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聽戲

靖遠侯府是開國勳貴之後,交際的圈子理當是偏向勳貴武將這邊的。不過他家世子娶的媳婦卻是書香人家出身,雖然不算名門世族,卻也是個清流文官家的女兒,母親還是方家女。所以靖遠侯府擺酒請客時,也會請一請媳婦那邊的親友,自然免不了方、劉、馮這幾家書香門第。

趙琇站在靖遠侯府的花園裡,左望望,右望望,發現主人家雖然請客的時候面面俱到地把文武兩派都請來了,卻還是免不了保守地將他們分別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中間隔着主人家的席位,以避免雙方接觸交流,會發生爭執。她心裡有些失望。其實今日不過是隻請女客的宴席,主要活動又是聽戲,聽的還是同一臺戲,如此分開來坐着又有什麼意義呢?若說是分了文武上演不同的戲碼,那倒還罷了。現在這樣,只不過是隔絕了雙方交流罷了。

趙琇最鬱卒的就是這一點。

她是建南侯府的千金,所以被安排跟勳貴武將那邊的女孩子一起坐了。可是建南侯府跟其他勳貴人家來往不多,大部分的姑娘她都只是勉強知道姓氏,壓根兒就不熟。曹家只有曹太夫人來了,曹方氏與曹蘿身上有服,都缺席了,同桌的丘媛又與她不和,她還得提防這姑娘會不會又出夭蛾子,所以她坐在一堆精神奕奕嘰嘰喳喳的小姑娘中間,卻連個說話的對象都沒有。

近來因爲明知書館名聲大振,外界再也沒人因爲趙家是勳貴而覺得他們祖孫粗鄙了,反而覺得趙家人低調好學,知書達禮。雖有爵位在身,卻是書香人家——這種話張氏聽了高興,可有些勳貴人家就覺得不怎麼高興了,認爲建南侯府成了勳貴中的異類,隱隱有些排擠的意思。家長們的態度也影響了家中的兒女。趙琇百無聊賴地坐在席間。都能聽到小姑娘們在私下議論:“她自小讀書,跟我們不是一路人。”“聽說也能吟詩作詞,琴棋書畫都是通的,看着咱們,面上和氣,心裡指不定怎麼瞧不起人呢。”

對着一羣小學生和初中一二年級歲數的小女孩。趙琇都懶得多說了,由得她們腦補去。

倒是文官女眷那邊的席位上,還有劉家姐妹、馮秀琴、李善文這些曾經打過交道的姑娘。蔣家來的女孩兒跟她是不熟,但真要聊幾句也是沒問題的。方家幾個姑娘都是旁支,趙琇從前也見過兩面。同樣因爲明知書館的緣故。建南侯府如今在士林中的名聲很不錯,所以這些小姑娘們對趙琇都挺友好,見了面也會笑一笑,不會因爲她是勳貴出身便心生鄙夷。趙琇覺得,如果能跟她們坐一塊兒,那還是挺好的。可惜,如今她跟她們至少隔了三排桌子,周圍都是人。特地走過去跟人搭話,那也太過興師動衆了,更何況那邊還有一位不給人好臉色看的王大姑娘。趙琇只好望洋興嘆。撇開周圍人的小聲議論不管,專心盯着前方戲臺上的表演。

靖遠侯府今日的宴席,並不是正式的大宴,又以看戲爲主,所以規矩上就隨意了些。戲是擺在花園裡的。靖遠侯府太夫人與夫人都愛看戲,因此特地在花園水池子裡頭蓋了座戲臺。今日天氣好。宴席就直接擺在戲臺前方岸邊的軒堂上。軒堂四面開窗,光亮充足。地方又大,周圍還種了許多桂花樹。花香陣陣,十分雅緻。與戲臺只隔着十尺遠的水面,既能把戲子們的唱唸作白看得清楚、聽得分明,又不必擔心颳風下雨、男女大防,端得是安排周到。

