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

第四十一章石亨的心思

金凡察與董山,這兩叔侄在歷史上關係並不是太好的。

後世建州之所以有三衛,凡察與董山分家,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只是而今,兩人不用爲建州衛這一點基業而內鬥,一個在邊軍任職,一個在京營任職,自然要互相照應。

他們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改換門庭,成爲一家勳貴。這樣一來,他們自然需要彼此。

所以,在這個時空,叔侄兩人關係特別好。

只是,此刻金凡察也沒有時間與董山多說話,就被董山帶到石亨那邊了。

石亨一身盔甲,威武之極,只是氣質卻有很大的改變。

如果說之前的石亨,身上有一種亡命徒的氣息,那種敢打敢拼的狠勁,但是而今的石亨身上,卻有幾分富貴氣了。

只見石亨的盔甲上,有各種浮雕,兇猛之極,腰間的長劍上,劍柄與劍鞘之上,都鑲着寶石。似乎還有一個北斗圖案。

只是位置不大好,他看得不真切。只是連用的水囊上,似乎都染了一層金粉。

一副暴發戶的氣質。

大明對勳貴的待遇自然是不錯的,年俸,賜田,還有軍中任職的餉銀,石亨每年下來要有大概有數千兩到一萬兩之間的收入。這是正項。

當然了,勳貴真正來錢的自然不是正項。

可以這樣說吧,北京的商業幾乎都在勳貴的控制之中,再加上土地兼併,每年一兩萬的進項,決計不少了。如果想撈偏門,只會更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石亨雖然僅僅是一個伯顏,但是他的收入,要比伯顏帖木兒要多不少。

石亨也不是那種收規矩的人,他私下的做過很多撈過界的事情,很多言官都彈劾過石亨。

但是朱祁鎮卻沒有動石亨,只是屢次訓斥。

當然了,石亨撈錢的辦法,都是在外面,而不是在軍中。

因爲朱祁鎮對軍中掌控最嚴苛,但凡有人貪污軍餉,朱祁鎮敢毫不猶豫的借人頭一用。

不過,石亨對而今的富貴,卻不是太適應的,畢竟石亨一直以來都不多富裕的,當初石亨犯事進去之後,石家砸鍋賣鐵,不夠能湊出幾千兩銀子。

而今卻每年金山銀山的進項,石亨自然表現出一副爆發戶的奢侈。

金凡察說道:“末將拜見伯爺。”

石亨說道:“都是老兄弟, 客氣什麼?坐吧。”

金凡察說道:“是。”

石亨雖然這麼說,但是他卻不敢真這樣做。

石亨說道:“金兄弟,敢不敢跟着我做上一票大的。足夠你封一個爵位。”

金凡察說道:“伯爺儘可吩咐,屬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石亨說道:“而今伯顏貼木兒拿大,居然將大軍分屯數次,進退留戀,正是天要將這份功勞給你我兄弟。”

“我想打這裡。”

