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元宵節

蓮姨娘還很年輕,不過二十多歲,她是遼東邊城的軍戶之女,因生得有幾分顏色,她家裡人就對她期待頗高。趙玦在遼東謀了個官職,雖然位卑職小,但幾年間就迅速升了六級,是個人都看得出來他有後臺。蓮姨娘她爹見他身邊連個妾都沒有,只有一個通房,就把女兒送了過去,以爲有利可圖。

蓮姨娘剛進門時,幾乎是獨寵,很是風光了些日子,她孃家人也確實得了不少好處。趙玦當時帶在身邊的通房,是小錢姨娘替他準備的,相貌身材都平平,他都當老媽子看。得了蓮姨娘後,纔算是心滿意足了。可惜這寵愛並不長久,沒幾年,趙玦就膩了她。回到京城後,小錢姨娘見到這比自己更年輕更美貌的競爭對手,心裡不樂意了,想要排擠她,趙玦也無動於衷。他房裡又添了新歡,加上蓮姨娘只生了個女兒,小錢姨娘卻生了三個兒子,活了兩個,更有體面。趙玦便由得小錢姨娘磋磨人家,名份也不給了。蓮姨娘做了幾年的正經姨娘,又落回到賤妾身份,每日還要象僕婦一樣做活,心裡真是苦不堪言。

可再苦,也苦不過眼下。趙玦參與謀逆,都被太子點名了,全家被抓進了大牢,若不是他已被出族,興許連族人都要受連累呢。蓮姨娘因官兵來時不在家,出門買菜去了,又沒什麼正式的妾室名份,不在趙玦家眷名冊上,反而逃過了一劫。也算是意外的運氣。可她親生的女兒還不滿六歲,也跟着祖母、兄姐們一道進了大牢,她在外頭擔心得肝腸寸斷。卻又不知該怎麼辦。她不熟悉京城,甚至打聽不到他們被關在哪裡,除了求二房出手,還能怎麼辦呢?就連找二房,也是家中僕役們提醒的。

她被磋磨了幾年,倒是養出了幾分韌性,就算趙瑋對她連個好臉色都沒有。每一次都堅決拒絕她的請求,她也依然每天過來。若是趙瑋閉門不理,她就一直哀求門房開門。或是默默站在門前臺階下哭泣,也不亂嚷嚷。若是趙瑋出門,她一定會抓緊機會跟上來苦求。趙瑋從外頭回來了,她也是殷勤地一路求人。直到他關大門爲止。

事實上。蓮姨娘雖是趙玦的妾,可她進門是趙瑋趙琇父母被害三年之後的事了,又是爲了小女兒來求人的,本身在趙玦家,也算是受了不少苦。趙瑋起初對她並沒什麼恨意,只當是個路人就算了。但路人天天來糾纏,也很惹人厭煩。趙瑋已經有些受不了了,他不得不命人將她趕遠些。可只要抓住機會,她還是要粘上來的。趙琇回來時沒遇上。他都在暗地裡慶幸。

趙琇聽完兄長的介紹後,想了想:“朝廷的律令,就算是十惡不赦的重罪,家眷裡有未滿十五歲的孩子,應該都能饒過性命的吧?十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的要改判流放,十歲以下的則可以花錢收贖。趙玦的幾個孩子裡頭,年紀最大的趙澤也不過十四五歲,應該都不會有什麼性命之憂,更別說這個蓮姨娘的女兒還不到六歲了,頂多是在牢裡關些日子,等案子了結,自然就能出來了。難道她不知道嗎?”

趙瑋搖搖頭:“我看她未必不知,仍舊天天上門,不外乎兩點,一來大牢裡肯定比不得外頭,她擔心女兒年紀小身體弱,在大牢裡受罪,會年幼夭折;二來她心裡定然也存了幾分僥倖之心,倘若我們願意出手幫忙,那不但她女兒能得救,趙家說不定也能把家業給保下來,她們母女日後的生活就不必擔憂了。她算盤打得挺響的,卻不知是從哪個人嘴裡聽說了咱們家的事,那人難道沒告訴她,我們與趙玦是仇家麼?”

