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擴散

老烏頭和烏婆子夫妻倆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回到趙家二房小宅。趙瑋親自在前院迎接,向二老躬身行了一個大禮:“二老勞苦功高,趙瑋在此謝過了!”

老烏頭微微露出一份微笑,拄着柺杖扶起趙瑋,烏婆子則在旁說:“小侯爺言重了。我們兩個老不死能有什麼功勞?小侯爺給了我們機會狠狠罵那毒婦一頓,讓我們出了心中積了十年的惡氣,我們還要向小侯爺道謝呢!”

趙瑋微微一笑,轉頭對身後幾個正在等候的烏家孫子說:“還不快把你們祖父祖母扶回去?日後好生侍奉,有什麼缺的,只管來說。”

烏家孫子們個個興高采烈地,他們已經拿到了主人家給祖父母的賞賜,張氏又將他們家從前在侯府後街的房子重新送回給他們,連地契都一併給了,又有田產、銀兩,有心要在侯府裡當差的,也得到了會安排理想崗位的許諾,他們正心滿意足呢,立時便高高興興地扶着祖父祖母回從前的家去了。

趙瑋回身去向張氏覆命。趙琇也陪在張氏身邊等候消息,聽說烏婆子不負衆望地狠狠罵了牛氏一場,揭了她的皮,頓時覺得心頭大快,笑道:“太好了!早就該狠狠罵她一頓的。只因爲要顧及我這侯府千金的形象,做事不方便,如今總算有人替我們出一口氣了。”

張氏雖然心裡也覺得爽快,卻還有些擔心:“牛氏雖是罪有應得,只是這樣派人上門去罵……如今是我們得勢,牛氏勢微。只怕會有人非議,說我們以強凌弱。”

趙琇不以爲然地說:“從前他們家以強凌弱時,也不見輿論把他們怎麼樣了。如今我們還佔着理呢,就算以強凌弱又如何?世上的人多了,每個人嘴裡說出的話都不一樣。若要顧及每個人的嘴巴,我們還怎麼過日子?況且真要打輿論戰,我們未必就會輸。如果擔心有吃飽了撐着的人會同情牛氏與趙湘,反而責怪我們,那我們就把牛氏的事蹟給定死了,叫她再也翻不了身。看還有誰會多管閒事。爲這種毒婦張目!”

趙瑋點頭道:“祖母,妹妹說得有理。一味退讓,雖然清者自清,卻也給了她們祖孫再次敗壞我們家名聲的機會。祖母明明是善心人,父親與母親明明是被害死的。卻一再有人聽信牛氏等人的謊言,只當是我們祖孫貪財,給小長房的人冠上惡名。您難道不覺得委屈?即使您自己不在乎,也請爲父親、母親想一想,爲祖父的身後清名想一想,也爲妹妹與我的名聲想一想。”

張氏心下一陣酸楚:“我何嘗不覺得委屈?只是想到牛氏再壞,也少不了趙炯的同流合污,他是你們祖父看重的繼承人……”

趙琇打斷了她的話:“那是因爲他在祖父生前裝乖賣巧。騙到了祖父。祖父從前長年在外打仗,一年也未必能見到趙炯一次,對長子的品行不瞭解也是正常的。後來祖父回家了。趙炯已經長大,足夠老奸巨滑,憑着裝乖騙倒了祖父。這不是祖父的過錯,是趙炯跟牛氏太狡猾而已。趙炯也好,趙玦也好,他們觸犯國法。殺人造反,那都是他們自己犯下的過錯。不是祖父教他們那樣做的。祖父極力保先帝的儲位,身爲祖父子孫的趙炯和趙玦卻支持穎王造反。這就夠不孝的了。對於不孝子孫,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如果您心裡實在不想讓祖父有半點被人詬病的可能,大不了就罵是錢家和牛家沒有教導好女兒,所以他們的女兒嫁過來後,把自己的兒子給教壞了。又或者是對人家坦言自己也有錯,因爲您身爲婆婆,沒有把自己的繼子和繼子媳婦管教好。”