金凡察一看,卻見石亨將手指點在地圖上一點,卻是夾金溝之上。

石亨對於瓦刺在海西的殺戮,從來不在意

他所在意只有勝利,勝利,還有勝利。

只有打勝仗,對武將來說,只有打勝仗,纔有他們想要的一切的一切。

所以石亨在出徵那一顆,所思所想,就是打勝仗。

至於爲了這一場勝仗,要死多少,石亨心中從來是沒有概念的。畢竟他在邊軍長大,早已習慣且熟悉死亡這一件事情。

都麻木了。

他如果來到這裡,直接進駐海西,想想就知道,當伯顏帖木兒知道石亨到了,他定然會多加小心。

畢竟石亨而今也是大明名將,特別是黑山一戰,震動天下。

但是隻有敵明我暗,纔有大破敵人的可能。

所以,他對瓦刺大軍的殺戮,視而不見。如果這些人的死,能讓瓦刺確信明軍支援還沒有來,這也算他們沒有白死

當然了石亨也知道,這個時間也不會有多長的。

大概十天上下。因爲超過這個時間,也先那邊的戰報估計就到伯顏帖木兒這裡,伯顏帖木兒或許就知道了,有一支軍隊通過了遼東,沒有在遼東停留。

他就會提高警惕性。

如果不是石亨覺得他手中兵力有一點少。

三萬精騎,卻要面對對面近十萬人,雖然石亨也估計對面兵馬之中雜牌有很多。但是畢竟數量在哪裡放着

正好,金凡察回來了,如此一來他麾下就有四萬精騎了。再加上瓦刺大軍沒有屯駐在一地,就足夠一戰了。

金凡察皺眉,小心翼翼的說道:“伯爺,夾金溝可是建城了。雖然不是一座大城池,但是瓦刺人聚城自守。就不好辦了。”

夾金溝雖然隸屬少府,但是所得黃金大多歸爲海西鎮的軍費。每年六千兩,甚至更多的黃金,乃是海西最大一筆財源。

少府自然要建立城池的。

只是在海西比不得中原,中原只要有錢,大部分東西都能弄到,但是在海西,物資匱乏,即便有錢,也未必能修建出一個高大的城垣。

所以,夾金溝這一座金城,甚至比不上內地一個縣城。故而瓦刺大軍來的時候,一擊得手。

完整的落到了瓦刺大軍手中。

只是這座城池的主事是一個太監,這一座城池也不在大明經制地圖之上,

這一件事情,纔沒有鬧大。

不過,石亨不在乎這一點,他雖然與施聚有一些香火錢,但是石亨並不在乎,海西鎮將來有多大的板子打下來。

他只是看到了戰機。

石亨聽了金凡察所言,哈哈大笑,說道:“你不要覺得瓦刺是我大明,我就是給他一座北京城,他也要會守城纔是。”

區區小城,城牆不過一丈多一點,城外護城河不全,我們這麼多人難道還攻不下來嗎?

金凡察聽了,也鬆了一口氣,說道:“是末將想差了。”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慣,比如瓦刺,幾乎每一個成年壯丁,都是騎兵好手,大明卻要努力培養騎兵,招募也只能從沿邊地區徵召。

即便如此一來,在輕騎兵上,大明騎兵比瓦刺騎兵還差一點,如果打一場追逐戰,輸的一定是大明。

但是城池卻是每一個大明百姓都熟悉的東西,即便有真有鄉下人根本不進城,但是在這個語境之中,也是大體瞭解一座城池,或者一個院子該怎麼守。

這些習慣都滲透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了。

故而危難之際,滿城壯丁,只需稍稍訓練一下,就可以上城了,但是對瓦刺人來說,卻不是這樣的。

他們很多人都根本沒有進攻什麼城池。

畢竟而今,還不是明後期,蒙古人在草原上都建立城池。

他們對城池概念都不清晰,倒不是他們不能守城,而今訓練成本太高了。而瓦刺軍隊一般訓練就是圍獵。

一時間進城了,哪裡能搞清楚其中的竅門。

所以這裡有很大的機會。

石亨說道:“你遠道而來,本該讓你休息一下,但是而今時間不多了,我們這就出發,立即去金城。”

“是。”金凡察。

石亨所選的道路,並非平地,一路穿山走嶺。所過之處都是高山深林,很多地方都行不得馬,只能下馬步行,更不要說有深山猛獸之類。

總之,種種萬苦千辛。

石亨只需向東行上幾十裡,就能出山,但是瓦刺斥候密佈在海西這一片平原之中。

大軍出動,是很難不被發現的。

如此一來行動速度必然很慢,所以石亨要提前出發。

只有如此,才能按照原本的時間,到達夾金溝附近。

老天爺總是多變的,此刻他也不知道,是天公做美,還是天公不做美,忽然下起雨來。

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二十章 真相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十五章 香港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
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二十章 真相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十五章 香港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