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泄露

晉陽王,乃是先帝第五子,廣平王與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生母王賢妃,原本出身官宦人家,長得也美貌,曾經一度盛寵,還恃寵生驕,對先帝的元后不太恭敬。後來不知怎的,就被先帝厭棄了,先是幽禁,接着又病死了,連累得兒子晉陽王也不得先帝寵愛。

他年紀比山陰侯要大得幾歲,先帝駕崩前,他已經是娶妻的年紀,可先帝卻從來沒爲他的終生大事操過心。如今他都二十出頭了,屋裡侍妾不少,庶子庶女也有幾個,但正妃卻尚無蹤影。皇帝想要給他尋個妻子,他也不當一回事,至今還算是個單身漢。

他原是個醉心於尋歡作樂的人物,平日還喜歡讓門人奴僕去做生意賺銀子,即使再不得聖寵,他身份也在那兒了,可以說是嬉笑怒罵,隨心所欲。在兄弟們當中,人緣一般;在宗室裡頭,也有許多人怵他。先帝對他不聞不問的,但也沒有故意剋扣他應得的東西,若沒有意外,他也就是個一世閒王的命。

可誰叫廣平王受傷目盲,從皇儲之位上退下來了呢?先帝召集了其餘幾位皇子,欲從中再挑選一位合適的儲君。廣平王是支持胞弟上位,朱麗嬪心懷鬼胎要爲兒子排除異己,至於其他皇子,誰都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差。而晉陽王在與兄弟們長期相處之後,赫然發現自己的智商原來比大部分兄弟都強,僅次於廣平王而已,與樂安王(也就是如今的皇帝)不相上下,便也生出了野心來。

那時衆皇子奪嫡,鬥到最後,朝臣們心裡其實都有數,未來皇儲不是四皇子樂安王,就是五皇子晉陽王了,朱麗嬪所出的六皇子到底年紀太小了些,又有前朝血脈。最後。四皇子因爲脾氣比較好,人緣比弟弟們強,也更得皇帝青眼,在儲位之爭中脫穎而出。晉陽王雖然有些不服氣。倒也並不十分忌恨。蓋因廣平王在東宮位上時,就對兄弟們極寬厚,如今廣平王胞弟上位,想來也差不離。

誰也沒料到,穎王與朱麗嬪生亂。爲了將全部有繼承權的皇子都剷除掉,竟然將晉陽王給出繼了。這是晉陽王一生中最大的恥辱。即使新君繼位後,又將他記回了本家,他心頭的屈辱感覺半點未消。他再不受重視,也是正正經經的龍子鳳孫,自問智商超越一般人,居然被一個逆王與一介婦人玩弄於股掌之上,連皇子的身份都保不住,這對他的自尊而言,無疑是極大的傷害。如果沒有權勢。即使是龍子鳳孫,也只能由得別人擺佈自己,這種屈辱他絕對不想再經歷一遍。

新君繼位後,晉陽王重回皇室,一直很低調,安安份份地做着他的閒王。皇帝會猜忌廣平王,對他卻幾乎沒有猜疑過。大約是因爲晉陽王在奪嫡時就是他的手下敗將的關係吧,當然,晉陽王平時喜怒不定不關心朝政的行事風格也讓他安心。因此,在右眼受傷後。皇帝猜疑了廣平王半日,萬萬沒想到頭一個來尋他麻煩的,居然會是一直安份的晉陽王。

皇帝這時候纔想起來,先帝諸皇子中。唯一剩下身體健全又沒有污點的人,就只有晉陽王了。廣平王雙目復明了不假,但還未恢復到與常人一致的地步。那晉陽王豈非也是個有力的競爭對手?皇帝心中一時懊惱至極,他過去怎麼就沒想到要提防這個兄弟呢?