張氏面上羞愧之色一閃而過,但心情卻比方纔好一些了:“好孩子,你說得對,是錢家與牛家教女不當。郡公爺在外打仗,趙炯的教養都是老錢姨奶奶負責,把孩子教得那般不忠不孝,她是罪魁禍首。牛氏則是幫兇,又教壞了趙玦。她們做主爲趙玦娶回家的媳婦蔣氏,也同樣是教養不當,幸好孩子還小,雖然小時候被她教壞了,但如今還能迷途知返。”

趙琇跟趙瑋對視一眼,心中都有些無奈。其實他們的祖父對他們父母的死是負有一定責任的,若是他在世時,能早些發現趙炯的真面目,改變世子人選,趙家絕不會落到如今人丁凋零的下場。身爲一名百戰百勝的將軍,他居然輕易被後宅的手段矇蔽,也是失職。不過,這種話張氏是絕對不會接受的,她不但是祖父的妻子,也是他的腦殘粉。

郡公爺做的事絕不會有錯。

如果郡公爺做的決定錯了,那一定是別人的錯。

如果別人沒有錯,請參照上面兩條。

這就是張氏的邏輯了。因此趙瑋與趙琇都放棄了改變祖母想法的打算,他們非常有默契地提起了法事的事。

老郡公的祭日在五月,若要提前百日做法事,那二月開春就要開始了。做法事的寺廟,張氏傾向於選擇比較熟悉的廣化寺,離家也近些。但趙琇考慮到開春後,建南侯府舊宅修葺完畢,他們祖孫就要搬回去住了,廣化寺就顯得遠了一點。若從交通便利這一點來考慮,豹房衚衕的法華寺和東四牌樓附近的隆福寺都是不錯的選擇,且又都是大廟。張氏覺得孫女的建議也有道理,卻難以抉擇,決定要找柱國將軍府曹太夫人打聽一下,這兩家寺廟的法事,哪家做得更好,到時候再做決定。

趙琇對此無可無不可。正月里正是親友往來的好時機,張氏除了曹家,也沒別的地方可以串門了,還能順便把牛氏祖孫的八卦傳播一下,看能不能通過曹家女眷,向武將圈子發散發散。要是曹泰和將軍給力一些,傳到禁軍裡去。那就更妙了。即使張氏不愛講人家閒話也不打緊,趙琇早已示意盧媽,給底下的男女僕婦面授機宜,他們自會找曹家的下人聊天去的。

趙琇自己也在給方五姑娘的信裡提到了這一點。當然,她沒有忘記要表達一下自家實在不想爲難老弱婦孺的心思。只不過牛氏跟趙湘太可惡了,直接欺上門來,差點把她祖母氣壞了,所以她纔會忍不住反擊的,而且反擊手段十分柔軟,沒有在人前胡編亂造敗壞她們祖孫的名聲。只是打發個老家人去訓斥她們幾句而已——至於圍觀羣衆,那是人家自己跟上來的,絕不是她的本意!不過這種手法太過“輕描淡寫”了,她心裡的氣還沒有完全發泄出來,纔會忍不住在信中再跟好朋友抱怨一聲。趙琇還將當年往事也一一說明。打的就是要從方五姑娘入手,將八卦向文官以及文官家庭出身的閨秀圈子散佈的主意。

方五姑娘看到信,也爲世上竟有牛氏這樣的惡人而吃驚。她從前就不大喜歡趙湘,總是疏遠着,但姐妹裡頭頗有幾個跟趙湘有交情的,因此她也曾聽過些傳聞。如今發現趙湘那邊的傳聞跟趙琇這個苦主的說法完全不一致,而她對趙琇的品行又更加信任,天平自然也就倒向了趙琇一方。她不是個愛嚼舌頭的姑娘。卻不能容忍要好的姐妹們繼續被趙湘欺騙,便鄭重邀了劉家、馮家、曹家幾位姐妹來,告知她們真相。

曹蘿早從祖母與母親處知道了這件事。也出聲附和,等於是間接證實了方五姑娘所言。馮秀琴更是直接被趙湘騙過幾百兩銀子,從前她覺得丟臉,不好意思多提,如今還有什麼好瞞的?她這話一出口,衆姑娘們頓時義憤填膺。只覺得往日瞎了眼,竟把趙湘這樣品行不佳的姑娘當成了朋友。還聽信了她的話。

