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新朋友

在廣平王世子高楨對外家產生不滿的時候,趙琇正迎來一位新認識的小夥伴。

陶縣令之女跟隨母親陶太太卞氏到趙家做客來了。

卞氏隨夫南下赴任,途中遇上從京城回鄉的張氏與趙瑋祖孫,早已相識了,一向相處融洽。雖然她只是位七品的縣令太太,論品級與身爲郡公夫人的張氏相距甚遠,但她原也是書香世族出身,與張氏性情相投,因此兩年下來,也算是常來常往。她不理會旁人說她是在奉承貴人的閒話,張氏也從不擺貴婦架子,儼然忘年之交。

細談之下,她們竟發現兩家還算沾點親。張氏孃家大弟弟張朝宗在外做推官,他一個女兒嫁給了江蘇寶應的一個舉人,這個舉人的母親恰好有個姐妹是卞氏的嬸孃。

這拐彎抹腳的親戚關係,趙琇聽了都要眼暈,但在張氏與卞氏看來,卻是顯得她們更親近了,便是有外人說三道四,她們也可以用兩家是親戚的理由搪塞過去。

陶縣令與妻子卞氏成親多年,膝下只有一個女兒,今年九歲,恰好與趙琇同年,只比她大了幾個月。陶縣令夫妻前來奉賢赴任,卻把女兒放在寶應老家,託老孃陶老太太照看,直到今年端午過後,陶縣令兄弟的妻子身懷有孕,陶老太太無暇照顧孫女了,陶縣令方纔遣人去接了女兒來團圓。也因此,趙琇這兩年裡時不時能見到卞氏,卻是頭一回看到陶姑娘。

陶姑娘是個長得很秀氣的小姑娘。白白淨淨的瓜子臉,雙眼細長,櫻桃小口。在人前總是靦腆地低下頭,嘴角含着羞澀的笑,說話聲音輕輕柔柔的,彷彿春天的柳枝兒拂過水麪,略帶着一兩分口音,卻又似乎很爲這點口音而慚愧,寧可說話慢一些。也想努力把官話給說準了。

張氏反而很喜歡她這個樣子,歡喜得拉着她的手看了又看:“多標緻呀,這姑娘真真是個美人胚子。你們夫妻有福氣呢。”陶姑娘雙頰飛紅,害臊地低下了頭。趙琇只是在一旁笑着看。她也覺得這小姑娘長得挺漂亮的,不過這種五官顯然是中國古典美人的長相,不象她。因爲一雙眼睛長得大。還被祖母嘆息過眼睛長得不夠好看,讓她深感古今審美觀的差異。

卞氏顯然也對自己閨女的長相非常有信心,不過還是免不了謙遜幾句:“但凡富貴人家家裡的女孩兒,只要不是長得非常黑醜的,小時候都不會太差。我只愁她身子弱,剛來奉賢就病了一個多月,幾天前纔好了。大夫說是水土不服,可當初我們夫妻初來時。也曾水土不服,卻不象她這樣病了許久的。歸根到底是身子不夠強健。我瞧府上的姑娘,倒是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強健些,幾年了也不見有什麼病症,這纔是福氣呢。”

張氏微笑道:“她小時候也是三災八難的,不過是後來長大了,能跑能跳了,就學會了淘氣,到處亂跑。宅子里人少,屋子卻多,她成天四處亂轉,活動得多了,身子自然強健。她還常勸我,多活動活動,對身體有好處,我一把年紀了,每日都叫她拉着在院子裡走上幾圈才罷,這幾年果然病得少了,想必她這歪理,還是有些道理的。”

趙琇說:“我說的是正理,怎麼就成了歪理了?”

張氏笑而不語,卞氏便對女兒說:“可聽見了?每常叫你多走動,別老窩在屋裡繡花,你只不聽。”

陶姑娘紅着臉說:“女兒知道了。”也沒辯解。卞氏見她這樣,就嘆了口氣。

張氏對孫女說:“你們年紀差不多,帶了新朋友到你屋裡玩耍吧,不許欺負人!”

趙琇忙起身答應了:“祖母怎的這樣說?陶姑娘聽了,不定怎麼想我呢,我哪裡就是個愛欺負人的了?”說完笑着向卞氏行了一禮,便拉了陶姑娘出門。

卞氏看着兩個小女孩離開,又嘆了口氣。

張氏便問她:“可是有什麼難處?這兩年我總是見你思念女兒,卻又不肯接她過來。若說這邊不如大城繁華也就罷了,這幾年奉賢也好多了,衣食住行不見得比寶應差,你卻到現在纔將女兒接來,想必有緣故?”