軒堂中,最前排兩溜兒的小圓桌,坐的是各家老夫人、夫人與太太奶奶們,兩人一桌,若是一家子來的就坐在一起,若是單個兒來的,就跟相熟的搭伴。桌子不大,但放些吃食點心酒水是足夠了。有兩把自斟壺,隨客人們根據喜好自斟自飲。而且主人家非常細心,每張桌子上的食物,總會因爲那一桌客人的喜好而做出小小的調整。絕不會有哪位客人發現手邊有自己討厭的食物,也不會有哪位客人覺得今日席上沒有自己愛吃的東西而感到掃興。

夫人太太奶奶們之後的席位,則是姑娘們的,三人一席,吃食也與前者規格相同,只是酒水的品種不一樣。中間几席坐了靖遠侯府的姑娘和世子夫人,以及親族家的女兒,兩旁一邊坐了書香文官家的閨秀,一邊坐了勳貴武將家的千金,彼此要搭句話都得揚起脖子大聲講話,或是穿過好幾席去到對方的地盤上,大家都覺得太麻煩了,還要給主人家面子,倒也兩兩相安。

這種場合,既不好跟周圍的人聊八卦,又不方便起身出去逛花園,趙琇除了專心聽戲,還有什麼可做的呢?

不過靖遠侯府的婆媳倒不愧爲戲曲愛好者,挑的戲都不是平日常見常聽的,請來的戲班子也很有水平。因爲有小姑娘們在,夫人太太們也沒有點小姐書生的風月故事,只有些傳統的神話或是先賢事蹟,倒是曹太夫人一如既往地爽利,爲了滿足武將人家女眷們的口味,點了一折《武松打虎》,那武生與老虎都身手利落,打得十分精彩,看得人目不轉睛,嘖嘖稱讚。

趙琇往日也聽過幾回戲,對這崑曲興趣平平,但今日的戲,詞藻都非常優美,演員的唱腔也功底深厚,值得細細品味。有幾折戲是她從前沒看過的故事,瞭解一下情節,也還有些意思。她就這麼耐下性子看了幾折,直到中場休息。

宴席也是有中場休息的,大約也就是兩刻鐘的時間,想出去花園裡走走的人可以出去走走,想要聚在一處聊聊天的可以聊聊天,想要更衣洗手洗臉的人,也可以失陪一下。趙琇去了一趟古代版的洗手間,回來瞧見客人們都三三兩兩聚在一處。自己卻沒有了去處。

劉家姐妹、馮秀琴與方家姑娘們聚在一處,蔣家姐妹、李善文站在窗邊說話,一旁還站了個王大姑娘,趙琇左望望,右望望。再回頭瞧見丘媛拉着幾個勳貴人家的千金小聲說話,也不知聊些什麼,就覺得自己還是別摻和進任何一個圈子的好。她轉身走向了張氏那一桌。

張氏跟曹太夫人坐在一起,此時又添了一位圓臉的夫人,記得方纔有人提過是李二太太,看起來五十來歲年紀。跟她們大約是熟識,三人聊得正高興。汪太太剛剛站在她們桌邊,面上帶着謙躬的微笑,低頭跟張氏說着什麼。張氏對汪家的怨氣早就消了,也無心跟她計較。輕描淡寫地說了幾句話,就揮了揮手。汪太太欲言又止,但還是微笑着退開了。

趙琇走了過去,給張氏與曹、李二位行了禮,又對張氏說:“祖母,您坐了半日,可覺得累了?我替您捶捶腰肩吧?”

張氏笑了,曹太夫人也笑道:“你這孫女可真夠孝順的。在外頭還記得要給你捶腰肩。”還打趣趙琇:“姐兒平日也常說我也是你敬重的長輩,就如同你祖母一般,怎的不給我也捶捶?”

趙琇有些不好意思:“我捶得不好。您若不嫌棄,我就給您也捶一捶吧?”

