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回鄉

廣平王此行回嘉定,不打算驚動太多人,因此仍舊沿來時的方式,坐船走海路北上。在出發前,高楨便派出一隊人馬,提前到沿岸各地打點食宿,自己卻陪着父王與張氏、趙琇祖孫慢行一步。

趙琇彷彿又重新回到了沿運河南下時,在船上度過的悠閒時光。此時不再是隆冬季節,而是春夏之交,每日豔陽高照,晴空萬里,海面上波光粼粼,岸上一片青翠,端得是好景緻。她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來到二樓艙房外的走廊裡,擺開畫案與紙筆顏料,打開一整排窗戶,一邊吹着怡人的海風,一邊畫着速寫。雖然這個年代的海岸上,還有大片未經開發的荒灘,部分要緊地帶的海傍加固工程也在井然有序地進行着,她還是發現了不少美景,將它們化作筆下的圖畫,留待日後細細回味。

張氏起初還非常有興趣地來到走廊上觀賞海景,再看看孫女畫的畫。但海上的景色幾乎日日看着都差不多,她年紀大了精神不佳,撐不到一天就堅持不下去了。興致來時,就在自個兒的艙房裡看看海,無聊時,寧可下樓去陪廣平王說說話,聽葉大夫說些養生經,也不再陪在孫女身邊。

高楨倒是忽然對繪畫產生了興趣。他也不是自個兒動手畫些什麼,而是天天跑到二層樓艙來看趙琇畫。趙琇習畫日久,前些時候在杭州觀摹了不少名家大作,學到不少東西,又時常在畫中用上些現代西方繪畫的技巧,比如焦點透視法,光線明暗以及色彩的運用等等。跟時下常見的繪畫很不一樣。高楨覺得頗爲新鮮,時常向趙琇“請教”,往往引得她說出長篇大論來,他又聽得認真,讓人教得十分有成就感。

趙琇如今待他頗爲親近,不但是因爲多年相熟,更因爲最近這幾個月。他們幾乎是朝夕相處。自然就混得更熟了。趙琇對高楨有了更多的瞭解,高楨也摸透了趙琇的脾氣,對症下藥。總是能討得她喜歡,又怎能不讓人產生好感呢?趙琇對高楨越來越沒有戒心,還願意跟他分享一下自己的快樂與煩惱。

快樂自不必說,趙琇眼下最大的煩惱。就是哥哥趙瑋與米穎芝的婚事了。她明知道癥結在哪裡,卻無從下手。更擔心兩人婚事真個泡了湯。米穎芝的想法,她不清楚,可是趙瑋卻明顯對米穎芝另眼相看。若兩人最終落得個有緣無份的結果,趙瑋定會很難過的。趙琇捨不得他難過。只能替他想辦法了。

高楨聽完趙琇的話後,想了想:“若只是要想辦法令米知府的兄弟同意過繼親子與他爲嗣,倒也不是無法可想。但若是想要米知府夫妻誕下親子。那隻怕不是你想就能做成的。橫豎你想的只是讓瑋哥娶得米家女爲妻,那無論米家是否有男丁傳宗接代。都無關緊要,不是麼?”

趙琇有些不解:“可是……我堂舅和堂舅母若不能確定是否能過繼一個嗣子,就不肯輕易答應婚事呀,這對我們家而言,又怎麼會是無關緊要呢?”

高楨笑笑:“若有貴人做媒,促成你哥哥與米家姑娘的婚事,米知府夫婦難道還能回絕不成?他們本來就喜歡你哥哥,不會用這種法子落他的臉面。至於他們把女兒嫁出去後,要如何尋個繼承香火的人,那就是他們的事了。你不是說過,米家子嗣繁茂麼?哪怕他們過繼不了看中的那一個嗣子,總有別的侄兒可以過繼。那時候他們也沒了退路,自然就下得了決心了。”

趙琇想了想,覺得他這話也有些道理。不過兩家本是親戚,相處得一向很好,她似乎沒必要借權勢壓人?算了,還是先問過趙瑋的意思吧。她先寫封家書,走六房的路子急送上京,讓哥哥知道現在形勢的最新發展。雖然趙瑋面對米穎芝時,總是免不了犯蠢,但他並不是真蠢,定會想出個法子來解決的。實在沒辦法,他們也不妨利用一把權勢,只是做法需得委婉些,別讓米省之一家生氣了纔好。否則日後親家相處起來,豈不是很尷尬?

