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

第一百二十章兵部戶部之爭

朱祁鎮出來之後,就請楊溥上了玉輅。

朱祁鎮君臣落定,楊輔在外面騎馬相隨。

朱祁鎮感嘆道:“朕本想多用徐卿幾年,卻不想,天不隨人願,有此遺恨,奈何奈何,只是而今兵部之位不可空缺。先生以爲,當用何人接任?”

楊溥說道:“鄺埜。此刻不能繞過他去了。而且徐晞已經打開局面,鄺埜蕭規曹隨,定然能做得很好。”

朱祁鎮說道:“就讓他補兵部尚書吧。”

論資排輩,什麼時候也少不了的。

朱祁鎮對鄺埜雖然不能說太滿意,但是他早就習慣這種結果了。

就好像是找老婆一般,凡是想找一個靈魂契合,十全十美的老婆,大半都是單身狗。但凡願意湊活過的人,大多都娶了老婆。

大臣之中,實實在在才學驚豔之輩,實在是很找到。但是按部就班的合格官僚,大部分都是。

最少鄺埜對兵部太熟悉了,是掉不了鏈子的。

但是此刻朱祁鎮又想起了王驥。

雲貴一帶,這幾年時不時的有反叛,但是在王驥的鐵腕統治之下,根本沒有一點可能性,王驥還改土歸流了好幾個縣。

最少貴州不再是舉省只有一個縣的尷尬局面,而今好像有三個縣了。

雲南也是如此。

總體來說,王驥並沒有大刀闊斧的推進。但是進度並不算慢。

今後兩地的地方官都像王驥學習,一兩百年之後,雲貴的土司就不復存在了。

而襄王在王驥的支持之下,正在一點點的擴大自己的勢力。與緬甸之間的摩擦也越來越多了。

不過有朝廷震懾,一時半會是掀不起什麼大風浪的。

這對朱祁鎮來說就足夠了,王驥簡直是大明西南柱石。

只是朱祁鎮也知道,王驥在軍事上的才能,決計不僅限於這些。

每當兵部尚書空缺的時候,朱祁鎮都要將王驥這個名字從大腦之中過一遍。

朱祁鎮總就覺得西南並不太平,西南方向的戰略安全比王驥回到兵部任職更重要。而且從品階上,王驥回到京師,還擔任兵部尚書,就是一種貶官了,畢竟王驥的資歷在哪裡放着的。

怎麼看都不合適。

朱祁鎮將這個心思按下來,將徐晞的遺折遞給楊溥,說道:“先生,你看一下。”

楊溥拿過來打開慢慢的看起來。

雖然朱祁鎮的玉輅進行過特殊的防震處理,但畢竟不如而今的車,楊溥又老眼昏花,在這種搖搖晃晃的車上看奏摺,很費眼力,他看了好久纔看完。

朱祁鎮問道:“先生以爲徐卿之言如何?”

楊溥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說道:“這一件事情,是要做一個了斷了。只是陛下意下如何?”

朱祁鎮在馳道上有太大的影響力,甚至可以說修建馳道,從工匠到大匠,一整套體系都是朱祁鎮一手搭建出來的。

所以,不管怎麼處置馳道體系,還是要朱祁鎮點頭不可。

朱祁鎮說道:“我正在請教先生?徐晞這邊說得有理,而戶部周忱也是下了大功夫了,將馳道從戶部剝離出來,似乎有一些不近人情。”

“朕一時間也難以決斷。”

楊溥說道:“陛下宅心仁厚,只是以臣之見,周尚書恐怕樂意,將這一件事情交到兵部。”

“哦?”朱祁鎮說道:“這又是從何說起?”

楊溥說道:“周尚書太忙了。”

“鹽法改革剛剛結束,陛下要推行曬鹽法,這事情也是千頭萬緒,雖說地方上由何文淵主持,但是戶部也有一大堆事情與之交接。”

“鑄幣,錢法改革,周忱一直在推動。”

“至於各省各部的撥款,這也是一個件麻煩事情。”

“更何況,陛下命于謙在河北清丈土地,重整黃冊,更是讓地方人心惶惶,這些黃冊又是直接與戶部錢糧對接的。”

“戶部豈能不自查?”

