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牽制

米省之與米度之年少分離,直到後來重遇趙家祖孫,才知道他的下落,後來也不過書信往來,今日還是他們分離後頭一回見面呢。他對米度之妻子的情況,又能知道多少?

因此他坦言說:“今日還是頭一次見,不過聽聞她是常熟鄒氏之女,也不是沒有根底的人家出身,想來不是粗俗無禮之人。然而她既是嫁給了米度之,無論她性情如何,都是靠不住的。穎姐兒莫非是想讓她來照看你母親?這隻怕不太妥當吧?寧可費些事,先請趙家人相助,再去信廣德州,請你伯母或是嬸孃們上京,方是正道。”

他述職過後,就得返回杭州做他的知府了。妻子眼下的情形,怕是未必能同行,加上女兒又要出嫁,她母女二人定是要在京中住上一年半載的。到得年底,他任期滿了,正好上京與妻女團聚。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他不放心讓妻女獨自在京城生活,但又沒有閤家住進建南侯府的道理,自然是要請一兩位嫂嫂或弟妹帶個侄兒過來坐鎮的。

米穎芝抿了抿脣,心想與其去信老家,請伯母或嬸孃上京來照看母親,倒不如只託付趙家算了。她雖然即將出嫁,但既是嫁到建南侯府,同在京城,怎麼也不會無暇照看母親。趙家家大業大,僕從也多,總有幾個能幹的。自己既要做趙家主母,也不怕這些僕婦不願出力。託了她們,比伯母或嬸孃更好呢。族中女眷雖說在生育一事上經驗豐富。身份卻也不一般,請了來,就不是好打發的了。也需得以禮相待,難免要受其制肘。

米穎芝平日協助母親打理中饋,也幫着料理父親上峰、同僚、親友間書信往等事。父親爲了過繼一位堂弟繼承香火之事,與族中通了數十次信件,每一封她都看過。而她母親米夫人爲了說服叔伯們同意過繼,也派了心腹家人回廣德打聽消息,託親友做說客。因此米穎芝也探聽過族中的情形。

本來米省之看中的是長房伯父家的嫡出幼子。米穎芝這位小堂弟生來聰慧,昔日她祖父在時,十分寵愛。因米家家規。除去繼承家業的嫡長子外,其餘諸子在父母過世後便要分家,爲了保住嫡支的產業,其他人也就是分些房屋田產及些許財物。過的日子遠不如未分家之時。長房的幼子雖是嫡出。但也不過是多得些母親的嫁妝,終究還是受些苦的。米穎芝祖父憐惜幼孫,便早有提議,倘若二房米省之無嗣,便讓長房將這幼子過繼給二房。因此米省之一直認定了這個孩子就是自己想要過繼的人。

沒想到老人家去世後,嫡支興旺,米省之在外爲官多年,少有還鄉之日。而長房的嫡幼子又露出過人的天賦,眼看着科舉有望。長房夫妻就有了變卦的意思。既是捨不得過繼一個前程大好的兒子,也怕兒子過繼之後,便要與他們分隔兩地,難以相見。後來是三房出面,表示自家也有一個嫡子,願意過繼給二房,才平息了事態。米省之雖然覺得可惜,但只要後繼有人,倒也不必非得認定了一個孩子,鬧得兄弟離心。

可是米穎芝看了書信,又從心腹家人處打聽,發現三房子嗣衆多,家產日漸減少,日子只能說是小富而已。若是過繼一子出去,就可以省下一筆養孩子的錢,並從二房處得些好處,倒也划算。再者三房所許諾的孩子,卻是三叔第二任妻子所出,確是嫡出不假,原本是排行第二。然而前年原配所出嫡長子病夭,這次子已經成了事實上的嫡長子。如今三叔的妻子卻是第三任了,她十分好生養,入門八年間,已生了三男二女,幾個兒子都聰慧。無奈前頭擋着嫡長子,她這些兒子終究還是無法繼承家業的。若借過繼之事,把人給解決了,三房家業就會落到她兒子手中。

本來這是三房內務,米穎芝也不想理會。只是他們二房倘若真的把那位堂弟過繼了來,雖是香火得續,卻無意中壞了家規禮法,更助長了三房如今那位填房嬸嬸的陰謀,多少有些不妥。可要是拒絕了,又要上哪裡再找一個合適的嗣子人選?四房早已拒絕過了,三房剩下几子都是如今這位三嬸所出,不論過繼哪一個,他既有父母又有同胞兄弟,日後繼承了二房香火,只怕會把二房這份家業,都一併帶回到三房去,也未可知。

