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

第四十章思任發之死

王裕見狀,開口說道:“方將軍,這一次令姑父在景東之戰中大展神威。”

方瑾一聽,說道:“你說的是武英侯府郭登嗎?”

王裕說道:“正是。”

方瑾這才相信王裕乃是錦衣衛。

知道方家兄弟與武英侯府有親的人不多,他們更不知道,方政的妹妹,也就是方家兄弟的姑姑嫁給了武英侯府的郭登。

畢竟郭登本就是武英侯府的旁支,不是嫡系,而且武英侯府因爲爵位的事情,幾乎打成一團漿糊了,郭登也得不到多少家族助力。

想來除卻錦衣衛,誰也不會注意到。

方瑾說道:“姑父他怎麼樣了?”

王裕說道:“景東之戰,郭將軍手持鐵弓,連射三象,破開象陣,以及記了破陣之功,在麓川之戰後,保定侯追擊思任發,一連大戰數次,每一次都以郭將軍爲先鋒,毛銳將軍爲後備。堪稱保定侯的左右手。”

“此戰之後,郭將軍聲名遠揚,定能簡在帝心。”

隨即王裕將這一戰情況,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

在景東之戰後,麓川本部人馬只剩下三四萬人了,但是面對萬餘騎兵的追擊,麓川軍根本沒有還手的力量。

一路上丟盔棄甲,而且各路土司也紛紛出兵截擊。

此刻麓川軍只有不足萬人了。

保定侯用兵拿捏非常老辣,一直給思任發留一線生機,讓他斷尾求生,只是斷則斷則,就發現自己身邊沒有多少人了。

方瑾聽了思任發身邊只有不到萬人了。頓時安心了。

雖然他們過來不過數千人,但是好歹是生力軍,而麓川軍一路敗退下來,如果還打不過,他就自個抹脖子了。

一想起父親的仇,方瑾咬牙切齒的說道:“思任發現在在什麼地方?”

就在方瑾藏身之地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老頭也在問道:“明軍追上來了嗎?他們到那裡了?”

此刻的思任發一點英雄氣概都沒有了,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頭了。

一連串的慘敗,將他的志氣消磨殆盡了。

“此刻還沒有見到明軍,想來明軍這一段時間也消耗挺大的。”一個將領說道:“正在修整吧。孟瑛再強,他手下的兵馬也不是鐵打的,他們從昆明出發,已經飛馳千里了,連續七戰,我們固然勢窮,但是他們也力盡了。”

思任發雙手捧着一個頭盔,喝了一口水。

一路上敗退,大多數容器都丟掉了,思任發想要喝水,也只能用頭盔了。如果不是思家從元代開始經營麓川,而今已經有六七代人了。

思任發身邊的軍隊,都是思家的死忠之輩,才能打敗這麼多次,還能待在思任發的身邊,並不潰散。

但是思任發卻有幾分崩潰了,思任發說道:“我小時候在昆明當質子,沐家幾個兄弟,都不正眼看我,好像我思任發就是他們的奴僕一般,沐英固然是英雄的,但是思家也是名門,怎麼能被如此侮辱,我那時候就想,我一定要將麓川發揚廣大。祖先的屈辱,一定要洗刷乾淨。”

“只是沒有想到,到頭來,我走上與爺爺一樣的道路。”

“這一條路,當初爺爺也走過吧。”

他的爺爺就當初被沐英擊敗的麓川統領。也是當初帶了麓川大軍,號稱三十萬,用象兵做先導,但是被沐英以三萬之衆,正面擊潰。

隨即兵敗如山倒,不可收拾。

“家主何必如此,而今只需渡過潞江,麓川還有百萬之衆,可以爲家主效死,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思任發嘆息一聲,說道:“事已如此,已經打不下去了。而今大明皇帝已經派了襄王,就要封在麓川,我們連請降也不行了。”

“家主怎麼能說這樣的喪氣話。這樣的話,將這些大戰之中,爲家主而死的將士至於何地?”

