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

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

對於北京城中各級勳貴來說,朝廷的消息,特別是關於軍情的消息,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不設防的。

畢竟他們與朝廷牽扯太深了。

松潘,廣西,兀良哈三處烽煙四起。對他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特別是朱祁鎮親政之中,釋放出來的信號,各級勳貴自然不是傻子。

如果對兀良哈。各級勳貴二代,心中還是擔心。但是對松潘,廣西這邊地方地方的亂子,卻從來不放在眼裡。

畢竟靖難才幾十年,當時很多人都還在。

各級勳貴最多才是將三代。

家學淵源,並不是假的,或許長輩不在了,但是家中尚有數百家丁,這些家丁大部分都是有過戰場經驗。

甚至有些人還有領兵實力。

即便是這些勳貴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在這些家底的幫助之下,只要不是自己搞騷操作,老老實實的聽勸。一般不會弄出什麼大敗仗。

老老實實的一戰一戰打下來,等磨鍊幾年,也就出來了。

這也是爲什麼有將門存在的原因。

只是勳貴一代不如一代,最少現在的將三代還有上戰場的勇氣。到了將四五代之後,恐怕就是他們有勇氣上戰場,皇帝也不敢用了。

原因很簡單,他家丁之中,那些能上陣殺敵,對軍事非常嫺熟的老卒們,都死光了。

皇帝對勳貴態度傾斜,自然讓很多勳貴看見了機會。

首先找上門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柳升之子,柳溥。

柳溥跪在張輔面前。長跪不起。

張輔見狀,說道:“賢侄,快快起身,這是何必的?”

柳溥說道;“張叔,先父不幸戰死安南。家門凋零。侄兒也是沒有辦法。而今陛下有意用勳臣,侄兒只求張叔,看在先父的面子上,拉侄子一把。”

張輔見狀,說道:“你先起來吧,這一件事情,我會給你想辦法的。”

柳升戰死,對安遠侯府地位一落千丈。

對於柳升戰死蓋棺論定,其實也是拖了好長時間。

柳升戰死在宣德年間,但是柳升的身後追封,卻不得不在正統元年纔算是敲定了。

宣宗皇帝雖然對丟失安南,雖然有心理準備的,但是如此大敗,損兵折將,勳臣戰死,宣宗皇帝一直耿耿於懷。

所以宣宗一直到死,對安南大敗相關人等,並沒有處理。

甚至柳升之所以能追贈融國公。其實也是太皇太后爲了平衡朝政,這纔對柳升等人身後名寬大處理。

否則如果宣宗皇帝在的話,柳升身後之名,會是一個什麼樣子,還真不好說。

其實可以參考一下,也是全軍覆沒的淇國公丘福下場是什麼樣子?丘家的人而今還在瓊州。

但是丘福喪師纔不過一兩萬精銳而已。

而柳升才喪師數十萬,即便柳升在安南一片潰勢之中,打得也算是可圈可點,最後也是友軍崩潰,後軍不至,最後戰死。

不管怎麼說,失敗就是失敗。

所以即便太皇太后因爲平衡朝局的想法,纔對柳升放了一馬。但並不意味着,太皇太后對柳家有多恩寵了。

畢竟柳升喪事數十萬,還能追封柳升融國公。

柳家與皇家之間的情分,也差不多了。

還能指望太皇太后對柳家多照顧。

所以柳溥心中一直有這樣那樣的擔心,所以在看到機會之後,直接求到了張輔門下。

張輔也無奈。

柳升當初與張輔並肩作戰,說起來,柳升還算是比張輔年長不少,戰友關係,說不定肝膽相照,但是在很多時候,也是過命的交情。

不是說柳升與張輔之間,一點摩擦都沒有。

但是人死債消,總不能真的不管。

不過,張輔也不能隨隨便便的推薦柳溥了。

於是張輔考教了一下柳溥。

他一番詢問,心中微微一嘆,暗道:“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柳溥在表現,張輔只能用一個字來說,那就是平,真正的平平無奇之處。根本是一員庸將。

