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密摺

趙瑋送走了高楨,一邊發愁,一邊回到祖母張氏的院子。

張氏正與趙琇說着廣平王府的事:“看樣子王爺與世子肯定要進宮去過先帝的週年,王妃的週年還不知要如何辦呢,多半會象去年辦喪事時那樣,由王府總管籌備吧?不過如今王府添了新長史,倒比去年強些。只是王妃的週年祭,王爺與世子都無法抽身親自料理,未免顯得有些淒涼。”

趙琇也這麼覺得,不過那也是沒辦法的事。誰叫鐘王妃與先帝是同一天去世的呢?所有的儀式都會跟先帝的相沖,皇家當然會先緊着先帝來。而廣平王又不能只顧着亡妻就丟下亡父不管,高楨同樣不能爲了生母就缺席祖父的祭禮,這還真是個無解的難題。

她跟張氏提了個建議:“王府雖有總管與長史在,卻沒有上得了檯面的女眷。去年祖母還未到京城,孫女兒就天天到王府去坐着,幫忙招呼一下來祭拜的女客。雖然孫女兒沒出什麼差錯,但嚴格來說,未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只是當時人人都只顧着先帝的喪禮,又因爲鍾家壞事,許多人趨利避害,連給王妃上個香都不敢,所以沒什麼人關注,這才讓孫女兒順利過關。今年肯定不能再這樣了,要不……祖母出面幫一幫吧?就算不負責接待的事,在裡頭幫着統籌人員、管理庶務,看看是否有疏漏之處也好。咱們家受了王爺大恩,幫點忙也是應該的。”

張氏想了想:“若真有我能幫得上忙的地方,我自然願意出力,只是還得看看宮裡如何安排。若需要外命婦入宮站朝,我也脫不得身。”她頓了一頓。嘆了口氣,“其實,即使我用不着進宮,在王府也幫不上什麼忙。王妃的週年祭,肯定是從簡的。”

趙琇不解:“這是爲什麼?”王爺對妻子如此情深意重,世子也非常敬重母親,怎麼可能會儀式從簡?她問:“是因爲早前有過地震的原因嗎?”因爲這個。好象連先帝的週年儀式都要削減預算了。鐘王妃的自然不可能辦得太大。趙琇覺得這個理由還是挺合理的。

不過張氏卻道:“這是其一,其二卻是因爲太后不喜。鍾家畢竟參與過謀逆,雖然因爲王爺與世子的緣故。太后不曾遷怒王妃,但也不贊成對王妃太過厚待。先帝週年,宮裡宮外自然是以祭祀先帝爲主,這時候廣平王府自家辦個小儀式也沒什麼。但要是勞師動衆,令滿京城的官眷都前往拜祭。太后定會不高興的。”

趙琇訝然:“怎麼會?就算鍾家不好,也跟王妃沒多大關係吧?鍾家還要害王妃的親兒子呢,王妃自己都恨得要死。況且鍾家壞事後,王妃的頭銜並未被削。一應待遇也如常。太后怎會惱了她呢?”

張氏嘆道:“太后雖沒有明說,但平日聽她說話,幾乎就沒提過王妃。想來心中確實有怨,身邊的人也都清楚。因我們家與王府來往得多了。我去年頭一回進宮見太后時,來領路的宮人還曾在私下提醒過我,讓我少提王妃呢。不過太后對王爺與世子,是一如既往地疼愛,倒也不曾因王妃之故,而有所疏遠,反而因爲世子年少失母,太后對他更多了幾分憐惜。”她猶豫了一下,才道,“太后曾經擔憂過王府中饋無人照顧,只能由世子與總管料理,還向進宮晉見的外命婦打聽過,是否有年紀大些又穩重能幹的女孩兒,可以給王爺續絃,又或是充作側妃。不過王妃週年未滿,王爺又要守父孝,所以沒聽見有下文。但王爺還這般年輕,肯定是要再娶的,只是我瞧他對王妃依然思念得很,多半不肯續絃,頂多納個側妃就算了吧?”

趙琇還是頭一次聽聞這種事,不由得大吃一驚。不過仔細想想,廣平王如今的年紀不過三十多歲,在現代就是一大齡青年,讓他一輩子不再婚,也確實太難爲他了。他雙目失明,身體又不好,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貼身照顧。他沒有納過妾,王府裡連個通房都沒有,平時都是兒子高楨帶着幾個心腹下人照料他。可是高楨還年輕,總不能一直陪在父親身邊,哪兒也不去,什麼都不做吧?那到時候廣平王又該怎麼辦呢?就算他本人不想,太后身爲慈母,皇帝身爲敬重他的兄弟,也肯定會爲他的將來考慮,給他找個溫柔細心的伴。

而這個人如果身份是繼妃又或是側妃,高楨會怎麼想呢?