“馳道在戶部雖然重要,但是並不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周忱估計也想將這一件事情交給兵部。”

朱祁鎮聽了楊溥所言的一件一件一項一項的事情,忽然覺得自己好像要將周忱用到底。其實並非朱祁鎮想這樣做。

而是在這個時代,在朱祁鎮看來,合格的改革家並不多。周忱是其中一個。

而且在想做事的人眼中,在任何地方,他眼前都有無窮的事情,但是在屍餐素位的官員眼中,天大的事情砸到眼睫毛上了,他們也不覺得有什麼事情。

至於周忱爲什麼不直接上書,將這一件事情讓給兵部。

朱祁鎮自己也能想的明白。

每一個官僚機構,天然都有想要膨脹的想法。表現不斷的擴充人員,再擴充人員,再再擴充人員。

在一次次擴充之中,部門之中每一個都有受益。

周忱作爲戶部尚書,自然要保護部門利益,總不能親手將戶部的肉,塞到兵部口中,但是雙方爭取的力道不同,就說明了問題。

兵部尚書徐晞臨終之前,對這一件事情還是心心念唸的。

但是周忱卻很少有強烈表現,最多少是面對兵部的攻勢,大義凜然的反駁而已。

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朱祁鎮說道:“先生既然這麼說了,回去之後,朕就下旨,將馳道原本人馬專到兵部,至於其中細節,卻需要先生去理順了。”

“請陛下放心。”楊溥說道:“這樣的事情老臣還是做的來的。”

朱祁鎮說道:“太僕寺怎麼辦?”

楊溥說道:“陛下,遼東,陝西,太僕寺不用多管。只是直隸,河南,山東的太僕寺可以一處處的撤銷了。”

“畢竟當年太宗皇帝將馬匹寄養在百姓家中,也是不得已而爲了,臣早知道,此法尤害小民,陛下也可趁機費掉此法,如果以陛下的計劃,馳道連通九邊,與兩京,所需馬匹,不下數十萬匹之多。”

“河北太僕寺下屬馬匹,都可以回收官府了。於百姓也是一大善政。”

“順天府乃是天子腳下,正可是百姓沐浴皇恩之時。”

之前也多次說過馬政事務,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朱祁鎮說道:“先生所言甚是,大明在北京立都,卻是苦了河北百姓。”

不管是建城,勞役,轉運,等等事情,對河北百姓來說,就沒有什麼輕鬆的事情。

楊溥說道:“陛下聖明,只是今日陛下談到了,有一件事情,臣以爲陛下也該考慮一下了。”

朱祁鎮說道:“不知道先生所言何事?”

楊溥說道:“工部尚書的人選?”

朱祁鎮一聽,立即問道:“黎工部怎麼了?”

楊溥說道:“黎工部年事已高,纏綿病榻,已經有些時日了。陛下也該早做準備了。”

工部這個衙門,說重要很重要,很多大工程都少不了工部,比如修建邊牆,就有工部的參與,但是這個工程是兵部掌總的,工部不過是給兵部打下手的。

除此之外,就是大內的工程,比如朱祁鎮修繕團城的工程,就是工部給大內打下手的。

朱祁鎮平日關注的就是兵部,戶部,吏部,一個刀柄,一個財政,一個官印,對工部關注不多。沒有大工程的時候,工部的事務也很清閒。

朱祁鎮說道:“先生可有推薦?”

楊溥說道:“陛下,臣推薦何人,就看陛下想讓工部做何事了?”

朱祁鎮說道:“此言怎講?”

楊溥說道:“臣記得陛下當初讓工部有兩個尚書,其中一個專司都水司?”

朱祁鎮說道:“確有此事。”

楊溥說道:“臣不過是秉陛下之意而已。”

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十五章 香港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八十章 西寧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
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十五章 香港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八十章 西寧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