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請客

趙琇與張氏和好了。

其實說是和好,也稍微嚴重了些。趙琇心裡雖然對祖母有怨,但在張氏跟前並沒有太失禮,不過是沒忍住,說的話直白了點。張氏心知自己理虧,聽孫子說會勸孫女來給她賠禮,自己倒先不好意思了。她反而有些感激孫女,點醒了她,否則她這時候還在哭着鬧着,要孫子孫女陪自己回南邊老家去呢。

此時張氏已經完全沒有了這個想法,一心要爲孫子的前程着想:“趕緊尋個好日子,咱們搬回侯府去吧。到時候這邊宅子就能空出來了,也好早些將書館辦起來。有了書館,瑋哥兒讀書溫習都便宜些,也可以多認識幾個學問好的朋友。今年秋闈事關重大,一定要讓他安心備考。今年若不成,那就明年再考一次。無論如何,也要讓你哥哥中舉。等中了舉,再尋機回南邊祭祖也罷。到時候,咱們到了你們祖父墓前,也能給他一個交代了。”

趙琇臉上笑着應聲,心裡卻在暗歎。在祖母的心中,始終還是祖父最重要。祖父是武將,他當然期待孫子能出人頭地,但對孫子能不能中舉,會很看重嗎?只怕父親趙焯與母親米氏,纔是更加看重這件事的人吧?

不過她當然不會傻到在這種小事上跟祖母較真,說說笑笑的也就過去了。倒是暖居酒一事,她認真跟張氏商量起來:“祖母若嫌麻煩,咱們只擺一日酒就好了,無論如何也不能隨隨便便就混過去。咱們家自打回京,從來只有往別人府上參加宴席的,還從來沒有做過東宴請過別人。說起來也不是很合適。請客人到家裡吃一頓,順便聯絡一下感情,也好讓哥哥多交些朋友,積累些人脈。您不是說,要讓哥哥專心備考嗎?與其在備考期間,讓他三不五時擠時間出來跟人應酬,還不如一頓宴席就把所有人都應酬了呢。”

張氏有些遲疑:“可是……我如今實在是沒什麼精神應酬外人。若只是親近的人家。倒也罷了。可依你的說法,只怕還要請不少人來吧?我素來不喜……”說到這裡,她頓了頓。想起剛剛下的決心,連忙改了口,“也罷,你哥哥都要考舉人了

。將來也是要出仕爲官的,沒幾個朋友也不象話。是該好好請一頓酒。不,一頓不夠,還是請足三日吧!”

趙琇怔了怔:“三日?”要不要這麼誇張……

張氏一點都不覺得誇張,她還認爲擺酒擺上三日是極常見的事:“頭一天請朝中的文臣。還有那些曾經指點過你哥哥功課的大儒們。這些客人的喜好都清雅些,酒菜都要清雅的,請兩個一等的琴師來彈琴助興。談詩論文的一天就過去了。第二日再請曹家等一衆武將人家,你祖父昔日的袍澤、下屬也可以請幾位。至於京中的其他勳貴,我原也不熟,請不請都無關緊要。他們這些人多愛酒肉,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名酒佳釀,也就對付過去了,再尋個兩個戲班子,唱幾齣熱鬧的戲,想必能讓他們滿意。到了第三日,倒是可以請些年輕的孩子,你和你哥哥新認識的朋友都請一請,你哥哥那邊另開一席,你則在花園裡開一次詩會,把京中閨秀們邀來就是。雖說春光已過,園子裡倒也有些花可賞,若想要再體面些,可以去尋花商,多買些奇花異草來充充場面。”

張氏畢竟做過多年的貴婦,雖然不喜交際,但真要她操辦什麼宴會,她也是操辦得來的。這一番話,也算是安排得有條有理,還按照來賓的喜好做了分類,每一日該做什麼,也都心裡有數,照着這個章程去辦,其實也沒什麼難的。