思任發忽然一笑,說道:“好,剛剛是我的錯,既然明廷一心要將我思家至於死地,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氣了。”

思任發決定,等一回到麓川就派人去向緬甸求援,甚至事不可爲,帶着本部人馬去投靠緬甸。

緬甸而今的國勢不張,但是也是南疆有數的大國,國力未必在麓川之下。

思任髮帶着殘兵敗將去投靠,自然能在緬甸有一席之地。

思任發打過這一場敗仗之後,越發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不應該離開麓川,應該等明軍來攻。

如同死守麓川,明軍決計不會打得如此之順利。

在南疆能打敗明軍的,決計不是那一國的軍隊,而是地利,是山勢,是氣候。

從雲南想攻緬甸,一路上艱險重重。未必沒有大勝明軍的希望。

就在思任發決心抗明到底,那麼是丟棄麓川家業,也要打到底的時候,卻聽見外面喊殺之聲大做。

思任發立即帶着將士出去一看,頓時看見無數明軍殺了過來。

思任發所在地方,不過是一個小村落。

這個村落之中,大多數房子都是那一種吊腳樓。此刻在無數翠綠之中,一道道血光噴出來。

而且是四面合圍。

麓川軍與明軍在一片片吊腳樓下面短兵相接。

“思賊,可認識我方瑾,今日我要爲父報仇。”方瑾帶着百餘親兵一直在尋找思任發的下落,這思任發一出現,立即被方瑾發現了。

方瑾二話不說,就撲了過去。

方瑾的親兵大多都是方家子弟要麼就是家丁,對方家的感情深厚,甚至有父輩跟隨方政一起戰死了。

此刻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幾乎沒有一個不拼命的。而思任發身邊也是思家幾代培養出來的死忠,爲了保護思任發也沒有一絲後退。

於是兩邊一撞在一起,就是針尖對麥芒。慘烈無比,一個個以命搏命,好幾個對手,都是同歸於盡的。

思任發身邊的人勸思任發走,思任發眼睛掃過戰場,就知道已經走不了了,他長嘆一聲,說道:“我英雄一世,唯有這一戰,棄軍而逃,是想留有用之身,再做他用,而不是貪生怕死,事已如此,死之必也,我豈能再逃,你們立即回麓川,轉告我兒,速速帶兵投奔緬甸,不要想對抗大明,只要將我思家血脈傳下去,就算是對的起我了。”

隨即思任發拔刀在手,也衝了上去。

思任發的出戰,更是激起了麓川軍的士氣,一時間麓川軍負隅頑抗,方瑾居然戰之不下,雙方打成一團,分也分不開。

卻聽見無數馬蹄聲傳來,一個將軍繞過高坡,居高臨下藐視下面,隨即彎弓搭箭,遠遠的一箭射出,就好像是流星一般,頓時射進任思發的後心之中。

任思發回頭一看,口中咯咯做響,說道:“郭登。”

不錯,來的就是郭登。

郭登這一箭不過是信號而已,大約千騎騎兵衝了過來,頓時將麓川軍的抵抗給衝散了。

方瑾立即上前,行禮說道:“見過姑父,多謝姑父爲我報此大仇。”隨即將任思發的人頭送上來。

郭登說道:“我做長輩的還會搶你戰功嗎?我戰功已經夠了,這一分戰功就讓給你了。只是爲什麼只有你在這裡?瑛兒在什麼地方?”

方瑾說道:“潞江水道難以通行,只有我帶着本部人馬在此。”

郭登點點頭,說道:“走吧,我帶你去見侯爺。”郭登看了一眼任思發的人頭說道:“這思賊一死,麓川之亂也算是平息了。”

只是郭登高興太早了,思任發雖然死了,但是麓川之戰的餘波,沒有那麼容易平息。

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十二章 軍議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十四章 遺詔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七十九章 解縉
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十二章 軍議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十四章 遺詔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七十九章 解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