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擴散

世人皆知本朝皇室原籍嘉定,嘉定就在上海府轄下。上海府的潮災死傷慘重,消息早已傳遍天下。京城裡的讀書人,不管是本地的,還是外地來求學趕考求官的,都免不了私下議論議論。

但聽說是一回事,看到又是另一回事了。

對沒有去過上海府的人來說,南匯港是什麼地方?曾有多麼繁華?他們完全沒有概念,只知道是個近年新興的海港,有許多外洋商船到那裡停靠,可是船隻的數量卻遠遠比不上廣州這樣的千年大港。他們只會覺得:那大約是個稍微熱鬧些的港口罷了,就跟京杭大運河途中的尋常港口城鎮一樣。

但明知書館新來的這兩幅畫,卻讓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南匯港在未遭災之前,是這個樣子的。船停靠在海港裡,一眼望不到頭。碼頭上有那麼多的商鋪和人,還有附近的街道、倉庫、客棧、民居……這完全就是一個繁華的大港嘛。運河沿岸各港口跟這個可沒法比。

他們還能看到港口邊上,那已有陳舊痕跡的堤壩,也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堤壩案是如何發生的。十多年前修好的堤壩,經過多年海水衝襲,已經支持不了多少年了,必須要重修。可是那些貪官污吏卻貪墨了修壩的銀子,又在原有的堤壩上做手腳,讓人誤以爲已經修過了。等到他們落網後,官府重修堤壩時,不得不把他們做的那些手腳剷掉,重修壩身,結果還未合攏,便發生了潮災……

看畫的人又不由而同地轉向另一幅災後圖。如果說前一幅圖上畫的是人間的繁華景象,第二幅圖畫的就是地獄。偏偏在這地獄景象中,他們還能辨認出前一幅圖的痕跡來。那些碼頭上的船隻的殘骸,那些破損的房屋,那些曾經熱鬧的街道……

趙琇特地爲兩幅畫選擇了同一個的角度,這種直觀的對比更能讓人體會到,災難前後南匯港的差別。也更能清楚地認識,這場潮災對於上海府的災區來說,意味着什麼。

不免有人會想到,還好嘉定的海壩修得堅固。否則皇帝的祖墳都要被大潮沖走了,皇帝的親族也要遭殃,那時死的人才多呢。

但也有更多的人覺得,這種事太慘了,爲什麼南匯的堤壩偏偏就修得這麼慢呢?誰該爲此負責?還有堤壩案的那些犯官們。也太可惡。他們就算真要貪錢,也不能貪到關係這麼多百姓性命的海壩頭上呀!

臘月裡,仍舊堅持來明知書館的學子已經不多了。那些出身大戶的讀書人,即使會爲了借閱名家文集而前來,也不會選擇在寒冬臘月時節自虐。留下來的人,除了本地的清貧學子,或是勤奮苦學的書香子弟,就只有外地來赴考又慕名而來的舉子們了。他們或是關心時政,或是不瞭解潮災內情,或是心地善良悲天憫人。總愛在休息時,圍着這兩幅圖低聲討論着,還會問江南來的學子,對上海府的情況是否熟悉?災區果真如圖上畫的那麼悽慘麼?

趙焜做了書館的新任副館長,又是南匯鄰縣奉賢來的,人也頗爲和氣,就是其中最熱門的詢問對象。他倒是個老實人,凡是知道的,都照實說了。

八老太爺領着族學裡不用參加今年鄉試的子弟到處參與救濟,他做兒子的肯定不能缺席。所以他對南匯的情況頗爲了解。災後的情形確實很慘,比這災後圖上畫的只怕還要更悽慘些,不過經過一個月的整頓與清理,已經好了許多。災民的溫飽可以維持。有屋可住,代理縣令還率領着他們重建房屋。他離家的時候,港口已經開始恢復運作了,又有了新的商船運載各種糧食、布匹、木材前來,雖然比不得過去繁華,但至少有復興的希望在。

回答完衆學子們的問題。趙焜還語重心長地告誡他們:“這都是官員貪腐、惰政之故,諸君皆是朝廷棟樑,還望要引以爲誡呀。”