但趙琇算了算賬,要依張氏的安排,這三日酒加起來,少說也要七八百兩銀子,如果酒菜選用昂貴的品種,價格還可能再高些,完全是有出無進的花費,排場是夠了,但實在太過費事。而接連三日準備三場不同風格的宴會,對現在的建南侯府主僕而言,也似乎有些吃力。她不是很贊同地道:“祖母不是說,不宜大操大辦嗎?爲什麼一下就要擺三日酒?文臣武將都是陛下的臣子,爲何不能在同一天裡參加宴席?戲酒我們都可以安排,喜歡談詩論文的也可以另開茶會,年輕人也不必特地擇一日另行邀請,閨秀們更不必非得趕在這時候開詩會。祖母雖說要爲哥哥着想,但也不必矯枉過正吧?一連忙三日,您還不得病倒呀?沒病也要累出病來了。”

張氏見孫女關心她,臉上也露出了笑容:“這也沒什麼,我不過就是頭一日勞累些,還要應酬應酬。到了第二日,武將家的女眷來了,我出來露個臉,推說病了,就可以回院子裡去了。橫豎我與她們也不大合得來,坐在一起反而無趣。至於第三日的宴席,那是你們小輩的事,不必我出面。”

趙琇覺得有些牙疼。祖母這重文輕武的想法什麼時候才能改了呢?她問張氏:“您這樣不要緊嗎?第二日您只露個面就回院,那招呼客人的事都交給誰?難不成是我?我年紀還小呢,再說,要招待那些武將人家裡上了年紀的女眷,我的份量未免太輕了吧?”

張氏又遲疑了,倒是趙瑋在旁替她說話:“從前祖父還在時,那些武將品階全都在祖父之下,還有不少人是從祖父手下調教出來的。他們的女眷,對祖母素來敬重,不必祖母費心去招呼。因此祖母每次都是開宴時出來露個臉,精神好時,就陪着曹太夫人等幾位老夫人說說話,若是精神不好,來的女客不熟悉,只管躲回院中,斷沒有人膽敢說祖母半句不是。那時招呼女客的,是牛氏與蔣氏,不過即使是祖母身邊的媽媽和姐姐們,女客們也都極爲客氣。”

趙琇恍然大悟,正色對張氏說:“祖母。今時不同以往。咱們家宴客,您再不出面,就顯得怠慢了。咱們家這是纔剛剛拿回爵位呢。”

張氏猶豫着說:“從前我也曾經問過你們祖父,但他說……咱們家在軍中威望已經盛極,很不必與其他武將太過交好

。若是跟他們交情太好了,上頭說不定還要猜忌咱們家呢。因此,他們男人在外頭偶爾一聚。吃吃喝喝倒沒什麼。我們女眷之間,就不必來往過多了,更不要結兒女親家。尤其是駐遼東邊城的武將們……”

趙瑋微笑着對張氏說:“祖母,那是祖父還在的時候。如今的建南侯府,還有什麼可讓上頭猜忌的呢?我們家除去每年的大節慶中,與曹家以及祖父的幾位舊部還有禮尚往來。其他時候,其他人家。早就說不上交情了。更何況,孫兒在軍中一點名聲都沒有,與祖父在軍中的威望是雲泥之別。您其實不必擔憂太多。”

趙琇也連連點頭:“是呀,祖母。哥哥將來遲早會出來做官的。人脈也很重要。雖然哥哥已經打算要走科舉之路,但他畢竟還是勳貴圈子裡的人。總不能因爲要考舉人,就從此脫離了勳貴階層。一心只跟讀書人交往吧?別的不說,哥哥考中舉人後。不能再考下去了,要如何才能順利出仕呢?這種事還是要向勳貴人家請教才行呀。”

張氏被說服了:“你們說得有理。那我就多辛苦些,多請幾位勳貴過府做客,對勳貴武將們的女眷,也客氣一點,多陪陪吧。”她嘆了口氣:“如今已經不是你們祖父還在的時候了。我已經被寵得太久,倒忘了自身如今的處境,不該再照搬從前的做法了。”

她讓了步,只不過對於趙琇文武統請的建議還有所保留:“這樣不合適。文臣看不慣武將的粗俗,武將聽不懂文臣的話,坐在一起話不投機不說,萬一一言不合打了起來,豈不是落了我們建南侯府的面子?”

