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表侄

趙元娘是老郡公元配所出的嫡長女,是趙焯的長姐,也是趙瑋趙琇兄妹的姑母。論年紀,她比張氏還要年長三歲。張氏都做了祖母,她自然也不例外。

她與許崇倫只有一子,名喚沛釗,今年三十有六,已經考取了舉人功名,娶妻卞氏,生有二子一女。這回隨許崇倫前來的,就是他的嫡長子許仕英,今年十六歲,與趙瑋同齡,只是小几個月。

當趙琇看着那與兄長同齡的清俊少年在自己面前恭恭敬敬地行禮,口裡稱呼她爲“表姑”時,心情忽然有些複雜。

她好象有些理解蔣雯爲何不喜歡高楨以家禮與她說話了,她明明是個二八少女,卻要被一個同齡的少年叫表姑,都把人叫老了好嗎?趙琇自己更悲摧,她比許仕英還小好幾歲呢,也成了他的長輩。偏偏這位表侄是個一板一眼的性子,端正嚴肅到近乎刻板,每說一句話都要叫她一次表姑,絕不肯少叫她一聲,真叫人鬱卒。

張氏卻非常喜歡許仕英。

她與趙元孃的關係本是平平,畢竟只是繼母,又是在趙元娘嫁人後,方纔進的門,關係能有多親近?但她卻是趙元娘生母秦氏老夫人親自挑選的,婚前就曾見過趙元娘幾面。當時後者還不知道生母是在挑選後母人選,對同齡人張氏的觀感還不錯。等張氏嫁入建南侯府,兩人的關係就完全不同了。趙元娘明知道自己應該跟孃家人繼續保持良好關係,可心裡那個坎卻無論如何也邁不過去。

張氏品性好,對秦氏老夫人又十分感恩,跟老錢姨奶奶母子是兩路人,因此三番四次勸說老郡公。多多關懷女兒女婿,跟他們搞好關係。老郡公也肯聽她的勸。一來二去的,趙元娘與孃家的關係有了緩和,雖然還是淡淡的,但至少禮數上還算周全。老郡公忽然去世,她也是大哭了一場,特地與夫婿上京弔唁。趙炯當時就是顧忌到她。不敢對張氏母子太過分。只把他們一家軟禁了事。若不是許家在京中有宅子,趙元娘不曾在孃家過夜,興許連這件事。趙炯也做不成呢。

不過張氏卻一直記着要與許家親近,所以多年來都不曾忘了每年年節時的書信禮物。許家更是張氏所欣賞的書香名門,與京中名聲蜚然的方家相比,許家要更低調些。族中子弟也不慕權貴,只一心讀書科舉。做了官就到地方上任職,官聲也不錯。張氏便認定他家門風清正,更樂意與他家交好了。當年她與趙瑋從京城看完廣平王回南,路上在許家住了些日子。曾見過許仕英。今日見到他,只覺得他長高了許多,容貌更爲斯文清俊。問起功課,句句都能答得上來。可見基礎紮實,她心中自然更加歡喜,不但命人準備了一份厚禮,還讓他上京後,只管往明知書館去借閱書籍,若是看中哪一本,來不及抄,就往建南侯府尋去。侯府裡備有好些書館藏書的抄本呢,自家人就更不必客氣了。

明知書館的名聲還未傳到山東來,因此許仕英還不瞭解張氏這個許諾的份量。不過他也能感受到張氏的熱情和關懷,便正正經經地起身行禮道了謝。

張氏又問起他家中各人的近況,他答道:“祖父、祖母都安好。祖母上了年歲,家裡人怕她耐不住寒冷,不敢讓她出遠門,因此未能來見曾外祖母。父親正在備考明年春闈,已定了正月初六便出發上京,母親早早打發人到了京裡打掃房屋。本來還想,到時候定要到侯府去拜見曾外祖母與表叔、表姑,不想今日就能得見。若父親明年到京後,科考順利,說不得還能等到曾外祖母與表叔、表姑回程,再見一面。”

張氏聽了點頭:“科舉要緊。這回是真不巧了,若是我們就在京裡,還能照看一二。別的不說,京中有名的學問大家,你表叔都是認得的,也曾向他們請教過,還與他們的學生子侄結交。我們家的明知書館,也有許多舉子前去借閱藏書。裡頭有許多前輩學子們的文章,多看了也能有所進益。若是僥倖能借到幾位考官的文集,還能瞭解他們的喜好呢。不過這都是旁枝末節了,最要緊的是自己學好了功課。你回去跟你父親說,安心赴考。我這就打發人送信回京,囑咐家裡人。你父親遇到什麼爲難之事,只管到家裡找人。缺了什麼東西,也只管去要。科考要緊,他可千萬別在這種小事上與我們客氣。”

許仕英恭敬應下了。

趙琇在旁插嘴道:“明知書館裡確實有不少好書,但正月裡再上京,路上花點時間,進京後安頓下來,到開春考試時也沒剩幾天功夫了。那點時間夠看幾本書呢?許多舉子都是年前就上京住下備考的。許表哥怎的這麼晚纔去?許家自有宅子在京,本是極便利的呀?”