衆學子們自然是紛紛附和,其實也有人嘴上應着,心裡卻不以爲然的。天災這種事,誰能預料得到呢?這回若不是廣平王揭了堤壩案,又恰好遇到百年難遇的大潮災,那海壩修得壞一些,也造成不了多麼嚴重的後果。十年苦讀爲的是什麼?千里做官爲的是什麼?還不是“富貴”二字?哪個官員不是這麼做的?只不過這回壞事的那幾個特別倒黴罷了。

就在這時候,尚瓊不緊不慢地從門外進來了,高聲道:“趙舉人說得好。若不是地方官員辜負朝廷信任,貪墨公款,也不會累得近萬百姓慘死。犯下了這樣的罪責,他們也不會有好下場。諸君日後爲官,只需想一想,如今大理寺牢獄中住的都是些什麼人,就知道該怎麼辦了。諸君十年寒窗苦讀,可不是爲了落得那般下場的。”

這話聽得衆學子人人色變。雖然大家都覺得尚瓊這話太不吉利,可他是太傅之子,皇帝的小師弟,也是士林名家,在這書館中地位超然,平日對他們指點良多,衆人都不敢無禮,紛紛恭敬應聲。

有了尚瓊出面,這兩幅畫在書館中算是穩穩地收錄下來。平時就捲起放在“地理風土”類別的專用書架上,但總有人會借來看。學子們議論的重點也參差不濟,有人討論天災,有人討論廉政,還有人討論堤壩案——怎的審了這麼久,還不見結案呢?害死了那麼多百姓,那些人早該處以極刑了!

沒過多久,又有更多的舉子趕到了京城,提前來準備二月舉行的會試。其中就有上海府的舉子們,還有一位更不得了——他是南匯縣今年唯一一位前來赴考的舉人。

正主兒來了,他既是南匯本地人,想必比趙焜更清楚當地的情形。書館的學子們小心打聽得他沒有親人在潮災中去世,方纔放心地詢問起他來。

不料這一問,那位舉子就激動得當場落下淚來。他是沒有親人死亡,可他的家業卻全毀了。他在南匯本是富家子弟,父母早亡,娶得一房賢妻,生了兩個孩兒,全家人住着大宅子,手握百畝良田,另有十多間店鋪、四處倉庫出租,生活富足安逸。潮災發生時,他帶着妻兒前去奉賢的岳父家中省親。一夜之間,他一無所有,房子店鋪被沖塌,良田盡毀,僕從死散,連父母牌位都不知去了哪裡。他只能帶着妻兒寄居在岳父家中,一草一紙俱是依靠岳家接濟,上京的路費還是親友們勉強湊的……

他還提到,南匯縣今年有資格參加鄉試的生員,原有幾十個,可最後參加的卻不足十人。那些未能出現的生員,不是早已在潮災中丟了性命,就是有喪親之痛,需要守孝。整一個七月,他妻子替他足足送出去五十八份奠儀,其中不乏同窗好友、親近師長……

他對堤壩案的犯官們深惡痛絕,還冷笑着說:“前任南匯縣令壞事後,他的家眷住進了一家豪門大戶的別院,仍舊錦衣玉食。可那又如何?海潮一來,那家大戶自身難保,他妻兒俱亡,僕從四散,只剩一個老母,摔斷了腿,磕破了頭,被人擡到安置所去,與其他災民們一起吃救濟的粥。被人認出來後,災民們深恨她兒子害了全縣百姓,都不願意搭理她,她差點兒活活餓死!還是鄰縣縣令好心,命衙役給她送了點吃的,她才得以活命。如今她就在南匯縣城大街上行乞呢,可誰不知道她的身份?根本就沒人施捨給她,她還是要靠衙役每日給的兩個饅頭才活下來。但陶縣令再好心,也不過是代職。等新縣令上了任,誰還管她的死活?這就是報應!”

