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宮中暗戰

四皇子樂安王高鉞(音同“越”),是蔣淑妃所出,廣平王同母所生的親弟弟,比廣平王小五歲。從前他是一位性情活潑討喜的青年,愛好詩詞書畫,也喜歡騎馬打獵,上頭有一位穩重出色的兄長,他似乎只要扮演好乖巧弟弟的角色就可以了。廣平王傷重目盲,不得不請辭太子之位,這位樂安王才真正被朝野衆人看在眼裡。他與兄長感情極好,本人也聰慧有才幹,對於廣平王以及他的支持者而言,是最適合的接班人選。

自從廣平王辭位之後,新儲君的人選一直沒有定下來,皇帝召了所有皇子住進乾清宮,就近考察,想要挑選一個合適的人。兩年下來,還真是大小風波不斷。哪怕是遠在奉賢的張氏與趙瑋,也能聽到點風聲。

比如二皇子延陵王因某事得了皇帝的誇獎,還得皇帝分派了重要的事務,顯然很受看重。他本就在兄弟中居長,生母是個嬪,只比蔣淑妃位份略低些,也是出身世家,似乎本來就比廣平王更有資格登上儲位,而今也是大有希望。他正意氣風發,不料才過了不到一個月,就在公事上出了紕漏,他十分看重的官員被人告發有貪墨行爲,證人還供稱二皇子本身也得了好處。皇帝勃然大怒,當廷責罵二皇子一頓,直接趕出皇宮去了。別說立儲,連王位都是勉強才保住的,還被罰了三年的俸,從此在世人眼中等於是失去了候選資格。

比如五皇子晉陽王,因生母被皇帝厭棄後早死。年紀又輕,在宮中本是個不起眼的人。皇帝在考較兒子時,無意中問起戶部一樁難題。他輕而易舉地說出瞭解決辦法,短短三個月間,就讓戶部增添了大筆收入,顯然能力出衆。皇帝在對二皇子失望後,赫然發現這個兒子原來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出色,心裡高興,賞了許多東西。又見他已是適婚年齡了,便要親自爲他選擇一位好王妃。他在挑人時,直接衝高門大戶裡端莊賢淑得可以做皇后的閨秀們去了。讓人浮想聯翩。誰知這人選還未定下,五皇子就在一次宮宴上被人發現醉倒在花園裡,身邊還有個宮女衣衫不整地哭哭啼啼,說是被他輕薄了。這件事還立刻就傳到了前頭宮宴上。朝臣們都聽說了五皇子穢亂後宮的傳聞。皇帝自然又是大發雷霆。五皇子醒來後,辯解說自己沒有做過那種事,而且只喝了一杯酒就醉倒了,一定是酒裡有問題。但皇帝不相信宮裡還有人敢對他兒子做這種手腳,加上那宮女又是朱麗嬪身邊有體面的宮人,便要將她賜給五皇子做側妃,卻取消了原本爲他安排的婚事。五皇子冷笑一聲,把那名宮女帶回住處。親手絞死了,將屍首扔到朱麗嬪宮門前。皇帝大怒。要他禁足,他也一聲不吭地回到宮裡原本的住所,足不出戶,變相退出了儲位之爭。

又比如皇帝最寵愛年紀最小的六皇子,但六皇子年幼,在皇帝與朝臣們面前表現得乖巧聰慧,背地裡卻任性妄爲,因一點小事毆死宮人,被皇帝與大臣們撞了個正着,捱了訓斥,六皇子還哭鬧不休,讓皇帝在大臣們面前很丟臉。事後朱麗嬪向皇帝求情,認定兒子是被人陷害了,還例舉了種種“證據”,疑心是四皇子或者五皇子所爲。皇帝是親眼看到小兒子打死宮人的,哪裡會相信這些話?但耐不住朱麗嬪百般手段,最後還是輕輕放過了小兒子,只罰他背書就算了。然而朝臣中間卻有議論,覺得六皇子的性情不適合爲君,似乎也該被踢出候選名單,橫豎他年紀最幼,無論他哪位皇兄上位,他只要安享一世富貴尊榮就行了。皇帝聽聞此議後,並沒有反對……

諸如此類的小道消息傳得到處都是,本來這種發生在皇宮大內,金枝玉葉之間的爭端衝突,是不該傳到民間來的,但就是那麼奇怪,無論是哪一位皇子,只要出點小問題,必定傳得滿京城都是,要是問題再大一點,那就連京城以外都能知道。即使只是很小的錯誤,也要放大到人品道德的高度,被人質疑是否適合坐上那個尊貴的位子。起初被議論的只有年長的皇子,到後來連最小的那位都沒逃過。

