犯事誰受罰,多少年的老資歷都不管用。就算有親戚兒女在三位主人身邊侍候,也沒法幫着說情,因爲一開口,說不定就連自家都要倒黴了。若是老老實實認罰,反倒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從前有人不信邪,見張氏心軟好說話,又是長輩,便想着法兒求到張氏面前。張氏初時也曾幫着說過情,讓趙琇御下別太嚴苛了,尤其是對那些積年的老僕——不是受召重回侯府的那些,而是從奉賢老家就開始服侍他們的人。這些人可以算是跟趙家祖孫共過患難的,這麼多年不容易,多少給些臉面。若只是犯些小錯,就饒了他們吧。若是犯了大錯,略作責罰也就是了。沒必要攆人,還要連家眷一起攆。

趙琇一概不聽,還道:“老資歷的僕從,得的賞都比旁人多些,在人前也更體面,平日說話,更得人信服,就連給他們安排的差事,都比旁人的好。既如此,他們就該做得更好,給別人做個表率纔對,方對得起我們祖孫三人的重用。可有人倚老賣老地不幹好事,挖起主人家的牆腳來了,我爲什麼要饒了他?難道我信任他、重用他,就是爲了叫他來壞我規矩的?”

張氏不至於爲個僕從跟孫女爭吵,笑一笑就作罷了。既然趙琇連張氏的賬都不買,下人自然不敢再奢望有人能求情,只能認罰。從此之後,家下人等便老實了許多。

張氏從前還嫌孫女嚴厲,如今真正重新上手管家了,才發覺其中的好處。趙琇列下了條條框框,手下的人只要不是傻子,無論是精明還是平庸,照着規矩做,就出不了大差錯——當然,精明能幹的人,會做得更好,主人家也是能看出來的。照這個做法,張氏管家也費不了多大的力氣。底下還有幾個頗爲能幹的管事在,她就更省力了。

這回張氏心裡終於信服了孫女的管家本事,心道:“琇姐兒這孩子從小兒就喜歡自作主張,沒想到這自作主張,也有自作主張的好處呢。她這法子雖嚴苛些,用起來倒便宜,事事皆有章程,就算孫媳婦進門了,無人教她。照着辦也不會出錯。”

想到這裡,張氏不由得欣慰地看了孫女一眼,覺得趙琇總算是歷練出來了,也不枉她這多年的用心教導。

趙琇正低頭看曆書呢,若真要把哥哥的婚禮推遲到明年春天再辦,那能挑的吉日可不多。看着看着,她察覺有異。擡起頭來。見祖母張氏微笑着看她,只覺得有些莫名,便還了個笑回去。

趙琇的管家辦法好。早已跟家下人等磨合好了,張氏也就懶得更改了,只管蕭規曹隨。

然而,就算規矩一樣。管家的人不一樣,效果也是會有所不同的。

趙琇執掌中饋時。底下人都要繃緊了神經,務求不出差錯,事事都要謹慎小心。但與此同時,他們心裡也清楚。只要把份內的事做好了,該得的東西一樣都不會少,也不愁沒門路往上爬。

換了張氏來執掌。她是出了名的心軟好脾氣,底下人偶爾犯了點小錯。她覺得沒什麼要緊的,順口就饒了。旁人見了,便知道這位老夫人好說話得很,又見大姑娘趙琇爲了備嫁,對一些瑣事不怎麼理會了,就漸漸鬆懈起來。又有人發現若自己說話討喜吉利,哄得張氏歡心,她順手就會賞些好東西,安排差事時,也愛用自己看得順眼的人,衆人便心思鬆動起來。

大家想着,大姑娘明年就要出嫁了,日後不會再管侯府的家;新奶奶還未進門,雖不知是個什麼脾性,但新嫁娘管家,總要靦腆上兩年。眼下可不就是他們最逍遙的好時候了麼?這時候不求上位,什麼時候求上位?這些人有一大半是從前舊僕,新來的人也多在高門大戶裡頭混過,本就擅長巴結討好。沒了趙琇彈壓,衆人竟又有幾分故態復萌的趨勢了。

張氏又不是真傻,身邊也還有幾個忠心婢僕,趙琇那兒更是時刻留意着提醒她呢。她很快就醒悟過來了,心中暗悔,很是斥責了幾個想挑事的。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她深知自己有個容易心軟的毛病,卻又狠不下心來改了。眼下孫女還在家,倒也罷了,等到孫女出嫁,她真能應付得來麼?

