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

第一百五十七章方瑾與石亨的爭執

所以這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如果如郭登那樣,悄無聲息將事情辦了,雖然很多人都懷疑郭登斬首三十萬是殺俘,甚至朱祁鎮也知道其中有殺俘

但是爲了朝廷的臉面,這事情還要壓下去。

而石亨做的什麼事情,幾乎是當着這麼多人 宣佈要屠城。讓方瑾不得不趕緊過來,這事情好好善後。

否則幾乎是當衆不給皇帝面子。

石亨冷笑一聲,說道:“有什麼不好交代的,爲將之人,要知道自己的本分,我們來西域做什麼,要將此地納入大明版圖之中。而今西域終於瓦刺的人都在亦力把裡之中,此刻一刀殺了,豈不永絕後患。”

方瑾一時間,也有一些猶豫。

方瑾之所以趕過來,其中就是他擔負着朱祁鎮的秘密使命。

這個秘密使命就是在關鍵時候制止石亨的某些出格舉動。

這就要說明,朱祁鎮對西域這一場戰事的定義。

這是一場有限戰爭,並沒有一戰而定西域,或者說清空西北方向的威脅。

倒不是朱祁鎮不想,而是這一場戰事的發動,更多是基於政治原因,而不是軍事原因,總體上來說,大明對這一場大戰準備的並不是太充分的。

一旦戰事長期化,就不大好辦了。

所以,朱祁鎮需要的是一場短促快速的勝利,在領土之上也沒有什麼要求,想來以瓦刺的實力,與西域的廣大,明軍如果不能佔據幾處要地,根本就不可能。

只是,戰爭的發展與朱祁鎮預料差太多了。

這哪裡是一場大戰,根本就是一場武裝遊行,也就是亦力把裡打了一場惡戰,但是真正傷了元氣的是,天山以北的部落,不管是投降大明的,還是依附瓦刺的。

此刻方瑾回想,忽然覺得石亨是不是故意的。

故意消弱西域本土的實力。

之前說過,瓦刺對西域的統治,不能視做大明這樣的統治模式。

而是一個部落大聯盟。

瓦刺不過是這個部落大聯盟的主持者而已。

也就是說,即便瓦刺撤出,當地也是有很多部落,這些部落多則數萬,少則數千,星羅密佈在西域這片土地之上。

他們固然不會完全忠誠於瓦刺,但是又怎麼可能完全的忠於大明。

而這二十五萬精騎,幾乎是大明騎兵的全部了。

這些騎兵是決計不可能長期在西域滯留的。不先清理一下,怎麼好讓人進駐。

就在方瑾細細思索的時候,卻聽見前面一聲聲高呼之聲,卻見幾個將領衝了上來,將一個人頭捧在石亨馬前。

石亨有馬鞭一挑首級的下巴。說道:“他是誰?”

“乃是也先之弟,阿次帖木兒之叔。瓦刺的二號人物。”

石亨大笑一聲,說道:“傳首京師報捷。就讓你們去。”

“是。”下面幾個小將頓時高興無比。

看似石亨沒有給他們獎賞,但其實已經將最高的獎賞給了他們。

將這個人頭送到京師,可是一個美差,雖然路途遙遠,但是一般來說,前線報捷的人員都會被有司善待。

甚至如果功勞很高的話,很可能百皇帝接見。

更不要說,石亨根本沒有賞賜他。

ωωω• ttКan• CΟ

他這是將這個賞賜的權力讓給了皇帝。

只要讓皇帝記住他們的名字,他們也算是簡在帝心了。

石亨安置了有功之臣,冷冷一笑說道:“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吧,我三日之後,再入城。”

命令傳下去,軍中頓時歡聲雷動。

屠城對於被屠殺一邊,來說自然是殘酷無比。但是對於施暴者來說,卻是一個大美事,在城池之中,只需看重了,就可以帶回去,不管是金銀器物,還有女子錢帛。

總之,只要沒有同伴與他們搶。

這些東西都是他們的。

方瑾說道:“國公,須注意國家顏面,不如,臣派人入城,不取纖毫,只是申明,不許殺人,西域新定,人煙稀少,即便國公要重建此城,也需要不少勞力。”

方瑾也知道,什麼是軍心難違。

大部分明軍都貪圖這一城的財富而躍躍欲試,方瑾如果真阻止了。恐慌要得罪了全軍上上下下了。

方瑾只能順水推舟。他這樣辦就不容易得罪人了。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死嗜殺之人。明軍大多數人都是求財,而不是要殺人的,畢竟而今在城池之中殺人,又算不得首級功。

既然上官要奴隸,他們自然會手下留情。

只是亦力把裡城中所能搶到的,都是正這些百姓,一輩子甚至幾輩子的積蓄,乃至與妻子與女兒,哪裡有那麼容易放手。

想來即便方瑾這樣做了,也少不了殺戮

石亨沉吟片刻,覺得後背隱隱發疼,說道:“好,就聽你的了。”

方瑾立即答應,將自己的親兵派入城中維持秩序。雖然方瑾極力督促,但是效果並不明顯。

但是方瑾算是將這一件事情圓過去,也不過是縱兵劫掠,而不是屠城,這是兩個罪名。

只是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因爲這一件結束而結束。

三日之後。

石亨這才進城。

城中的屍首都已經被清理過一遍了,但是依舊大片大片的血跡,宣告戰爭的殘酷,甚至可以說,城池還是那一個城池,但是在城中的人卻換了一批人。

石亨巡視過這裡,立即決定在這修建城池。

因爲這裡後世的伊犁。

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重心所在。石亨檢查周圍的山川河流,土地生產,更是看重了。

特別是伊犁還存留一些耕地,也就說明這裡能夠種地,這纔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

只是很快傳開的消息,讓方瑾與石亨之間產生了激烈的分歧。

卻是這個時候,他們才完整了掌握了瓦刺主力的動向。

不要覺得,這不可能。

以古代的交通環境,再加上瓦刺有意封鎖消息,一年前的消息,到而今才傳入大明耳朵裡面,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效率。

阿次帖木兒在這個情況下,西滅察合臺汗國,擴土萬里,讓石亨與方瑾都高看了阿次帖木兒一眼。

只是石亨卻在其中看到機會,說道:“阿次帖木兒方得新地,民不附地不熟,此刻大軍一擊,阿次帖木兒必不能支撐。”

“正當起大兵西進,掃趟餘孽,雪君父之恥。”

方瑾很乾脆的說道:“不行,後勤輜重已經不足了,雖然算算時間,第一批輜重而今大概已經到了哈密。”

“但是西北殘破,一時間能夠支援西域多少糧食也不好說。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我們必須從西域撤出大部。”

“就食於東。”

“所以西征數千裡,糧草根本不夠。”

石亨說道:“用兵之道,上上在於就食於敵,我等有盛兵二十萬,還怕沒有糧食嗎?”

方瑾說道:“國公到了這個地步,又何必畫蛇添足了。”

方瑾雖然在心中是遵守朱祁鎮的密詔,控制這一次大戰的規模。但是口中卻不能這樣說。

而且現在,石亨與方瑾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也就是說石亨是北路軍的主將,方瑾是南路軍的主將。

雙方彼此之間並沒有管轄權。

這都不是朱祁鎮不知道事權要專一,一來這一方是石亨這邊的人,另外一方面是楊洪這邊的人。

雙方彼此之間矛盾不淺,楊洪是決計不願意讓石亨成爲主將的,而方瑾的資歷上還欠石亨不少,自然也不能跨過石亨,成爲石亨頂頭上司。

當然了,也與西域的軍事地理有關係。

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
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