其他學子們聽得毛骨悚然,不是因爲他對堤壩案犯官的恨意,而是赫然發現,原來在天災面前,並不是只有黎民百姓會丟了性命。那些與他們同樣身份的生員、舉人,甚至是官員、官眷、世家大族,都沒一個能逃得過。就象是那位涉案的前任南匯縣令,貪了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他身陷囹圄,妻死子亡,老母落到要行乞爲生的地步,生不如死。那還不如當初不貪,尚能保得住一家人富貴團圓呢。

他們開始換一種思路來看待這場天災:如果是我遇上了……然後衆人不約而同地打了個冷戰,都不敢再想下去了。

學子們私下議論着這些事,又關心地去打聽堤壩案的審理情況。他們拜訪認識的同窗、師長、親友,然後他們的同窗、師長、親友又再去拜訪各自的同窗、師長、親友……等到小年夜的時候,聚集在京城的讀書人羣體,已經在皇帝與朝廷不知道的時候,對堤壩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隨着進京趕考的舉子越來越多,這種議論,也會慢慢地向全國蔓延開去。

而此時的趙琇,卻不再做任何干涉動作了。她只需要開一個頭,後面的事,就不是她能控制的。

馬上就要過年了,建南侯府上下還有許多事情要料理,各家年禮都送出去了,又收到了許多年禮。趙琇還要忙着將這些東西登記造冊呢。

今年新年大朝,祖母張氏是一定要入宮晉見太后娘娘去的,趙琇也要陪着走一趟。爲此她們祖孫三人都要做幾身新衣裳,另外還有除夕祭祖事宜。三房、五房、六房皆有族人在京,今年祭祖定是要大辦的。

趙琇在這百忙之中,還不忘留心廣平王府的動靜。廣平王依舊留在宮裡治眼睛,不過廣平王世子高楨,卻在年前回到了王府之中。(未完待續。)

第516章 市恩第305章 脫身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587章 誤會第490章 勸說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608章 太醫第428章 相邀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106章 親戚第52章 匆匆五年第462章 省之第175章 自薦第434章 選擇第438章 還價第476章 會面第412章 丟臉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222章 驚喜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159章 收贖第448章 移居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149章 元宵節第397章 疑心第500章 聚首第2章 老姨奶奶第401章 反轉第59章 意外收穫第237章 露餡第47章 不安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186章 教孫第364章 緊追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534章 新年第597章 打傢俱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404章 議立第556章 請期第235章 舊僕們第163章 指點第316章 光地第596章 淡定第320章 告狀第102章 詭狀第576章 開導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465章 回絕第548章 關門第441章 行船第525章 不合羣第211章 書與茶第79章 抽絲剝繭第525章 不合羣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76章 察覺第208章 挑撥第574章 壯大第440章 出發第133章 改道第602章 勸女第149章 元宵節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486章 自薦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142章 善後第44章 出乎意料第35章 暗涌第609章 扣下第478章 害臊第619章 藉口第194章 曹家第542章 爭執第251章 小病第103章 扯皮第21章 好戲第35章 暗涌第520章 纏身第88章 不甘第523章 謝禮第148章 兄妹團聚第380章 緣由第382章 怒火第312章 圖書館第84章 傳信第617章 喜慶第563章 杏榜第542章 爭執第596章 淡定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506章 巡視第597章 打傢俱第84章 傳信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464章 搭訕招術
第516章 市恩第305章 脫身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587章 誤會第490章 勸說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608章 太醫第428章 相邀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106章 親戚第52章 匆匆五年第462章 省之第175章 自薦第434章 選擇第438章 還價第476章 會面第412章 丟臉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222章 驚喜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159章 收贖第448章 移居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132章 見機行事第149章 元宵節第397章 疑心第500章 聚首第2章 老姨奶奶第401章 反轉第59章 意外收穫第237章 露餡第47章 不安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186章 教孫第364章 緊追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534章 新年第597章 打傢俱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404章 議立第556章 請期第235章 舊僕們第163章 指點第316章 光地第596章 淡定第320章 告狀第102章 詭狀第576章 開導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465章 回絕第548章 關門第441章 行船第525章 不合羣第211章 書與茶第79章 抽絲剝繭第525章 不合羣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76章 察覺第208章 挑撥第574章 壯大第440章 出發第133章 改道第602章 勸女第149章 元宵節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486章 自薦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142章 善後第44章 出乎意料第35章 暗涌第609章 扣下第478章 害臊第619章 藉口第194章 曹家第542章 爭執第251章 小病第103章 扯皮第21章 好戲第35章 暗涌第520章 纏身第88章 不甘第523章 謝禮第148章 兄妹團聚第380章 緣由第382章 怒火第312章 圖書館第84章 傳信第617章 喜慶第563章 杏榜第542章 爭執第596章 淡定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506章 巡視第597章 打傢俱第84章 傳信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464章 搭訕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