米省之不過是不忍見侄兒與父母分離太早,才把過繼之禮延後再辦,但遲早是有那麼一天的。對三嬸的猜測,米穎芝心頭已經惦記了一些日子了,卻不敢對父親米省之提及,怕他會斥責自己妄議長輩。她倒是試着在母親米夫人面前提了提,米夫人卻叫她不必再說了。二房外出做官,族裡有些什麼事,也輕易沾染不到他們身上。況且四房人眼下也還相處融洽,即使三房嬸孃有些個小私心,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若她真有心要保親子上位,那前頭填房留下的嫡子便是她眼中釘。與其讓那孩子吃她的虧,倒不如把他過繼到二房來算了。他若對父親繼母有了嫌隙,日後也會更親近嗣父嗣母。誰佔了便宜,誰吃了虧,還很難講呢。

然而如今米夫人既有身孕,若能生下一個男孩,這過繼之事就不必再提起了。米穎芝心裡有些擔心,若真要請一位伯母或嬸孃上京,長房伯母身爲宗婦,不敢輕離;四房嬸孃孩子尚小,只怕也脫不得身;最有可能來的就是三房的嬸孃。她這人太過精明,又有所圖謀,萬一對米夫人腹中胎兒使點壞,那可就糟糕了。況且到時候二房在京中沒有男丁支撐門戶,三嬸多半還要再帶一子隨行。無論她帶來的是親子還是前頭填房留遺的嫡子,都不能叫人放心。

與其擔驚受怕,米穎芝還真的寧可留下米度之的妻子鄒氏了。一來兩房人之間隔着血緣,沒什麼利益之爭;二來她先前在後堂傾聽前院爭吵,知道這位嬸孃並不是米度之母子那等無恥之人,也許性情懦弱些,倒還能說兩句真話。況且她又沒打算把米度之一家都留下,只留這鄒氏與她的兒子罷了。有兒子牽制,也不怕鄒氏不敢盡心。至於米老太太、米度之和那不知好歹的米玉蓮,就一併送了米老爺子的靈柩返鄉去吧。

米穎芝略過自己對三房嬸孃私心的猜測,將自己欲請鄒氏援手的理由說給了父母知道。米省之皺起眉頭,沉吟不語。米夫人想了想,道:“這位妯娌,我年輕時也是見過的,她比我年長兩歲,在閨中時也有些賢名。只是不慣與人相爭,因此閨閣中皆稱她是個糯米人兒。除此之外,倒也還算明白。她已經生養過一兒一女,想來也是經過事的。我們不妨遣人去試她一試,若是合適,就留下她母子二人也無妨。今日瑋哥兒厭棄了舅家,欲斷了聯繫。只是世人不知內情,多半會有所非議。若是留下米度之長子,稍加照拂,就可免去他人非議,也是件好事。只是不知那孩子性情如何,若如他父親一般涼薄,那還是不要冒險的好。”

米省之便道:“既如此,還是跟瑋哥兒說一聲吧。看他意思如何。若他有意留人,那就無妨。若他不願意,那我們也不好多說什麼。”

米夫人與米穎芝都沒有異義,後者當即便照着父母口述的意思,修書一封,命人送去給張氏。

張氏得了信,有些驚訝,忙叫了孫兒孫女過來商議。趙琇看完信後,有些不解:“這又何必?雖然我看舅母也確實是個老實人,可她再老實,也是舅舅的妻子,有兒有女,怎麼可能會丟下丈夫女兒,獨留在京中呢?堂舅母身邊若少人服侍,咱們家有的是經驗豐富的婆子媳婦。如果是擔心家裡沒人支撐門戶,堂舅走後,堂舅母與表姐會有所不便,那請她們搬進咱們侯府來住就行了呀。”

張氏嗔她道:“胡說,兩家接下來就要辦婚事了,到時候納吉、納徵、請期等等,都要有所往來。米家人若是住進侯府,到時候怎麼算呢?米家也有臉面,怎會貪圖方便,就叫人說嘴?必是要分開兩處住着的。我雖厭惡你們舅舅,但他們姓米的是一家人。你們舅母也沒什麼壞處,親家想要請她過府,也是人之常情。”

趙瑋想了想,便道:“這也無妨,料想舅母也不敢不盡心。”說完就命人去傳烏來興。後者押送米度之一家回住處了,只怕這時候還未回侯府呢。趙瑋就下令門房處,等烏來興一進門,就叫其來見。