所以她覺得,還是請三天酒比較好,如果真的只擺一天,那就得將文武分開,分別在兩個院子裡招待,兩不相擾,那是最好不過了。就是兩邊各有戲酒,只怕聲音吵雜些。還有女客們,最好也不要坐在一起。

趙琇皺着眉頭說:“如果一定要這樣,索性連戲樂都免了算了。反正咱們家正做法事呢,先帝又纔去了不到一年,低調節儉些也沒什麼不好。我們只需要在酒菜上多下點功夫就行了,又不用在京城權貴圈子裡掙個善於取樂的名聲。”

至於文武分開什麼的,她心中其實仍舊大不以爲然,不過入鄉隨俗,既然張氏認爲這樣比較好,她也沒有異議,頂多就是到時候辛苦些,兩邊走。

張氏也覺得免了戲樂亦無不可,趙瑋更是舉了幾個例子,說明最近這一年裡,大戶人家飲宴已經沒有從前那麼奢侈了。今上登基後,作風就一直偏向節儉,深得文臣士林讚許。勳貴武將們雖然不以爲然,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最近京中也開始流行起簡化版的宴席呢。

事情就這麼定下了。趙琇又開始跟張氏商量起賓客名單來。

廣平王父子已經說好了不會來,但帖子還是要送的,這是應有之儀。

柱國將軍府曹家是第一個要請的。曹家有宴席必請趙家祖孫,趙家祖孫有宴席,自然也不能怠慢了曹家人。

幾位多年來一直與趙家祖孫保持不遠不近的聯繫的武將人家,也在必請賓客之列,只是對於汪東昇,趙琇與張氏有不同的看法

張氏雖然厭惡汪家人之前的誤會與污衊,但如今已經明白,他們不過是受了牛氏祖孫的矇騙,也得到教訓了。汪東昇曾經養在趙家,與別人相比,和趙家的情份更深些。趙家擺宴,無論如何也不能把他忽略過去。如果因先前的事將他一家拒之門外,傳揚開去,這門親友就真的要絕了。

趙琇則認爲,汪家上趕着給他們祖孫不痛快,他們何必太念舊情?又不是他們祖孫理虧。就算真要跟汪家恢復往來,那也得是汪家先做出賠禮道歉的姿態,讓人覺得有誠意了,趙家纔會考慮寬宏大量地原諒他們。現在汪家啥表示都沒有,趙家就先給他們下帖子。豈不是讓人覺得趙家人很好欺負?

趙瑋站在妹妹這一邊,所以張氏沒有堅持太久,只是勸趙瑋:“給曹家下帖子的時候,跟他們說說這件事。若是他們願意出面說合,叫汪東昇給我們賠不是,我們也不必跟他計較太多。如今他也被牛氏害得不淺,狼狽得很。若我們落井下石。倒是辜負了你們祖父當年撫養舊部遺孤的好意。”

趙瑋與趙琇對視一眼。後者默然,前者笑了笑:“是,祖母。孫兒心裡有數的。”

武將這邊的客人捋得差不多了,至於幾家勳貴,張氏對他們不熟,其中還有眉山伯府丘家這種女眷與她不和的人家。但因趙瑋曾經與他們打過交道,因此都一併請了。張氏看着賓客名單上的列表。覺得爲了孫子着想,她忍一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剩下的就是文官士人方面的賓客了。幾位曾經指點過趙瑋功課的大儒自然在列,鄰居那位老翰林學士也是座上賓。張氏清點了一遍,發現與自家交好的文官其實沒幾個。當年與她相熟的大部分人都不在京中了,倒是太后娘娘的孃家蔣家,因爲趙瑋趙琇護送今上進京時。曾經託庇於他家,因此還算打過交道。下個帖子應該不會被拒絕。考慮到趙琇與方五姑娘交好,張氏又在名單上加上了方家幾房人的名字。

