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

第九十八章李滿住的決斷

“李大人,你已經沒有選擇空間了。”一個漢人模樣的人說道:“淮王已經決定秋後出兵海西,距離而今不過三個月。”

“從現在開始,距離秋後越緊,朝廷給你開出的條件,只有再減少,真到了朝廷出兵的時候,就論不到你李大人開條件了。”

“你可要想明白了。”

這個人就是瓦刺的使者張宗周。

瓦刺,不,準確的來說是大元,是一批漢人效力的。他口中的朝廷,不是大明朝廷,而是大元朝廷。

李滿住陰沉的臉坐在桌子之前。

這裡光線很是陰寒,外面是陽光明媚,但他們謀於密室之內,卻不敢有一絲泄露。

李滿住心中無數念頭衝突。

說實話,大明對建州女真還是不錯的。沒有大明的扶持,建州女真也不會有今日,更不要說與朝鮮的戰爭之中不落下風。

其實如果建州女真背後沒有大明,朝鮮雖然國力不強,但是在而今這位朝鮮王的帶領之下,將建州女真打趴下,也不是難事。

畢竟朝鮮再弱,也能拉出幾十萬大軍,而建州女真有多少人力,李滿住心裡也不是沒譜的。

“罷罷罷。”李滿住眼睛之中兇光一閃過,心中暗道:“你不仁,不要怪我不義了。”

“淮王的條件沒有變吧。”李滿住說道。

張宗周說道:“淮王一言九鼎,只要大人能拿下海西城,大人就是我大元徵東行省平章,封海西王。海西事務由大人做主,如果大人能拿下遼東朝鮮,這些領地,更是大人世襲枉顧。”

李滿住說道:“就這些?”

張宗周說道:“如果大人向朝廷借兵,那麼徵東行省平章不變,只是大人就要向朝廷繳納賦稅了。”

李滿住說道:“這都好說,只要淮王開口,徵東行省要什麼給什麼,但是朝廷大軍什麼時候來海西?”

張宗周說道:“不,是兀良哈三部。”

李滿住一聽,說道:“淮王還不欲與南朝開戰?”

張宗周說道:“兩國大戰豈同兒戲,放心,朝廷與南朝必有一戰,朝廷不會將你賣給南朝的。只是一些臉上的東西而已。”

“好。”李滿住雖然有些不滿意,但是他已經下了決心與大明翻臉了。就不想回頭了,說道:“什麼時候發動?”

張宗周說道:“就看你的了。”

李滿住思慮片刻,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說道:“有些事情是瞞不過人的,自然是越快越好。”

張宗周說道:“好,我這就向淮王彙報。”