趙琇問趙瑋:“哥哥,你真的打算讓舅母和表哥留下嗎?就怕外祖母和舅舅不答應。舅母那個女兒,也不象是省油的燈。”

趙瑋笑笑:“他們答不答應,有什麼要緊?難道如今他們就答應回鄉了麼?不過是無力違抗我等罷了。如此分開了也好,表弟在京中,我們可以慢慢調/教,免得養出個白眼狼來。若他在讀書上有點天賦,我也可以助他一把。有他制約,舅母不敢做什麼,況且我看她也不會做什麼壞事。而獨子在我們手裡,舅舅在廣德也不敢輕舉妄動了。免得他們母子回了家鄉,藉着我們建南侯府的名頭爲非作歹的,倒叫我們吃虧。我們總不能到處跟人說,不待見舅舅一家吧?”

趙琇明白了,這是要留下米修明做質子的意思。既然趙瑋有把握去辦成這件事,她也就丟開手不管了。大不了將來多加觀察,難道到了今時今日,他們一家還怕米家人能鬧出什麼大事來嗎?(未完待續。。)

第279章 救人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348章 賢名第534章 新年第343章 醒悟第502章 災難第509章 欲行第49章 碧蓮第604章 茶話第554章 生恨第490章 勸說第380章 緣由第150章 探病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559章 風波第28章 賬簿第171章 驚聞第562章 離去第526章 反駁第109章 兩年第570章 苦心第181章 尋親第79章 抽絲剝繭第563章 嬤嬤們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580章 不忿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273章 手足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353章 差使第264章 表白第433章 失落第183章 逼迫第271章 告誡第258章 後續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423章 喜事第589章 質問第173章 雨天第627章 賀禮第598章 選擇第60章 書主人第622章 圈套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133章 改道第226章 東昇第46章 自認罪名第458章 啓發第497章 遷移第428章 相邀第430章 再召見第461章 盛況第316章 光地第511章 信第623章 入夏第508章 相見第113章 新朋友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245章 裝病成真病第255章 雀金呢第533章 熱鬧第52章 匆匆五年第220章 回禮第415章 花糕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188章 賞賜第618章 胡姑娘第579章 多心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597章 打傢俱第104章 開源設想第142章 善後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11章 風雨欲來第495章 回鄉第261章 告密第403章 利益第364章 緊追第17章 小人讒言第578章 說和第573章 獎賞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503章 善後第615章 兄弟第599章 臂膀第222章 驚喜第203章 聽聞第540章 計劃第113章 新朋友第553章 盤算第452章 退親第303章 過年第28章 賬簿第2章 老姨奶奶第454章 離開第412章 丟臉第584章 側妃第358章 背影
第279章 救人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348章 賢名第534章 新年第343章 醒悟第502章 災難第509章 欲行第49章 碧蓮第604章 茶話第554章 生恨第490章 勸說第380章 緣由第150章 探病第53章 詭異的毒箭第559章 風波第28章 賬簿第171章 驚聞第562章 離去第526章 反駁第109章 兩年第570章 苦心第181章 尋親第79章 抽絲剝繭第563章 嬤嬤們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580章 不忿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273章 手足第293章 姐妹生怨第353章 差使第264章 表白第433章 失落第183章 逼迫第271章 告誡第258章 後續第236章 汪家宅中第423章 喜事第589章 質問第173章 雨天第627章 賀禮第598章 選擇第60章 書主人第622章 圈套第135章 海上時光(中)第133章 改道第226章 東昇第46章 自認罪名第458章 啓發第497章 遷移第428章 相邀第430章 再召見第461章 盛況第316章 光地第511章 信第623章 入夏第508章 相見第113章 新朋友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245章 裝病成真病第255章 雀金呢第533章 熱鬧第52章 匆匆五年第220章 回禮第415章 花糕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188章 賞賜第618章 胡姑娘第579章 多心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597章 打傢俱第104章 開源設想第142章 善後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11章 風雨欲來第495章 回鄉第261章 告密第403章 利益第364章 緊追第17章 小人讒言第578章 說和第573章 獎賞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503章 善後第615章 兄弟第599章 臂膀第222章 驚喜第203章 聽聞第540章 計劃第113章 新朋友第553章 盤算第452章 退親第303章 過年第28章 賬簿第2章 老姨奶奶第454章 離開第412章 丟臉第584章 側妃第358章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