晉陽王帶着一衆宗室王爺們入宮求見,是打着關心太后與皇帝的名義來的,只當是聽說皇后把太后氣病了的消息。請求皇帝廢后。可皇帝又怎會與他們打照面?自然是尋了理由叫他們回去。晉陽王堅持不走,候在乾清宮前,沒過多久,六部重臣與幾位大學士都來了,連尚太傅與幾位國公都聞訊趕到。

這麼多人都來了,皇帝再拒見就顯得太奇怪了。他在殿內着急,又不好只傳幾個信得過的心腹大臣入殿,只能推說身體不適,讓衆人回去。

可就在這個當口兒,等候的人羣中不知怎的傳開了一個消息,說皇后其實不但把太后給氣着了,她還行刺了皇帝!皇帝傷重,已經一病不起了。此時不肯見宗室與衆臣,就是因爲傷得太重了沒法見的緣故!君不看東宮都被封了門麼?皇長子已經被看管起來了,皇后也被關在慈寧宮大佛堂內,只等皇帝傷情有個準信,就要做處置了。

一時間,宗室皇親勳貴朝臣,全都恐慌起來。他們見不到皇帝,不知道傳言是真是假,但若皇帝果真傷重,那就是動搖朝綱之事!更別說刺傷皇帝的還是皇后了。皇帝如今膝下只有兩子,俱是皇后所出,若皇帝因皇后行刺而有個好歹,皇后的血脈又怎好繼承帝位?端嬪雖有孕,離生產還早,又不知男女。皇帝連個繼承人都沒有,要是真有個三長兩短的,國家社稷要怎麼辦?

別說宗室們了,朝臣就先坐不住了。當中也有不少是皇帝登基後才提拔起來的心腹重臣,他們的身家榮辱可以說都寄託在皇帝身上,是世間最關心皇帝安危的人。他們幾乎是在苦求了,無論如何也要見皇帝一面。傳言是否屬實?皇帝傷得到底有多重?他們總要知道實情吧?

再加上晉陽王從中慫恿,乾清宮外一時羣情洶涌,皇帝在殿內頭痛得要死,卻知道是不能再躲下去了。無奈之下,他只好命太監請了幾位宗室長輩與六部尚書、尚太傅並幾位大學士入殿,告訴他們,他還沒死。

晉陽王不在其中。

衆人確實看見了活生生的他,但心中的擔憂半點沒減少。皇帝眼上的傷太明顯了,根本沒辦法掩飾過去。雖然皇帝召了太醫來向衆人說明,他的傷只是看着恐怖,其實眼睛沒瞎,只要好生休養,就能復原的,但在座的人裡信這話的,十個裡也就只有三個罷了。大多數人心裡都有數:皇帝的右眼看來是很難好了,只用一隻左眼,肯定會加重其負擔,時間長了說不定連左眼也要瞎掉。那時候該怎麼辦呢?皇帝根本就沒有成年的皇位繼承人可以支撐大局啊!

就在有人想起皇長子年紀都十三歲了。也開始聽政了,好好教導一下,過得幾年就可以接手大位的時候,晉陽王又搶先出面了。他再次恭請皇帝廢后。因爲氣病婆母的罪名遠不是刺殺皇帝的罪名能比的。皇后膝下二子,皇帝一旦出事,繼位的就會是她的兒子,目的性太強了,已經與謀逆無異。晉陽王認爲。這種行爲絕對不能姑息,作爲懲罰,皇帝必須要將皇后廢掉,方能正視聽。

皇帝氣得要死。他原本還真的挺生兩個兒子的氣,哪怕明知道皇長子是無辜的,也要生出幾分猜疑之心,把人禁足了防備着。可如今晉陽王一提廢后之事,他倒改主意了。現在他再怨恨皇后,也不能廢了她,一旦廢了她。兩名皇子就失去了嫡出身份,皇長子也不好再以嫡長子的身份立儲了。萬一如晉陽王所言,還要治罪兩名皇子,那又有誰能成爲皇帝的繼承人呢?端嬪還沒生產,皇帝可不相信,晉陽王會好心地等待着他能再生出一位皇子來做儲君。他說不定正打着要做“皇太弟”的主意呢!

皇帝心中,此刻早把對廣平王父子的那點猜忌給拋諸腦後了,現在對他來說,最需要防備的是晉陽王!

見過衆臣這一面,皇帝也不理會晉陽王的請求。就命衆人退下了。雖然有很多人自認爲地位超然,有資格跟皇帝商量一下接下來的行事計劃,皇帝也沒留下任何一個人。他將人趕走後,立刻就命身邊的心腹內侍去調查。皇后行刺的消息是如何走漏出去的!