與這幾位出事的皇子相比,樂安王真是穩妥得不得了,他表面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的,只默默做着皇帝吩咐他做的事,表現不好也不壞,看不出有什麼特別出色的才能,也從來沒有得過皇帝的誇獎,但也沒有犯過大錯,只有過兩次無傷大雅的小問題,一次是粗心記錯了一名官員的名字,另一次是皇帝召見時因爲天雨路滑走得慢些,遲到了一小會兒,既無關能力,也無關人品。等到其他所有皇子都被揪出了種種毛病時,他這樣穩如泰山的表現頓時就讓人刮目相看了。皇帝覺得,以這個兒子的能力,做個守成之君還是沒有問題的,於是便定下了儲位人選。

哪怕有大臣和勳貴覺得,樂安王還年輕,又沒有表現出卓越的能力,皇帝不必急着決定讓他做太子,大可以再看幾年,後宮中又有妃嬪懷孕了,也許還會有皇子出生呢?再者,六皇子年紀還小,長大了會更懂事些,到時候再看也不遲。

皇帝沒有同意,他的身體已經越來越差了,天知道還能撐幾年?就算現在還有皇子出生,他也等不到對方長大到懂事的年齡了,九歲的六皇子他都嫌太小,更何況是還未出生的?樂安王雖年輕,但從前也曾在六部歷練,能力不錯,小時候活潑些沒什麼,如今夠穩重就行了。樂安王妃是曲水伯府嫡長女,端莊賢淑,夫妻倆恩愛和睦,已經有了嫡出的二子一女。這樣的繼承人,有什麼好挑剔的?皇帝問了廣平王的意思。後者也非常贊成。所以那些大臣與勳貴的意見,他不打算採納。

新太子的冊封儀式,已經在上個月中舉行了。雖然因爲朱麗嬪病倒。皇帝擔憂愛妃,無心大辦,所以儀式略爲簡單了些,但該有的程序都沒少。如今樂安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太子。

張氏祖孫因廣平王之故,都是這位新太子的支持者,聽聞他終於被正式冊封了,心裡都鬆了口氣。有了這麼一位新太子。等他將來穩穩當當地繼承皇位,登基爲帝,趙家的日子就能過得更穩妥了。

張氏忍不住唸了聲佛。笑道:“明兒得去寺廟裡還願纔是,求了佛祖幾年,終於心想事成了,真真是佛祖保佑。”

趙琇心道這明明是新太子自己爭氣。他身邊的人也給力。跟佛祖有什麼關係?只是她知道祖母這幾年越發信佛,當着祖母的面說這話,一定討不了好,便沒說什麼,只問:“雖然冊封儀式過了,但我們是不是也該送點賀禮過去?要不打發人去看一看廣平王殿下也好?”

張氏被她提醒了:“你說得對,新太子那裡有的是人奉承,我們遠在奉賢。送不送賀禮都是一樣的,倒是廣平王殿下那裡該去探望一下。別讓他覺得受了冷待纔好。”

有了新太子,他這位舊太子就沒有了重回儲位的希望。他本來的班底都會成爲新太子的人,原本奉承巴結他的也會轉移目標。一般人遇到這種事,心裡都難免會有失落的。不知廣平王又會怎樣想?

趙瑋道:“我這就回房寫信給世子。只當是我們年輕人之間通信,我把新近得的好書送幾本過去,想來旁人知道了,也不會疑心什麼。不會給廣平王殿下帶來麻煩的。”

張氏輕輕點頭:“咱們家茶園出的好茶葉,挑最好的送四小罐過去,請殿下嚐嚐鮮兒。”

趙瑋應了,衝趙琇笑一笑:“妹妹可有話想跟世子說?”

趙琇正要回答,見張氏眉頭皺了一皺,到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改口道:“我能有什麼話?你只把自己想說的寫到信裡就行了。這可是正事兒呢。咱們不過是借哥哥的名義,問候一聲廣平王。”趙瑋一笑而去。

趙琇目送兄長離開,回頭看祖母,靦腆地笑了笑。

張氏微笑着有些讚許:“你哥哥又糊塗了,你一個女孩兒家,能有什麼話跟世子說?小時候鬧着玩就罷了,如今你們一年比一年大了,男女有別,就該避避嫌。”

她就知道!一定是這個原因!

趙琇忍住嘆氣的衝動,甜甜笑說:“哥哥也就是隨口問一句罷了,其實世子恐怕都不記得我了呢,我也不大記得他長什麼樣子了,不過是七年前跟他相處過幾日罷了,勉強可以說是朋友。”

張氏嘆了口氣:“若咱們家還在京中,兩家常來常往,你和世子在一處玩耍,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可如今咱們家不比往日了,廣平王府的處境也有些尷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咱們只要在心裡記着殿下的恩情就好,別在外頭隨便說嘴。”

趙琇連忙答應下來:“祖母放心,我從來不在外頭亂說的。”

張氏微微笑了:“祖母知道,我們琇姐兒最是乖巧不過了。方纔在屋裡做什麼?又在練字麼?”