卞氏嘆道:“還能有什麼緣故呢,不過是我婆婆捨不得罷了。我夫妻成親多年,只有這一女,婆婆心裡爲我着急,又怕我們夫妻在外頭,本就事多,再帶着女兒多有不便,因此將她留在身邊看顧。今年恰巧弟媳有孕,婆婆看重得很,我們便將孩子接了過來。老爺說,聽上頭口氣,他在奉賢大約還要再任三年,這一任滿後是不會調離的,這時候不把孩子接來,還不知幾時才能一家團聚。孩子都九歲了,許多事再不學,就來不及了。您方纔也瞧見了吧?她的官話說得不好,我也不怕實話告訴您,她學詩書,還是當年在我們夫妻身邊的時候呢,這幾年只學女紅去了,繡的花兒倒好,旁的卻什麼都不會,脾氣軟,身子又弱。這樣怎麼行呢?”

張氏這兩年也隱隱約約知道些陶家的事,那位陶老太太倒不是個壞婆婆,只是長年住在鄉下,性情古怪些。早年卞氏也曾有過第二胎,只是懷孕到六個月左右的時候,陶老太太病了,那時候陶縣令兄弟倆都在外頭讀書,跟前只有媳婦卞氏一人。她爲了給婆婆侍疾,累得流產了,還是個成了形的男胎,又傷了身子,大夫說恐難再有孕。陶老太太心中有愧,不敢逼兒子納小,又想給兒子媳婦分憂,所以將孫女留在身邊,讓他們兩口子在外頭過自個兒的小日子。可她老太太見識有限,教養孫女只教女紅,詩書不會。連官話都學不好,又約束着孩子不讓亂走動,是照着一般富貴人家嬌小姐的習慣養的。可陶縣令是官場上的人。若是有意讓女兒嫁到官宦人家,這樣的教養是不夠的,即便不論婚事,讓女兒出門交際,也容易叫人笑話。怪不得陶縣令將女兒接過來兩個多月了,一直沒讓她出門,頭一回做客就是到交好的趙家二房。想必也是用心良苦吧?

張氏嘆了口氣,對卞氏道:“你也別憂心,好歹孩子是在身邊了。有什麼不足慢慢教就是。我瞧她很是乖巧,說話也有條理,想必是個聰明孩子,過得幾年。也不比你差了。”

卞氏便道:“我也是這樣想的。只是有一樣,我們夫妻來奉賢赴任,並不曾帶多少行李,許多書本都還留在老家,其中琴棋書畫詩詞類的就更少了。沒有這些,光靠我一個人教她功課,實在是撐不住。我都三十多歲了,小時候學過的東西還能記得多少?沒法子。今兒只能來向老夫人求助。”

“哦?”張氏明白了,“你是想向我借書?”

卞氏笑道:“借書是一樣。若能讓小女有機會常到您府上求教,就再好不過了。如今奉賢全縣誰不知道您老人家最會教養孩子?一對孫兒孫女都是極出色的,孫兒年方十四就中了秀才,孫女兒也是縣中最有學問最有才幹的女孩兒,不但寫得一筆好字,畫兒也畫得好,聽說她連洋人的話都會說。出門做客,人人見了都誇她禮數週全。平日幫着管家,也是做得象模象樣的。若小女能跟着學到一兩分,我就心滿意足了!”

張氏啞然失笑:“我還道是什麼,原來是拍我馬屁來了。”她哈哈笑道:“若你放心,就讓孩子時常過來,橫豎離了不到半里地,坐上小車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就到了。我家琇姐兒平日在家,不是讀書練字,就是幫着管家,除了族裡幾個侄女兒,還真沒什麼合得來的小姐妹。若能添個玩伴,也能少些寂寞。只是你可要想好了,她外頭瞧着乖巧,其實淘氣得很,主意又大,若是把你家姑娘給教壞了,你可別來跟我訴苦。”

卞氏知道她在說笑,怎會相信,自然是笑說:“不敢,但求她能活潑些,我們夫妻還能安心呢!”

趙琇還不知道自己被安排了一個新任務,只顧着拉新認識的小夥伴到房間裡坐下說話。碧蓮極有眼色地奉上了香茶,陶姑娘喝了一口,眼睛亮了一亮,又喝了一口茶,瞥見趙琇在看她,臉頓時紅了,害羞地放下了茶碗,低下頭玩着袖子不說話。

趙琇笑着問她:“你叫什麼名字?我單名一個琇字,就是《詩》裡‘充耳琇瑩’的琇字。”

陶姑娘小聲說:“我的閨名是灼華。”

趙琇雙眼一亮:“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灼華嗎?真巧,咱倆的名字都是從詩經裡來。”

陶灼華小臉又紅了紅,低下頭輕輕頜首。

趙琇見她害羞,只好努力多說一點,讓她放鬆些:“一想起這個句子,我就記起今年春天的時候,我們家的桃園開了許多花,在河上坐船,遠遠望去,一片粉白粉紅,好看極了。明年春天的時候,咱們一道去坐船賞桃花怎麼樣?”