高楨觀察着趙琇的神態變化,隱隱察覺到她不是很贊同自己的提議,也不再多說了。回艙房的時候,他還在盤算着:王府紀善似乎就是廣德州人士,是米省之的同鄉,是不是該找紀善商議一下,看能否想辦法接觸到廣德州的米氏本家族人,促成米省之的侄兒過繼?如今只不過是這名嗣子候選人的本生父母捨不得兒子罷了,但米省之夫婦都是溫和寬厚之人,又與兄弟一家關係良好,就算過繼了孩子,想來也不會禁止他們親人相見。除了名分上有所改變以外,兩家人的關係其實跟原來沒多大區別,其中大有可通融的地方,也許嗣子的本生父母會改變想法呢?

趙琇並不知道高楨的想法,她仍舊每日畫着畫,安心坐船北上。只是船隊經過拓林,在金山衛轄下的港口停靠過夜時,張氏忽然有了個想法,要先回奉賢去一趟。離開老家都三個多月了,她怎麼也得回去瞧一瞧的。另外,她去杭州時還是冬天,那時並沒打算久留,因此行李中帶的多是冬衣。雖然後來在杭州做了新的,又命人回奉賢取了些春裝過來,但總是有限的。張氏想要回老家去,問一問族中是否有大事發生,看家中留守的下人是否淘氣,再做幾身新的夏裝,打幾件新首飾。

到了嘉定,可比不得在杭州,滿城裡除了廣平王父子,就數他們祖孫身份最高,不必煩心人際交往。嘉定的貴人不少,汾陽王府處也該去多拜見幾回,又有正月裡曾經上過門的幾家女眷,興許需要回訪。張氏出門見客的機會一定不會少的,不做幾件時新衣裳怎麼能行?江南與京中相比,衣飾翻新,更加講究。張氏可不打算叫人笑話她是個鄉下婆子。

對於張氏的想法,趙琇眉間打了幾個結。她很想勸祖母省事些。但遠遠看到海岸上正在整修中的大壩,她又猶豫了。離家數月,雖然家中大事都會報到杭州紅香塢,賬簿也沒出什麼差錯,但她似乎確實應該回去看一看。遠在京城就算了,眼下與老宅不過咫尺之遙,怎麼就此錯過呢?

祖孫倆最終還是達成了一致。便一起去向廣平王辭行。廣平王倒也不囉嗦。問明她們只是回老宅看一看,過些時日仍舊要去嘉定的,便微笑說:“這樣也好。趁此機會。我讓楨兒去爲老夫人準備一處好住處,也好叫老夫人在嘉定過得舒心些。”張氏連忙謝過了。

高楨抿着嘴站在一旁不說話,明顯是心情不好。趙琇偷偷看了他幾眼,心裡十分過意不去。張氏在丫頭的攙扶下上樓收拾行李。她便悄悄拉了高楨一把,一同躲到船尾樓梯轉角處。小聲對他說:“我就是回去幾天,很快就到嘉定跟你會合了……”高楨扯了扯嘴角:“我知道,我會幫你找好住處,等着你來的。”笑得十分勉強。

趙琇擔心地看着他。很想說些安慰的話,卻聽得樓上張氏在叫人:“大姑娘呢?她去哪兒了?回房間去了麼?”她知道自己一定要上樓了,只能鼓起勇氣。拉了拉高楨的手:“別難過了,就是幾天而已。”就匆匆上樓了。高楨連忙提醒一句:“就是幾天!你可要快點回來!”趙琇回頭深深看了他一眼。又再繼續前行。

高楨低頭看了看手上剛纔被趙琇拉住的地方,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

趙琇陪着張氏,帶着一衆隨行人員上了岸。趙遊先走一步,快馬趕回奉賢縣城報信,趙瀝陪同她們慢慢回去。但趙琇一行剛到拓林鎮,宗房宗子趙璟就趕了過來。他近日正帶着幾名族中青壯,領着佃農與僕從在海邊協助縣令陶澄加固海傍大壩,在拓林已住了好些時候。聽聞張氏與趙琇回來了,自然要率衆來迎的。簡單的寒暄過後,趙璟把張氏祖孫請到自己在拓林鎮上租下的宅子去小坐,喝了杯茶,歇了一歇,就連夜親自把她們送回奉賢縣城去了。

趙家老宅這幾個月裡一切都好,從京城跟隨回來的男女僕婦與留守老宅的人之間,曾經有過幾場小口角,但並沒有鬧出亂子。王雙福隨張氏與趙琇去了杭州,老宅裡由汪福來坐鎮,把所有人管得服服帖帖的。王雙福赫然發現,自己爲了巴結主人離開數月,如今回來,幾乎連自己的地盤都丟了,心中不由得懊惱,面上卻不敢露出半分。汪福來卻非常鎮定,一臉若無其事的模樣,侍候張氏與趙琇歇下,第二天一早,又帶着賬本去向她們報告家中近況。