應該不會是趙琇透露的。趙琇與高楨說話時,不但旁邊站着人,窗子的另一邊也坐着皇帝。她所說的每一個字,都被聽得清清楚楚,並沒有泄密之嫌。那麼消息就一定是從別的渠道泄露出去的!

經過一日徹查,司禮監報了上來。卻是慈寧宮東廡房裡住着的一位皇考貴人,身邊有個宮女在皇后行刺之後,皇帝下令封閉宮門之前,溜出了慈寧宮門。

這名宮女原是王賢妃時舊人。王賢妃死後,她宮中的宮人四散,被分配到各處宮殿當差,其中一部分就侍候了後來的低位嬪妃。晉陽王起初與他們已經斷了聯繫,但新君繼位後,他不知是不是有感於自己在宮中沒有人脈,也沒有消息來源,就跟生母的舊僕們重新聯繫上了。也不費什麼功夫,他只需要每次進宮時,給他們賞點銀子,帶點兒成藥,讓手下的人幫他們傳個家書,照應一下他們的家眷。時間長了,這些四散的王賢妃舊人,便又重新投回晉陽王麾下,爲他辦事了。

那宮女親眼目睹了皇后刺傷皇帝的情形,當機立斷,尋了個藉口就溜出了慈寧宮。封閉宮門時,宮內少了人,旁人也只當是被主子差遣出去辦事,未能迴歸的。那名宮女就趁着這個機會,去尋了舊日的同僚,將消息轉告給她,就自行迴轉。慈寧宮監見人數到齊了,就沒起疑。而那名宮女的同僚,則趁着往宮外浣衣局送漿洗衣服的空檔,出了宮門,直奔晉陽王府報信去了。

得知真相,皇帝便知道,晉陽王定是早已清楚實情,早上在御前那一番做作,不過是要逼他在朝臣面前暴露出受傷的真相罷了。緊接着就是逼他廢后,繼而廢儲,若這時候他這個皇帝再有個好歹,晉陽王可不就能借機上位了麼?

皇帝又氣又急,卻也知道有些事急不得。晉陽王一日未露出馬腳,他就一日不能先出手打壓,只能先想法子應付着,趕緊將葉大夫找回來治好了眼睛是正經。

但慈寧宮中那三位嬌客,卻也沒有繼續扣留的意義了。

趙琇在慈寧宮中住了一夜,終於獲得了回家的允許。

臨行前,她與李善文、汾陽王世子妃前去拜別太后,太后的氣色已經有所好轉,但依然憔悴。她先是跟汾陽王世子妃說:“這兩日辛苦你了,回去好好歇一歇。跟你們世子說,宮裡的事,哀家與皇上自有主張,叫他只管安心讀書,旁的事不必理會。”汾陽王世子妃應下了,領了太后給的賞賜退下。太后又轉向了趙琇。

她欲言又止,終究只說出一句:“好孩子,難爲你了,回了家好好歇幾日。累你祖母也跟着擔心了兩日,你替哀家向她賠個不是吧。”趙琇忙笑道:“太后言重了。”

太后嘆了口氣:“你去吧,哀家還有話要跟善文說。”

趙琇依言退下,出殿門的時候,還看見太后叫李善文在她身邊坐下,兩人湊近了低聲商量着什麼。

趙琇跟在一名宮女身後往宮門走去,身後還跟着一個小宮女幫忙拿包袱。出得宮門,她就看見哥哥趙瑋等在那裡,身邊還跟着一輛馬車,丫環婆子都在車邊候着。

趙瑋看到她,連忙迎了上來,說話有些哽咽:“妹妹這兩日可好?先前聽說消息的時候,真真嚇了一跳,祖母在家中也擔憂不已。”

趙琇低頭說:“叫祖母與哥哥擔心了,都是我的不是。”

趙瑋笑了:“妹妹別這麼說,這原不是你能做主的。我們先回家去吧。”眼角示意婆子上前拿過包袱,就帶着妹妹上馬車了。

柳綠爲她掀開了一角車簾,趙琇踩着腳凳正要鑽進車廂中,猛一看見裡頭坐着高楨,頓時愣了一愣。

高楨衝她眨了眨眼,豎起一根食指“噓”了一聲。

趙琇一哂,裝作無事一般鑽進去,在他身邊坐下了。柳綠立刻就跳上了車轅,趙瑋翻身上馬,就下令回府。

趙琇坐車離了皇城,方纔瞥了高楨一眼。他人既坐在這裡,必定是經過了趙瑋允許的,哥哥什麼時候對他如此大方了?