陶灼華似乎有些吃驚,大概也沒想到趙琇會約她赴十個月以後的約,遲疑了一下:“我回去問我娘。”又覺得這話顯得太過冷淡了,便補充一句:“我娘提起過府上的桃園,說是今春桃花盛開之時,奉賢全縣轟動,人人都跑去看桃花,河上船都擠在一處了,還要縣衙的人去引領,方纔疏散了呢。”說完又驚覺這話有些不合適,臉又紅了。

趙琇倒不覺得這有什麼,還感到很有趣:“是啊,都是頭一次,誰都沒經驗。其實桃花能開好幾天,我家桃園也有兩三個,不必都擠在一處賞花的。令堂文采很好,去賞花時,還做了一首詩,我記得其中兩句是‘一路春風暖,三裡桃花香’。”

這兩句其實只能算是平平,不過陶灼華大概沒聽出來,得知是母親所作,還挺高興:“是麼?我沒聽我娘說過。爹也說娘年輕的時候,很愛做詩呢。”

趙琇讓碧蓮取水蜜桃來,又告訴陶灼華:“這是今年新下來的第一批桃子,數量不算很多,但聽聞因今年雨水少,因此桃子長得比往年的甜些。你嚐嚐味道怎麼樣?”

陶灼華有些好奇,她在家裡也聽人提過趙家的水蜜桃,但在本地銷售量很小,幾乎都運到松江、嘉定、蘇州那邊販賣了,張氏本送了卞氏一筐,卻叫陶縣令分給了縣衙裡的人,這還是她頭一次吃這東西,聽聞是很甜的。

碧蓮送了一盤水蜜桃來,早已去了皮,又用線切成了一塊塊,拿小銀叉叉着,看上去十分誘人。趙琇請陶灼華自己動手,自己也拿了一塊,卻聽得碧蓮彎腰在她耳邊輕聲道:“外六房的四爺過來了,似乎有急事要尋姑娘。”

外六房的四爺就是趙啓軒,他會有什麼急事?(未完待續。。)

第621章 現世報第626章 離開第369章 誆騙第97章 打臉第316章 光地第481章 疑惑第338章 握手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500章 聚首第326章 招工第185章 歸家第130章 川沙城下第166章 “隱疾”第200章 送冰第556章 請期第582章 傳遍第94章 招供第385章 小聚第284章 遺案第252章 避寒第134章 海上時光(上)第238章 矇混第621章 現世報第469章 守歲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83章 再次提議第424章 冷茶第102章 詭狀第483章 獻殷勤第604章 茶話第471章 傳言第187章 新皇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387章 通信第508章 相見第589章 質問第582章 傳遍第568章 追加第405章 要人第347章 婚約第613章 勸弟第386章 訴苦第601章 喜訊第614章 立儲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40章 做戲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208章 挑撥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347章 婚約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540章 計劃第576章 開導第76章 察覺第334章 悔恨第244章 調查第530章 擴散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535章 暖閣第275章 邀請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615章 兄弟第617章 喜慶第593章 帖子第279章 救人第254章 棲鳳齋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454章 離開第470章 詭異第616章 備婚第619章 藉口第259章 父親與兄長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20章 小插曲第609章 扣下第500章 聚首第337章 懂你第281章 討價還價第273章 手足第9章 說客上門第79章 抽絲剝繭第564章 做媒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402章 質問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557章 大舅哥第306章 宣傳戰第543章 灰心第373章 失蹤第94章 招供第128章 將至第77章 奇怪的盧大壽第128章 將至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501章 潮第509章 欲行第129章 太子入城
第621章 現世報第626章 離開第369章 誆騙第97章 打臉第316章 光地第481章 疑惑第338章 握手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500章 聚首第326章 招工第185章 歸家第130章 川沙城下第166章 “隱疾”第200章 送冰第556章 請期第582章 傳遍第94章 招供第385章 小聚第284章 遺案第252章 避寒第134章 海上時光(上)第238章 矇混第621章 現世報第469章 守歲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83章 再次提議第424章 冷茶第102章 詭狀第483章 獻殷勤第604章 茶話第471章 傳言第187章 新皇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387章 通信第508章 相見第589章 質問第582章 傳遍第568章 追加第405章 要人第347章 婚約第613章 勸弟第386章 訴苦第601章 喜訊第614章 立儲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40章 做戲第3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208章 挑撥第125章 門前罵戰第347章 婚約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540章 計劃第576章 開導第76章 察覺第334章 悔恨第244章 調查第530章 擴散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535章 暖閣第275章 邀請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615章 兄弟第617章 喜慶第593章 帖子第279章 救人第254章 棲鳳齋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454章 離開第470章 詭異第616章 備婚第619章 藉口第259章 父親與兄長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20章 小插曲第609章 扣下第500章 聚首第337章 懂你第281章 討價還價第273章 手足第9章 說客上門第79章 抽絲剝繭第564章 做媒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402章 質問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557章 大舅哥第306章 宣傳戰第543章 灰心第373章 失蹤第94章 招供第128章 將至第77章 奇怪的盧大壽第128章 將至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501章 潮第509章 欲行第129章 太子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