蓮姨娘是否知道趙玦與二房祖孫是仇家,只有她自己知道。不過趙琇與兄長的想法一樣,都不打算摻和趙玦的事,畢竟他謀逆是實打實的,爲了保密,甚至不惜殘殺親子,這種人是註定洗不白了。更何況,他父親和妻子還與自家有死仇。他們兄妹是吃飽了撐着才救人呢。

反正趙玦那一大家子,只有他和他母親牛氏是要入罪的,小錢姨娘大概也逃不掉,其他人年紀都太小,夠不上量刑標準,不管是流放還是收贖,都能保命,他們又各有各的外家可以依靠,趙琇兄妹何必多管閒事?

不過蓮姨娘實在是哭得可憐,哪怕她沒有大吵大鬧,可是這宅子本來也不大,趙琇與趙瑋高高興興地坐在正房裡說話,就聽得一陣陣的哭泣聲傳來,哭得人都發毛了。趙琇總算明白,趙瑋爲什麼會一聽蓮姨娘來了,便拉長了臉。

她想了想,對趙瑋說:“讓她繼續在門外哭也不是辦法,我們煩,她也白使了力氣,還是跟她把話說清楚好了。”

趙瑋皺皺眉:“這要怎麼說清楚?打從一開始,我就跟她說,這是謀逆大案,皇上、太子、朝中重臣都盯着呢,趙玦又在太子跟前露過臉,我們家還沒那能耐替他洗脫罪名,讓她安心回去等消息。是死是活,全看他家的運氣了。可她不聽,還是糾纏個沒完。”

趙琇道:“就跟她說清楚兩件事,一是她女兒年紀還小,多半能保住性命,二是我們跟趙玦有仇,不可能幫她這個忙,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她再鬧下去,我們真惱了,對她女兒也沒好處。她要是真有空閒,還不如想想將來的日子要怎麼過,即便她女兒被放出來了,家產也多半保不住,她還不如籌些銀子,事後帶女兒回孃家投奔去的好。”

趙瑋道:“既如此,就讓人跟她說去。”

碧蓮被派了這個差使,她到門外跟蓮姨娘說了足有一刻鐘的功夫,也不知蓮姨娘是信了還是沒信。反正哭了一場後,也就走了。趙琇覺得她大概是接受現實了吧?反正門外沒了人扮演孟姜女,兄妹倆說話都覺得清靜了許多。

趙琇問起了高楨。趙瑋嘆息道:“他這些天過得很不容易,因廣平王一直留在宮裡給皇上侍疾,廣平王妃又病了,偌大一個王府,都靠世子一個支撐。我昨兒纔去瞧過他,覺得他憔悴了許多。”

趙琇忙問:“廣平王妃病了嗎?什麼病?要不要緊?”

趙瑋猶豫了一下:“王妃這幾年身體一直不大好,不過一向只是小病。我瞧世子的神色,這一回怕是大症候。王府的醫官進了宮,太醫院的人又被扣押起來。致仕後留京的太醫都被召進宮裡去了,世子只得請了一位名聲不錯的老大夫上門爲王妃醫治,說是吃了幾天藥,都沒什麼起色。”

趙琇聽得憂心忡忡:“怎麼會這樣呢?我小時候見王妃。覺得她身體挺好的呀?是不是因爲聽說了壞消息。以爲兒子出事了,因此擔心得病倒的?那麼世子如今既然平安回來了,她應該很快就會好起來吧?”

趙瑋吞吞吐吐地說:“我聽說不是這樣的,王妃先前雖然擔心世子,但只是體弱罷了,病情並不算重,見到世子平安回去,就憂慮盡去了。卻是她孃家人。也被捲進謀逆裡去了,不過投靠的不是穎王。而是朱麗嬪與六皇子,鍾家的女兒甚至還求得朱麗嬪開口,答應封她做六皇子側妃。如今朱麗嬪死了,六皇子被出繼,鍾家的女婿參與謀害太子,還不知會不會連累鍾家。鍾家老太太親自上王府求女兒出手相救,言語間說了些不中聽的話,把王妃給氣得吐血了。”

趙琇大吃一驚,心裡有些憤怒。廣平王妃鍾氏那樣一個好人,怎麼就攤上這種噁心的孃家人了呢?背叛廣平王一家,還坑害了外孫高楨就算了,現在壞了事,還有臉要求他們救人,把女兒都氣得吐血了。這也叫親人?這是仇人吧?

