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立儲

皇帝坐了龍輦前往慈寧宮,一路上廣平王都與他同行,慢慢扶着龍輦邊走着,兄弟倆有說有笑。到了慈寧宮門口,皇帝還與兄長手拉手進了殿。

太后看到兩個兒子似乎恢復了從前的友愛,眼圈頓時一紅,強忍住了往下掉的淚,臉上卻已經不由得露出了歡喜的笑容來:“皇上怎麼與你哥哥一道來了?”

皇帝微笑道:“皇兄進宮跟兒子說了一會兒話,兒子想着也有幾日未來見過母后了,特地與皇兄一道過來看您。”

太后嘆道:“皇上養傷要緊,何必勞累呢?哀家身體好着呢,看不看都一個樣,只要皇上身體康健,你們兄弟彼此友愛,哀家就沒什麼可愁的了。”

皇帝聽得心中一酸,卻是隱隱感覺到,母親從前也在爲他們兄弟疏遠而難過,只是不在他面前提起罷了。

廣平王神情平靜,給太后行了禮。待皇帝也請過安後,自他們兄弟入殿就起身侍立在旁的高楨也過來給他們見了禮,然後扶着父親廣平王坐下。

皇室家庭成員見面,太后第一件事自然是要細問皇帝的傷勢,用藥如何,效用如何,飯吃得怎麼樣,晚上是否睡得好?傷口是否很疼……等等等等。皇帝一一答來。

其實他的傷口還真有些痛,太醫給他開了有止痛作用的藥,但這藥的有效時間,是一次比一次短了。藥效過後,皇帝就會覺得右眼疼痛難忍。明明太醫說過,那止痛的藥不能用得太多,他還是忍不住多用兩三回。

除了受傷的右眼,他的左眼如今也累得很。因爲他不想讓朝臣們以爲他真的瞎了一隻眼。成了殘廢,就沒辦法處理政務了,所以在養傷之餘,還每日翻閱大量的奏摺,處理政事。他是個傷員,又只有一隻眼睛去看奏摺,如此疲勞。那左眼怎麼可能會不累?處理政務之時。精神也十分不濟,記性都差了,有時候他坐在書案後頭看摺子。看着看着就能睡着過去。太醫說,這是因爲他受傷時失了血,傷了元氣的緣故,還得好生休養才能補得回來。可要他放下政事不管。專心養傷,他又做不到。

這些話。他原是不肯在人前說的,只是如今見了母親,又剛剛對兄長解開了心結,發現兄長還是十分關心他的。也沒興趣奪他的皇位,因此他就忍不住說了實話,也算是個撒嬌的意思。

太后一聽就心疼極了。到底是從小寵着的小兒子,除了江南遇險那一回。哪裡吃過這樣的苦頭?她就勸小兒子:“朝上信得過的重臣也不是沒有,若無要緊政事,就叫他們先替你看摺子,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自個兒就能拿主意了,不必來擾你。你也能趁機歇口氣。否則你既要養傷,又要看摺子看到深夜,身體怎麼吃得消?你身邊侍候的人都是做什麼吃的?竟然不知道勸你?!”

皇帝忙安撫她道:“母后別擔心,兒子身邊還有太醫守着呢。他們也勸過兒子,只是政事放在那裡,無人料理,全仰仗大臣,又未必信得過,兒子還是自個兒看摺子的好。”

太后哂道:“你信不過大臣們,可是他們先前跟着晉陽王胡鬧的緣故?那些牆頭草自然不必理會,只是你也不是沒有幾個忠心的臣子,先提兩個上來替你磨墨抄寫也好。你還病着呢,當以休養爲要。若臣子裡沒有信得過的人,你就叫你哥哥去幫忙。”

廣平王忙笑道:“母后別提這個了,兒子的眼睛還不如皇上呢。平日裡也就是看個路,讀書寫字是不成的。若要勉強爲之,撐上一刻鐘,眼睛就疼得要流淚了。不過在朝廷大臣裡尋幾位靠得住的處理政務也好。內閣的人大都不多,皇上可以多多倚重。再者,大郎如今也大了,又聽了幾個月的政,想來很可以試着上手政務了。先從簡單的開始,讓幾位閣老去教他,再請太傅從旁輔佐,實在有不懂的,大郎還可以來問皇上。”

太后看了大兒子一眼,想起長孫高楨方纔說的話,心知他們父子已拿定了主意。雖然她覺得很可惜,但兒孫們不樂意,她自然也不會逼着他們去做。兩個兒子好不容易和好,再爲着那把椅子翻了臉,她這個做母親的看見了,心裡也不好受。橫豎皇長子也是她的親孫子,雖然有個不好的母親,但只要孩子明白事理就好,她也樂觀其成。

皇帝起初聽到太后說可以讓廣平王來幫忙處理政務,還真的緊張了一下,但廣平王迅速表明立場,太后也沒有再堅持,他心裡就鬆了口氣,越發相信兄長是不會與他相爭的了,從前卻是他自個兒犯蠢。到得如今,兄弟疏遠了,反叫異母的晉陽王鑽了空子,皇帝心裡暗悔,對晉陽王的怨氣又添了幾分。

廣平王對太后說:“大郎冤枉,兒子已經勸過皇上,求皇上對大郎從輕發落,儘早將立儲大典辦了纔好。旨意早就頒下去了,籌備了小兩年也沒籌備完,再拖下去,只會引得人心思動,倒不如儘早辦了的好,即使是簡陋些,只要該有的禮數都有,也都無妨的。只是皇后那裡不好處置,皇上還沒拿定主意呢,母后可有什麼想法?”