當然了,庸將也是將。

在張輔看來,柳溥也不是外行人。領兵打仗越是勉強可以。

但是真指望柳溥打出什麼漂亮的戰事,張輔也不保什麼希望了。有時候人與人之間,就是差距如此之大。

天賦這事情,還真不好說。

張輔說道:“賢侄,回去之後,就好好看一下廣西的資料。”

柳溥一定,大喜過望,說道:“多謝張叔。”張輔的暗示已經非常明顯了,柳溥豈能不明白。隨即柳溥千恩萬謝的走了。

張輔本意不向廣西派大將,讓山雲留在廣西的部將協助鎮守的文臣平定廣西就行了。

畢竟在他看來,山雲在廣西留下的底子也是相當不錯的。

只是張輔求過來,他自然也要想想辦法的。

“不過,如此一來,鎮守廣西的大臣,就需要一個有能力有操守的人。”張輔心中暗道:“是老王嗎?”

張輔正在念叨這個老王的時候,楊士奇也正在向朱祁鎮推薦這個老王。

“王翱。”

文華殿之中。朱祁鎮緩緩的咀嚼這個名字。

“正是。”楊士奇說道:“王翱乃是永樂十三年進士,宣德初曾經爲御史,剛正不阿,從來不見情面,讓朝廷內外爲之一清。”

“只是爲人處世,太過剛直了一點。臣存了保全之意,外放爲巡撫,此刻正巡視江西。宣德年間,松潘爲亂,王翱就是四川巡撫,陳懷免職,也是王翱力主的。”

“在安撫松潘之上,王翱也算是做過一次的。”

“臣以爲當派四川都指揮李安爲將,王翱督師。進剿松潘,不出數月,必能平定之。”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

之前,他沒有注意到。

但是此刻他理出一條線來。

就松潘之亂這一件事情,錢宏叛變,陳懷討平,陳懷暴虐,引起二次叛亂,王翱彈劾陳懷,陳懷罷職,蔣貴上位。隨即蔣貴在王驥麾下平定西北之亂。

一瞬間朱祁鎮對蔣貴這個人感到複雜起來。

暗道:“蔣貴到底是誰的人?”

說起來,蔣貴是張輔舊部沒有錯,但是張輔領兵千萬,舊部遍佈天下,蔣貴只是其中之一,固然張輔真看中蔣貴,也不會等蔣貴垂垂老矣,才發掘出來。

陳懷對蔣貴代替他的事情,未必能輕鬆放下來,說他是蔣貴的靠山自然不可能了。

再想想楊榮之前所說的話。

頓時覺得,蔣貴對文臣來說,實在太好用了,遵紀守法,嚴以律己,有敢打敢拼,對上面命令也足夠聽從。

豈不是文官爲帥,武臣爲將之中,最合適的將領。

一時間,朱祁鎮心中對蔣貴也變得有一絲懷疑。

不過,很快朱祁鎮就將蔣貴的懷疑壓下來了。

並不是朱祁鎮不懷疑蔣貴與文臣之間的關係,楊榮與楊士奇之間的關係雖然開始不大好,隨着他們漸漸老去,反而更好了。

因爲,他們之間的爭鬥更多是權力之爭,在政治觀念之上,他們是一致的。

而是朱祁鎮做皇帝久了,對這個世界越瞭解,也越有自信。

他自信不管蔣貴是誰提拔上來的,但是他有能力讓蔣貴效忠自己。畢竟他是皇帝,只要不倒行逆施,先天站在不敗之地。

只是對文臣在軍中這一場關係網,朱祁鎮心中越發擔心起來了。

因爲在朱祁鎮看來,他們越界了。

朱祁鎮說道:“事有輕重緩急,這一件事情先緩一緩再說,松潘畢竟偏僻,放一放也沒有什麼?只是廣西的亂事,卻不能猶豫。否則牽連到了貴州,形勢就不好,以朕之間,不如請王卿坐鎮廣西?”

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十二章 軍議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九章 蹇公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
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十二章 軍議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九章 蹇公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