曹太夫人哈哈笑道:“你這孩子倒實誠,我不過是跟你說笑罷了,你還當了真?”

趙琇也不以爲意:“雖是說笑,但爲長輩捶一捶腰肩,也不過是舉手之勞。又有什麼要緊呢?”

曹太夫人聽得高興:“好孩子,那你就給我捶一下好了。”

趙琇真個給她捶了。張氏笑吟吟地看着 ...

,還主動建議了幾個平日最喜歡叫人按摩的位置。趙琇依言而行,曹太夫人連喊舒服。等捶完了,她就對張氏誇道:“你這個孫女着實是個孝順貼心的。你瞧瞧,這屋裡有幾家的女兒會跑到長輩身邊來陪着呢?個個都找小姐妹說笑玩耍去了。只你家琇丫頭,得了空就巴巴兒地跑來侍候你,生怕你聽了幾折戲就累着了。”

張氏抿嘴笑而不語,心裡也挺高興的。李二太太哂道:“喲,曹姐姐,聽你這話酸得,人家的孝順孫女兒,得了空就巴巴兒地跑來侍候她祖母,方纔侍候的是你。趙家嫂子還沒抱怨你搶走了她孫女兒呢,你倒先酸上了。”

曹太夫人聽得也笑了:“不是我酸,我實在是喜歡琇丫頭,真恨不得她就是我親孫女兒!我的孫子孫女兒,沒一個比得上她的。就算是親戚家裡的女孩兒,比她再大幾歲的,也不如她穩重。”

張氏一聽,連忙道:“這話就太過謬讚了,琇丫頭哪有這麼好了?你說她穩重,其實是老成,這點年紀的孩子,要這麼老成做什麼?到底失了靈氣。”

曹太夫人就不樂意了:“什麼話?!你也太埋汰孩子了。琇丫頭若沒有靈氣,我家的丫頭豈不是越發成了榆木疙瘩?”

眼看着兩位就要爭起來了,趙琇連忙給她們各添了一次茶水,打了岔:“曹太夫人、李二太太、祖母,你們要不要吃松子兒?我替你們剝吧?”

還好這三位老夫人交情一向挺好,說笑兩句,也就過去了,重新聊起了家常。這時候,隔壁忽然傳來一陣得意的笑聲,趙琇聞聲望去,認得那好象是眉山伯府的老夫人。眉山伯夫人今日沒來,來的是老夫人和大少夫人,方慧珠也沒出現。趙琇知道那位老夫人跟自家祖母不大合得來,因此心裡多少生出些偏見,看着對方的笑容,總覺得過於囂張了。

曹太夫人顯然也不大喜歡丘老夫人的爲人,涼涼地對着兩位好友吐嘈:“瞧她那得意樣兒,不就是二兒媳婦進門月餘就懷上了麼?即使是喜事,也犯不着如此大張旗鼓地宣揚吧?好歹也要等到胎兒滿了三個月,坐穩了再說。況且,誰家媳婦不生孩子?她得意得那樣,沒瞧見她大孫子媳婦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樣子麼?”

張氏瞥了丘老夫人一眼,扯扯嘴角,沒有吭聲。她才懶得理會這等粗鄙婦人呢!

李二太太接了曹太夫人的話頭:“這也難怪,丘家大少夫人嫁過來幾年了,才生了一位女公子,丘太夫人這是急着抱孫子呢,所以纔會一聽說二孫媳婦懷上了,就高興得到處跟人說。”她頓了一頓,“不過她確實太着急了,才一個多月,聽說她二孫媳婦懷相不太好,身子虛弱得沒法出房門。今兒靖遠侯府請客,本是單給她二孫媳婦下了帖子的,都沒法過來,只能由大孫媳婦代勞,可見她二孫媳婦的身體弱到什麼地步。萬一有個好歹,她家早早就把事情宣揚開了,豈不是打了自家的臉?”