自打張氏祖孫離開了奉賢,上門來巴結討好的官家女眷與親友就少了,倒是有些人家的僕從奉了主人之命,前來接觸他們這些有體面的管事,想要讓他們幫忙在張氏面前說些好話。汪福來把這些人背後的人家歸類爲“不能得罪”、“必須拒絕”以及“無可無不可”三種人家,爲張氏與趙琇做了簡單的介紹,又給出了自己的意見,才請求她們示下。

張氏暫時把事情押下了,打算過後細細考慮了再說。汪福來也不再多提,轉而提起了另一件大事:春耕。

今年春耕進行得還算順利。雖然官府徵了傜伇,讓百姓去協修海壩,但也是在春耕完成後才徵的,不會耽誤農時。問題是今年開春以來,雨水極少,奉賢雖有河,澆灌起來卻不大方便。往年趙家二房的地頭上曾經挖過的通水溝渠,因是泥溝,一年下來也早就塌了,不能再把水運到地頭上。可是佃戶中的青壯被徵去修壩,又沒有人手加修自家地面上的水利設施,只能讓各家婦孺用肩挑了桶去打水澆地,水量少又辛苦,所以地裡的莊稼長得不太好。

再這樣下去,今年地裡的收成只怕會不大妙。

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2章 老姨奶奶第38章 廣平王面聖第238章 矇混第63章 宗族義務第223章 說笑第338章 握手第498章 信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386章 訴苦第42章 苦肉計第362章 憂慮第506章 巡視第498章 信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431章 告狀第510章 趙演第388章 探望第433章 失落第170章 暈倒第577章 馬王爺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42章 苦肉計第377章 驚聞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474章 紅香第71章 太子退位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358章 背影第522章 回家第435章 人事第496章 對策第534章 新年第540章 計劃第43章 下毒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244章 調查第11章 風雨欲來第183章 逼迫第88章 不甘第261章 告密第539章 議定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611章 泄露第380章 緣由第54章 憂慮第295章 賠禮第582章 傳遍第282章 臘八蒜第457章 體會第68章 現場視察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442章 遊趣第549章 處置第338章 握手第360章 內情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29章 調派第522章 回家第186章 教孫第561章 投誠第226章 東昇第579章 多心第382章 怒火第391章 建議第534章 新年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269章 賞雪第352章 暗影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68章 現場視察第344章 新居第489章 煩惱第362章 憂慮第129章 太子入城第48章 盧媽第573章 獎賞第13章 救人自救第201章 葛衣第532章 心急第447章 船宴第330章 細微的差異第523章 謝禮第33章 秘密任務第346章 席間第262章 夜笛第52章 匆匆五年第516章 市恩第409章 聽戲第258章 後續第454章 離開第449章 不甘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204章 贈衣第277章 彩箋第148章 兄妹團聚第18章 審問第364章 緊追第202章 御史
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2章 老姨奶奶第38章 廣平王面聖第238章 矇混第63章 宗族義務第223章 說笑第338章 握手第498章 信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386章 訴苦第42章 苦肉計第362章 憂慮第506章 巡視第498章 信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431章 告狀第510章 趙演第388章 探望第433章 失落第170章 暈倒第577章 馬王爺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42章 苦肉計第377章 驚聞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474章 紅香第71章 太子退位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358章 背影第522章 回家第435章 人事第496章 對策第534章 新年第540章 計劃第43章 下毒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244章 調查第11章 風雨欲來第183章 逼迫第88章 不甘第261章 告密第539章 議定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611章 泄露第380章 緣由第54章 憂慮第295章 賠禮第582章 傳遍第282章 臘八蒜第457章 體會第68章 現場視察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442章 遊趣第549章 處置第338章 握手第360章 內情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29章 調派第522章 回家第186章 教孫第561章 投誠第226章 東昇第579章 多心第382章 怒火第391章 建議第534章 新年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269章 賞雪第352章 暗影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68章 現場視察第344章 新居第489章 煩惱第362章 憂慮第129章 太子入城第48章 盧媽第573章 獎賞第13章 救人自救第201章 葛衣第532章 心急第447章 船宴第330章 細微的差異第523章 謝禮第33章 秘密任務第346章 席間第262章 夜笛第52章 匆匆五年第516章 市恩第409章 聽戲第258章 後續第454章 離開第449章 不甘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204章 贈衣第277章 彩箋第148章 兄妹團聚第18章 審問第364章 緊追第202章 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