李滿住下定決心之後,就開始暗暗準備起來了。

正統十一年五月。

東北也迎來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光。

海西城之中,各地來的女真百姓熙熙攘攘的,其中還有一些不知道從哪裡的蒙古商人。比起這洶涌而來的人口,海西城就顯得有一些小了。

叮叮噹噹的駝鈴之聲,還有各種各樣牲口的臭味,還有漢人操着女真口音的吆喝聲,已經女真操着僵硬的遼東話,彼此相互輝映。

如果視線再遠一點,就看見大大小小十幾艘船從都停留在海西港的碼頭之上。

特別是其中最大一艘船,看上去巍峨如山,有七個桅杆,上面還加裝火炮。這一艘船正式在朱祁鎮的督促之下,新建造出來隸屬海運總兵官王英麾下的運糧船,一次能運五千石糧食。

這還是第一次出現在海西。

這還是因爲海運已經承擔了一部分漕運份額,大部分海船都要先運江南到天津的航向。也是朱祁鎮得知瓦刺消息之後,緊急調配一些船隻,從天津運輸糧食到海西去。

總體來說,這一條航線不好走

最大的原因是不熟悉水情。

畢竟從海運路線從宋元到現在,幾百年摸索出來的最佳航道,但是從天津到海西,前一段還好說,這是從山東到朝鮮的航行,這一道航線也很熟悉了。

但是繞過朝鮮半島之後,就不屬於大明水手熟悉的海域了。

海西港纔開港不過數年,這數年根本不足以讓人摸透大海的脾氣。

所以,這一次纔來一艘船,帶有實驗性質的,如果走通了,那麼下一次來就是大批量運輸了。

運過來的糧食,也不只是十萬石了。

焦禮此刻就在碼頭上的一處酒樓之上,爲王英接風洗塵。

王英作爲海運總兵官自然知道要抱誰的大腿了。皇帝交代的事情,他能親自去做,就親自去做。

兩人寒暄一陣子,王英感嘆說道:“海西之繁華,不下內地。焦將軍乃是治國之能臣。”王英這番話,半拍馬屁,半是真的。

海西之繁華,與南方相比那是遠遠不如的,比起遼東都還差一些的。但是在短短數年之內,海西就有這種面貌,已經是難能可貴之極了。

焦禮說道:“這都是老公公的功勞,只是-----,哎-----”

王英也知道這老公公,就是說亦失哈。亦失哈在海西的地位極隆,下面的將領都稱呼老公公。

王英說道:“老公公的身子骨----”

焦禮說道:“已經纏綿病榻了,數次上書朝廷請求修養了,只是則瓦刺的動靜,讓陛下不放心,只能讓老公公在海西修養。賜太醫。”

“只是海西的情況,哪裡能比得了北京嗎?”

一想起亦失哈的身體,焦禮就一陣憂心。

王英也長嘆一聲,岔開話題,說道:“這一次,我過來,是奉陛下旨意轉運二十萬石糧食到海西,這一次只有五千石,卻是用來探路的,下一次一口氣轉運二十萬石糧食,海西的港口恐怕承載不下。”

焦禮說道:“請王總兵放心,我立即派人去修建。等總兵下一次,決計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王英說道:“也請焦將軍放心,我這一次來,已經與朝鮮商議好了,就在朝鮮釜山港建立起駐地了。也就是說,不管你們海西打成什麼樣子,只要你海西港與海西城之間,這三里路不被敵人所奪,海西城之中各種物資糧草,就不會斷絕。”

“徐大人已經常駐朝鮮了。”王英說道:“朝鮮王已經確定了,緩急之間,朝鮮也願意開府庫,支援海西,即便是從內地轉運,一時間來不及,也決計不會斷了海西的糧道。”

徐有貞爲朝廷出使日本之後,回國覆命。只是現在的日本,就處於在日本戰國時代的前夜之中,各種混亂,即便徐有貞得到了日本足利家族的承諾,約束海盜,這一分承諾也沒有多大的效用。

不過,他回去之後,倒是寫一封詳細的奏疏,將朝鮮與日本的情況一一說明了。

朱祁鎮看了不少,對朝鮮王,日本足利家族多了不少了解,也同時給徐有貞打上了日本,朝鮮關係專家的頭銜。

這一次爲應對瓦刺對海西的進攻。

朝鮮是繞不開的一環,徐有貞乾脆被朱祁鎮打發常駐朝鮮,讓朝鮮爲海西提供物資,當然了,朝廷不會沾藩國的便宜,他所提供的東西,朝廷都會加一成給朝鮮。

無非就是朝鮮的地理優勢,能夠對海西的需求及時的反饋,而等從內地得到消息,再運到海西,黃花菜都涼了。

焦禮說道:“有總兵這一句話,我就放心多了,只要糧草不絕,這海西城,即便有十萬人馬來攻,也是固若金湯。”

焦禮正如王英說者話,有人忽然過來,在焦禮的耳朵邊輕輕說了幾句,焦禮的瞳孔一縮,隨即恢復正常了,說道:“王總兵,我有急事,先走一步,王總兵且等着看上一場大戲吧。”

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八十章 寇深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十二章 軍議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
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八十章 寇深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十二章 軍議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