有的姑娘當日因父母家人出面,將上門打秋風的趙湘趕出門去。心裡還覺得愧疚,如今方知道慶幸,立時又拿趙湘打秋風的事跟小夥伴們分享。

方五姑娘與曹蘿都從趙琇處聽說了趙湘丟下病重的祖母在家,自個兒跑出去打秋風,而事實上她連手上的衣裳首飾都捨不得典當,連忙將此事告知其他人。衆姑娘們又是一陣鄙夷。

等到各位姑娘們回了家,與家中祖母、母親、嫂子們說起今日小聚的收穫,那些太太奶奶們便由此回憶起了當年的建南侯府嫡庶之爭。趙郡公元配品性如何,繼室品性如何,她們在交際場合裡都是見識過的,知道這兩位都是端莊婦人,後者還有些許文人家庭出身姑娘常有的清高酸腐氣,不過與她們倒是稱得上一路人。至於前任建南侯的親生母親錢老姨奶奶,還有他妻子牛氏,則不約而同地帶着暴發戶氣息,她們對這樣的人最是看不上眼了。牛氏那所謂的私奔傳聞,當年倒是確實有人在私底下流傳。太太奶奶們覺得這種話不該讓女孩兒們聽見,都勒令她們不許再提起,但等小輩們離開了,她們再作交流,對牛氏就更加不屑了。

牛氏要養病,要看管孫女;趙湘又被祖母拘着出不得門;丫頭佩兒偶爾出門採買,也只是在市集中打轉;侯府派來的大夫是從來不說閒話的,因此她們三人還不知道,關於牛氏、趙湘,以及他們過去所屬的趙家小長房的八卦傳聞,已經迅速而悄無聲息地傳遍了京城。就連跟她們同住在永濟寺衚衕裡的人家,也都聽說了,偶爾路經他們家房子外頭,都要吐口沫。房東更是擺起了臉色,哪怕租期還未到,也三天兩頭地催着她們祖孫儘快搬走。

趙湘已經得建南侯府的人通知,在附近的綿花九條衚衕租下了一個小院,可以讓她們祖孫搬過去居住了。但那小院她打發佩兒去瞧過,比如今住的院子要小得多,環境也差些。她心裡不情願,想着侯府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硬把她們從如今的院子趕出來,只要她賴着不走,他們肯定會幫忙續租的,便沒有理會。但如今房東都發了話,還帶了好幾個牛高馬大的子侄來做幫手,她嚇得花容失色,只能一邊哭,一邊收拾行李了。

趙湘與牛氏帶着丫頭佩兒,搬去了綿花九條。本以爲換了個新環境,那些流言蜚語就不會再纏着她們了。可惜事上沒有那麼便宜的事。兩條衚衕之間離得也不是太遠,烏婆子在她們祖孫門前那一頓罵,實在是近來附近地區首屈一指的驚天八卦,因此流言也傳過來了。九條衚衕裡的居民們聽說八卦的主角成了他們的鄰居,不管是不屑還是好奇,路過她們家門口,總要指指點點一番。

附近還有些流裡流氣的男人們,上至六十,下至十六,各種年齡的都有。他們平日最愛聚集在街頭巷尾,看到經過的大姑娘小媳婦們就要出言調-戲幾句。牛氏那桃色傳聞若隱若現的,讓他們忍不住心裡癢癢,偶爾幾回看見了趙湘跟佩兒的姿色,更是魂牽夢繞,便忍不住在她們家院牆外,高聲說幾句帶顏色的話調-戲調-戲,佔佔嘴上的便宜。若是看到佩兒出門,口哨嬉笑都上了,嚇得佩兒魂飛魄散。若不是牛氏看得緊,不許她出門時多穿一件衣裳,多帶一文錢,只怕她也要忍不住跑了。

