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

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

于謙說了這麼多,話頭一轉,卻說道:“如果瓦刺東進,陝西獨擋其衝,老臣以爲殿下不宜在這裡了。請殿下回京。”

朱見濬心中一轉,說道:“於公,這是父皇的意思嗎?”

于謙說道:“這倒不是。”

朱見濬說道:“既然如此,請恕孤不能從命了。瓦刺已經是喪家之犬,孤如果不敢觀戰,他日如何統率天下百姓。”

于謙見朱見濬如此說,他心中既是高興,也是煩惱。

高興是這爲未來的天子,倒是有幾分骨氣,煩惱的是這位太子在蘭州,對他來說是一個大麻煩。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太子一年多不在北京,豈能真一點消息都傳不出來。

而且朱祁鎮在這一件事情上,也是與內閣通氣的。

畢竟朱祁鎮真有了什麼意外,也必然是內閣與宮中共同將太子迎回,朱祁鎮不可能瞞着內閣,冒這樣的風險。

朱見濬雖然年紀小,但從宮中長大,對於政治,也是有相當的敏感性。他知道他的一切都取決於他的父皇。

也就是說,他的父皇想讓他回去,他自然能回去,如果不發話的話,豈不是在父皇那裡失分了?

故而朱見濬並非不貪戀京師富貴,也不是朱見濬在蘭州過的就很舒服,但是這個原則卻不能破壞。

于謙嘆息一聲,說道:“殿下既然如此想,就協了蘭州衛千戶一職,到了老臣身邊幫襯一二吧。”

朱見濬對這個調動,卻沒有反對。

反正他也不是作爲一個治水之臣培養的,知道水利的重要性就行了,也不可能將大明的太子一直拴在工地上。

于謙說道:“最近出了一件大事,殿下也看看吧。”隨即于謙將一疊印刷好的紙張,遞給了朱見濬。

朱見濬見了,自然是立即接過來了。卻是新一期的邸報。

不過,之前的邸報是京城消息靈通的人自己抄寫的,而今卻是通政司發佈的。

這也是朱祁鎮小改革之一。

大的變動,朱祁鎮一時間不敢動,但是一些邊邊角角,以朱祁鎮的威信卻可以動了,比如這邸報。

乃是朱祁鎮將商輅調入京師,主持通政司之後的變動。

朱祁鎮特別令人打造一批銅活字,單單這一批活字就砸進去數萬兩白銀,由少府負責管理。

商輅這個新上任的通政使,每十日就要發佈出邸報,將最近的大事發布出來,通過驛站分發天下。但是原則上來,唯有地方高官,最少到了知府一級,纔有的。

其餘什麼縣令了,不如流的小吏,是不可能接觸到朝廷專門分發的邸報的。

不過,想想都知道,這種保密是不可能達到的。故而能夠接受到朝廷專門分發邸報,就成爲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表示這個人在朝廷之中的重要性,是高級官員的重要待遇之一。

滿朝之中雖然有人覺得勞民傷財,但是卻沒有大的反對。

他們自然不會想到,朱祁鎮會一步步將這邸報變成報紙,然後一步步將權限放開。並增加其他的內容。

這些遠景很多人看不出來,但是並不妨礙邸報成爲大明權威喉舌之一。

朱見濬首先關注到一點,那就是廣西的消息。

大藤峽亂事,算起來也三年有餘了,但是還沒有平定下來的意思。

並不是大藤峽亂賊多麼厲害,而是大藤峽之亂,已經徹底複雜化了。

首先第一個複雜的是,大藤峽之亂與桂西南的田家作亂一聯繫到了一切,甚至侯大苟有登高一唱,西南大亂的趨勢。

畢竟西南各地的土司,在正統初年就是蠢蠢欲動,先是有王驥鎮壓,後是有曹鼐鎮壓,他們才老老實實的。

但是他們當時老老實實的,卻不會一直老老實實的。

特別是廣西土司與貴州土司之間,其實也是有聯繫的。

廣西方面礙於山勢,已經複雜的情況,有久拖不定的趨勢,貴州土司也有蠢蠢欲動的趨勢。

但如果單單看戰報的話,韓雍是從一個勝利打另外一個勝利。問題是一直打勝仗,卻不能將廣西安堵下來。

第二個複雜,就是朱祁鎮下令調動南方衛所軍入駐廣西。

看上去朱祁鎮一口氣調動了湖廣,江西,南直隸,河南,四川,好幾個省的衛所,但是細細看就知道,這些衛所都是多年沒有徵戰過了。

所以,看上卻轟轟烈烈的廣西戰事,已經朱祁鎮一直進行的廢衛改縣的策略聯繫在一起,如果這些衛所在廣西打的好,有兩個出路。要麼就精兵調出來,駐紮沿海,爲了沿海一帶還是需要一些精兵的

要麼就是將這些精兵跳入京軍之中。

這卻是南京京軍。

這個安排卻是爲了平衡內部,大量裁撤內地衛所,大明腹地也不能沒有駐兵,所以南京作爲大明南方的中心,已經分散了出很多權力,南直隸可以說已經事實上分成了江蘇安徽兩省。

南京掌握一定兵權,並不影響南方的平衡。

而且南方有事,從南京出兵,也比從北京調兵容易一點。

至於南京京軍要幾萬,什麼組織結構,這個朝廷還沒有議論出來。

但是大框架已經有了。

如此一來,廣西戰事之中,看似大明動用了幾十個衛所,幾十萬大軍,但是實際上這幾十萬大軍,空額在半,去掉空額之後,剩下的兵馬也都是老弱不堪戰之輩。

廣西戰事就成爲一塊磨刀石。

一點點將南方衛所軍中腐朽之輩個刷下來。

這也讓韓雍空有紙面上的大軍,不能有所作爲的原因。

這個決策,朱祁鎮也是不得已,沒有北伐戰事的勝利,朱祁鎮想要將北方各地衛所消減的消減,遷徙的遷徙,這可不是一件好辦的事情。

唯有北方大勝之後,處於軍事戰略的考慮,朱祁鎮將大量衛所動了起來,在遷徙之中,進行篩選分化。

對南方衛所也是如此。

如果直接處置,那麼矛盾就是地方衛所與大明中樞的,說不定惹出亂子來。

但是有了大藤峽之戰,那麼就變成了南方衛所與大藤峽亂軍之間的,如果南方衛所各軍能夠如國初的時候,乾脆利落的將廣西亂事給平定了

那麼朱祁鎮就將整頓南方衛所的事情給吞進肚子裡面了。

看完廣西這邊的消息之後,忽然一則消息,讓朱見濬大吃一驚,說道:“白蓮教復起了?”

卻是白蓮教在湖廣起兵。

于謙說道:“這一件事情,也出乎老臣意料之外,不過有項忠在湖廣,此賊平定,就在反掌之間。”

朱見濬心中默默想了好久項忠的履歷,卻想不起來。

于謙說道:“項忠而今是湖廣巡撫,陛下令他安撫鄖陽流民事務,之前他剛剛上奏,設立鄖陽府,編戶齊民。是一個能辦事的人。”

朱見濬這纔想起來了。

有這個人。

朱祁鎮當日對李賢所言大爲震動,自然要有所舉動,項忠就是朱祁鎮選出來處置流民事宜的大臣。

項忠也因爲這一件事情,成爲朱祁鎮所看重的地方官。畢竟入山勸說百姓下山,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相當難的。

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七章 議政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
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七章 議政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