兄妹倆一路北上,都與高楨爲伴,情誼也更加深厚了,都是真心爲這位小夥伴擔心。趙琇想了想:“我既然入京了,怎麼也該去探望一下王妃,不如明兒去怎麼樣?正好今天是元宵節,明日十六雖然有些遲了,但送點節禮上門,也不是不行吧?”

說起這件事,趙瑋就覺得不好意思了:“連日來有不少人給我們家送上元節禮,我哪裡知道這些規矩?又覺得裡頭好些人家都跟咱們家不熟悉,忽然送禮過來,着實奇怪得緊。我心裡想,難道他們是跟謀逆有涉,故意送禮給我,想託我幫忙說情麼?那我可不敢收他們的東西,就讓人把他們的東西又都送回去了,他們卻又不收。我正不知該如何是好呢,妹妹既回來了,正好給我出個主意。”

趙琇在奉賢老家時,也曾幫祖母料理過年節送禮的事,但那些照例行事就行了,眼下的情況卻不一樣,她也沒有好主意。想了想,便讓趙瑋把那些禮單全都拿出來,標明瞭是哪家人送的禮,問清趙瑋送禮的人是否留下了什麼話,得知沒有,便另寫了一封信,連同禮單一起裝在小匣子中。

趙瑋問:“妹妹這是做什麼?”

趙琇道:“太子不是經常派人出來看你嗎?等下次再有人來,哥哥就把這匣子交給來人帶回去,讓太子看裡頭的東西。若太子說無礙,你就大大方方把禮收下,咱們當作是發了一筆小財,頂多以後照差不多的價值回一份禮給人家就是。若是太子說不能收,咱們就把東西原樣還回去,明說了是太子不許,那些人自然就不敢再逼我們收下了。如果當中有一兩條漏網之魚,說不定咱們還幫太子把人給揪出來了呢!”

趙瑋笑了:“好,就依妹妹的。”

趙琇陪兄長說了一會兒話,打聽了些京中情形,覺得累了,便回了後院房間歇息。那三間屋子雖然是倉促收拾出來的,但有趙瑋盯着,他疼愛妹妹,手裡又有錢,自然不可能將就,因此房間整理得還算舒適。

趙琇痛痛快快地洗了個熱水澡,披散了一頭長髮,在燒了火牆的房間裡暖乎乎地坐着,跟碧蓮一塊兒收拾着箱櫃。她又想到明日要去瞧高楨和廣平王妃,應該帶點兒貼心的禮物去,便找了塊好些的厚絨料子出來,做了個抹額,縫上綢面,在上頭繡了簡潔的福壽紋。雖然簡薄了些,但時間太短,也做不出別的來了。

晚上兄妹倆在一處吃了頓豐盛的晚飯,提起今日元宵,京裡本該有燈市的,可出了謀逆大案,皇上又病着,許多人坐牢的坐牢,流放的流放,殺頭的殺頭,哪裡有氣氛做這些事?因此燈市就取消了。趙瑋怕妹妹心裡不痛快,就提議出去集市上,買盞花燈回來。燈市雖沒有了,但賣燈的店還是開張的。

趙琇就搖頭說:“外頭亂糟糟的,過些時候就要宵禁了,大晚上的你跑出去做什麼?”

趙瑋微笑說:“這不是怕你無聊麼?去年在老家時,你跟祖母說笑,還提到今年元宵一定要到縣城裡好好逛一逛燈市,買幾盞漂亮的花燈回來掛着。哪裡想到,真到了元宵這一日,我們兄妹與祖母相隔千里,想要吃頓團圓飯都不成,若是家裡連盞花燈都沒有,豈不是太可憐了?”

趙琇笑道:“有親人在身邊陪着,怎麼會可憐呢?倒是祖母比較可憐,咱們倆都不在身邊,可咱們又不能生出翅膀來,飛回老家去陪她。”

趙瑋想到祖母,也忍不住嘆氣:“祖母這會子不知回了奉賢老家沒有?亦或是還在松江城那邊住着?若是在松江城,有二舅公一家子陪着,應該會開心吧?若是回了老宅,也有族中晚輩們承歡膝下,想必不會太過冷清。”

趙琇想象了一下那個情形:“這麼說來,祖母身邊興許還很熱鬧呢,相比之下,果然是我們比較可憐。”她說着就笑了,“要不我們也弄一盞花燈掛掛?不用去外頭買,咱們自己做。”

趙瑋好奇:“自己做?你會做麼?”