趙琇忙道:“不是,在練針線活呢。我讓碧蓮教我些新花樣。”

張氏聽了歡喜:“這樣就很好,這才象是個女孩兒的模樣。”又道:“陶縣令日前將女兒從老家接過來了,他素來對我們家極客氣的,我們也不能失禮。過些日子,桃園的水蜜桃就能採摘了,你挑些好的出來,下帖子請陶姑娘上門做客,好生認識一下吧。陶太太從前跟我提過,她家只有這一個獨生女兒,比你大幾個月,是個柔順懂事的性子,想來與你應該合得來。”

趙琇的小夥伴只有族裡那些侄女們,連個同齡的堂姐妹都沒有,聽說有機會認識一個不錯的新朋友,也很高興,立刻就答應了。

等她回到房間,看到多寶格上那隻樸實無華的花梨木匣子,忍不住走過去將它拿了下來,放到書案上,打開蓋子,裡頭是個沉甸甸的錦袋。

這是那年趙瑋從京中回來,捎給她的廣平王世子高楨所送的匕首,他當時是怎麼說的來着?讓她帶着這把匕首,遇到危險可以保護自己?

趙琇撲哧一聲笑了,打開錦袋口,輕輕摸着那光滑的紫檀木把手。

其實他是個挺細心、挺會關心人的孩子。如果不是他父親廣平王遭到了暗算,不得不辭去儲位,他就是皇太孫了,日後也有很大的希望坐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子。如今一切成了泡影,他會不會難過呢?(未完待續。。)

第255章 雀金呢第380章 緣由第208章 挑撥第627章 賀禮第148章 兄妹團聚第325章 把柄第35章 暗涌第422章 勸姐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556章 請期第305章 脫身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209章 產業第326章 招工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237章 露餡第299章 謀算第390章 正經事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612章 波瀾第7章 移靈第204章 贈衣第320章 告狀第79章 抽絲剝繭第433章 失落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153章 求教第363章 密摺第377章 驚聞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537章 白目第443章 祭拜第564章 做媒第251章 小病第114章 遺孀第540章 計劃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478章 害臊第503章 善後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485章 流言第550章 喜脈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557章 大舅哥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144章 心冷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350章 地震第169章 衝撞第408章 秋宴第351章 獨對第27章 細思恐極第69章 上跳下竄第572章 做媒第231章 秋景第543章 灰心第472章 死纏第588章 黑鍋第434章 選擇第478章 害臊第584章 側妃第158章 追捕第240章 提醒第60章 書主人第490章 勸說第502章 災難第556章 請期第615章 兄弟第17章 小人讒言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535章 暖閣第273章 手足第424章 冷茶第42章 苦肉計第620章 說客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86章 歸來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104章 開源設想第353章 差使第194章 曹家第306章 宣傳戰第175章 自薦第571章 相看第403章 利益第524章 邀請第448章 移居第245章 裝病成真病第246章 赴會第456章 申斥第60章 書主人第454章 離開第557章 大舅哥第159章 收贖第543章 灰心第71章 太子退位第597章 打傢俱
第255章 雀金呢第380章 緣由第208章 挑撥第627章 賀禮第148章 兄妹團聚第325章 把柄第35章 暗涌第422章 勸姐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556章 請期第305章 脫身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209章 產業第326章 招工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237章 露餡第299章 謀算第390章 正經事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612章 波瀾第7章 移靈第204章 贈衣第320章 告狀第79章 抽絲剝繭第433章 失落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153章 求教第363章 密摺第377章 驚聞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537章 白目第443章 祭拜第564章 做媒第251章 小病第114章 遺孀第540章 計劃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478章 害臊第503章 善後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485章 流言第550章 喜脈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557章 大舅哥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144章 心冷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350章 地震第169章 衝撞第408章 秋宴第351章 獨對第27章 細思恐極第69章 上跳下竄第572章 做媒第231章 秋景第543章 灰心第472章 死纏第588章 黑鍋第434章 選擇第478章 害臊第584章 側妃第158章 追捕第240章 提醒第60章 書主人第490章 勸說第502章 災難第556章 請期第615章 兄弟第17章 小人讒言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535章 暖閣第273章 手足第424章 冷茶第42章 苦肉計第620章 說客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86章 歸來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104章 開源設想第353章 差使第194章 曹家第306章 宣傳戰第175章 自薦第571章 相看第403章 利益第524章 邀請第448章 移居第245章 裝病成真病第246章 赴會第456章 申斥第60章 書主人第454章 離開第557章 大舅哥第159章 收贖第543章 灰心第71章 太子退位第597章 打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