趙琇不太樂意:“請方五過來就算了,再加請方太太和方五的哥哥也無妨。方大姑娘曾經陷害過我,方二、方四每次見我都是陰陽怪氣的,請她們做什麼?方少卿更是跟我們家完全不相識,請來也無趣。倒是馮、劉兩家的姑娘可以請一請。她們的父兄我不認識,只請女眷就好了。”

張氏笑道:“既是男女客都有,哪有光請人家妻女,卻對家主不聞不問的?就算人家不來,也該下個帖子,方纔合乎禮數。”不過她也參考了趙琇的意見,只寫了方少卿夫妻與其嫡長子方錦騏、幼女方五姑娘的名字。

趙瑋看了便笑道:“方錦騏與我見過兩面,倒還是個和氣的,請他來應該不難。倒是方大人,聽聞不大喜歡與勳貴、武將打交道,可若我們家真的要請他來,他也不好拒絕。客人來得不情不願的,未免有違我們的本意。還是讓妹妹先跟方五姑娘捎信問一聲吧?若是方大人無意出席,那我們正式下帖子的時候,就不必請他了,也免得他爲難。”

張氏點頭:“很是。就這麼辦吧。”

趙琇立刻就拿過紙給方五姑娘寫起了信。最近這大半個月,因爲心情不好,她一直沒跟方五姑娘通信,也不知道對方近來如何,問候完之後,就將自家預備搬入新居的事說了出來,還請對方來喝暖居酒,並且詢問對方父母兄弟是否願意出席?當然,趙琇沒有忘記明言,只希望她一家子來,族人堂親就不必了

碧菡曾經去過一回方家,因此就領了送信的任務到方家去了,半日纔回來。趙琇問她要回信,碧菡卻一臉古怪地說:“方五姑娘說,要先問過父母的意思,過兩日會給姑娘回信的,讓我先回來。”

趙琇疑惑地看着她:“這也沒什麼,你臉上這是什麼表情?”

碧菡欲言又止,趙琇眼色示意房間裡的其他丫頭們出去,才問她:“說吧,到底是怎麼了?”

碧菡一臉神秘地說:“今兒去方家,好生古怪。他家門禁嚴了許多。我上門送信,門房的婆子再三問過我的來歷,又叫了見過我的人來認,確認是建南侯府的,才讓我進了門。到了二門上,又等了好些時候,我纔等到方五姑娘的丫頭過來領我進去。他家從來沒這麼嚴過,也不知是怎麼了。還有,我在方五姑娘的院了門口,瞧見幾個婆子把他家四姑娘給拖走了。他家四姑娘哭哭啼啼的,也不知在鬧什麼呢。”

趙琇十分吃驚:“你看清楚了?他家的婆子確實拖走了方四姑娘?”

碧菡十分肯定地點頭。趙琇就糊塗了。這不可能吧?就算嫡支比旁系的高貴些,方四姑娘也是正兒八經的官家千金,方家的婆子怎會如此無禮?難不成方四姑娘做了什麼壞事?纔會如此不受嫡支待見?

方五姑娘一直沒有迴音。趙琇猜想她家裡一定發生什麼大事了,所以她纔會拖拖拉拉的,連要不要到別家赴宴都下不了決定。更奇怪的是,趙琇覺得這不合常理。如果方家真的有事發生,她直說不來就是了,趙琇總不會因此就生了她的氣。拖着不說回絕,又不明言會赴宴,到底是做什麼呢?這叫趙琇如何決斷?到底要不要給方家下帖子呢?