趙琇回想了一下小學時勞動課學做摺疊式紙燈籠的情形,果斷誇下海口:“不難的,咱們找些紙、竹篾、繩子和畫筆顏料,試一下好了。”

兄妹倆忙活了一晚上,直到三更才罷手,成果很不怎麼樣。趙琇勉勉強強做了盞摺疊式燈籠出來,只是那褶子不怎麼整齊漂亮,上頭畫的花樣兒倒還罷了。趙瑋最終放棄了摺疊式的燈籠,老老實實讓人用細竹篾紮了個簡單的立方架子,蒙了彩紙上去,提筆寫寫畫畫的,看起來比妹妹做的要漂亮許多,可惜剛點了蠟燭放進去,提起來,蠟燭就倒了,把整個燈籠燒成了灰。相比之下,趙琇做的起碼還是一盞燈。

兄妹倆互相取笑了對方一番,就都覺得困了,各自回房睡了一覺。次日起來,便齊齊往廣平王府去。(未完待續。。)

第361章 來訪第237章 露餡第2章 老姨奶奶第90章 拉攏第185章 歸家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133章 改道第35章 暗涌第504章 慈善第128章 將至第389章 臉紅第312章 圖書館第312章 圖書館第217章 新店第533章 熱鬧第495章 回鄉第295章 賠禮第45章 破綻處處第205章 雪花酪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18章 審問第592章 請求第102章 詭狀第24章 顯靈第50章 新年第574章 壯大第326章 招工第222章 驚喜第320章 告狀第142章 善後第624章 因果第530章 擴散第80章 羣起攻之第458章 啓發第551章 顧慮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205章 雪花酪第154章 棉襖第453章 小敘第37章 許諾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415章 花糕第173章 雨天第391章 建議第549章 處置第403章 利益第6章 怪事連連第294章 評價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387章 通信第159章 收贖第170章 暈倒第576章 開導第439章 默契第205章 雪花酪第483章 獻殷勤第380章 緣由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172章 喪鐘第584章 側妃第372章 失態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480章 私房話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228章 蠢蠢欲動第326章 招工第374章 遭遇第118章 引介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454章 離開第186章 教孫第173章 雨天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461章 盛況第10章 亂家根源第519章 悔悟第221章 中秋夜第270章 返回第154章 棉襖第451章 送信第211章 書與茶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478章 害臊第364章 緊追第500章 聚首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394章 威脅第23章 一場鬧劇第44章 出乎意料第372章 失態第465章 回絕第97章 打臉第441章 行船第214章 求差事第35章 暗涌第574章 壯大第356章 堅決第589章 質問第61章 提點第436章 阻攔
第361章 來訪第237章 露餡第2章 老姨奶奶第90章 拉攏第185章 歸家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133章 改道第35章 暗涌第504章 慈善第128章 將至第389章 臉紅第312章 圖書館第312章 圖書館第217章 新店第533章 熱鬧第495章 回鄉第295章 賠禮第45章 破綻處處第205章 雪花酪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18章 審問第592章 請求第102章 詭狀第24章 顯靈第50章 新年第574章 壯大第326章 招工第222章 驚喜第320章 告狀第142章 善後第624章 因果第530章 擴散第80章 羣起攻之第458章 啓發第551章 顧慮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205章 雪花酪第154章 棉襖第453章 小敘第37章 許諾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415章 花糕第173章 雨天第391章 建議第549章 處置第403章 利益第6章 怪事連連第294章 評價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387章 通信第159章 收贖第170章 暈倒第576章 開導第439章 默契第205章 雪花酪第483章 獻殷勤第380章 緣由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172章 喪鐘第584章 側妃第372章 失態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480章 私房話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228章 蠢蠢欲動第326章 招工第374章 遭遇第118章 引介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454章 離開第186章 教孫第173章 雨天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461章 盛況第10章 亂家根源第519章 悔悟第221章 中秋夜第270章 返回第154章 棉襖第451章 送信第211章 書與茶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478章 害臊第364章 緊追第500章 聚首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394章 威脅第23章 一場鬧劇第44章 出乎意料第372章 失態第465章 回絕第97章 打臉第441章 行船第214章 求差事第35章 暗涌第574章 壯大第356章 堅決第589章 質問第61章 提點第436章 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