趙琇馬上就開始爲他擔心了。一旦有了繼母或庶母,不說他與廣平王父子之間的關係是否會受到影響,繼母或庶母都有可能會給他添幾個兄弟,誰能擔保他們不會對廣平王世子之位生出野心來呢?萬一後添的小兄弟們聯合了生母,跟高楨爲世子之位爭奪不休,那也太令人心煩了。但如果爲了高楨的世子之位能夠穩固如山,就要求廣平王做一輩子鰥夫,又好象太不人道了點。趙琇眉頭皺得死緊,發愁得不行。

趙瑋看到她這表情,心中暗歎一聲,問:“妹妹在想什麼呢?好象很發愁的模樣。”

趙琇將心中的擔憂說了,張氏也不由得跟着愁起來:“可不是麼?這確實是件麻煩事。”不過她沒愁多久,“太后選人時,一定會仔細挑選的。若是品行不佳,心性不正的,斷不能入選。王爺也不會容許府中有這種事發生。你何必替他們發愁?”

趙琇是在爲高楨發愁,此刻卻不好意思直說,只能閉上了嘴。

趙瑋卻料到了她的想法,心情很是複雜。想起方纔高楨說的話,他張了張嘴,又閉上了,再次開口時,卻轉了話題:“祖母真要獨個兒進宮去見太后麼?只怕太辛苦了吧?我和妹妹也不放心。可若帶上妹妹又怕惹人起疑,不如還是讓我陪着祖母去吧?偶爾爲之也沒什麼。”

趙琇道:“方纔哥哥去送世子時,我和祖母商量過了。本來我是想坐車陪祖母進皇城,祖母自行去慈寧宮,我坐着馬車在宮門外等。就算沒人陪祖母去,有世子安排的人照應也無妨。但祖母說,反正是不進宮門的,在馬車上等着的是我還是別的丫頭又有什麼區別?只要有人侍候就行,若是帶丫頭,還能無所顧忌地直接帶進宮去呢。因此寧可我留在家裡,把哥哥照顧好了。讓你能安心備考。祖母進宮也能放心。我想了想,覺得這樣也行。若是擔心祖母獨自進宮會中暑什麼的,就選個涼快些的日子進宮好了。反正太后也沒規定外命婦必須在哪一天晉見嘛。”

趙瑋笑笑:“這樣也好。天氣涼快的時候進宮陪太后說說話就好了,若是實在撐不住,也不必勉強。我知道世子勸祖母進宮是爲了什麼,但我對自己有信心。更希望自己能靠自身才學考得功名。至於將來仕途如何,那要看我自己的本事。祖母和妹妹都不必爲了我。費心討好什麼人。”

趙家祖孫三人聊着家常,與此同時,高楨出了建南侯府的門,就直接回了宮。他先去向皇帝覆命。今日出宮。雖然是爲了回王府料理些急務,但他同時也肩負着別的使命。

去年臘八時,他曾去過方家。那時候結識了方家嫡支的方錦騏與旁支的方錦駒,後來又陸陸續續在不同的場合再見過兩三次。這堂兄弟二人對高楨都有奉承的意思。高楨對他們本是淡淡的,但在知道方奕山的事後,便有意識地跟他們多見了幾面,混熟了些。

今日方家有喜事,人自然比平日多,若有人想渾水摸魚,聯繫方奕山,拿到高鉅的回信,這一天就是最好的時機。高楨帶了人守在方家所在那條街的路口暗中埋伏,果然看見有可疑之人從方奕山家後門出來。他命人暗中追蹤,自己卻留在原地,尋機找方錦駒說話,探探他的口風。沒想到不久就看到他們堂兄弟二人雙雙板着臉,出了家門,一路出了外城。高楨緊隨其後,就看到他們上了一座茶樓,要了個雅間,然後便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來。

原來今日方奕山一家在宴席上遲到,怠慢了嫡支,方錦騏心中不快。而正主兒方慧珠也同樣很生氣,就當衆暗刺了方四太太母女幾句。方二姑娘與方四姑娘回到家裡抱怨,讓兄長方錦駒知道了,心中也生出惱怒來。堂兄弟兩個一碰面,三言兩語就起了口角,怕被家裡人聽見了責罵,就相約到外城吵個痛快。兩人都是自幼讀書的文弱少年,就算打起來了,造成的傷害也是有限的。高楨眼見着兩人動起了手,就裝作偶遇,把他們分開了,好生勸說一番,兩邊都刷足了好感。

接着高楨又藉口要爲他們尋個大夫,給兩人臉上的青腫擦點藥,將他們帶到了熟悉的醫館,卻分開兩間雅室處理,得到了與兄弟倆分別獨自談話的機會,三言兩語便套出了方奕山今日的古怪處,也知道了方三爺去找過他之後,回到家裡時的奇怪反應。高楨猜想,方三爺原是穎王的黨羽,說不定發現了什麼,只是不知道他會怎麼做。