太后嘆了口氣:“哀家能有什麼想法?當日替皇上選了這麼一個媳婦,都是哀家的不是。若不是憐惜幾個孩子,哀家早就勸皇上廢了她!”可是,如果廢了皇后,皇長子的儲位就不那麼穩當了。他們一家子完全是不肯爲打老鼠傷了玉瓶,纔會縱得皇后越來越荒唐。

皇帝對太后說:“皇后那裡,兒子已經有了打算,一會兒就去見她。”

太后道:“皇上有主意,那是再好不過,只是不管你要如何處置她,都要想想幾個孩子的臉面。哀家心裡恨得她不行,卻也不好打她罵她。還不就是怕傷了孩子們的心麼?”

皇帝心裡卻早有了打算。沒多久,就從太后那裡出來,徑自帶了兩個心腹內監往後頭大佛堂去。

西暖閣裡只剩下太后、廣平王與高楨三人。太后沉默片刻,纔去問長子:“你已經拿定主意了?皇上這一回實在是兇險,若有個萬一,母后寧可坐上那位子的人是你。”

廣平王微微一笑:“兒子也不是撒謊,兒子的眼睛確實不好。若真個做了皇帝。天天勞累,命都要短几年。還不如象如今這般,富貴悠閒。皇上又不再猜忌兒子,兒子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高楨在旁邊插嘴道:“皇祖母,如今外患厲害,父王不想再添內憂。雖說都是親兄弟。可關係到皇位,兄弟也要變仇敵。皇上與父王都是您的骨肉。若是爲了皇位相爭而翻臉,您心裡能不難過麼?朝臣們也未必贊成。這兩三年裡,朝中新上來的臣子,多是皇上提拔的。從前父王得用的幾位,不是換到閒職上去了,就是外放或告老。父王也沒什麼把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父子倆的考慮也很合理,太后嘆息一聲:“罷了。你們男人才是拿主意的,我一個深宮婦人不懂得,也就不插手了。”頓了一頓,“就怕大郎擔不起。”

高楨笑了:“皇祖母擔心什麼?大郎年紀雖小些,卻不是笨蛋,有那麼多重臣輔佐,又有尚太傅從旁看着,怎會擔不起呢?若真個擔不起,還有我,還有父王呢。我們是一定會輔佐他的,也是爲皇上分憂不是?”

他與廣平王交換了一個眼神,都露出了笑容。太后怔了怔,也笑了:“你們有心了。既如此,楨兒日後就做個好哥哥,多多照拂大郎吧。”她慢慢收了笑容,“叫大郎做個明白人,不要象……他父祖那般,成天犯糊塗!”

沒過多久,皇帝從大佛堂回來了,眉宇間還帶着幾分惱色,但情緒還算平靜。

太后問他:“謝氏如何?”索性連“皇后”都不叫了。

皇帝冷笑着說:“她是個糊塗人,發了一回瘋,如今倒是明白了些,也肯說軟話了,只求朕饒過幾個孩子——真真可笑!孩子們都是我的血脈,用得着她來求情麼?!她如今倒知道心疼孩子了?她拿着簪子往朕臉上戳時,可曾爲孩子着想過半分?如今倒來裝模作樣了!”

太后也能想象得出來,皇后會是什麼反應,她只道:“皇上讓人將她送回坤寧宮去吧,成天關在大佛堂裡,哀家想要去禮佛都不成了。這院裡住了許多太妃、太嬪,叫她們看見哀家的兒媳婦發瘋,哀家臉上也不好看。”

這也不是什麼難事,皇帝當場就答應了,吩咐下去,叫坤寧宮裡侍候皇后的人過來接人。不過他心裡是早已拿定主意了,雖不能廢后,但也不能再讓她安享皇后尊榮了。中宮箋紙是必得停掉的,鳳印還要暫時交到太后這邊來。端嬪有孕,又因他受眼傷而受了驚,如今成天只能臥牀休養,也沒法繼續料理宮務,只怕還得再納一位賢淑女子入宮。這些事就請太后幫他處置,他也沒什麼可擔憂的。只是皇后回了坤寧宮,還是繼續“臥病”的好,這一回最好病得重些,若能就此一病不起,倒是省了所有人的事,既不會影響到皇長子的出身,也不會再給大家添麻煩了。