許仕英連忙恭謹答道:“是父親身體不甚強壯,祖父祖母和母親擔心他受不得風雪,因此讓他過了年再啓程。雖然去得晚了些,但趕在春闈前到是沒問題的。”

趙琇一聽,就知道他還不明白提前去京城借明知書館的書有多麼重要。方纔張氏都說得很明白了,可以事先了解考官的喜好,也可以多看一些名家著作,總能有所進益。不過許家本來就是書香名門,興許許沛釗對自己的學問有足夠的信心,她就不再多提了。

倒是趙瑋提了個建議:“正月再上京,確實來不及看什麼書了。倒是我這裡帶了幾本出來,都是我從李、易等多位先生處請教了功課,再自行整理的講義,想來對許表哥還是有些用處的。我還有備份,不如就讓仕英捎一份回去。若能對許表哥有所助益,我心裡也會感到高興。”

趙琇就笑問趙瑋:“哥哥出遠門辦公差,怎的還要帶上功課講義?”

趙瑋苦笑:“幾位先生都十分關心我的功課,勸我就算不再往下考,也不能丟了學問。李先生還特地在我出發前叫了我去。佈置了幾篇文章讓我去作呢。”

張氏便道:“這方是正理。學無止境,怎能因爲不考會試了,便荒廢了學問呢?你又不是爲了科舉方纔讀書的,讀書是爲了明理。你年紀還輕,還有許多不懂的事,應當多學習,日後才能爲朝廷出力。”

趙瑋正色應了。張氏又勸許仕英:“這也是你表叔的心意。你只管拿了去,回家就交給你父親看。他看了就明白了。”

許仕英不明白他們祖孫爲何如此執着,但還是道了聲謝。怎麼說也是人家的好意。

接下來他們又聊了一會兒家常,張氏還問了些許仕英弟妹的事,樓下來人報說,許崇倫要回去了。催促許仕英下甲板。張氏便命人捧好了禮物,小心將人送下去了。趙瑋一路跟隨。

趙琇站在走廊窗戶後,看着許家父子與趙瑋道別後上了岸,便回來報給祖母知道。張氏嘆了口氣:“從前我就覺得,你表哥跟你姑父都太過板正了。幾個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倒是活潑。不想幾年不見,仕英也跟他祖父、父親一般。老成得很。他們家教養孩子,真是嚴格啊。”

趙琇想了想。道:“板正也沒什麼,只要不是讀書讀傻了就行。我看許仕英雖然有些書呆,但人情世故還是懂得的,禮數出周到。想來許家世代書香,自有教孩子的一套方法。咱們也別理會了,還是先寫信回京,讓他們做好準備,等許表哥到了就多加照顧的好。”

張氏被她提醒了,祖孫倆坐在羅漢牀邊商量着要如何寫信不提。

許仕英帶了幾個本子回去,當晚就拿給祖父許崇倫看了。許崇倫是正經科舉出身,學問也好,自然不是不識貨的人,一翻那些本子,就知道其珍貴處,連忙問孫子是哪裡來的。許仕英照實回答,許崇倫聽了便嘆道:“他們祖孫原是厚道人,你祖母待他們本來只是淡淡。既然他們有意交好,我們也別辜負了人家的一片心。”次日便打發家人護送孫子快馬回家,將本子交給了許沛釗。

許沛釗聽了家人轉述的父親的話,心裡也十分重視那幾個本子,回頭跟母親趙元娘說了。趙元娘當時沒說什麼,沉默片刻後,便讓兒子孫子退下。她在屋裡坐了半日,便叫了人進去,拿出一封書信,命家人儘快送到東昌府,交到趙瑋手中。若是廣平王的船隊已經離開,那就追上去,直到建南侯趙瑋親手接到這封信爲止。