她只得私下對孫子說:“還是早些把你媳婦娶進門來吧。有些事兒,我沒法教她,還得叫你妹妹來做呢。不是我做祖母的愛偷懶,我就怕我的性子容易壞事,把你媳婦也給教壞了。”

趙瑋想了想,便拿起禮部送來的章程道:“米家那邊,日子實在沒法提前太多,總不能叫岳母挺着肚子操辦女兒婚禮,也得留夠讓她坐月子的時間。今年內是來不及了,明年春最合適,可以定在二月。我與表妹都是二月過生日,過了生日便嫁娶,春光也正好。倒是妹妹的婚禮日期,可以往後推些日子。禮部選了幾個吉日,六七月裡有,八|九月也有,不如定在八月如何?過了中秋,再讓妹妹嫁過去,咱們一家人也好團團圓圓地過中秋節。”

這麼一來,兩樁婚禮之間便隔了半年的時間,怎麼也夠米穎芝向趙琇討教管家之法了,也足夠讓米穎芝參與準備趙琇的嫁妝,爲張氏分憂。

張氏想得明白,當即大爲贊同。祖孫倆細細商議一番,便給米省之與米夫人送了信。米省之夫婦見趙家定的婚期在明年二月下旬,十分照顧親家方便,心裡也很感動,立刻答應了。米省之還想着,等年下任滿回京,新官職怎麼也得拖上些時日,等女兒出嫁回了門,纔好領差事離京呢經。

米家既然答應了,張氏與趙瑋這邊便就此定下了婚期,接着,又將禮部的章程還了回去,言明他們選定了明年八月二十二爲吉日。禮部的人早前得了廣平王世子高楨的話,說要先看建南侯府的意願,便把侯府的意思轉達給王府的人知道,王府總管立刻派人往溫泉莊子上送信。

高楨接了信,二話不說,當日就快馬趕回京城了。連廣平王府都顧不上回,他直接就上了建南侯府的門,找到趙瑋問:“這婚期也定得太晚了吧?不是說好了,等明年六月就辦我與趙妹妹的婚事麼?”(未完待續)

ps:杮子表示他不幹了!

第398章 怨懟第335章 氣惱第579章 多心第434章 選擇第150章 探病第589章 質問第513章 方家女第9章 說客上門第79章 抽絲剝繭第613章 勸弟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21章 好戲第585章 女官第366章 潛入第575章 說笑第349章 丘家第387章 通信第424章 冷茶第526章 反駁第396章 投契第560章 妄念第600章 上任第414章 中舉第467章 提議第153章 求教第584章 側妃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614章 立儲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451章 送信第493章 進展第246章 赴會第200章 送冰第171章 驚聞第422章 勸姐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530章 擴散第408章 秋宴第342章 警告第406章 丘家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170章 暈倒第415章 花糕第500章 聚首第356章 堅決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380章 緣由第475章 大案第530章 擴散第616章 備婚第407章 秋闈第373章 失蹤第164章 找補第397章 疑心第513章 方家女第439章 默契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14章 幸運得救第130章 川沙城下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597章 打傢俱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496章 對策第5章 分家第164章 找補第40章 做戲第597章 打傢俱第83章 再次提議第312章 圖書館第448章 移居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334章 悔恨第170章 暈倒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75章 後宮詭異第142章 善後第389章 臉紅第172章 喪鐘第380章 緣由第390章 正經事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221章 中秋夜第97章 打臉第84章 傳信第81章 棄僕第275章 邀請第305章 脫身第597章 打傢俱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340章 求情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519章 悔悟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382章 怒火
第398章 怨懟第335章 氣惱第579章 多心第434章 選擇第150章 探病第589章 質問第513章 方家女第9章 說客上門第79章 抽絲剝繭第613章 勸弟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21章 好戲第585章 女官第366章 潛入第575章 說笑第349章 丘家第387章 通信第424章 冷茶第526章 反駁第396章 投契第560章 妄念第600章 上任第414章 中舉第467章 提議第153章 求教第584章 側妃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614章 立儲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451章 送信第493章 進展第246章 赴會第200章 送冰第171章 驚聞第422章 勸姐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530章 擴散第408章 秋宴第342章 警告第406章 丘家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170章 暈倒第415章 花糕第500章 聚首第356章 堅決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380章 緣由第475章 大案第530章 擴散第616章 備婚第407章 秋闈第373章 失蹤第164章 找補第397章 疑心第513章 方家女第439章 默契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14章 幸運得救第130章 川沙城下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597章 打傢俱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496章 對策第5章 分家第164章 找補第40章 做戲第597章 打傢俱第83章 再次提議第312章 圖書館第448章 移居第138章 京中風雲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334章 悔恨第170章 暈倒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75章 後宮詭異第142章 善後第389章 臉紅第172章 喪鐘第380章 緣由第390章 正經事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221章 中秋夜第97章 打臉第84章 傳信第81章 棄僕第275章 邀請第305章 脫身第597章 打傢俱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340章 求情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519章 悔悟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382章 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