皇后若是個慈母,就該知道這麼做對皇長子最好。

皇后沒有讓皇帝失望。她從回到坤寧宮的那天起,就一直拒絕進食,也不喝水,只躺在牀上昏睡,無論旁人怎麼勸她,都不理會。心腹宮人怕她有個好歹,硬是扶着她灌了些蔘湯下去,一碗蔘湯倒要溢出八成來。如此過了三日,她便形銷骨立,瘦得脫了形。

太醫過來診脈,只說她是病得重了,怕是不能好。剛剛放出東宮的皇長子跪倒在皇后牀前,痛哭失聲,也沒能讓皇后睜開眼睛一次。

又再過了兩日,皇后薨了。她終究還是以皇后的身份死在了坤寧宮中,沒有被廢。只是皇帝下令將她以皇貴妃之禮下葬,全國上下官民也只需守一個月的喪,完全不是一個皇后該有的待遇。只是朝中上下無人有異議,宗室皇親也沒說一句不好。所有人都覺得,皇后還能享有這等地位,已經是看在皇長子的份上了。皇帝雖然多心愛猜疑人,但對元配還是十分有情有義的。

皇后孝期一過,皇帝就下旨,辦立儲大典。皇長子在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後,終於正式成爲了新的皇儲。

只是消瘦的他穿戴上儲君的冠服,在大殿上向眼傷遲遲未愈的皇帝下跪領旨之時,心裡只覺得一片茫然,不知該高興,還是難過。(未完待續)

ps:真的要近尾聲了呀~~今天終於送出了一個盒飯。

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403章 利益第406章 丘家第567章 新進士第543章 灰心第532章 心急第15章 奇言詭行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247章 詩會第62章 買地賣地第307章 籌備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490章 勸說第608章 太醫第55章 抉擇第374章 遭遇第573章 獎賞第623章 入夏第475章 大案第410章 倒打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475章 大案第97章 打臉第367章 約定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424章 冷茶第216章 戰果第75章 後宮詭異第252章 避寒第72章 疑點第63章 宗族義務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351章 獨對第254章 棲鳳齋第316章 光地第431章 告狀第390章 正經事第584章 側妃第574章 壯大第17章 小人讒言第347章 婚約第348章 賢名第532章 心急第305章 脫身第77章 奇怪的盧大壽第114章 遺孀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27章 細思恐極第392章 新聞第341章 求助第458章 啓發第560章 妄念第109章 兩年第27章 細思恐極第502章 災難第444章 表侄第376章 說法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127章 準備第329章 舊物第255章 雀金呢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77章 奇怪的盧大壽第566章 見識第589章 質問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355章 警告第566章 見識第498章 信第576章 開導第1章 建南侯府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591章 新生第267章 心虛第617章 喜慶第149章 元宵節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410章 倒打第84章 傳信第398章 怨懟第512章 嘉獎第606章 喊冤第456章 申斥第486章 自薦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446章 包票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78章 白玉炕屏第532章 心急第75章 後宮詭異第81章 棄僕第408章 秋宴第612章 波瀾第11章 風雨欲來第260章 淤青第447章 船宴第572章 做媒第230章 老太太們
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403章 利益第406章 丘家第567章 新進士第543章 灰心第532章 心急第15章 奇言詭行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247章 詩會第62章 買地賣地第307章 籌備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490章 勸說第608章 太醫第55章 抉擇第374章 遭遇第573章 獎賞第623章 入夏第475章 大案第410章 倒打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475章 大案第97章 打臉第367章 約定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424章 冷茶第216章 戰果第75章 後宮詭異第252章 避寒第72章 疑點第63章 宗族義務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351章 獨對第254章 棲鳳齋第316章 光地第431章 告狀第390章 正經事第584章 側妃第574章 壯大第17章 小人讒言第347章 婚約第348章 賢名第532章 心急第305章 脫身第77章 奇怪的盧大壽第114章 遺孀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27章 細思恐極第392章 新聞第341章 求助第458章 啓發第560章 妄念第109章 兩年第27章 細思恐極第502章 災難第444章 表侄第376章 說法第286章 預備周全第127章 準備第329章 舊物第255章 雀金呢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77章 奇怪的盧大壽第566章 見識第589章 質問第101章 利動人心第355章 警告第566章 見識第498章 信第576章 開導第1章 建南侯府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591章 新生第267章 心虛第617章 喜慶第149章 元宵節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410章 倒打第84章 傳信第398章 怨懟第512章 嘉獎第606章 喊冤第456章 申斥第486章 自薦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446章 包票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78章 白玉炕屏第532章 心急第75章 後宮詭異第81章 棄僕第408章 秋宴第612章 波瀾第11章 風雨欲來第260章 淤青第447章 船宴第572章 做媒第230章 老太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