趙琇剝着松子的手停了一下,挑起了眉。若她沒有記錯的話,丘家老夫人的二孫媳婦,豈不是方慧珠?原來她懷孕了?懷相還很不好?連房門都出不了?

趙琇猶豫了一下,覺得還是在給方仁珠的書信裡提上一句好了。

她正想着這事兒,回頭又再看了丘家女眷的方向一眼,無意中瞥見丘媛不知幾時到了側門邊上,盯着蔣家六姑娘與李善文兩個人瞧,臉上表情變幻。

趙琇頓時警惕起來。丘媛這又是打算做什麼?(未完待續)

第45章 破綻處處第235章 舊僕們第440章 出發第348章 賢名第568章 追加第375章 包圍第153章 求教第18章 審問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614章 立儲第623章 入夏第384章 藏梳第351章 獨對第261章 告密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29章 調派第166章 “隱疾”第94章 招供第341章 求助第201章 葛衣第404章 議立第564章 做媒第48章 盧媽第468章 積極第368章 警告第616章 備婚第389章 臉紅第154章 棉襖第211章 書與茶第114章 遺孀第193章 擦肩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41章 惹衆怒第616章 備婚第172章 喪鐘第547章 對質第183章 逼迫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490章 勸說第613章 勸弟第61章 提點第405章 要人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343章 醒悟第442章 遊趣第347章 婚約第550章 喜脈第516章 市恩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194章 曹家第307章 籌備第263章 負荊請罪第389章 臉紅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282章 臘八蒜第257章 生氣第299章 謀算第592章 請求第553章 盤算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253章 溫泉第623章 入夏第164章 找補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577章 馬王爺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188章 賞賜第503章 善後第383章 木梳第200章 送冰第77章 奇怪的盧大壽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69章 上跳下竄第484章 潛入第55章 抉擇第493章 進展第307章 籌備第42章 苦肉計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358章 背影第9章 說客上門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600章 上任第31章 回到老宅第482章 賞燈第469章 守歲第548章 關門第497章 遷移第235章 舊僕們第377章 驚聞第479章 手段第581章 賞賜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590章 喜訊第82章 進言第154章 棉襖第372章 失態第164章 找補第197章 夏日正午
第45章 破綻處處第235章 舊僕們第440章 出發第348章 賢名第568章 追加第375章 包圍第153章 求教第18章 審問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614章 立儲第623章 入夏第384章 藏梳第351章 獨對第261章 告密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29章 調派第166章 “隱疾”第94章 招供第341章 求助第201章 葛衣第404章 議立第564章 做媒第48章 盧媽第468章 積極第368章 警告第616章 備婚第389章 臉紅第154章 棉襖第211章 書與茶第114章 遺孀第193章 擦肩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41章 惹衆怒第616章 備婚第172章 喪鐘第547章 對質第183章 逼迫第417章 就業討論第490章 勸說第613章 勸弟第61章 提點第405章 要人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248章 評詩排座次第343章 醒悟第442章 遊趣第347章 婚約第550章 喜脈第516章 市恩第212章 精明媳婦第194章 曹家第307章 籌備第263章 負荊請罪第389章 臉紅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282章 臘八蒜第257章 生氣第299章 謀算第592章 請求第553章 盤算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253章 溫泉第623章 入夏第164章 找補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577章 馬王爺第317章 趙瑋求書第188章 賞賜第503章 善後第383章 木梳第200章 送冰第77章 奇怪的盧大壽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69章 上跳下竄第484章 潛入第55章 抉擇第493章 進展第307章 籌備第42章 苦肉計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358章 背影第9章 說客上門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600章 上任第31章 回到老宅第482章 賞燈第469章 守歲第548章 關門第497章 遷移第235章 舊僕們第377章 驚聞第479章 手段第581章 賞賜第57章 小學數學老師趙琇第590章 喜訊第82章 進言第154章 棉襖第372章 失態第164章 找補第197章 夏日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