她的運氣不錯,許家家僕到達東昌的時候,廣平王一行正打算起程。他們在東昌逗留了兩日,補給了許多東西,高楨還趁機拉上趙瑋趙琇往附近幾處名勝遊玩了一圈,買了不少當地的特色小吃,什麼空心琉璃丸子、蓼花、八批餜子、陳井饊子等等,吃得他們腹飽肚圓。高楨還悄悄給趙琇塞了一包點心,據說名叫“鴛鴦餅”,其實就是麪餅裡頭夾了肉餡,還有許多蔥,怪香的,因爲是成對出售,所以起名叫“鴛鴦”。這名字本沒有什麼,趙琇吃着也挺喜歡,就是高楨偷偷塞給她的舉動,反把一件正大光明的事弄得有曖昧了。她吃着餅,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怕叫祖母和哥哥知道。

張氏打發了小丫頭來喚她過去。趙琇連忙洗手漱口,還讓柳綠打開窗子給房間通通風,免得鴛鴦餅的味道留在房間裡,叫人聞出來。

到了張氏的艙房,她發現張氏與趙瑋都在,屋裡並沒有旁人,他們的神情都十分嚴肅。

趙琇有些不安,便收了笑:“發生什麼事了?”

趙瑋擡頭向她看來:“姑媽回了封信,爲借書之事向我們道謝,順便告訴了我們兩個消息,都跟咱們家的親戚有關係。”他頓了頓,“不是好消息。”

趙琇皺起眉頭:“是哪家親戚?”想起濟寧離東昌不遠,難不成是蔣家和趙湘?

但趙瑋的回答卻出乎她意料之外:“是米家。”

第562章 離去第566章 見識第194章 曹家第352章 暗影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174章 勸食第617章 喜慶第1章 建南侯府第620章 說客第167章 舊僕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410章 倒打第76章 察覺第494章 猶豫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532章 心急第265章 心臟病第568章 追加第414章 中舉第511章 信第576章 開導第299章 謀算第586章 庶妃第214章 求差事第253章 溫泉第226章 東昇第365章 打趣第270章 返回第514章 野望第93章 人倫第380章 緣由第346章 席間第231章 秋景第92章 實行第370章 傳聞第519章 悔悟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611章 泄露第364章 緊追第503章 善後第458章 啓發第498章 信第202章 御史第144章 心冷第403章 利益第345章 備宴第623章 入夏第11章 風雨欲來第235章 舊僕們第378章 拒官第11章 風雨欲來第381章 稀奇第406章 丘家第246章 赴會第227章 歸來第233章 邀請第5章 分家第193章 擦肩第266章 知不知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409章 聽戲第7章 移靈第252章 避寒第613章 勸弟第428章 相邀第34章 廣平王來了第79章 抽絲剝繭第493章 進展第567章 新進士第173章 雨天第312章 圖書館第220章 回禮第91章 兄妹定計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209章 產業第90章 拉攏第330章 細微的差異第517章 困惑第558章 勸孫第196章 信第471章 傳言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561章 投誠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488章 動手第22章 當衆揭穿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297章 背約第363章 密摺第522章 回家第479章 手段第489章 煩惱第423章 喜事第200章 送冰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460章 暫別第171章 驚聞第329章 舊物第95章 出族
第562章 離去第566章 見識第194章 曹家第352章 暗影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174章 勸食第617章 喜慶第1章 建南侯府第620章 說客第167章 舊僕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190章 侯府舊宅(上)第410章 倒打第76章 察覺第494章 猶豫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532章 心急第265章 心臟病第568章 追加第414章 中舉第511章 信第576章 開導第299章 謀算第586章 庶妃第214章 求差事第253章 溫泉第226章 東昇第365章 打趣第270章 返回第514章 野望第93章 人倫第380章 緣由第346章 席間第231章 秋景第92章 實行第370章 傳聞第519章 悔悟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611章 泄露第364章 緊追第503章 善後第458章 啓發第498章 信第202章 御史第144章 心冷第403章 利益第345章 備宴第623章 入夏第11章 風雨欲來第235章 舊僕們第378章 拒官第11章 風雨欲來第381章 稀奇第406章 丘家第246章 赴會第227章 歸來第233章 邀請第5章 分家第193章 擦肩第266章 知不知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409章 聽戲第7章 移靈第252章 避寒第613章 勸弟第428章 相邀第34章 廣平王來了第79章 抽絲剝繭第493章 進展第567章 新進士第173章 雨天第312章 圖書館第220章 回禮第91章 兄妹定計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209章 產業第90章 拉攏第330章 細微的差異第517章 困惑第558章 勸孫第196章 信第471章 傳言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561章 投誠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488章 動手第22章 當衆揭穿第111章 宮中暗戰第297章 背約第363章 密摺第522章 回家第479章 手段第489章 煩惱第423章 喜事第200章 送冰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460章 暫別第171章 驚聞第329章 舊物第95章 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