她又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忙壓低聲量問高楨:“昨兒我跟你說的那番話……”

高楨笑着點頭:“趙妹妹放心,我都聽明白了。你家三房的叔祖就那麼一位,年輕時因殘疾而放棄科舉的,並非眼疾,而是殘了手。你是在暗示,有人眼睛出事了吧?能如此嚴防死守,連慈寧宮都不許我進去的,除了皇上受傷,還有第二個可能麼?”

趙琇聞言也鬆了口氣,高楨能聽明白就好。她忙問高楨:“那你跟王爺說過了嗎?他有什麼打算?”(未完待續。

第127章 準備第439章 默契第164章 找補第506章 巡視第532章 心急第416章 起意第499章 白玉蘭第106章 親戚第436章 阻攔第438章 還價第81章 棄僕第357章 厚聘第552章 牽制第621章 現世報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479章 手段第535章 暖閣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548章 關門第21章 好戲第373章 失蹤第88章 不甘第233章 邀請第43章 下毒第581章 賞賜第456章 申斥第319章 金鐲第400章 夜第48章 盧媽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171章 驚聞第146章 平定第303章 過年第456章 申斥第496章 對策第151章 逗趣第72章 疑點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384章 藏梳第492章 新友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374章 遭遇第353章 差使第619章 藉口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601章 喜訊第133章 改道第415章 花糕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584章 側妃第300章 養子第404章 議立第505章 感悟第438章 還價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399章 故事第247章 詩會第371章 報仇第262章 夜笛第483章 獻殷勤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109章 兩年第246章 赴會第481章 疑惑第449章 不甘第542章 爭執第151章 逗趣第379章 帝后第364章 緊追第483章 獻殷勤第343章 醒悟第502章 災難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374章 遭遇第93章 人倫第563章 嬤嬤們第530章 擴散第153章 求教第605章 告誡第233章 邀請第543章 灰心第418章 口風第382章 怒火第181章 尋親第356章 堅決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419章 晉見第389章 臉紅第284章 遺案第452章 退親第469章 守歲第261章 告密第446章 包票第345章 備宴第370章 傳聞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555章 婚期
第127章 準備第439章 默契第164章 找補第506章 巡視第532章 心急第416章 起意第499章 白玉蘭第106章 親戚第436章 阻攔第438章 還價第81章 棄僕第357章 厚聘第552章 牽制第621章 現世報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479章 手段第535章 暖閣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548章 關門第21章 好戲第373章 失蹤第88章 不甘第233章 邀請第43章 下毒第581章 賞賜第456章 申斥第319章 金鐲第400章 夜第48章 盧媽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171章 驚聞第146章 平定第303章 過年第456章 申斥第496章 對策第151章 逗趣第72章 疑點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384章 藏梳第492章 新友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374章 遭遇第353章 差使第619章 藉口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601章 喜訊第133章 改道第415章 花糕第16章 廣平王世子第584章 側妃第300章 養子第404章 議立第505章 感悟第438章 還價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399章 故事第247章 詩會第371章 報仇第262章 夜笛第483章 獻殷勤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109章 兩年第246章 赴會第481章 疑惑第449章 不甘第542章 爭執第151章 逗趣第379章 帝后第364章 緊追第483章 獻殷勤第343章 醒悟第502章 災難第139章 圖窮匕現第374章 遭遇第93章 人倫第563章 嬤嬤們第530章 擴散第153章 求教第605章 告誡第233章 邀請第543章 灰心第418章 口風第382章 怒火第181章 尋親第356章 堅決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419章 晉見第389章 臉紅第284章 遺案第452章 退親第469章 守歲第261章 告密第446章 包票第345章 備宴第370章 傳聞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555章 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