牛氏在這種環境中,哪裡能好好休養?可建南侯府請來的大夫又着實有兩把刷子,幾劑藥下去,她的病就有了起色,卻又僅僅是有起色而已。大夫私下感嘆自己水平不夠,可牛氏卻覺得他是故意不治好自己的,嘴上就不乾不淨起來。大夫脾氣直,本來就看不起她爲人,一聽她的咒罵,更沒有好臉色,每日的例行診視改爲三日一次,開出的藥能讓牛氏維持如今半死不活的狀態,既不能好起來,也不會變得更糟,卻足以讓她有足夠的清醒,面對外頭的流言。牛氏的精神天天都在遭受打擊,脾氣越發暴躁了。

她的暴躁只會讓兩個人遭殃,一是丫頭佩兒,二就是她的親孫女趙湘。趙湘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做,對待祖母也是一如往日的恭敬柔順(她以爲),卻每日都遭到祖母的猜忌和辱罵,不由得憔悴起來,心裡對她的怨恨也更深了。

趙湘一日比一日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烏婆子那話真是至理明言。再這樣下去,別說嫁得如意郎君,重享榮華富貴,只怕她的性命都要葬送在祖母的手上。她必須要想辦法解決這個累贅了。(未完待續。。。)

第485章 流言第86章 歸來第205章 雪花酪第49章 碧蓮第587章 誤會第495章 回鄉第38章 廣平王面聖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71章 太子退位第532章 心急第402章 質問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401章 反轉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233章 邀請第426章 避難第522章 回家第443章 祭拜第437章 討價第19章 痛定思痛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448章 移居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535章 暖閣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306章 宣傳戰第331章 抽絲第557章 大舅哥第521章 忌憚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515章 反應第200章 送冰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616章 備婚第585章 女官第128章 將至第408章 秋宴第118章 引介第20章 小插曲第581章 賞賜第168章 算計第294章 評價第563章 杏榜第538章 宮門第13章 救人自救第133章 改道第348章 賢名第86章 歸來第15章 奇言詭行第445章 米家第25章 庸醫第221章 中秋夜第338章 握手第33章 秘密任務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500章 聚首第556章 請期第264章 表白第234章 置莊第534章 新年第193章 擦肩第99章 逃奴第413章 流言第402章 質問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185章 歸家第420章 試探第19章 痛定思痛第608章 太醫第608章 太醫第220章 回禮第142章 善後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287章 臘八會(一)第492章 新友第24章 顯靈第239章 誤會第553章 盤算第392章 新聞第433章 失落第384章 藏梳第318章 反覆第433章 失落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479章 手段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106章 親戚第259章 父親與兄長第233章 邀請第350章 地震第496章 對策第413章 流言第388章 探望第15章 奇言詭行第147章 回京第163章 指點
第485章 流言第86章 歸來第205章 雪花酪第49章 碧蓮第587章 誤會第495章 回鄉第38章 廣平王面聖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71章 太子退位第532章 心急第402章 質問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401章 反轉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233章 邀請第426章 避難第522章 回家第443章 祭拜第437章 討價第19章 痛定思痛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448章 移居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323章 有恃無恐第535章 暖閣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306章 宣傳戰第331章 抽絲第557章 大舅哥第521章 忌憚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515章 反應第200章 送冰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616章 備婚第585章 女官第128章 將至第408章 秋宴第118章 引介第20章 小插曲第581章 賞賜第168章 算計第294章 評價第563章 杏榜第538章 宮門第13章 救人自救第133章 改道第348章 賢名第86章 歸來第15章 奇言詭行第445章 米家第25章 庸醫第221章 中秋夜第338章 握手第33章 秘密任務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500章 聚首第556章 請期第264章 表白第234章 置莊第534章 新年第193章 擦肩第99章 逃奴第413章 流言第402章 質問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185章 歸家第420章 試探第19章 痛定思痛第608章 太醫第608章 太醫第220章 回禮第142章 善後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287章 臘八會(一)第492章 新友第24章 顯靈第239章 誤會第553章 盤算第392章 新聞第433章 失落第384章 藏梳第318章 反覆第433章 失落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479章 手段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106章 親戚第259章 父親與兄長第233章 邀請第350章 地震第496章 對策第413章 流言第388章 探望第15章 奇言詭行第147章 回京第163章 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