他將這一切報告給皇帝知道,皇帝卻微微一笑:“朕知道方三要做什麼。”他取出一隻奏摺匣,從裡面拿出一個摺子遞給高楨看:“也難爲他了,他從前是中書舍人,倒還記得幾個有權密摺上奏的官員,尋了其中一個密談,將此折轉送到朕面前。雖然他在折中說的事情,朕早就知情,但他能有這樣的覺悟,棄暗投明,朕心裡還是很高興的。”

高楨接過來一看,也頗爲驚喜。方三爺在折裡不但提到了他發現方奕山與穎王死士有聯繫之事,還將自己所知道的所有關於死士的情報都做了詳細說明,包括傳聞中這些死士住過的莊子,參與過的部分行李,還附上了首領的簡單畫像,這是他根據自己的猜測,照着在方奕山家驚鴻一瞥的那名“小廝”的容貌畫下來的。他甚至隱晦地表達了一種決心,說自己願意爲捉拿這批死士出力。以他的身份,如果願意做臥底,探聽那幫人的計劃與落腳地,倒比皇帝派人去查探要方便得多。要知道今日追蹤那行蹤可疑之人出城的幾個人手,至今還不見迴音呢。

高楨擡頭看向皇帝嘴角的笑意,也跟着高興起來。不管方三爺的舉動是否能幫助朝廷將逆賊全數捉拿歸案,方家的嫡支一系都保住了。如果趙妹妹得知,一定會爲她的朋友開心吧?

皇帝不知道侄兒的腦回路已經跑偏了,還掂着那奏摺匣子,饒有興致地念叨着:“高鉅雖然無意告發這羣人,卻也婉拒了他們的提議。不知道這些人看到書信後,會有何迴應?是就此四散,遠走高飛,還是……繼續想法子把高鉅弄出去呢?高鉅面對這些人的誘惑,又會如何打算?朕真的很想知道,但願他不要讓朕失望纔好。”(未完待續)

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264章 表白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580章 不忿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356章 堅決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386章 訴苦第522章 回家第442章 遊趣第285章 嫌疑人第595章 病倒第489章 煩惱第454章 離開第347章 婚約第356章 堅決第23章 一場鬧劇第237章 露餡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347章 婚約第458章 啓發第391章 建議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590章 喜訊第184章 蠢話第587章 誤會第510章 趙演第449章 不甘第347章 婚約第5章 分家第531章 匆匆一面第435章 人事第529章 影響第594章 結交第88章 不甘第600章 上任第251章 小病第344章 新居第153章 求教第401章 反轉第484章 潛入第448章 移居第375章 包圍第338章 握手第475章 大案第578章 說和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227章 歸來第393章 私會第299章 謀算第380章 緣由第133章 改道第24章 顯靈第302章 告密第233章 邀請第465章 回絕第519章 悔悟第446章 包票第484章 潛入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490章 勸說第449章 不甘第358章 背影第55章 抉擇第365章 打趣第395章 偶遇第329章 舊物第615章 兄弟第224章 誅心第348章 賢名第429章 說客第603章 勸母第51章 告一段落第7章 移靈第312章 圖書館第176章 待客第531章 匆匆一面第616章 備婚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455章 妥協第102章 詭狀第348章 賢名第251章 小病第461章 盛況第23章 一場鬧劇第325章 把柄第433章 失落第454章 離開第495章 回鄉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407章 秋闈第96章 衝突第1章 建南侯府第406章 丘家第420章 試探第624章 因果第509章 欲行第539章 議定第91章 兄妹定計
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264章 表白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580章 不忿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356章 堅決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386章 訴苦第522章 回家第442章 遊趣第285章 嫌疑人第595章 病倒第489章 煩惱第454章 離開第347章 婚約第356章 堅決第23章 一場鬧劇第237章 露餡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347章 婚約第458章 啓發第391章 建議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590章 喜訊第184章 蠢話第587章 誤會第510章 趙演第449章 不甘第347章 婚約第5章 分家第531章 匆匆一面第435章 人事第529章 影響第594章 結交第88章 不甘第600章 上任第251章 小病第344章 新居第153章 求教第401章 反轉第484章 潛入第448章 移居第375章 包圍第338章 握手第475章 大案第578章 說和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227章 歸來第393章 私會第299章 謀算第380章 緣由第133章 改道第24章 顯靈第302章 告密第233章 邀請第465章 回絕第519章 悔悟第446章 包票第484章 潛入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490章 勸說第449章 不甘第358章 背影第55章 抉擇第365章 打趣第395章 偶遇第329章 舊物第615章 兄弟第224章 誅心第348章 賢名第429章 說客第603章 勸母第51章 告一段落第7章 移靈第312章 圖書館第176章 待客第531章 匆匆一面第616章 備婚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455章 妥協第102章 詭狀第348章 賢名第251章 小病第461章 盛況第23章 一場鬧劇第325章 把柄第433章 失落第454章 離開第495章 回鄉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407章 秋闈第96章 衝突第1章 建南侯府第406章 丘家第420章 試探第624章 因果第509章 欲行第539章 議定第91章 兄妹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