給其他賓客的帖子陸陸續續發送了出去,大部分人都回說會來參加。就算有人當日有事不能來,也都客氣地送上了賀禮。這越發顯得方家行事古怪了。

趙瑋親自出馬,給幾位大儒送請帖,順道向他們請教了一些學術上的疑問,回來時,帶回了一個讓趙琇恍然大悟的消息。

原來方家真的出事了。任職太常寺少卿的方五姑娘之父,日前公事上出了點紕漏。本來那點小問題並無妨礙,早些遮掩過去就行了,偏方少卿不走運,剛好遇上皇帝親臨過問,他的紕漏就曝光了。龍顏大怒,方少卿被勒令在家反省,到底是革職還是降職,尚未有定論。方家上下正處於惴惴不安之中。

方家子弟四下託人情、打探消息,想要找人在御前爲方少卿說好話。尚太傅那邊還未有迴音,方少卿的堂弟,方二姑娘與方四姑娘的父親方奕山又出事了。同樣是本職工作上的小紕漏,方奕山堅信自己是受了方少卿的牽連,纔會被同僚陷害的。

方家家族內部,各房之間的矛盾開始被激化了。

ps:頭還有些痛。這一章還包含了昨天寫的部分……

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242章 烏龍第78章 白玉炕屏第446章 包票第114章 遺孀第477章 見禮第428章 相邀第170章 暈倒第307章 籌備第120章 搬離第572章 做媒第545章 拜帖第591章 新生第251章 小病第23章 一場鬧劇第407章 秋闈第438章 還價第455章 妥協第20章 小插曲第462章 省之第28章 賬簿第279章 救人第207章 仇視第435章 人事第373章 失蹤第427章 請罪第247章 詩會第12章 大船將頃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75章 後宮詭異第599章 臂膀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426章 避難第73章 左右搖擺第499章 白玉蘭第319章 金鐲第358章 背影第302章 告密第351章 獨對第71章 太子退位第550章 喜脈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431章 告狀第522章 回家第581章 賞賜第146章 平定第204章 贈衣第184章 蠢話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443章 祭拜第180章 失魂落魄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84章 傳信第356章 堅決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313章 許諾第69章 上跳下竄第126章 異變第577章 馬王爺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585章 女官第555章 婚期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553章 盤算第351章 獨對第150章 探病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368章 警告第347章 婚約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536章 人選第52章 匆匆五年第509章 欲行第466章 冒火第388章 探望第52章 匆匆五年第392章 新聞第582章 傳遍第623章 入夏第27章 細思恐極第316章 光地第17章 小人讒言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518章 揭露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571章 相看第496章 對策第20章 小插曲第473章 疑惑第465章 回絕第91章 兄妹定計第536章 人選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568章 追加第221章 中秋夜第594章 結交第613章 勸弟第472章 死纏
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242章 烏龍第78章 白玉炕屏第446章 包票第114章 遺孀第477章 見禮第428章 相邀第170章 暈倒第307章 籌備第120章 搬離第572章 做媒第545章 拜帖第591章 新生第251章 小病第23章 一場鬧劇第407章 秋闈第438章 還價第455章 妥協第20章 小插曲第462章 省之第28章 賬簿第279章 救人第207章 仇視第435章 人事第373章 失蹤第427章 請罪第247章 詩會第12章 大船將頃第117章 格溫妮絲的行動力第75章 後宮詭異第599章 臂膀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426章 避難第73章 左右搖擺第499章 白玉蘭第319章 金鐲第358章 背影第302章 告密第351章 獨對第71章 太子退位第550章 喜脈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431章 告狀第522章 回家第581章 賞賜第146章 平定第204章 贈衣第184章 蠢話第182章 陌生的親人第189章 柱國將軍府第443章 祭拜第180章 失魂落魄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84章 傳信第356章 堅決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313章 許諾第69章 上跳下竄第126章 異變第577章 馬王爺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585章 女官第555章 婚期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553章 盤算第351章 獨對第150章 探病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368章 警告第347章 婚約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536章 人選第52章 匆匆五年第509章 欲行第466章 冒火第388章 探望第52章 匆匆五年第392章 新聞第582章 傳遍第623章 入夏第27章 細思恐極第316章 光地第17章 小人讒言第179章 各個擊破第518章 揭露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219章 五仁月餅第571章 相看第496章 對策第20章 小插曲第473章 疑惑第465章 回絕第91章 兄妹定計第536章 人選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568章 追加第221章 中秋夜第594章 結交第613章 勸弟第472章 死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